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锣密鼓准备远征马六甲的同时,在天元十年开春之后,辽东军第一支远东巡逻队也组建完成,按照既定计划,大中朝将整个远东全部归入到大中朝版图之中,成为中国的正式领土,虽然在这个时代,大中朝不可能大批朝着远东移民,进行实际控制,但是前期巡逻队却必须要派出去,对整个远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巡逻,绘制地图,建立主权标志物,宣布中国对这片极北之地的实际控制权。
    远东巡逻队由两千二百人组成,这些人全部都是自愿报名,基本上都是近年来吸收的辽东汉人,也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的年轻人,他们之中既有不少是讲武堂学员兵出身,也有不少具备勘测绘制地图的人员,更有彪悍的猎手,都是一些不怕死的人,具备极强了抗寒能力和在野外生存的能力。
    编制完成之后,辽东军区还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一年时间的训练,并且给他们装备了最好的御寒之物,和大量耐寒的驮马以及各种弹药物资,并且为他们准备了大量高热量的肉干、糖、奶片、茶砖以及伤药等物,随行还有几名医官,来保证他们的健康。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这支大中远东巡逻队终于在天元十年的时候,踏上了他们远征的征程,罗立更是亲自作为辽东军区最高长官,将他们送到了黑龙江畔,才目送他们朝北行去。
    这些人之中,也许有很多人从此再也不可能返回辽东,他们很可能会长眠于远东的不毛之地,但是作为大中朝向北发展的先驱者,这是必须的牺牲,今后这样的巡逻队还将每年都派出,不断的朝更北方巡逻,直至抵达乌拉尔山东侧,将大中朝的界碑树立在那里。
    所以在巡逻队出发之前,肖天健还亲自御笔为他们题词,派人送往辽东,交给巡逻队的首任指挥官,作为对他们的褒奖和鼓励。
    巡逻队成员拿到了肖天健的亲笔题词之后,一个个都激动的热泪盈眶,肖天健这个他们崇敬的皇帝陛下,一直都在关注着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充满了他们的胸膛,让这些人满怀着热情,踏上了征程。
    与此同时西北军区也没有停滞他们的行动,在阎重喜的指挥下,西北军区的军队也不断的在朝着西方进行扩张,一座座兵站,一座座寨堡开始出现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
    随着大中朝的崛起,西北方向的鞑靼土默特部、吐鲁番部的大汗和首领们也都意识到了大中朝的强大,在于大中朝的军队发生几次冲突之后,发现此时的汉人,早已不像当年大明朝那样容易对付了。
    数次小规模的交手,让他们看到,现如今的大中朝军队,远比当年大明的军队要强悍凶厉许多,特别是在军队的组织性和火器的运用上,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大中军的官兵,好战而且善战,兵将们临战基本上各个悍不畏死。
    更可怕的是他们手中那些火器,往往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便成片的杀死他们的勇士,而不给他们任何还手的机会。
    而且大中军对他们也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只要他们稍有异动,哪怕仅仅是抢、劫杀伤几个汉人边民,大中军也会立即调兵兴师问罪,甚至于灭族的方式,报复那些敢于袭杀汉人边民的部落。
    这种表现在之前的大明王朝,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令这些西域一带的部落首领们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大中朝已经盯上了他们的领地,这让他们面临着一个抉择,那就是或战或降。
    战!这话好说不好办,通过几次试探之后,他们各个在凶悍的大中军面前,碰的是头破血流,眼看着越来越多的大中军还在不断的向边界集结,打是打不过的!这一点他们已经明白,如果非要死战到底的话,他们很清楚对于他们是什么样的结局。
    既然战不行,那么也只有降了!大中朝使臣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只要他们接受大中朝的统治,那么大中朝可以保留他们的地位和财产,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自治的权力,当然像以前那样,继续拥兵自重和大中朝对抗是不行的,那样做的结果只有被大中军彻底摧毁,将他们家族从此彻底抹去。
    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之下,这些西北的部落首领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纷纷向大中朝呈递顺表,向大中朝表示臣服,并且派出使团前往北京朝贡,接受大中朝的册封。
    而大中朝很友善的接受了他们的顺表,并且给予了他们册封,但是有一条肖天健却非常坚持,那就是大中朝必须掌握在当地驻军的权力,并且派出大中朝的官员对他们所在的地域进行实际的管理。
    总之在天元十年的时间里,大中朝的疆域面积在不断的朝着四面八方延伸,势力的触角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一点让所有朝臣和军方成员感到非常自豪,自大汉之后,大中朝的领域面积已经隐隐间开始再现盛唐时期的领土面积,成为了历史上汉唐之后,汉人政权掌控国土面积最大的时代,而且这种领土的扩张势头,现如今还刚刚开始,今后随着军队的行动,中国的领域面积只能越来越大,至于今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连那些内阁大臣们都有点不敢妄自猜测。
    但是有一点全中国人都必须承认,那就是在肖天健的治理之下,大中朝现在可谓是如日中天,放眼天下真没有什么敌手了。
    就连蒙古诸部,在这些年来,也变得老实消停了下来,被大中朝压制的服服帖帖,使得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开始朝着漠北发展,一个接着一个不肯降服的蒙古部落,在大中军西北军和辽东军的夹击下,灰飞烟灭,让蒙古诸部,彻底的认识到,他们除了老老实实臣服在大中朝的统治之下,再也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
    而随着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以及大捷的消息,在中华月报上被刊发出来之后,也使得肖天健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郑森手扶着船舷,极目朝着大海的远处望去,入目的除了蔚蓝的大海之外,便是片片帆影。
    在他的脚下,是一条由旅顺造船厂年初刚刚交付海军使用的五桅大型改良型盖伦船,这艘船排水量达到了一千二百吨,超出了目前所有海军的船只,跃升为大中朝眼下最大的战船。
    这条船也是仿西式的盖伦船船型,在建造上,除了应用了大量密集的肋骨之外,造船厂考虑到这条船是作为纯战斗舰使用,不用考虑船只的内部空间和装载量的问题,更多的是考虑船只的抗沉性,所以在底舱之中也就是吃水线一下的舱室,使用了中式的水密隔舱技术,使得这条船的抗沉性能超出了普通西式盖伦船许多,但是同时在中间和上层甲板,还是采用了通甲板,这样就不影响战船上船舷炮的布置。
    而且这条船的长宽比也被刻意的拉长,比起原来的盖伦船的船型,更为修长,船尾也是方形的,这样便更利于高速航行,使得在同样的帆面积的情况下,航速更快。
    还有就是此船采取了可升降双舵布置,大大加强了船只在海上航行的可操纵性和安全性,即便是一个船舵受损,船只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可操纵性,不会丧失机动能力。
    此船更是采用了五桅布置,使得船上的船帆面积更大,虽然受风效率有所降低,但是整体上却还是提高了风帆动力性能,使得这条船航速超出了其它盖伦船不少。
    这条船船身是用一千五百棵产自辽东的栎木所造,船板厚度达到了一尺有余,异常的坚固耐用,虽然可能还比不上欧洲的橡木那么坚硬,但是也相当的不错了。
    在武器配置上,这条船左右两舷,上下两层甲板一共布置了八十门火炮,其中下层甲板安排的是三十六磅重型加农炮,上层甲板上布置的是二十四磅加农炮,在船首和船尾,另外还布置有数门轻型火炮,船舷上还安装有十几门装填方便的轻型佛朗机炮,作为防止敌船跳帮的最后屏障。
    而这些炮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新铸造出来的火炮,使用了大中朝新式的各种机械,炮膛更是用镗床铣削加工出来,炮身采用了铁范铸炮法,另外还使用了内部水冷降温铸造法,使得炮身坚固,制造工艺统一而且非常精湛。
    包括那些新造的弗朗机炮,也都是使用机械加工出来的,虽然还不可能解决泄气的固有缺陷,但是也因为制造精度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子铳和母铳之间的间隙达到了非常小的程度,泄气的问题也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超出之前的旧式佛朗机炮许多,装填速度也又提升了许多,虽然不是重炮,但是在近距离接舷战发生的时候,这些船舷上固定的轻型弗朗机炮,还是可以以极快的射速,大量杀伤敌船上的人员。
    所以说这条船代表了目前大中朝最高的造船水平,虽然不敢说一定能超出西方国家眼下最好的造船水平,起码放眼亚洲沿海,即便是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拿不出比这条船更厉害的战舰了。
    但是相对来说,这条船虽然非常厉害,可是造价也相当可观,每条船的造价达到了空前的四万大龙币,还不算船上的武器装备,加上这近百门火炮的话,下来总体造价超出了五万大龙币,即便是大中朝现在财政情况相当不错,也有点架不住,所以也限制了它的建造数量。
    故此这种船在天元九年的时候,海军总共只订购了七条,其中两条交给了北方舰队,剩下的五条全部都交付给了南方舰队。
    而郑森因为近两三年来,在数次海军行动之中,表现优异,现如今已经是南方舰队之中地位显赫的大将了。
    这一次远征马六甲,肖天健更是亲自点名,让他这个年轻的将领来当舰队司令官,负责全权指挥此次远征马六甲的行动。
    所以郑森才有幸获得了这么一条新式战舰,作为他的旗舰使用,成为了整个舰队的核心。
    郑森志得意满的扫视了周边海面上了一遍,四周全部都是此次跟随他出战马六甲的船只,这个舰队除了拥有四十余条排水量在五百吨以上的船只之外,还拥有二十余条排水量在八百至一千吨的战船,另外还有几十条轻型快帆船,充作各种其他只用,一些船作为巡逻船负责前出侦查,一些船作为水船,负责沿途为船队提供淡水保障,还有一些船作为随队渔船,沿途捕捞海鱼,不断为船队提供新鲜的海鲜,让船队的人员可以改善伙食,省的天天都吃一些咸肉或者枯燥的食品,让大家倒了胃口。
    郑森对于能指挥这样的一支舰队,当然是满意的不得了,他现在能走到这一步,虽说有一定的郑氏集团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他自身的努力,他从一个船上的枪炮长做起,到现在成为一个舰队的司令长官,也是靠着拼命,才打出来的。
    当然这里面也跟当今皇帝对他的眷顾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这一点郑森能够感受得到,从他们郑家投顺朝廷之后,皇帝陛下便多次召见过他,并且多次亲自过问过有关他的情况,在他立功之际,更是亲自为他授勋,这一点谁都可以看得出来,皇帝陛下很器重他,否则的话,他即便是有这些战功在身,也不见得能这么快荣升舰队司令长官。
    所以郑森对当今陛下非常感激,他的理想便是纵横大海,虽说他们郑家现在为大中朝操持着海上贸易集团公司,但是他希望过的日子,还是真正的海师,而不是指挥商船远航,这也是他投入海军的主要原因。
    现如今似乎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便掌握了一支这么大型的船队,虽然暗自窃喜是免不了的,但是同时他也感到肩膀上压力很大。
    他通过近些年来,皇帝陛下推动的海军建设,看得出来,现在的这个皇帝陛下野心非常之大,在他还在海军讲武堂学习的时候,皇帝就亲自到他们讲武堂为他们讲过世界地理。
    当时他和许多人都一样,在听罢了皇帝陛下讲的世界地理之后,才对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才知道他们原来是生活在一个球上,这个球叫地球。
    而他们所处的位置,仅仅是这个地球上的一角,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地方,是他们没有去过,甚至于听都没有听说过的。
    他还记得,当初皇帝陛下说的那些话,其中有一句话让他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就是皇帝当时说,只要这个地球上拥有的陆地,今后都必须要有中国人的足迹,你们海军便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急先锋,替中华民族去到大海上开疆拓土,将大中朝的龙旗,插到世界各地!让太平洋今后成为中国人的大洋!
    这句话几乎成了他们海军讲武堂出身的学员们的座右铭,每个人都渴望着能有朝一日去大海更深处探索未知的土地,将大龙旗插遍这个世上所有的土地。
    这几年来,海军更是明晰的看到,皇帝的目光开始放的越来越远,先是收复台湾岛,接着便是控制琉球国,驱逐了占领琉球王国的日本人,进而又拿下了吕宋。
    现在他们就要前往马六甲,去拿下马六甲海峡,那么未来呢?拿下马六甲海峡之后,他们海军又要朝什么地方进兵呢?
    是遥远的东面的美洲?还是更南方的澳洲呢?抑或是进兵印度洋,在印度登陆?还是会前往非洲和那些西洋人争夺非洲殖民地呢?
    郑森有点想不出来,下一步皇帝会将目光落在什么地方,但是有一点他可以确定,那就是马六甲海峡,并不是皇帝的最终目标,在拿下了这里之后,他们海军肯定还会有更远的地方要去。
    一想到这一点,他就有点兴奋,他不在乎能率领多少船只,多大的舰队,他在乎的是不要停下脚步,能不停的朝着大海的更深处去探索,哪怕是只给他一条船,让他现在去美洲抑或是传说中的澳洲,他也愿意。
    正在这个时候,值星官跑到他的面前,并足立正,大声叫道“启禀司令长官!前面便要进入马六甲海峡了!斥候船已经发回信号,发现了敌人的巡逻船!请司令长官指示!”
    郑森的思路顿时被打断,被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他深吸一口气,心道总算是快到了!于是他立即挺胸大声下令道“船队集合,准备按照既定顺序进入海峡,发信号弹,通知前方斥候船,击沉对方的巡逻船!各船做好接战和登陆准备……”
    第二百一十三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
    马六甲城的荷兰人其实已经事先对大中朝的行动有所察觉了,这一年来,大中朝的船只经常出现在马六甲海峡之中,这些船并不是大中朝海上贸易集团的船只,看上去更像是一些侦察船。
    另外他们还得到消息,大中朝在巴淡岛,半年前忽然间建起了一座城堡,另外还在巴淡港建起了一个大型的码头和十几条大型栈桥。
    除此之外,还有消息说大中朝在越南控制了土伦和金兰两处海湾,建立起了城堡以及码头,各种迹象都说明,大中朝已经不再满足于攻取马尼拉,下一步他们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他们荷兰人的巴达维亚了,这些中国土著的胃口也太大了点了!
    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亚洲总部上下人等都开始紧张了起来,他们已经通过台湾之战,彻底见识到了一个东方巨国的觉醒,同时也见识到了中国人的实力。
    在这个大中朝建立之后,中国人在海上崛起的速度之快,让他们这些自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有点目不暇接。
    他们中国人以飞一般的速度,重新开始重视起了大海,并且飞速的从他们西方学到了造船技术和火炮技术,不单单在火器质量上猛然间便超越了他们西方人,另外在造船技术上,也开始奋起直追,已经赶上了他们的造船技术。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这个东方巨国实在是蕴含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他们认识到了大海的重要性之后,所爆发出来的能量之大,根本不是他们这些西方国家可以相媲美的。
    这个富饶的国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他们一旦调动这些人力资源的话,所展示出的力量之可怕,是他们西方人无法与之比肩的。
    短短几年时间,还被他们瞧不起的中国人,再也不是只能操纵着落后的克戎船,在海上作战了,而是转而开始拥有大批可以和他们引以为傲的盖伦船相同的船只,纵横在大海之上。
    如果换做以前的话,中国人攻打台湾岛,他们还可以派船去中国沿海实施报复,可是现在他们荷兰人发现,再也不能这么干了,大中朝已经在台湾岛给他们上了一堂课,并且狠狠的教训了西班牙人,把西班牙人一脚便从他们经营了上百年的菲律宾给踢了出去,现在看来,中国人是想要把他们从巴达维亚也踢走,彻底将这个南中国海变成他们的洗澡盆。
    可是荷兰人甘愿就这么走吗?很显然他们不愿意,这里是香料王国,这里所产的香料对于他们来说,是利润丰厚的商品,同时中国人的那些丝绸、生丝、精美的陶瓷,还有那些神奇的茶叶,无不是他们西方人需要的东西,放弃这里是不可能的。
    所以荷兰人近期开始从印度和朝着巴达维亚增兵,并且调来了更多的船只,准备应对大中朝军队的进攻。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中朝目前却并没有将目光锁定在他们视为禁脔的巴达维亚,却盯上了被他们刚刚夺占不久的马六甲!
    当中国人的船队出现在马六甲海峡的时候,荷兰人这才意识到他们错了,可是这个时候再想做出调整,却已经来不及了。
    在马六甲城,荷兰人总共只有一千多人的兵力,另外只有几条小型的巡逻船,根本无法阻挡大中军舰队的登陆。
    仅仅是三天时间,马六甲城的荷兰守军,便在铺天盖地一般的大中朝的炮火之下,打出了白旗,宣布了投降,大中朝的军队迅速的便控制住了马六甲城,并且马上开始在马六甲对岸的朗桑岛登陆,迅速的开始建筑起一座城堡,并且设立了炮台。
    这一下荷兰人明白了,大中朝并没有打算立即攻打他们的巴达维亚总部,而是盯住了这条亚洲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
    大中朝很显然认识到了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他们只要控制住马六甲海峡,那么就等于锁住了亚洲的大门,今后所有前往中国的船只,都必须要在他们的炮口下通行,那么今后不管谁,再跟中国人打交道,就必须要听中国人的吩咐了。
    于是荷兰人这才后悔,赶紧派船队从巴达维亚出发,前往马六甲,试图收复马六甲,将刚刚攻占这里的中国人逐走。
    可是就在他们的船队抵达廖内群岛一带海域的时候,却再一次遭遇了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大中朝的舰队。
    双方立即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荷兰人方面这一次投入了三十多条战船和武装商船,另外还有几十条小艇。
    但是大中朝海军却投入了超出他们一倍还多的战船,双方实力悬殊,虽然荷兰人在海战方面比较有经验,但是数量上的劣势却抵消了他们的这种优势,加上大中朝皇家海军水兵们和他们年轻的不可思议的船长们个个都非常骁勇,而且大中朝的火炮射程和威力也占据着优势,先是双方展开炮战,进而又开始展开接舷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
    经过一天时间的激战下来之后,双方各有损失,但是很明显大中朝皇家海军却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番激战下来,荷兰人损失了近一半的战船,和几乎所有的小艇,而大中朝也战沉了五条战船和十几条小型斥候船。
    最终荷兰人终于坚持不住,主动开始撤出战场,大中朝海军得理不饶人,对荷兰人发动了追击,一直追到了深夜,荷兰人又损失了四条大型武装商船之后,才得以脱离了大中朝海军,逃回了巴达维亚。
    但是没成想中国舰队的年轻指挥官郑森,在获得海战的胜利之后,却得理不饶人,并未就此率领船队撤回巴淡港休整,而是令受损比较重的船只先行返航巴淡港,其余的船只在他的旗舰率领下,居然愣是追到了巴达维亚港。
    郑森这个家伙胆大妄为,在没有得到朝廷的准许之下,悍然率领船队抵达了巴达维亚港之后,指挥船队一字排开,先是猛烈炮击巴达维亚港的码头,将好不容易逃回这里的十余条荷兰船只打的是千疮百孔,纷纷挂起白旗宣布投降。
    之后郑森便指挥船队开始炮击岸边的炮台,接连摧毁了数座荷兰人在海边的炮台,进而令船队靠近海岸,开始对巴达维亚城进行了长达一昼夜的猛烈炮击。
    巴达维亚城只能在大中军舰炮的炮火之中战栗,城内的荷兰人各个都心惊胆战,惶惶如同丧家之犬一般。
    最终实在是经受不起大中军舰队的猛烈炮击,巴达维亚总督居然决定投降,派人打出白旗走到海边,要求和大中军舰队指挥官进行谈判。
    郑森本来是没有想到要攻占巴达维亚的,他率领舰队过来,主要目的是对荷兰人进行惩戒,使之今后不敢再动马六甲海峡的主意,但是没成想荷兰人居然这么不耐揍,一通炮击居然便打出了白旗。
    这个时候郑森率领的船队其实已经是外强中干了,他们先是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接着炮击码头和炮台,进而又炮击巴达维亚城,船上所携带的弹药其实已经告罄,本来郑森已经准备下令掉头返回巴淡港补充弹药了,可是没成想在这个时候,荷兰人居然打出白旗投降了!
    这一下郑森可就高兴坏了,当即下令停止撤离行动,派出船只赶回巴淡港招呼那里的商船立即朝巴达维亚港运送弹药补给,而他则率领船队抛锚在港口外面,继续摆出一副不投降就继续炮击的架势。
    然后郑森派出小船将巴达维亚总督接到了他的旗舰上面,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谈判,巴达维亚总督可不知道这个年轻的中国船队司令官,是擅自行动的,于是便请郑森提出条件。
    郑森思量之后,于是便贸然提出,令荷兰人撤出巴达维亚,将巴达维亚交给大中朝,并且令荷兰人承认马六甲王国的地位,同时还要将荷兰人夺自葡萄牙人之手的婆罗洲也交出来。
    巴达维亚总督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了郑森的要求,但是他提出来,他们可以撤走,但是要求大中朝准许他们在巴达维亚保留一个商馆,作为他们在这一带的商业贸易场所,同时请郑森允许他们修好船之后,再离开这里,否则的话他们是无法乘坐这些被打烂的破船驶回到他们在印度的加勒的。
    郑森没想到荷兰人答应的这么痛快,于是当即也答应了荷兰人的请求,准许荷兰人修理船只之后再撤离巴达维亚城。
    至此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在经历了台湾之战和廖内海战以及巴达维亚港之战之后,公司旗下拥有的四十多条战船,和一百五十多条武装货船,基本上已经损失了一大半,实质上已经濒临破产,早已无力再在南海和大中朝进行对抗了。
    而这个时候荷兰人虽然海上实力还很强大,但是荷兰人在这段时间,和英国人之间正在大西洋上争夺霸权,即便是知道了东印度公司的事情,也无力抽出更多的战船,来亚洲和大中朝交战。
    所以郑森误打误撞之下,居然一下便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南洋一带清除了出去,赶回到了锡兰的加勒,彻底控制住了南中国海。
    但是郑森毕竟不是按照原定计划行动的,虽然取得了大胜,但是他手头上却没有多少可以占领巴达维亚的军队,他总不能把船上的水兵都全部调到陆上去,对巴达维亚进行占领吧!
    在谈判结束之后,他一边让各船先抽调三分之一的水兵登陆,组成接受军,接管巴达维亚城重要的地点,一边赶忙派人赶往马六甲和巴淡港调那里的陆师守军,来帮忙接收巴达维亚。
    另外他也想起来,这次他把事情闹大了,国内还不知道这边发生的事情,于是又连忙派快船返回国内通知朝廷这边的情况,请朝廷立即派兵增援,来接管荷兰人在婆罗洲和爪哇一带的城堡村镇,建立这边的统治。
    当两个多月之后,郑森攻占巴达维亚的消息传到北京城的时候,肖天健看着郑森呈报上来的这份战报,以及他和荷兰人谈判的结果,真是又惊又喜,另外还有点哭笑不得。
    本来他这次派兵攻打马六甲,暂时并没有想过,趁机马上便将巴达维亚也打下来,将荷兰人从南洋一带逐离,但是没成想郑森这个家伙,却胆子大的包住了身子,居然拿下马六甲还不知足,进而又率领船队擅自跑到巴达维亚,去炮轰巴达维亚城。
    结果是一通乱炮之下,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总督大人,居然当场尿了裤子,直接宣布了投降,这下倒好,突然间整个南洋一带,都成了他大中朝的地盘了。
    内阁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该嘉奖郑森这个家伙,还是该将这个擅作主张的家伙抓回来问罪的好了!
    这突然间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有点措手不及,于是内阁和肖天健连夜进行商议布置,马上下令增派船只,装运一个东南军区的步兵师从宁波府直接登船出发,前往巴达维亚接管当地的防务。
    对于郑森的越权行事,肖天健并未给予斥责,而是相反力排众议,下旨对郑森以及参战海军将士进行嘉勉,同时宣布在此次南海之战派遣舰队的基础上成立南洋舰队,升任郑森为南洋舰队的司令长官,舰队司令部将常驻于巴达维亚港,舰队则分别进驻马六甲、巴淡港和巴达维亚三地,负责对南洋水域进行管理和统治,授予郑森为三等定海伯,以示对于此次他指挥攻克马六甲和巴达维亚的奖励。
    第二百一十四章 飞速发展
    也许是因为在旧时空接受过完善的疫苗注射的缘故,也许是肖天健自身常年习武,并且即便是在当了皇帝之后,也照旧勤练不辍,另外对于女色方面,肖天健也颇为自制的缘故,肖大皇帝的身体相当不错,虽然在他执政十多年之后,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还是相当的不错。
    但是内阁大臣们这些年来,却一个个的老去,开始换上了一批新的官员,接替了这些最早的内阁大臣,开始主理国务。
    卢象升这个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在担当了八年的总理大臣之后,也因为积劳成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向肖天健递交了辞呈,辞去了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在正式得到了肖大皇帝的批准之后,卸任回乡荣养。
    在这第一批内阁大臣的协助之下,大中朝各种政务开展相当顺利,虽然他们也曾经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但是总体上却功远大于过,让大中朝上下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是既然有政治,那么就不可能杜绝党争,朝野之间,因为一些政见的不同,也开始逐步的出现结党情况。
    这一点并不出肖天健的所料,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在他看来,堵不如疏,与其禁绝党争,倒不如引导这种党争公开化,走正当的途径。
    于是干脆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肖天健以皇帝的名义,正式发放了两个政党牌照,一个是以比较激进的新任工部大臣马啸天为首的工党,他们代表了大中朝新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益,主张开拓市场,发展经济,对于肖天健提出的海外殖民政策非常支持,他们多是代表了新资产阶级的利益。
    另一个则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一派,被定名为民党,他们以新任的吏部大臣为首,在政见方面力求稳妥一些,更注重大陆方面的事务,对于领土扩张方面并不算太积极。
    从本质上来说,肖天健并不喜欢保守派的民党,但是毕竟他们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政见,所以其存在还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一下工党太过激进。
    所以在天元十一年之后,大中朝朝野便开始分成了两个党派,但是肖天健也仅仅是只受了两个党派的牌照,并未再多增加其他政党,他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党派太多最终会闹得不可开交,有两个党派对于大中朝现在来说,已经足矣。
    但是肖天健暂时也没有推行什么执政党组阁的方式,而是在内阁之中采取了联合组阁的办法,暂时让两个党派相互之间牵制,由他来主持朝政。
    两个党派可以通过报纸,来宣扬他们的执政理念,今后逐步的引导民间,来决定由谁来主持政务,但是迟早有一天,他还是要推行君主立宪制,这不过是提前为以后在做打算罢了,而且他的身体状况相当不错,肖天健有信心再干个二十年,故此一些事情只是在做前期的准备。
    党争的公开化和正规化,也免去了许多之前党争的弊病,两个党派之间,多了牵制和监督,这更利于今后官员之间的廉洁,虽然刚开始还不成熟,但是潜移默化之下,在肖天健的刻意引导和监督之下,两党制今后可以确定,将成为大中朝的政治制度。
    随着卢象升这一代老臣逐步退下去之后,大中朝的官员系统之中,开始出现了大批新的大中朝培养的官员,比起老一代的官员,这些新的官员们,更具有冲劲,眼光也更加长远一些。
    特别是这些新生代的官员们,他们的眼光已经早已不再局限于中国大陆这一块地方了,许多官员在前期宣传和教育的引导之下,目光开始越来越多的投向了更为辽阔的世界各地,开始更多的关注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
    再加上接连的军事胜利,使得大中朝的疆土不断的扩张,阶级矛盾也通过这样的扩张,得到了一定的宣泄,使得国内局势越来越平稳了下来,虽然因为中国特有的民族原因,在西南边陲和西北一带,小规模的冲突还在不断的发生,但是这对于军方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坏事。
    军队最怕的就是长时间的和平,如果是太长时间的和平的话,对于军队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肖天健刻意的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的时候,并没有对一些不遵从大中朝廷政令的部族采取赶尽杀绝的办法。
    相反他更多的是采取一些相对柔和的手段,但是同时又在军事上采取压制的手段,使得这种小规模的冲突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然后令军方不断的轮换兵马,一是来保持诸军的练兵,二是可以从这些小规模的冲突之中检验新的战法。
    随着大中朝刻意对工业发展的引导,大中朝十几年间机械和冶金业还有各种轻工业的发展,到了天元十几年的时候,经过这段时间长期的积累之后,大中朝的工业发展开始爆发出了极大的能量。
    到了大中朝天元十三年的时候,大中朝总体的铁产量已经早已突破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的铁产量,甚至于比起历史上的巅峰时代的铁产量,还要翻了很多倍。
    除了生熟铁产量飙升之外,在肖天健的引领之下,一座座在旧时空看来十分简陋甚至于原始的炼钢转炉开始逐步的投产,虽然肖天健不是学冶炼出身的,但是好歹他多少也了解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许多科技的发展,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有肖天健这个超时代的作弊器存在,很多事情其实他只需要提出一个大致的思路,然后便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摸索,只要保持着对其资金的投入,让其不断进行试验,炼钢炉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而且这种摸索的过程也不能少,必须要让这方面的人员,从最基础进行摸索,然后不断的加以改进,对于原理不能单单只做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要彻底的了解为什么,故此虽然炼钢炉很原始,但是对于今后一旦掌握了炼钢的原理之后,改进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随着一座座炼钢转炉的投产,大中朝的工业发展也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除了军工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各种机械产品也质量越来越好。
    大中朝的兵器制造水平在这些前提的保证之下,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天元十三年的时候,大中朝第一杆燧发式前装线膛步枪终于被研制了出来。
    而且肖天健在化学工业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暂时无法生产出火帽的情况下,先设计生产出了第一代的米涅步枪,使用米涅弹来取代了旧式的圆形子弹。
    这种米涅枪一经被试制出来,便立即引起了军方的震动,在试枪手为军中诸将们展示了这种新式线膛步枪之后,这些军官们立即便震惊了。
    他们纷纷?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