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出兵幽州一事。却不知诸君对此事有何看法?”
    “回主公,无论是奉孝,还是子义将军,包括修都认为眼下主公该留在东莱。”王修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众部将心中一致的想法。在王修等人看来,蔡吉之前北上邺城,南下许都,都是立足未稳之时的无奈之举。而今蔡吉已然获得了天子与公卿的认可,并被天子任命为徐州牧,加之东莱本身经过这半年来的休养生息,亦已从之前的青州之战中恢复了元气。既然一手握有大义,一手握有兵权,蔡吉自然是不用像从前那般被袁绍随叫随到,亲身赴险。至于是否要出兵幽州那就看蔡吉本人的决断了。
    蔡吉是何许人也,一下子就听出了王修的弦外之音。却见她黛眉一挑追问道,“本府留在东莱?这么说诸君认为有出兵幽州的必要?”
    王修听蔡吉这么一问,再一联想到她白天在城门口时的表现,不由皱起了眉头探问道,“主公的意思是,东莱不理会袁绍之命,全力攻打徐州?这么做恐怕会引起袁绍不满,倘若因此而在青州再起战火,恐会影响徐州攻略。更何况主公不是一直对幽州很感兴趣?”
    王修作为蔡吉的重要幕僚,对蔡吉辽东攻略的了解虽不及郭嘉来得深,却也多少蔡吉派人去辽东属国建城的事。而郭嘉与太史慈之所以会一直拖着辛毗,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想等蔡吉决断究竟是以徐州为先,还是以幽州为先。毕竟郭嘉、王修等人虽对天下的局势有着各自的看法,可最终决定东莱发展路线的人还是蔡吉。
    面对王修的问话,蔡吉意识到之前针对幽州的一系列举措,已然给手下的幕僚造成了困扰。以至于让郭嘉等人以为有攻略幽州的想法。事实上,蔡吉确实有拿下幽州的想法,但并不是现在。毕竟眼下幽州汇聚了袁绍、公孙瓒、公孙度三方诸侯,且还有乌桓、鲜卑、扶余等异族环绕,以蔡吉的实力想要强攻这片土地简直是痴人说梦。好在袁绍、公孙瓒、公孙度三人各怀鬼胎,特别是袁绍与公孙瓒二人更是已然陷入了死斗不休的境地。诚然以袁绍的实力战胜公孙瓒是迟早的事。但相对应的袁绍也会因此消耗大量的军力和物力。然后只要袁绍与曹操对上,官渡之战就是她蔡安贞攻取幽州的号角。
    是的,蔡吉最初对幽州攻略是建立在“官渡之战”基础上的。历史上,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不久之后袁绍病故,袁家子弟为夺家主之位而相互内斗,致使袁氏家族四分五裂。同时曹操也在同袁绍的大战中元气大伤。依照蔡吉原来的计划,她本打算让东莱养精蓄锐,一直蛰伏到官渡之战过后,趁着曹、袁两家混战之际,占据青州和幽州。须知,就春秋战国的格局而言,青州属于齐国,幽州属于燕国,两者皆是战国七雄的成员。齐国拥有渔盐之利,可兵不善战。燕国拥有彪悍的士兵和马匹,却物资贫乏。倘若能同时坐拥这两州,那就真正拥有了一争天下的本钱。
    不过相比近在咫尺的青州,蔡吉对幽州比较陌生,她本人在幽州的名声更是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为了日后攻取幽州做准备,蔡吉这才会想到让林飞出面去辽东属国建立锦西港,将于吉的那些个教众移民到辽东备用。事实证明,蔡吉的这番安排还是有些成效的。至少就段融来信所言,河内太守李敏已然从辽东渡海来黄县,要同商讨辽东之事。历史上有关李敏此人的记述虽不多,但蔡吉也知此人是辽东的名人。若是能借李敏这条线搭上辽东的世家豪族,那未来经略幽州就更多了一份保障。
    此外刚刚的宛城一战也让蔡吉意识到,由于的介入,历史不可能再是原来的模样。好在,只要曹操还继续“挟天子”,袁绍与曹操之间矛盾就不可能调节。所以未来“官渡之战”或许不会叫“官渡之战”,但袁绍与曹操却势必有一场大战。而这场战争就是蔡吉摆脱袁绍控制的契机。正如南边的孙策借着袁术称帝的机会自立门户一样
    然则“暗桩”终归是“暗桩”,放多了固然能方便日后经略幽州。可若是为了放“暗桩”而影响到东莱本身的发展,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正因为如此,蔡吉才会让林飞去负责辽东的事宜,才会用于吉的人移民辽东,而不是鼓励东莱的百姓渡海建城。归根结底,这个时代人口就是最大的资源。有了人口才能奢谈发展。当然这人口最好是没有根基、松散的流民。如此这般官府才能将他们编成屯户,抽税,抽壮丁。将现成的流民移居它地,无疑就是在削弱的实力。而此刻的徐州无论是在富庶程度,还是防御力上,都比幽州值得攻略。若是为了应付袁绍而丧失扩充地盘的机会,那岂不是亏大了。至于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兼傻傻种田这种事,是刘表、刘璋的风格,不是她蔡吉的路数。
    鉴于眼下与袁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有些话自然也就不用再向王修等心腹幕僚多做隐瞒。于是乎,蔡吉在整理了一下思绪之后,随即便向王修坦言道,“不瞒叔治,本府确实有攻略幽州的打算,但不是现在。目前本府更关心的是徐州的攻略。要本府在许都之时,已向天子许诺会出兵讨伐袁、吕二人。倘若应袁绍之命出兵幽州,本府怕会就此分散兵力,影响徐州攻略。但不管出不出兵,本府此番都不会亲自去幽州。毕竟对东莱而言,中原的攻略才是重中之重。”
    王修听罢蔡吉一席推心置腹的言语,脸上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意,“那是当然。主公白天的宣言已经说得很明确了。用不了多久北海七县,以及东莱诸县皆会力挺主公南下攻吕。”
    蔡吉见王修一语点穿了的心事,不禁也跟着洋溢起了笑容。没,蔡吉之所以白天会在城门口当众放出豪言,其目的就是要在民间造成攻略徐州的舆论效应。以此方便她回黄县之后同袁绍的特使讨价还价。不过想到此番出使东莱的是在后世有“辛毗引裾”之称的,辛毗,辛佐治,蔡吉便觉得光靠这点小伎俩,还不足以应付那位陇西名士。因此蔡吉接着又向王修探问道,“叔治,本府听儁义将军所言,似乎这些日子,驻扎琅琊的吕布军颇为安静,并没有滋扰北海的意思。本府在想,高密可否引吕布军来袭。造成边境剑拔弩张的架势给袁绍的特使看看也好啊。”
    “主公无须多虑。修这里就现成的出兵理由。”王修说罢,转身从身后的箱子里取出了一只锦盒摆在蔡吉面前道,“主公,这是琅琊国相萧建写给修的信件。”
    “萧建?可是那个同臧霸不和的萧国相?此事儁义将军也同本府说起过。其要吾等出兵相助?”蔡吉看了一眼面前的锦盒并没有打开的意思。
    而王修则自顾自地打开了锦盒,从中取出一片锦书递给蔡吉,微微一笑说道,“主公误会了,萧建这是要献城给主公。”
    “献城?”蔡吉诧异地接过那锦书一瞧,果然对方在上面声情并茂地声称要将琅琊诸城献给蔡刺史。从对方口口声声,称为蔡刺史,可以看出这封信应该是在宛城之战那会儿写的。因此才有献城一说,而眼下已然成了蔡州牧,那占据琅琊就更加是理所当然之事了。不过相比直接大兵压境,有带路党带路总是一件好事。想到这里,蔡吉当即两眼放光道,“好如此这般琅琊还不是本府的囊中之物。”
    王修见蔡吉看过信后颇为兴奋,倒也不忘向她提醒道,“主公,萧建与琅琊众世家虽一心想要迎主公入主琅琊。不过眼下萧建实质上仅占据莒县一县之地。而琅琊郡治开阳城等重镇任在臧霸的控制之下。臧霸、孙观经营琅琊多年,其在徐州的根基比吕布、刘备要深厚得多,非寻常流寇可比拟。主公想要入主琅琊,终免不了要大战一场。”
    “嗯,叔治言之有理。臧霸不除,徐州难安。”蔡吉满怀杀意地颔首道。说实话,能使蔡吉起杀意的武将并不多。哪怕当初张辽领兵偷袭东莱本阵,叫嚣着要取她蔡安贞的项上人头,蔡吉也本着惜才的想法没要张辽的命。然而臧霸却不同,他与张辽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张辽只是一介武将,其在中原无根无基,无法自立。而臧霸却是盘踞徐州多年豪强。要历史上,曹操灭吕布之后,新一任的徐州牧不是别人,正是臧霸,臧宣高。直到曹丕登基称帝之后,曹丕才通过一面敦促臧霸攻吴,一面不给他增兵的方法,慢慢削弱这位臧使君的实力,并最终夺了他的兵权。可饶是如此,臧霸在丧失兵权之后,依旧邑三千五百户,死后追谥曰威侯。面对这样一尊大佛,蔡吉自付这座小庙可供不起。
    王修又何尝不知蔡吉心中所想,正所谓一山容不得二虎,以徐州为目标的蔡吉会对身为地头蛇的臧霸、孙观起杀心,不足为奇。王修这会儿更关心的是蔡吉如何应付北边的袁绍。却听他语重心长的向蔡吉进言道,“有了攻打吕布的大义名分在,主公想要留在青州并不难。眼下麻烦的是如何回复袁绍出兵幽州的要求。正如主公先前所言,东莱兵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大举出兵徐州和幽州。但倘若不出兵,不出力,又会引起袁绍的不满。故修以为主公对幽州之战还是得有所表示的。至于是出兵,还是出粮,出多少,主公还需同奉孝等人好好商议才是。”
    王修的这番话说得十分诚恳,也十分实在。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谁让她蔡安贞这会儿还只是个小诸侯呢。因此听罢王修所言,蔡吉也只得点了点头,决意早点回黄县,同郭嘉等人好好商讨应对之策。
    虽说想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不容易,可天下间让蔡吉留在青州的理由倒是越来越充足起来。这不,就在蔡吉启程离开高密之时,从南方传来了最新的战报。据悉,袁术与吕布在彭城会面,期间袁术当众封吕布为“宋王”。至于理由嘛,除了吕布是他的亲家之外,也因为吕布所控制的徐州在春秋时期 隶属宋国。对此蔡吉则坏坏地腹诽,袁术太没地理概念,徐州那片以前是越国的属地,应该封吕布为“越王”,这样吕布就能同孙策掐起来了。
    不过吕布显然对是王,并不在意,他只封王了,成王爷了。作为报答,吕布当场答应会同袁术一同出兵攻打豫州。而吕布所在的下邳毗邻豫州的沛国,其首当其冲自然是要同小沛的刘备大战一场。而袁术则统领大将线勋、桥蕤等人与关中的韩暹、杨奉组成联军,打着“二十万”大军的旗号,浩浩荡荡地杀入曹操治下的豫州汝南郡。一整个中原战云密布,杀声四起,刚刚迁都许都的汉庭在众人的眼中显得飘摇异常。
    小蔡裂墙刀尖上跳舞,神马滴~~~最头痛鸟~~~本府需要动力~~~需要票票~~~需要收藏~~~需要推荐~~~
    正文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1节贤良之士
    袁雷身披二十家子铁铠,脚跨五花马,一路护卫着锦旗招展的东莱使团,行进与官道之上。乍一看上去任谁都不会这么一个威风凛凛的年轻将领会是个家奴,会是袁绍正妻刘派来东莱的暗线。事实上,就连袁雷都快忘了他那个“脂粉探子”的身份。虽说当初刘安排他进张颌部,本是指望他能监视蔡安贞的一举一动,从而促成三与这位蔡氏女郎的婚事。可如今一年了,莫说是监视了,袁雷就连黄县城也只到过两次而已。其他大部分,他都是随儁义将军驻扎于北海的高密城防范吕布军来袭。更何况那位蔡使君此番还花了四、五个月的前去许都面圣,就算袁雷真留在了黄县也打探不到消息。
    诚然袁雷“脂粉探子”的主业毫无进展,但他作为副业的军旅生涯却进行得有声有色。这不,而今的袁雷已然由最初的都伯升做了司马。而另一头,刘倒也没为他荒废“主业”而大发雷霆,只是来信嘱咐他要关注张颌的动向。听她那口气似乎是对张罗讨蔡安贞做的事没了兴致。不过袁雷却知,刘并没有放 弃为三说亲的事,只是主公新纳的两个小妾令他那位主母无暇顾及东莱这边。嘛,最关心的还是自家宅院那一亩三分地的事。当然前头车驾内端坐的那个除外。
    在袁雷的眼中蔡吉无疑是个中的异类。想她蔡安贞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弱质女流,既没有出身名门望族,也没有名师指点,甚至在十四岁之前根本就没半点是神童的迹象。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女娃娃,却在短短两年的里白手起家成了盘踞一方的诸侯。不仅如此,更有不少名士名将相继追随与她。就像这一次,蔡吉就从许都又带了两个文士。其中那个姓祢的文士,袁雷并没有听说过。不过瞧他那堂堂相貌与仪表,应该非泛泛之辈。而那个整日窝在马车内极少露面的贾文和,贾老的大名袁雷可是在邺城之时就已如雷贯耳。想当初得知李傕等人占据长安之后,主公可没少念叨这个名字。据说此人之前还曾做过光禄大夫、宣义将军。这样一个大人物骤然降临东莱,也不知蔡安贞的那些个幕僚们会作何反应?
    作为刘的心腹家奴,袁雷这些年可没少为其里里外外地打探消息。而明里暗里的肮脏事见多了之后,袁雷也就有一番不足为外人道来的心得。在他看来,招纳谋士部将,其实同娶纳妻妾差不多,人越多就越麻烦。新的要与老的争,少的要与长的争,傲的要与骄的争,争来争去,无外乎就是博主公一丝青睐。正如这些年主公袁绍小妾纳了一个又一个,名士招了一位又一位,然而里里外外却越发不消停起来。当然袁雷也听说,主公的老兼老对手曹操,也是不断地纳妾招人,但曹操的妻妾却能和睦相处,曹操的幕僚部将亦能同仇敌忾。倘若这事是真的,那只能说搞不定家宅的人,也别指望手下的部下能安生。
    前头那位蔡使君尚未婚嫁,自然是没有后宅,可她能摆平日益壮大的班底吗?
    且就在袁雷在心中暗自腹诽之时,队伍突然停了下来。原来在不知不觉间众人已然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黄县城。只见眼前的黄县城比之数个月之前又巍峨了不少,想来冬天农闲的时候留守的官僚们没少为这座东莱的中心添砖加瓦。而此时此刻率领一干官民前来迎接蔡吉的赫然就是她麾下的一文一武两大心腹,郭嘉与太史慈。
    见此情形,再一联想到从前在邺城的所见所闻,袁雷觉得那久违了的探子精神正在复苏。于是乎,他当即就打起精神观察起了城门下众人的表现。待见此时的郭嘉与太史慈等人照例还是先向蔡吉施礼问安。不过在一番例行的寒暄之后,郭嘉并没有直接领着众官僚簇拥蔡吉入城,而是信步到一直掩在队伍之中的贾诩面前,恭敬地向其躬身施礼道,“晚生郭嘉见过文和公。”
    贾诩显然没料到郭嘉会突然来这么一手。不过贾文和可不是那种别人给顶高帽子就不姓的主。这会儿面对郭嘉谦恭的表态,贾诩依旧不动声色地还礼,谦逊道,“老夫不过是闲云野鹤之人,郭何须行此大礼。”
    “文和公是吾家主公请来的上宾,吾等理应以礼相待。”郭嘉再次向贾诩作了一揖之后,便抬手示意其先行。
    一旁的蔡吉见状,立马就明白了郭嘉的深意,赶紧像女儿搀扶老爹一样,一把扶住贾诩,并微笑着顺着郭嘉的口吻招呼道,“文和公莫要谦让。”
    眼瞅着郭嘉与蔡吉当众一唱一和,向来为人低调的贾诩自然是不好意思再做推辞。于是他只得任由蔡吉搀扶着在众目睽睽之下入了城。不用问,经过这一插曲之后,用不了多久整个黄县,整个东莱,乃至整个中原,都会蔡吉请了贾诩做谋主。而郭嘉对此似乎还不放心,到了当夜的接风宴之上,他更是与黄珍等人将贾诩奉若上宾。但值得玩味的是,贾诩虽也同郭嘉等人颇为客套,但是他从头至尾都始终坚称是“闲云野鹤之人”,丝毫没有接手做谋主的意思。
    对于贾诩如此固执的态度,蔡吉在无奈之余,也只得暂时任由他去。反正人都在手上了,软磨硬泡之下,还怕他贾文和不就范。而对于眼下的蔡吉来说,真正头痛的还是如何应付袁绍那边出兵幽州的命令。毕竟人已回黄县了,不多时辛毗就会找上门来。不想好应对之策,那可就麻烦咯。因此翌日一早,蔡吉便差人寻来了郭嘉与太史慈到她书房内商讨要事。
    然而令蔡吉颇感意外的是,郭嘉一进书房,在屋内只有蔡吉和太史慈之后,劈头就向她问道,“主公,文和公没来?”
    蔡吉被郭嘉冷不丁地一问,先是怔了一下,随即便如实地回答道,“文和公昨日在宴会之上喝了不少酒。更何况其对东莱的情况还不甚了解,所以本府没让他来。”
    “?主公这一路上没有同贾文和谈过东莱的事?”郭嘉瞪大着眼镜一脸诧异地望着蔡吉问道。
    而蔡吉被郭嘉如此一瞪,不由也有些心虚起来。却见她跟着便讪讪作答道,“不瞒奉孝,文和公一路上对本府都不冷不热。故本府至今都没找着机会同他说明东莱的情况。”
    “怪不得怪不得,昨日贾文和会有如此表现。”郭嘉在听罢蔡吉的解释之后,先是低头呢喃了一番,跟着便抬起头冲着蔡吉苦笑道,“主公难道不知,正是因为主公没有将东莱的情况同贾文和说明,所以贾文和到现在还对主公不冷不热啊”
    “此话怎讲?”这一次轮到蔡吉诧异地问道。
    一旁的太史慈虽闹不清楚事情的缘由,却也跟着帮腔道,“是啊,奉孝汝就同主公说说,这事那里做得不妥。”
    郭嘉眼见蔡吉与太史慈都盯着,便叹了口气,向他二人分析道,“咳,若是换做寻常的谋士,主公所为倒也不算不妥。毕竟以东莱以及北海七县兵强马壮,安居乐业的景象,不管何人都能看出主公乃当世明主。然则贾文和却非寻常谋士可比拟。此人出身西凉,从一介小吏做到光禄大夫之职,可谓是历经坎坷。所以贾文和为人向来谨小慎微,以明哲保身为先。主公或许认为滔滔不绝地说上一通,不及让贾文和亲自观察东莱郡来得眼见为实。可在对方看来,主公迟迟不同其交代东莱郡的情况,是对其存有顾忌,是不信任他。”
    “本府没这意思”蔡吉脱口而出反驳道。
    “嘉也知主公是诚心诚意想要请文和公入幕。否则主公也不会大老远地将人绑来,更不会特意修书要吾等早做准备。只是贾文和心中的刺已然扎下,吾等再礼遇于他,在他眼里都是在做作。而今能拔去这根刺的人也唯有主公了啊。”郭嘉语重心长地向蔡吉劝说道。
    此刻的蔡吉听罢郭嘉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再结合史书对贾诩的一些评价,事情还真有可能像郭嘉说得那样。于是蔡吉当即便向郭嘉拱手作揖道,“之言令本府茅塞顿开。本府这就着人请文和公商议。”
    哪知此时的郭嘉却一抬手阻止蔡吉说道,“慢着。既然主公没将东莱的情况告知文和公,那主公还是同吾等商讨完之后,再单独找文和公商议为妙。毕竟文和公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骤然让其参与密谈,只会平添尴尬。”
    “奉孝说得是。是本府鲁莽了。”意识到有些关心则乱的蔡吉拍了下脑门苦笑道。而郭嘉与太史慈见状亦同时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此刻面对眼前笑得颇为欢畅的两个男子,蔡吉不得不感慨是幸运的。郭嘉与太史慈都是有才华的人,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是胸襟宽广的男子汉。正如,郭嘉身为的首席幕僚,不仅对新晋加盟的贾诩丝毫没有抵触之意,反而一心一意地帮收服贾诩。要以贾诩的资历与才华,只要其一入幕,郭嘉势必就得让出谋主之位。诚然蔡吉并不会因此就喜新厌旧。但这世上多得是为争一口气,争一个名声,而大动干戈的“聪明人”。那些“聪明人”往往会捏着鼻子接受新成员,可在背地里却使黑手、下绊子,破坏整个团体的团结。亦或是干脆冷眉应对新来者,摆出一副倚老卖老的架势。
    值得庆幸的是,郭嘉不是这种“聪明人”。在历史上郭嘉以“军师祭酒”的身份一直辅佐曹操,直至病逝。哪怕是出现后来居上者,他也甘之若饴地坚守着的职位,从不动摇其对曹操的忠诚。所以同样的进言,有时郭嘉说出来会比其他谋士有分量,因为在曹操看来郭嘉的进言是无私的。
    想到这里,蔡吉不禁盯着面前的郭嘉,由衷地脱口称赞道,“真乃贤良之人”
    郭嘉没料到蔡吉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楞了一下的他并没有出言推脱谦逊。相反他却冲着面前的少女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这一评价。而紧接着,郭嘉便将话锋一转,切入正题道,“主公,今日找吾等前来怕是为了出兵幽州之事吧?无不少字”
    蔡吉亦收敛起了心中的思绪,点头作答道,“嗯。本府在收到的书信之后,也花了不少时日考虑此 事。叔治说诸君不赞成本府亲自去幽州,本府对此深表同意。眼下中原战火已起,本府自然是不能离开青州,离开中原。但袁绍那边总得有人去应付,并且本府也想趁这次的幽州之战,在幽州,在袁绍的背后安插一支兵马。故而本府打算抽调水军以及五千兵马前往幽州复命,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水军?五千兵马?主公的意思是走海路去幽州?”太史慈听罢蔡吉所言追问道。
    “本府正是此意。”蔡吉说罢便指着案牍上的地图向太史慈与郭嘉解释道,“两位请看,自海路从此地登陆就能沿易水而上,直接与袁绍的大队人马会师于易京城下。不仅路途短,还便于补给。倘若能有在此建港的话,便可与辽东的锦西港互为照应。”
    蔡吉指着的这个位置正是后世天津的位置,而袁绍目前围攻的易京则位于后世保定与天津的中间。相比大老远地从青州、冀州走陆路绕道,走海路确实是最便捷的路线。而太史慈早年曾多次渡海去幽州,对那一带的情况也相对有些了解,因此他当即便点头附和道,“主公此计可行。”
    蔡吉见太史慈同意了的想法,又将目光转向了郭嘉。却见此时的郭嘉正盯着地图摸着下巴上的胡须。过了半晌之后,他终于抬头向蔡吉问道,“主公,且不论五千兵马北上幽州是否合适。主公可曾想好,若按此策,该让何人带队?”
    蔡吉被郭嘉如此一问,不由两手一摊无奈道,“本府也正头痛这个问题。”
    袁雷冒泡作为龙套,俺表素无论男女“贤良淑德”都素重要滴~品质~~~千万别学俺家袁主公搞不定,也搞不定手下~~~同意俺观点滴~~~请投票~~~
    正文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2节野心与纯真
    “这有何难。慈对幽州熟悉,由慈领兵便可”太史慈自告奋勇地提议道。
    “子义将军去了幽州,谁来替本府领兵攻略徐州?”蔡吉两手一摊苦笑道。
    太史慈被蔡吉如此一提醒,也意识到徐州大战在即,需要有大将坐镇,不由沉吟了一声反问道,“主公的意思是派儁义将军去?”
    哪知一旁的郭嘉却当场摇头否决道,“不妥。儁义将军本就是袁绍的部将,主公若是派儁义将军领兵出征幽州,袁绍势必会认为主公这是在乘机驱逐其在东莱安插的势力。毕竟袁绍并不缺东莱的万把人马。其之所以会在中原大乱之际要求主公出兵幽州,目的是想要试探主公的态度,试探主公是否还奉袁氏为主。”
    蔡吉不得不承认郭嘉这番分析十分透彻。确实,眼下蔡吉麾下的将领虽不少,但真正有资历能做到独当一面、挂帅远征的将领却只有太史慈、张颌以及张辽三人。其中张辽乃是新降之将,且其旧主吕布还活着。就算蔡吉再看好张辽,不可能在这种敏感的时候放他独自领兵远征。而张颌则正如郭嘉所言,其身份可能会引起袁绍的误会。可要是将前两人留在东莱,让太史慈去幽州,蔡吉又觉得放不下心。
    且就在蔡吉自付人手不够,不知该派谁替代去幽州之时,太史慈却突然再次提议道,“主公,还有忠纯将军可堪此任。”
    蔡吉乍一听太史慈建议张清去幽州,不禁脱口惊呼道,“张大哥”
    然而郭嘉却拍案附和道,“子义将军言之有理。忠纯将军确实是去幽州的合适人选。”
    “可是忠纯将军之前没有带兵出征过。”蔡吉听郭嘉也这么说,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主公此言差矣,青州之战时,正因为有忠纯将军坐镇东莱,吾等才能安心攻略青州。况且忠纯将军为人稳重忠义,又是主公的家将,无论是是身份还是地位都适合坐镇幽州。”郭嘉进一步向蔡吉劝说道。
    其实蔡吉心里也清楚以张清能力统军北上幽州并没啥大问题。况且她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派精锐去幽州 ,因此此番北上与其说是去争功,不如说是去示弱的。毕竟东莱现下才刚刚起步,过早地在袁绍面前展现战力并不是件好事。而以张清稳重而又世故的作风,应该该展现出来,又不该展现给袁绍看。可饶是如此蔡吉在心底里对派张清去幽州依旧有些抵触。因为这一举措会让她不自觉地联想到之前派李达护送吴硕的事。
    话说,张清和李达是蔡吉转世到这世上最初遇见的人,也是救过她命的人,同时更是给予她无私支持的人。可是为了同汉室搭上关系,为了打响的名声,蔡吉在邺城之时,还是义无反顾地将李达调拨给了吴硕。结果却造成眼下李达深陷许都难以脱身的险境。张清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李达?蔡吉只要一想到这个问题,就无法做出决断。
    郭嘉眼见蔡吉一副低头不言的模样,虽不知事情的缘由,却也意识到有某种正困扰着面前的少女。却见郭嘉试探着问道,“主公觉得此事不妥?”
    “奉孝和子义将军的提议很好。只是本府还想斟酌一下。”回过神来的蔡吉挤出笑意回应道。
    郭嘉虽听蔡吉的口气多少有些生硬,却也没逼着少女坦言究竟出了事。相反郭嘉倒是露出温和的笑容,向蔡吉颔首道,“既然如此,那主公就再多思量思量,或是找文和商讨一二。吾与子义就不多打搅了。”
    其实这会儿的太史慈也已看出了蔡吉的不对劲,只是还未等他开口询问,郭嘉便已向他意味深长的扫了一眼,跟着就说出了以上这番话。于是得了郭嘉暗示的太史慈只得跟着向蔡吉起身告辞。不过走出院子之后,太史慈却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快步上前,向郭嘉追问道,“奉孝,先前在书房主公似乎是有难言之隐。汝不让吾开口询问?”
    郭嘉见太史慈追问得紧,不由停下了脚步抬头望了一眼灰白的天际,幽然道,“子义,吾等身为部下固然能为主公排忧解难。然则有些事情却唯有靠主公本人才能想通。”
    且说郭嘉与太史慈各怀着心事离开了二堂院,蔡吉则独自一人在书房内又枯坐了半晌。在她的身旁堆着一叠用纸书写的公文,上面记录着一个季度东莱郡以及北海七县上报的财政状况。由于东莱北海两地正逐步用纸张取代竹简,官府的账目记录形式也由最初的纯文字格式向表格形式进化。虽然这种表格不及一千八百年后的表格来得复杂多样,但也多少有了些宋明时期账簿的雏形。此外蔡吉为了防止篡改数据,还规定账目的数字一定要用大写,而这条规定在历史上乃是直到明朝才开始实施的。
    然而此时此刻的蔡吉却丝毫没有翻看心血的意思。李达的事情,以及是否让张清去幽州的问题,搞得她有些烦躁。于是在发了一会儿呆之后,蔡吉最终站起身,决定暂且将公文搁一搁,先去隔壁讲武堂转一圈散散心再说。
    话说,蔡吉在有烦恼的时候很喜欢去讲武堂。每每看到孩子们念书习武的样子,她的心情就会随之愉悦起来。因为孩子们的欢笑会让蔡吉觉得她 确实在让历史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不过这样的日子恐怕也持续不了多久。黄珍趁着去年冬闲的时候不仅修缮了黄县的城墙,也连同赛鲁班等城内的工匠在太守府外修了一座大宅子。黄县的富户闻讯后,还自发地捐助了不少物件给讲武堂。因此按照黄珍的说法,大约在五月之后将讲武堂搬到新宅子里授课了。黄珍等人之所以会想到修这个宅子,这一来是因为讲武堂招收的孩童已由最初的百十人扩充到了三百余人,共有十个班级。太守府现在的那个小院自然是显得有些拥挤了一些。二来黄珍郭嘉等人也认为一个大而正式的学堂,有利于对外彰显蔡吉注重教育的形象,从而提高蔡吉在士林的声誉。要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刚愎自用的公孙度,都在辽东请了管宁等大儒开学堂。更不用说是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了。
    所以对于讲武堂的搬迁,蔡吉并没有异议,只不过一想到日后在太守府内再也听不到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她总觉得有些失落。可当蔡吉信步跨进讲武堂之时,她第一眼看到的并非是幼童们摇头晃脑念书的样子,而是张清正在校场上教孩子们习武的身姿。
    眼前这群在校场上练武的学童约莫有三十来人,看上去最大的已有十五、六岁,最小的应该也有十三、四岁了。依照汉末的标准,这样的年纪已经可以随时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所以张清一招一式教得很认真也很严厉。不过就算是如此学童中还是有人注意到了站在大门口的蔡吉。
    “主公”一个年幼的学童转身向蔡吉恭敬地施礼。但他得到的却不是张清的表扬,而是一记毫不客气的教鞭。
    “继续操练不许分心”教训完分心者的张清,扭头向身后一个身材魁梧近似成年人的少年吩咐道,“蔡风,汝来督练”
    “喏。”
    被点名的少年跨前一步,以锐利如鹰一般的目光督促着的同学练拳。而张清则信步上前向蔡吉抱拳道,“见过主公。”
    蔡吉并没有责怪张清对学童进行体罚。这是个残酷的世界,温室花朵的培养方式不是讲武堂的风格。所以这会儿她只是扫了一眼对面的少年感叹说,“蔡风当初刚被张大哥带来太守府的时候,还是一副瘦不拉几的模样。一眨眼的功夫如今已长成如此壮硕的少年郎了啊。”
    张清听罢蔡吉夸赞,亦跟着自豪地点头说,“那孩子不仅个子长高了,身子壮硕了,武艺更是见长。清打算年末招他入伍。”
    “入伍?可吉记得蔡风才十六岁”蔡吉回头惊讶地问道。
    “十六岁有啥关系。想当初李达十五就成蔡府家将了呢。”张清随口说道。
    耳听张清提起了李达,蔡吉顿觉的心头像是被堵住了一般。紧跟着,便听她以沉闷地语调向张清坦言道,“张大哥,吉这一次并没有将智深接。”
    然而张清对此却显得颇不在意,反而爽朗地大笑道,“这事吾也听说了。李达那小子当上御林军首领,真是给咱长脸啊。”
    不过张清的笑声并没有感染蔡吉,相反蔡吉的脸色却变得更加阴郁起来。却见她犹豫了一下之后,终于还是向张清坦言道,“张大哥误会了,智深本想回东莱。可本府觉得时机未到,还是将其留在了许都。”
    张清瞧出蔡吉的情绪不对,不禁收敛起笑容,不解地问道,“主公这是了?既然主公觉得那小子该留在许都就让他留在许都。”
    “可是许都很危险”蔡吉终于忍不住低声说出了,一直以来压抑在心中的不安,“智深一个人留在那里很危险可吉就这么将他一个人丢在了许都”
    张清听罢蔡吉竭力压低声音的嘶吼,终于明白自家小主公在纠结了。于是他抬起头平静地注视着少女说道,“主公,战场也很危险。清可以保证现在校场上的孩子有一半年底会入伍,过不了一年就会征战沙场。主公会因此不送他们去战场吗不跳字。
    张清的话语如鼓槌一般重重敲打着蔡吉的心窝。此时的她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稚气未脱的脸庞,想象着他们战死沙场的模样。蔡吉忽然认识到一直以来都在逃避一个事实。讲武堂不仅仅是用来发展教育吸纳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用来为培养心腹的地方。正如张清所言这里的孩子总有一天会上战场,会成为武将,会成为幕僚,会成为胥吏,会成为探子……甚至早早地战死沙场,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在将这些孩子当工具
    张清见蔡吉听罢所言,只是紧盯着孩子们不发话。心知这些事情对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女娃儿来说实在太过残酷。可谁又让自家小娘子硬是选上了这条荆棘之路呢。正所谓开弓没有回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穿成绝美反派,我在修罗场杀疯了 全家穿越就流放,搬空侯府一路浪 我在太虚宗大梦长生 港综:开局和陈浩南成了同门 女配重生:开局成了神二代 魏无羡的异世之旅 空间:天才炼丹师,帝尊百般娇宠 穿越兽世成圣雌,撩完就跑修罗场 认错人嫁错郎,灭了渣男嫁将军 村姑和王爷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