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箭,都走到这一步了,有些事情不想接受也得接受。想到这里,张清便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清主公对这些孩子有感情。但是主公给了他们吃,给了他们穿,给了他们念书识字、练功习武的机会,那他们就该报答主公给予的恩惠。毕竟倘若没有主公,他们早就饿死在墙角跟了。至于他们上了战场之后,能否活下来,那得看他们的本事。技不如人战死沙场的话,也怨不到主公的头上,要怪只能怪他们没本事。李达也是一样。他以前只是蔡府的一个小小家丁,正因为有了主公的提拔他才能一飞冲天成为。至于他有没有本事,那就得看他的造化了。”
    面对张清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言,蔡吉藏在袖子里手不禁攥成了拳头。她张清说的都是这个时代的行为准则。而她之前之所以会如此纠结,则是因为她蔡子梅还记得一千百八年后的普世原则。然而用一千八百年后的普世原则,来套一千八百年前的时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作为一个执掌一郡之地诸侯,更不应该为此有所动摇。因为的动摇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生灵将被涂炭。想通了蔡吉渐渐松开了拳头,同时也将目光从学童们的身上收了,转而将称呼一改到,“忠纯将军。”
    张清蔡吉叫他忠纯将军的时候势必就会有重要的事情想托付。所以他当即便打起了精神抱拳道,“在。”
    “本府打算派汝领兵前往幽州。具体事宜虽还在商讨,不过本府希望汝能早做准备。”蔡吉果断地向张清说出了之前与郭嘉等人商讨的结果。
    而张清在听完蔡吉的布置之后,则平静地躬身答应道,“喏。”
    “嗯,那本府就不打搅张大哥了。”蔡吉说罢转身离开了讲武堂。而就在跨出大门的那一刻,蔡吉忽然觉得将讲武堂搬离太守府是个正确的决定。在这个充满了野心与谋略的地方,不需要有纯真存在
    正文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3节贾文和
    夕阳下,贾诩独自伫立窗前,窗外繁花似锦的景色,以及湿润的清风都昭示着此地乃是离西凉千里之外的北海之滨。在他的身后,香炉里点着吴越的熏香,案牍上沏着荆州的新茶,卧榻上铺着西蜀的锦缎。不可否认,蔡安贞对他贾文和虽不及张绣那般以子孙礼相待,却也算得上是奉为上宾。而蔡安贞的实力更是远胜张绣百倍,是个名副其实有兵、有粮、有地盘的诸侯。至于蔡安贞麾下的谋士对也是恭敬之至。照理说能得如此一方诸侯的赏识,贾诩本该觉得荣欣才是。可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贾诩却始终下定不了投靠东莱的决心。毫无疑问,蔡安贞是当世难得的神童,她在东莱的所作所为堪称奇迹,其被人称为“女中管子”一点都不为过。然而贾诩却敏锐的觉察出,在蔡安贞那和善的笑容下掩藏了太多的秘密和野心。而东莱郡与天子、袁绍、曹操间的关系也太过微妙,让人摸不清那个女娃儿的定位究竟是。
    忠汉?自立?依附霸者?
    总之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令贾 诩很不舒服。当然他也可以走一步算一步, 依照蔡吉提供的情报为其出谋划策。但贾诩不是一个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多年颠沛的经历让他养成了狼一样习性,无论身处何地都会为留下后路以备脱身。而倘若连对方的心思都摸不准,又如何能留后路呢?正是抱着这样的疑虑贾诩始终没有答应蔡吉入幕。因为他看得出蔡吉是真心想要招纳,暂时拖一拖不会惹恼那个女娃使君。而倘若对方之后能说出其真实的志向,还可以考虑一下接下来该如何辅佐。而对方若是依旧不肯信任,那还是得另找办法溜之大吉为妙。当然此番脱身可比之前脱离李傕、郭汜、段煨之流要困难得多,毕竟那蔡安贞也是当世数得上号的人杰。
    且就在贾诩暗自思虑该如何应付蔡吉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了后者谦恭的声音,“文和公在否?”
    听到蔡吉声音的贾诩,当即收敛起了心思,转身坐回案牍前,开口答应道,“蔡使君请进。”
    不多时一席女装的蔡吉翩然入室,待见她打量了一番周围的环境之后,便坐到贾诩的面前,关切地询问道,“文和公住的还习惯吗?若有不便之处,请尽管开口,本府会让人改正到文和公满意为止。”
    然而贾诩却并没有搭理蔡吉的嘘寒问暖,而是不咸不淡地反问道,“蔡使君找老夫可有要事?”
    蔡吉眼见贾诩的态度如此淡漠,再一联想到之前郭嘉所言,当即一甩长袖,郑重其事地向贾诩作揖道,“吉之前诸多冒犯之举,还请文和公见谅。”
    道歉了啊这是向同老夫好好谈谈了吗?贾诩虽在心中如此腹诽着,但表面上却依旧不同声色地回应说,“使君何须如此。老夫既已被使君‘请’来东莱,那使君就请有话尽管说。”
    “不瞒文和公,本府今日来此是想同公说一下东莱的情况。还请文和公对东莱日后的发展指点一二。”蔡吉说罢再一次陈恳地向贾诩作了一揖。
    然而,贾诩一听蔡吉要向介绍东莱的情况,却当即就抬手阻止道,“且慢老夫对东莱情况究竟如何并不感兴趣。倘若使君有麻烦,老夫倒是可以出点主意供使君参考。”
    蔡吉眼见贾诩阻止了,再一联想到其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不禁忍不住脱口而出道,“难道文和公打算像当初应付李傕、郭汜那般应付本府?”
    贾诩自付在蔡吉面前“装傻”是没有作用的,所以这会儿的他干脆就来了个开门见山道,“合则来,不合则去,此乃老夫的处世准则。更何况李傕、郭汜等人当初正是靠了老夫的计策,方能保下性命。使君怎能说老夫这是在应付。”
    蔡吉心知贾诩这番话并有敷衍。确实,历史上无论是李傕、郭汜、张济等人,还是后来的张绣,贾诩虽然都看不起他们,但他也从不会危难之际背叛这些人。事实上,贾诩总是在主公最危难的时刻出手相助,在主公脱险之后推掉功名飘然而去。这种既忠于职守,又不愚忠的处世原则,正是蔡吉一直以来欣赏贾诩的地方。
    而此刻的贾诩既然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合与不合”的问题。蔡吉立马也就打起了精神,抬头平视着贾诩问道,“依文和公的意思,是要先考察本府与公合不合得来,才决定是否要辅佐本府?”
    “上下一心,方能同心协力。”贾诩同样应承着蔡吉的视线回敬道。
    “文和公言之有理。”蔡吉微微颔首以示同意贾诩的观点之后,跟着便端正了坐姿向贾诩宣布道,“不瞒文和公,吉之志向乃是匡扶汉室”
    “匡扶汉室?”贾诩听罢此蔡吉所言,嘴角露出了一丝讥讽的笑意,“依老夫这些时日在青州的所见所闻,使君似乎在行齐、晋之举。难道使君想学桓、文尊皇攘夷那般,匡扶汉室?”
    贾诩所说的“齐、晋之举”,指得是春秋五霸中的齐国与晋国,这两国皆以周皇室为尊行割据之实。至于桓、文,自然是说齐桓公与晋文公这两个霸主。所以贾诩这话无疑是在指责蔡吉有意割据为王。话说蔡吉穿越汉末将近三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点出她是在割据。而据蔡吉所知,贾诩骨子里其实是个“大统一”主义者,至于实现大统一的人是刘氏还是其他家族,这一点贾诩倒并不是很在意。所以历史上他才会唆使李傕、郭汜挟持汉帝,才会力主张绣摒弃刘表、袁绍转投曹操。
    想到这里,蔡吉试探着向贾诩问道,“文和公可是认为本府此举与公的志向不符?”
    贾诩哪儿会傻到直接同蔡吉说,他对只想割据一地的家伙没兴趣。相反自负已经探出蔡吉底线的贾诩,很快就在脑中想出了应对之策。这不,在低头沉吟了一番之后,贾诩便摸着胡须向蔡吉侃侃而谈道,“使君之志与老夫之志,倒也谈不上不符。使君明鉴,而今虽汉室陵迟,天下呈群雄割据之势。然则百姓经汉室五百年教化,人心思合,故天下间终会出一豪杰,成始皇之霸业。”
    但我这个女娃儿不会是那成霸业之人?蔡吉暗自替贾诩说了他那没有说出口的下半段话。但表面上她还是故作疑惑地向贾诩追问道,“哦?文和公认为天下纷乱之势不会长久?”
    “不会超过一甲子。”贾诩故弄玄虚地保证道。
    一甲子?六十年吗?如果曹操没败于赤壁,或许还真用不了六十年就能统一了呢。事实上,如果历史不发生偏差,从现在到西晋统一天下,也不过是花了八十三年而已。在心中如此腹诽着的蔡吉连忙又问道,“若真是如此,那文和公以为本府该如何行事?”
    “待价而沽。”贾诩一字一顿地说出了为蔡吉量身订做的方略。在贾诩看来以蔡吉的身份想要称帝统一天下那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其能暂时割据青州成一方霸主,却终究免不了会被其他势力所灭。与其执着于割据称王,不如一面经营的地盘一面寻找有统一前途的势力合作甚至联姻,届时名声与身家便都能得以保全。
    然而蔡吉却并没有顺着老者的话头,追问该找谁待价而沽。而是揶揄着向贾诩反问道,“待价而沽?文和公认为本府无法成就始皇之业?”
    贾诩听罢蔡吉所言,心头不由咯噔了一下,暗想这丫头莫非还想一统江山不成?要真是如此那这丫头算是彻底疯了。可得要好好考虑抽身的计划。
    且就在贾诩对蔡吉的精神状况产生质疑之时,蔡吉却突然将话锋一转道,“文和公不用露出那样的表情。本府也有自知之明,深知身为女流,难登大宝。不过在本府看来,这世上除了刘氏还真没其他人坐定龙椅。”
    贾诩见蔡吉转了一圈之后,又提到了汉室,不由皱起了眉头问道,“难道蔡使君认为汉室还可兴?想学那周公辅佐汉室?使君难道不怕被人当做王莽?当做董卓?”
    面对贾诩疑惑的口吻,蔡吉却挺直了腰板,傲然反问道,“本府做周公,还是王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府明白,祸乱天下的并非黄巾贼、并非十常侍、并非董卓,而是地方上的豪强就算眼下有人能凭武力一统天下,只要地方上还有豪强割据,朝堂上还有世家弄权,他这江山就坐不稳倘若换一姓氏,天下任然大乱的话。那还不如像春秋时期那般,诸侯贡职,奉汉室为大统。”
    蔡吉这番话并非是在危言耸听,而是在转述她所的历史。须知从西晋一统天下,到五胡乱华,前后不过三十年。这期间还夹杂了八王之乱。出身世家的晋王室都压制不了地方上的割据势力,更毋庸说是其他一些出身低微的家族了。而世家与寒族之间的内斗又加剧了新王朝的崩溃。所以蔡吉一向认为统一的想法是美好的,现实的条件却是残酷的。迅速统一并不能解决之后接踵而来的乱世。因为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王朝更替,而是一场涉及制度变革的社会更替。关键问题不解决,战乱就会像溃疡一样久久不愈。
    果然这一次贾诩听罢蔡吉所言彻底陷入了沉思。其实在乱世滚打大半辈子的贾诩,也乱世的根源究竟在那里。而此时他也已然不再小看蔡吉。毕竟这世道能一语道破乱世根源的人并不多,而有胆量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至少就目前为止,除了蔡吉之外,诸侯之中贾诩只听说曹操在向世家豪族下手。所以贾诩也一直很看好曹操。
    当然贾诩终究不是蔡吉,不未来在短暂的统一之后会有五胡乱华,会有长达四百年的战乱。他只是坚信沙丘后头会有绿洲。所以在沉默了半晌之后,贾诩还是语重心长地向蔡吉劝说道,“蔡使君所言,句句珠玑。只是豪族、世家的之乱非一朝一夕能平息。行春秋之举,固然能让天下暂时停战修身养息,但一长只会助长割据之风,从而形成战国之势。而倘若有一方势力能像高祖那般先统一天下,再削藩、抑豪族,这天下又何愁不定?”
    “文和真认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蔡吉不置可否地问道。西汉前几任皇帝之所以能做到加强皇权,那是托了之前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路横扫的福。可汉末又有谁会去当那个冤大头,学秦始皇把全国上下世家豪强杀一遍?曹操?曹操本来是想学来着,结果才“杀”了开个头就这事不是正常人能做得了的。引蛮族入侵来动手?那更是千古罪人。
    可贾诩却固执地反问道,“不试试又会不成?”
    不试试又会不成?这同样也是蔡吉想说的话。所以贾诩的话音刚落,蔡吉便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文和公说得没,不试试会不成。”
    贾诩被蔡吉这么一笑,不禁觉得有些尴尬,毕竟向来只有他贾文和套别人的话,没啥人能他贾文和心里在想。而他刚才竟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后生一般将心中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于是贾诩下意识地撇过脸,故作不舒服地咳嗽了一声,赌气地说道,“蔡使君若是觉得老夫的话不靠谱。那就当老夫都没说。”
    蔡吉没想到贾诩也会有如此失态的模样,惊讶之余,倒也觉得眼前这位老者的心中亦有着鸿鹄之志。而蔡吉自付的蓝图,终究也能包揽下贾诩的志向。所以她当即便郑重地宣布道,“不,就依文和公所言。本府会虔心治理的疆域,并在的治下找出压制世家与豪族之策。而倘若这世间真有高祖那般的英雄存在,本府也一定会助其一统天下。”
    贾诩听罢蔡吉所言,略带诧异地回过头,待见面前的少女正一脸陈恳地看着。若换在从前贾诩会对这样的言语半信半疑。可不知为何,此刻的他却觉得少女所说的话一定会做到。于是在定了定神之后,贾诩端起手边早已凉了茶水,抿了一口道,“蔡使君,同老夫说说东莱的情况。”
    这段工作比较忙~~~更新较晚请大家见谅~~~~(》_《)~~~~
    小蔡露出小黑尾巴秦皇汉祖很牛叉~~~也要这世上有才行啊~~~么有的话~~~那就~~~咩哈哈~~~
    正文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4节颍川辛毗
    管统找到辛毗之时,这位袁绍派来的特使正在他家的后院中享用正餐。蒸鱼、紫菜豆腐汤、麦饭以及烩菜,带着鲜明的东莱特色。辛毗似乎对这样的菜色很满意。这不,一见管统到来,他便端起手中的漆碗冲其招呼道,“管郡承可曾用膳?贵府的汤不。”
    然而管统显然不是来陪辛毗吃饭的。只见他挥手打发了在一旁伺候着的婢女之后,便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辛毗面前焦急地说道,“辛特使才用膳。这日头都上三竿了,吾等若是不早点去太守府。怕是又要扑个空也”
    辛毗丝毫没有因管统一番话语而流露出任何着急的情绪。相反他先是自顾自地喝了一口汤,跟着便不紧不慢地反劝管统说,“管郡承莫要心急。平日里吾等何时去太守府,蔡使君十有人都不在。不过今日嘛,吾等何时去太守府,蔡使君都会有空见咱俩。”
    “辛特使的意思是,那蔡安贞就主公的命令已经有了决断?”管统皱着眉头在辛毗身旁的草席上坐了下来。
    “都三天了。蔡安贞的幕僚若是再没个定案,那郭奉孝等人都可以回老家抱孩子去了。”辛毗略带揶揄地搁下了手中的漆碗。
    “可是如此一来,对吾等岂不是很不利?咳呀,早知如此,当初蔡安贞回黄县的第一天夜里,吾等就该找她谈话”管统低着头懊恼地说道。
    那也要人家肯见你才成。辛毗在心中暗自腹诽着管统毫无建树的絮叨,转而同手巾抹了抹嘴道,“管郡承,眼下袁术已在扬州称帝,中原正值多事之秋,就算吾等,蔡安贞也不会轻易给出许诺。有些事情急不得啊。”
    “可那蔡安贞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皆拜主公所赐。难道她还真打算出兵助曹操,而不理会主公之命”管统抬起头怒道。
    这可怜的家伙当这世上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死心眼。出兵助曹操?出兵助 天子?应该是乘机扩充地盘才对。罢了,邺城那边多得是认为天下只能围着袁绍转的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只要这家伙别误了我的差事就成。想到这里,辛毗随即便向管统打起了官腔道,“袁术谋反称帝,天下汉臣皆需诛之。就连远在幽州的主公亦已发出了檄文,蔡安贞身处青州又怎能不呼应天子之命。管郡承有些话自家人私下里说说就算了,可别说出去影响主公的声誉。”
    管统被辛毗如此一提醒连忙噤住了声。确实,眼下众人虽明知袁绍在心里根本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但在明面上袁绍还是尊汉室为主的。否则当初得知朝廷移驾许都之后,袁绍也不会写一封声情并茂的告罪信给天子。所以正如辛毗所言有些话确实不能随便乱说。不过袁绍所谓尊汉之举也仅限于此。虽说刘协已经任命袁绍为大将军,并将冀、青、幽、并四州军务交由其统辖。可到目前为止袁绍依旧自顾自地在幽州领兵围攻公孙瓒,丝毫不理会许都方面的求救。而袁绍此举难免会让低下部将心生想法,管统就是其中之一。
    在管统看来主公之所以会对中原的战事不闻不问,甚至不乘机南下从曹操手中夺走汉帝,多半是想看曹操与袁术、吕布争得两败俱伤。最好是袁术能攻破许都杀死小天子诛灭汉室,如此一来主公便可趁机称帝自立,而不用成为众矢之的。且一旦主公平定了幽州,便可再无后顾之忧,届时挥师南下讨伐袁术、吕布之流,那还不是吹枯拉朽的事。因此管统一直认为身为袁绍的部将就应该将幽州之战看得比中原之战要重。东莱就应该出兵助主公尽快攻下幽州,而不是出兵助曹操平定袁术之乱。至于忠于汉室之类的想法,管统在很早以前就抛弃了。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高一层次的大义——那就是天下统一只有天下统一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而能实现统一者,唯有本初公
    抱着这样的信念,管统将袁绍的对手,视作阻碍统一的障碍。一直在尊汉与忠袁之间游离的蔡吉,自然也被他划到了障碍那一边。因此在沉默了半晌之后,管统随即凑上前压低了声音向辛毗耳语道,“辛特使,据统所知蔡安贞治下还是有不少地方名门对其心怀不满的。”
    “哦?可据毗在黄县的观察,似乎东莱的豪绅对蔡安贞的映像还算不。汝说说是哪儿一家对其心怀不满?”辛毗长眉一挑问道。对于蔡安贞会有反对者,辛毗并不感到有意外。只要有权利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争斗。正如袁绍本人至今 在最初起家的冀州就有不少仇家,更毋庸说是并州、幽州、青州了。所以有没有反对者并不是问题,反对者的实力如何才是关键。
    管统眼见一向“玩世不恭”的辛毗对这个消息产生了兴趣,便翼翼地道出了合作者的名字,“是北海的公沙家。”
    辛毗听罢,想了想之后,向管统求证道,“北海?是胶东的那家?”
    “正是胶东公沙家。当年王修在孔融麾下之时,就曾率兵攻入公沙堡,斩杀了族长公沙卢。如今王修在蔡安贞的扶持下俨然已成半个北海太守,对公沙家等当地名门更是苛刻异常。故公沙家代表北海名门派人来找过统,希望能将北海七县归于大管辖。”管统兴致勃勃地向辛毗述说道。
    北海七县?他一个公沙家能代表北海七县?辛毗显然对管统的夸张说法有些嗤之以鼻。须知他既然能一语道出公沙家的位置,自然对这个家族也有些了解。事实上,公沙家根本算不上名门,而是一个营垒堑壕的地方宗族而已。从当初王修能只带几个骑兵冲入公沙堡杀人可以看出,这种土豪欺负欺负农夫还成,在拥有军队的官府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与其指望这种货色掀起大浪,还不如暂时留作“暗桩”,以备日后不时之需。所以辛毗在听完管统的介绍之后,再一次打起了官腔道,“毗后会同别驾提及此事。不过东莱以及北海七县,在名义上依旧隶属于青州。蔡安贞也一直对主公恭敬有加。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这些豪族惹出事端来。”
    管统耳听辛毗并没有利用公沙家做文章的意思,不由垮下脸道,“依辛特使的意思,难道就这么放任蔡安贞南下去帮曹操?”
    面对管统三不罢四不休的态度,辛毗多少也有些不耐烦起来。要,上一次袁谭挑衅蔡安贞的事,让郭图差一点就栽了一个跟头。而如今以青州别驾身份辅佐袁大的人,正是他的哥哥辛评。辛毗可不想因管统鲁莽之举,给的大哥找麻烦。更何况辛毗从来就没看好过袁绍。他之所以会在袁绍麾下出仕,一来是出于大哥强拉硬拽的结果;二来辛家既然身处袁绍的控制之下,出仕为其办事也是没办法的事。故而在为袁绍谋利与自保之间,辛毗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保。所以辛毗跟着便咳嗽了一声,故作郑重地向管统警告道,“管郡承,有一点毗要提醒汝。主公确实厌烦曹操,可相比之下,主公更痛恨的是袁术。所以主公的心思非吾等所能揣测。而吾等眼下所能做的,就是按照主公之令按部就班。”
    管统眼见辛毗搬出了袁绍来压,自然是不好再多言语。不过在心中,管统俨然已将辛毗当做一个弄臣,一个只求自保不求上进的弄臣。既然汝不敢但责任,就由管某自行布置此事。于是在心中打定了主意之后,管统也不再同辛毗多废话,而是将口风一转探问道,“辛特使可以出发了吗不跳字。
    “那是当然。”辛毗调整了一下心态,向管统报以了公式化的微笑。
    当辛毗与管统坐着牛车来到太守府之时已是晌午时分。照理说此刻本该是府衙最忙碌的时候,然而正如辛毗所预言的那般,蔡吉极其爽快地接见了他二人。不仅如此,一同会面的还有蔡吉的首席军师郭嘉,郭奉孝。
    却见四人就在蔡吉的书房之中,各按宾主就坐之后,辛毗率先向蔡吉作揖施礼道,“颍川人辛毗,辛佐治见过蔡使君。”
    又是一个颍川出身的军师。后世有“绍兴师爷”的说法,不知东汉可否来个“颍川军师”专称。蔡吉一面打量着面前不过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特使,一面则在心中如此感叹着。不过除去《三国演义》中有关辛家被审配屠戮的记述。辛毗在历史上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在于,他有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儿辛宪英。说起来那位被晋书评价为“聪明有才鉴”辛才女,也该有七岁了吧。还真看不出来眼前这个清俊的年轻男子已为人父了呢。当然坐在身旁的奉孝乍一看上去也不像是人父。不过八卦归八卦,依照史书上的说法辛毗一向不看好袁绍。却不知他今日要怎样替袁绍做说客。
    想到这里,蔡吉当即客套地抬手回应说,“佐治不必多礼。说起来是本府远行数月,令久等了。”
    “使君客气。使君乃是奉天子之命进京面圣,毗就算因此再等数月又有何妨。却不知现下京师情况如何?”辛毗以谦恭而又关切地语调向蔡吉询问道。
    有意思,我还没提面圣的事呢,对方倒是先问起了许都的情况。也不知这辛佐治葫芦里卖的是药。蔡吉暗自腹诽了一下辛毗的目的之后,便顺着对方的话头,长叹了一口气道,“不瞒佐治,本府离开许都之时,陛下曾再三嘱咐本府,要东莱出兵讨伐袁术。哪知恰逢此时本初公也下令要吉出兵,东莱兵力有限,吉现在可真是左右为难啊。”
    早就料到蔡吉会叫苦的辛毗,并没有因此而语塞,而是长袖一甩,侃侃而谈道,“蔡使君明鉴,本初公并非有意阻止东莱远征袁术。只是眼下幽州战事吃紧,而本初公又刚被陛下任命为大将军统管北方四州,倘若北疆有所差池的话,岂不是难以向朝廷交代?”
    蔡吉眼见辛毗将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私斗,偷换概念成了朝廷交代的任务,不禁在心中暗呼高明。好在她与郭嘉等人事先有过商议,所以这会儿的蔡吉也不同辛毗在幽州之战的“正义性”问题上多做纠缠,而是面带着笑容颔首道,“佐治言之有理。然则事有轻重缓急,眼下袁术已集结数十万大军进犯豫州直逼京师许都。吉身为汉臣理应以救驾为先。当然吉与东莱众军民也不会坐视本初公在幽州孤军作战。”
    蔡吉说罢向身旁的郭嘉使了个眼色,而郭嘉则立即会意地向辛毗递上一卷书稿道,“此乃东莱军此番北上幽州的名目,烦请佐治过目。”
    辛毗接过富有东莱特色的纸卷,将其展开后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跟着便剑眉一挑探身问道道,“哦?走海路?”
    “是。从东莱走海路道幽州不仅路途短,也可减少军粮的损耗。”郭嘉颔首作答道。
    “如此一来,东莱军就得在易水口建水寨。这可不是一两日就能完工之事。还不如直接走陆路来得方便。”辛毗如拨浪鼓一般摇着头道。
    蔡吉当然不会愿意走陆路,且不说穿越青、冀两州去易京路途太过遥远,光是途中耗费的军粮就足以令她心痛。更何况走陆路就以为着要将东莱军的后背交给袁绍的人马,看都没走海路风险来得小。所以此刻的蔡吉也不等郭嘉作答,直接便插嘴回答说,“佐治无需担忧。建一水寨快得很,要想黄县城外龙口港那样的大港口,当初也不过才花了三个月的。相比长达一年的攻城战,本初公应该也能多等上个十天半个月吧?无不少字”
    可辛毗却并不罢休,却见他指着卷轴据理力争道,“若是如此,除去建水寨所需的口粮,使君所提供的粮草可不够。”
    耳听辛毗说到这种地步,蔡吉已然明了对方这是,明知讨不到兵,所以打算多讨点粮食。于是在与郭嘉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蔡吉当即两手一摊苦笑道,“佐治,本府即将南下救驾,东莱现下可是军粮吃紧啊。”
    “使君说笑了吧。今年诸县又是丰收,谷子都快堆满龙口的粮仓了。”辛毗说到这里露出了狡黠地笑容,“更何况使君还享有盐铁专利。区区一点军粮又何足挂齿?”
    /~~~上封推了~~~欢迎各位j路过收藏~~~
    正文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5节移民辽东
    辛毗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正如蔡吉也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一样。有时候谈判不存在绝对的输赢,达成双赢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就像是辛毗要向袁绍 交代,而蔡吉则想以最小的代价在幽州安插“暗桩”。双方默契地没有揭对方的老底,所以气氛还算融洽。
    然而在送走辛毗与管统之后,郭嘉却的路上,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一旁的蔡吉见状,自然是不能就此坐视不理,只见她在边走边聊间,探声问道,“奉孝觉得刚才谈判的结果有问题?”
    “只要能让袁绍接受走海路的提议,多付些粮草无伤大雅。”郭嘉先是摆手示意蔡吉不必为先前的谈判结果担忧,可跟着却又皱起了眉头狐疑道,“嘉只是在意管统先前在书房中的表现。此人对袁绍颇为忠心,可辛毗在与主公据理力争之时,此人却始终没有发话。主公不觉有异乎?”
    蔡吉被郭嘉如此一提醒也觉得刚才管统的表现有些不符合他的性格。但真要说管统具体有不对劲的地方也很难鉴定。毕竟辛毗才是特使,而管统只是引荐者。他二人极有可能在来之前就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不过郭嘉既然提到了这一点,蔡吉就不能就此置之不理。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且不论管统那边整的幺蛾子,驶得万年船总是没的。于是蔡吉便向郭嘉点头附和说,“嗯,本府会让人多加注意管统的动向。”
    可是郭嘉的眉头却并没有就此舒展开来,只见他摸着下巴上修剪整齐的胡须,沉吟道,“主公,眼下既已决定由忠纯将军北上幽州。那东莱这里就必须得有人接替忠纯将军。主公可想好人选?”
    “本府打算让子义将军以兵曹从事的身份留守东莱。”蔡吉想了想之后向郭嘉说出了的安排。蔡吉所说的“兵曹从事”乃是州牧麾下的属官,主要负责掌管军事,且仅在有军务时设立。由于蔡吉眼下已有郡守升任为了州牧,因此她手下部将幕僚们的官衔也随之有了相应的提高。例如,郭嘉眼下就由闲散的“军师”,正式升任为了“治中从事”。黄珍则在保留“东莱功曹”的基础上,兼任“簿曹从事”。王修也在继任“高密令”的同时,以“北海郡国从事”身份统管北海七县政务。庞统与祢衡则被任命为“假佐”,跟随蔡吉左右负责文书。而低位仅次于州牧的“别驾从事”则由新近加盟的贾诩担任。毕竟放眼整个东莱与北海也唯有贾诩的资历堪当此任。
    不过听罢蔡吉对太史慈的安排,郭嘉却略带玩味地向她发问道,“兵曹从事?主公不打算让子义将军南下徐州?”
    “本府仔细想过了。子义将军与儁义将军皆可领兵南下征讨吕布,然则能坐镇东莱的却只有子义将军而已。更何况本府只能任命子义将军为兵曹从事,无权变动儁义将军的职位。”蔡吉颇有感触地回答道。在外人看来,太史慈与张颌两人的身份似乎不分伯仲。可真到了关键时刻,两人之间的微妙差异就立竿见影了。太史慈是蔡吉的心腹,所以蔡吉敢将的后背交给太史慈。而张颌虽在实质上投靠了蔡吉,但他终究在名义上隶属于袁绍。别人都能升官,唯独张颌暂时无法变动官衔。所以为了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蔡吉也就免不了要在人员安置上颇下一番功夫。
    此时此刻郭嘉眼见蔡吉不用提点,就自行注意到了张颌身份的微妙,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却见他当即便欣慰地向面前少年老成的少女使君颔首道,“既然主公心中已有定夺,那嘉就放心了。”
    “过奖了。大战在即本府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想得面面俱到,若有不足之处还需多加提点。”蔡吉向郭嘉谦逊地作了一揖之后,随即与他一同走进了大堂院西侧的典章阁。
    话说,典章阁原来是衙门用来摆放竹简资料的地方。由于东莱衙门已然开始大规模地用绵纸替代竹简,令少了成堆竹简的典章阁一下子就变得宽敞了起来。于是乎,蔡吉便命人在此打造了沙盘,钉上了地图,使得典章阁转眼间就成为郭嘉等幕僚的专属办公地点。不过蔡吉目前的幕僚团并不大,真正常驻黄县的也就郭嘉、贾诩、庞统、祢衡四人而已。
    这不,蔡吉一进门就看见庞统正在整理徐州诸郡的地形图,而在另一边同样身为假佐的祢衡正在案牍前支着脑袋会周公。见此情形,蔡吉一面示意想要行礼的庞统继续做事,一面则信步渡到祢衡面前敲了敲他的案牍道,“正平,开工了。”
    “唔”被蔡吉一语叫醒的祢衡,踉跄了一下直起了身,在擦了 擦疑似口水的物质之后,便跟着向蔡吉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正平,请照这纸上的内容,替本府写一封信给袁绍,措辞要谦恭、要奉承,但也不能太过献媚。”蔡吉从袖子里抽出一张写了不少字的绵纸递给祢衡道。对于祢衡在大白天打瞌睡,蔡吉本人倒并不介意。毕竟相比祢衡在历史上喜欢随意更改同僚文案的不良作风,那蔡吉还是情愿他没事打瞌睡的好。
    不过祢衡显然被新来的工作提起了精神。却见他先是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蔡吉递来的稿纸,跟着闭目想了一想之后,当即便将白纸往案牍上一摊,然后研墨润笔,洋洋洒洒地埋头书写起来。一旁的蔡吉、郭嘉、庞统眼见祢衡只是沉吟片刻,便挥毫点就,无不好奇地上前围观。而祢衡对此却并不在意,依旧自顾自地埋头疾书,不多时便将完成的书信递给蔡吉道,“请主公过目。”
    蔡吉接过祢衡写好的信,定眼一瞧只觉这文章写得辞藻华丽,令人朗朗上口。不过蔡吉自付文学素养不高,于是她又将信转交给了郭嘉与庞统过目。郭嘉本不打算接手,可谁知庞统却抢先一步取过信上下扫视了一番。紧跟着便听他颇为诧异地小声“咦”了一声。眼瞅着庞统的表情由最初的质疑到此刻的惊叹,蔡吉心知祢衡这封信确实写得好。看来历史上对其文采的评价都是中肯的。
    不过蔡吉却并没有就此立即夸赞祢衡,只见她跟着又向其吩咐道,“本府明日要出席龙口港商船的出航仪式。还请再写一篇致词。”
    祢衡听完蔡吉的吩咐,这一次竟连想都没想,直接就提笔写下了出航所需的致词。见此情形,蔡吉哪儿还再有疑虑,当即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脱口称赞道,“词章纵横,真乃奇才”
    祢衡被蔡吉如此一夸赞当即就露出了得意之情。只见狂劲?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天唐锦绣 给综武世界来点霹雳和尚的震撼 我是重生系统之改造女主计划 亮剑:太原一战封神,直升旅长! 重生小俏娘:摄政王,宠不停! 凤女降世天下归一 别人逃荒我咸鱼 他爱上了土包子女生 从生子到女娲分娲的成神之路 大乾第一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