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进水沉没。
    其余的武备也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火枪、弓弩、刀剑、灰瓶、喷筒、火砖之类的东西。
    肖天健听罢之后才知道,他想的太过简单了点,明代的水师厉害,完全是吹出来的,于是他连忙找人打听有关明代水师战船的事情,仔细了解一番之后,才搞明白,大明的水师战船,到这个时代早已是落后西方太多了。
    虽然不能否认中国造船业以前很发达,曾经创造过福船广船、沙船这样的优秀海船,但是船只的结构因为使用肋板,虽然起到了水密隔舱的作用,使得中式船只的抗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却因为没有坚固的肋骨,造成船只的结构无法承受大炮开火时候巨大的后坐力,另外也无法像西方风帆战船那样,在战船上形成连通的甲板,只能将大炮放置在结构最强的船首和船尾,船舷两侧只能在上层甲板上放置碗口铳抑或是小弗朗机这样的轻型火炮,甚至连大中军陆军已经开始裁撤的三磅炮,放置在船上的时候,都有可能造成开火的时候,甲板破裂的情况。
    如此结果让肖天健大为泄气,这充分的说明了中国在这个时代,造船水平和技术都已经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了。
    但是即便如此,肖天健也无法立即便开始建造类似西方的风帆战舰,只能先建造这样的海沧船来临时满足海军的需要,否则的话,他的海军就要靠着划舢板去守卫沿海了。
    如此一来,虽然不满意海沧船的性能,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肖天健还是在年前两三个月时间里,督促着造船厂以飞快的速度,为海军先建造出了近三十条海沧船,并且立即交付给了松江府和宁波府的水军使用。
    同时肖天健也下旨,在浙江和山东以及南直隶的沿海,临时性的实行封海措施,除了掐断陆上郑家获取江浙和南直隶一带的商品之外,也迫使郑家暂时无法在沿海获取补给以及商品的渠道,给郑芝龙集团造成一些损失。
    当然这种封海策略只是临时性的措施,只要解决了南方的事情之后,肖天健肯定还是要开放海禁,让中国的海商走向大海,走出国门的。
    刘江也没有辜负肖天健,近几个月来,除了抽调内地的水师兵将,补充松江府和宁波府水营之外,又招募了不少的江浙一带沿海的渔民充入军中,然后加紧操练一番之后,使之初步拥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大中朝海军开始显现出了雏形。
    对此兵部在肖天健的重视之下,也为海军补充了一批兵员,充实到了海军之中,其中包括了一批素质不错的讲武堂结业生,虽然他们不熟悉海战,但是军事素养却远超过一般兵卒,今后这些人将会成为海军的骨干力量。
    至于海军讲武堂,虽然兵部按照肖天健的意思,在宁波府成立了起来,但是眼下因为人才极度缺乏,也仅仅是搭建起了一个框架,第一批也仅招募了百余少年入学,先学习一些简单的操舟和水战的东西,如果想要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海军学院的话,今后的路还有很长要走,这一点肖天健也知道欲速而不达,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所以倒也没有太过紧逼。
    刘江按照肖天健给他定下的最后期限,在十二月初的时候,在宁波府外的海面上,发动了自海军正式成立之后的第一战,刘江亲自率领船队和数千海军兵将,另外刘耀本也派出了麾下两个精锐战兵营配合海军,在宁波府外,强行对盘踞在舟山一带的郑家水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海军方面以战船先行在海上拖住了郑家水师,然后刘耀本麾下的陆军和两个刚刚组建起来的海军陆战营则趁机乘坐各种杂色船只,强行登陆了舟山群岛,和盘踞在上面的郑家的人马一个岛一个岛的进行争夺,最终在海军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之后,才将盘踞在舟山群岛一带的近期经常袭扰浙江沿海的一支郑家水师给逐离了舟山群岛。
    这一战海军付出的代价虽然不小,但是收获也不小,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初建起来的大中海军,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才叫海战,哪怕只是初级的,对于刚刚组建起来的皇家海军来说,也是难得的,这对于以后海军的发展,无疑非常重要。
    而且这一战下来,也让大中朝了解了郑家水师的实力,在海上,最起码现在郑家的水师还是一股不能轻视的势力,他们在海上交战的时候,经验老道,而且十分凶悍,调动也相当快捷,最初交手的时候,大中海军方面,一直被郑家水军压着打,损失很大,几乎差点当场崩溃,如果不是刘江拼了老命,督军死战不退的话,而且大中军船只上装备的火枪数量比较多,火力上比较占有优势!而郑家显然派出的这支水师,不是他们的主力精锐,而且战意不强,看到舟山已经被大中军登陆之后,再加上预定之中的松江府船队突然间出现在了海面上,大大的打击了郑家水师的士气,率军的郑芝龙的弟弟郑芝彪见到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获胜的可能了,于是便主动撤出了战斗,否则的话这一战结果对于大中皇家海军来说,可能会很惨。
    不过同时大中军也了解到了郑家水师在陆战方面,比较弱,虽然他们水师厉害,但是一旦让大中军登陆之后,便无法在陆地上和大中军相对抗,这一点对于下一步攻打福建,也让大中军方面积累的不少的经验。
    总之这一战的结果,让肖天健比较满意,舟山群岛的收复,对于大中朝来说,起码浙江沿海的局势开始转好的许多,也让郑家在浙江沿海,失去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所以此战下来之后,肖天健大力的褒奖了一番刘江和他麾下的皇家海军兵将们一番,并且厚抚了此战之中,伤亡的兵将,使得海军上下无不为之振奋,士气顿时高涨了许多,大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毕竟水师从建立开始,到现在为止,以前都是充当的陆军的配角,主要是负责给陆军打下手,最多的是为陆军提供运输的支援,这是大中军水师自建立以来,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水上的作战,虽然教训很多,吃亏也不小,损失战船和各种船只十几条之多,可是这一仗最终毕竟还是打赢了,这让一直以来都有些被陆军兵将们瞧不起的海军,着实的扬眉吐气了一把,也让海军方面,对未来发展,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下一步海军建设来说,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总之这三个多月来,大中朝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南方的军事准备,可以说对于南明两个小朝廷的最后一击基本上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第一百四十章 从天工开物说起
    夜宴之上,肖天健在和群臣谈笑了一番之后,一方面总结了一些近两三个月诸部的工作之外,还令人送上来了一批由前段时间,刚刚在工部下面建立起来的印务局刊印出来的新书。
    肖天健在令人将这批新刊印出来的新书送上来之后,立即给在座的所有人都送了一套。
    于是诸臣纷纷好奇的开始观看这些尚散发着墨香的新书,最先映入众人眼帘的一套书,封面上印制了几个大字《天工开物》,旁边有著书之人的名字,用小楷写着“宋应星”三个字。
    其中几个大臣立即便兴奋了起来,因为这些人之前有些是前朝旧臣,曾经见到过抑或是听说过这套书。
    现任大中朝修史馆大学士的丁启睿,还曾经拜读过这套书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于叫得出著这本书之人的名字,立即便惊呼道“好书!确实是好书呀!著此书之人,实为大才,据微臣所知,宋应星曾在亳州任职,先前在江西分宜县任教谕之职,多年潜心编著,才写下了这本书!实为难得呀!只可惜现在也不知道此人身在何处!如果圣上能找到此人的话,定要请圣上重用此人!”
    众人纷纷翻开这本书,简单的先看了一番目录,看罢之后,无不为之惊奇,原来这本书果真堪称奇书,此中收录了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并且都有比较详尽的解释,同时还绘有图画,可谓是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将这些科技都记录了下来,所以说能著出这本书的人,绝对是个饱学之士,而且不是那种仅知道读死书的读书人,他肯定是深入到民间,详尽的考察过各种实务之人,并且积累下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著出这样一套书籍来。
    于是虽然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其中内容,但是所有人都还是连呼此书乃是奇书,纷纷忍不住赶紧朝下看去。
    肖天健哈哈一笑道“丁爱卿所说不错,宋应星却是乃是大才,而且还堪称全才之人!而且这本书并非朕所刊印,而是早在前朝崇祯十年的时候,已经在南京被编印了出来,朕不过是前段时间见到了一本,查询之后,得知非常可惜,当初此书的雕版已经损毁,于是朕这才赶紧着令工部印务局将其重新开版,刊印了出来,而且朕首批便刊印出了五千本,今后如果需要,可以继续加印更多出来。
    今日送给诸位爱卿的这套书,便正是耗尽他心血所著之书,而且此人既然是大才、全才,那么朕岂能暴殄天珍弃之不用呢?
    不瞒诸位,宋应星朕已经派人找到了,此人在我们攻占亳州之后,便弃官不做,回到了原籍江西,这两年不问政事,在家潜心著书,今年江西归服我朝之后,朕便派人前去了他的原籍,并且找到了此人。
    他不但编著了这套《天工开物》,而且在天文之事上也造诣颇深,另外还著有《观象》《谈天》等著,所以经过多次劝说之后,他已经答应出仕为官,暂时朕打算在工部之下,再成立一个大中科学院,专注于各种学术之研究。
    而宋应星涉猎极广,正是主持此事的最佳人选,所以朕已经下旨,授其为大中科学院监正之职!“
    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诸臣纷纷点头,虽然不太清楚这科学院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他们也知道,肖天健时不时的会弄出一些新名词,所以也就习以为常了,既然肖天健要成立这么一个部门,那么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胡闹着玩儿的,所以大家也对此不以为意,对肖天健能搜罗来这么一个人才也感到高兴。
    肖天健从桌案上,将这套《天工开物》放到一旁,接着拍着剩下的那些书,对诸臣说道“大家先将这套书放到一旁,看看下面的!这一次朕下旨刊印的还有几本书,大家可以看看!
    这里面还有前朝重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孙应元所著的《西洋神机》《经武全书》《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算要》,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名医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以及《救荒草本》当然也不乏一些其它书……
    今日朕之所以刊印这些书籍,主要是想要让大家知道,前明实质上能人很多,其中不乏身负奇才之人,可惜却并未受到前朝重视,甚至像孙应元这样的大才,居然被前朝冤杀,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读书不单单只读四书五经,读书人为了什么?俗话说的好,学会文武艺,买与帝王家!读书人不正是想有朝一日学成之后,能安邦治国,经纬天下吗?
    假如读书人长久下去,只知读一些四书五经,难道就能治国安邦经纬天下吗?大明亡,便亡于此道!诸位之中大多数人乃是读书之人,恐怕不会信服朕所说。
    但是我们不妨简单说吧!仅仅依照前朝科举所考之事,官吏中了进士之后往往要授官,而且多外放于地方为地方官,许多人根本不知农政,如何管好地方农政?
    所以本朝要摒弃前朝旧制,科举不单单只考死板硬套的四书五经八股文,那样只能培养出来越来越多读死书之人,绝非我强国所需之才!
    所以朕取士,今后并不看谁的八股文写的好,谁的字写的漂亮,而是要读书之人,学有所专,各有一技之长,不管他们是专于农政,还是专于法学,乃至是专于数算之学,朕将按才任用!此乃才是今后富国强民之道!
    想我泱泱中华,数千年来人杰地灵,创造了多少奇迹,可是现如今却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诸国,也就是你们所常说的泰西!
    假如我们还不能因此自省的话,那么不需多长时间,我泱泱中华,便会远远被这个时代的西方诸国抛至后面!“
    肖天健的话说到这里之后,朝中诸臣都皱起了眉头,不仅有些抵触,有人认为肖天健突然改变用人之法,那么对于天下诸多士子,将会是何等的打击,要知道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写的都是八股文,突然间肖天健说不看重这些,那么就意味着这些读书人这么多年所学之物,所花费的时间都等于白白浪费了!
    而让读书人今后学一些杂学,这又成何体统?于是不少文臣顿时都为此紧张了起来,更有人认为,肖天健所说有点危言耸听,泱泱中华几千年来,是何等的辉煌?怎么可能不学这些杂学,今后就会被那些泰西诸国抛至后面呢?
    于是本来还很是热闹的气氛,在肖天健说罢了这些话之后,大殿之中便立即冷了下来,不少人露出了抵触的情绪,但是武将方面,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章字数少了点,下午再加更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中华之危
    肖天健扫视了大殿之中的诸臣一眼之后,马上便感觉到了这些大臣们的抵触情绪,于是冷笑了一声,放下了这本书,在大案后面站了起来,背着手走到了大殿中央,整理了一下思绪之后,开口说道“朕知道今日所说之事,让你们很不满意,毕竟朕这么做,今后让许多士子断掉了出路,所学之物无以致用,会招致天下读书人的反对!包括你们,也不会就支持朕!但是朕却敢说,只有如此,方能让我泱泱中华,今后重新复振起来!
    你们也许不相信朕的话,认为朕所说之事,是危言耸听,那么好吧!朕今天就跟你们辩一辩好了!
    我们就先从这兵器上说吧!你们也都清楚,朕是如何打下这个天下的,朕所凭除了兵将们的拥戴之外,你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大中军装备的火器极为犀利!
    但是你们又有多少人知道,朕所用的火器是从何而来?火药乃是我们中国人所创,这是人尽皆知之事,大炮也乃是中华古人所创,曾经被世人惊为神器!
    但是自火药和火铳流传于外藩之后,西洋人却极快的学得了精髓,将其发扬光大,制成了犀利的火枪,后来传入到了日本,大明还是在抗击倭寇的时候,从倭寇手中缴获了他们的铁炮,方才得知,人家所用铁炮已经超过了大明所用的火铳!后来才仿造出了你们所熟知的鸟铳!并被视为犀利之器!
    而朕后来大批打造鸟铳,并且编练新军,这才使得朕领兵与明军交战之时,常常可以立于必败之地,现如今我军统一装备的自生火铳,也正是效仿西方的燧发枪,所创制的!最起码在火枪上,西洋诸国已经超过了我们!不过现在我们又赶了上来罢了!
    再者,你们皆知弗朗机炮和红夷大炮厉害,但是弗朗机炮和红夷大炮又是从何而来?不正是葡萄牙人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弗朗机人带入我中华的吗?而前朝以前所铸大炮,皆没有这些红夷大炮犀利,这又是为何?如果我们的东西比西洋人的强的话,又何必去仿制别人的东西?
    这便起码能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失去创造性,不管是冶炼还是铸造火炮,都已经被泰西诸国超越!使得我们不得不像泰西诸国学习!
    如果不是朕这么多年来,除了苦练精兵之外,还倾其所有,极力效仿西洋,打造火枪大炮的话,又岂能如此轻松,推翻大明王朝?御建奴于山海关之外?又如何还天下苍生一个太平?恐怕用不了多久,我泱泱中华便要臣服于建奴铁蹄和钢刀之下了!
    我想问你们,你们知道在这个世上,真理是什么?公理又是什么吗?你们不用回答,朕今天可以告诉你们,真理只掌握在强者手中!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只有让我们中华掌握了更强的武力,今后才不会再受外侮!
    如果说这些你们还认为不够的话,你们肯定还认为西洋人不过就是枪炮比我们厉害一点罢了,这并不足虑!如果你们还这么想的话,那么你们就大错而特错了!
    你们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弗朗机人、红毛人是从何而来?泰西又在何处?恐怕你们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仅仅是知道他们来自遥远的西方,甚至于认为他们是尚未开化的蛮夷!
    自从大明立国以来,多次推行封海之举,虽然早在明成祖时代,曾经遣三宝太监郑和数次下南洋,大明曾经打造出了这个世上,最强大的水师,令无数番夷视我中华为天朝上国,可是可惜的是后来三宝太监郑和死后,明朝却再一次关闭上了国门,让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巨船就此慢慢的在海湾之中腐朽!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辉煌!
    甚至于那个刘大夏为了防止皇帝有朝一日兴致再来,又要遣使下南洋,居然连郑和数次下南洋的海图也付之一炬,这对于我们中华来说,实在是最大的犯罪!这刘大夏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朕恨不得将其挖出来鞭尸方能解心头恨!
    你们可能还不同意朕的意见,朕不否认刘大夏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明,因为毕竟郑和数次下南洋,单单是打造出的宝船船队,就耗费巨大,这么做是空耗国力之举!所以禁海也是正途!
    哼哼!但是你们又错了!因为就在大明禁海之时,西洋诸国却正在朝着大海进发!他们用弱小的国力,不断的朝着大海深处探索,不但打通了东西航线,而且来到了我们中国的家门口!更把炮舰开到了我们泱泱中华的门前,已经试图用大炮轰开我们的国门!
    就在眼下,也就是你们所常说的弗朗机人,已经在福建占去了我们中华一个叫澳门的地方,使之成为了他们窥视我们中华的一个窗口!
    你们大概也都听说过吕宋吧!估计有些人恐怕连吕宋在什么地方都说不清楚,但是大致也知道,这吕宋曾经也向大明称臣过,还有南洋许多小国,都曾经是我天朝的藩属国,可是朕现在可以告诉你们,现如今吕宋却已经被一个叫西班牙的西洋国家,给强占了去!
    而且后来者荷兰人,也就是你们所说的红毛人,又来到了我们的门口,前些年先是试图占领福建外海的澎湖,进而现如今又将大琉球也就是你们所知的东蕃给霸占了去!
    恐怕在这里的人很少有人记得,在崇祯六年的时候,就在福建金门外的料罗湾,明军还曾经和红毛人曾经打过一次大仗,幸好那一次咱们中国人打赢了,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我们中国人赢得并不容易,我们的船比红毛人的多出近十倍,靠着人多势众才打赢了那场仗!
    为什么?就因为大明长期封海闭关锁国,已经使得我们中国的战船远远的输于泰西人的战船,有人曾经记下了泰西人的战船,说他们的战船,船坚炮利,见大海澎湃中,万难接济战。夷舟坚统大,大炮能毒人于十里外,我舟当之无不糜碎。即有水犀十万,技无所施。
    而红毛人则说帆船上只装有小型的铁火铳,而无铜火铳,火药也很糟糕……中国人的火绳枪质量低劣,弹丸连普通的胸护甲也打不穿,尤其是他们不懂得如何瞄准。他们的武器主要是竹枪、矛,有的装有铁矛头,有的则用火烧硬,短而钝的弯刀,护胸甲是由铁锡制成。欲制服中国并不需要人们所说的那么大力气,因为他们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常去那里的人们及船长们说,率数十大船攻克马六甲的印度总督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下中国沿海各地。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已经落后,西洋人已经看不起我们,我们的中国人的战船已经不能和他们相对抗,所以他们才敢如此嚣张!
    甚至朕还可以告诉你们,其实他们派来我们中国沿海的船只,甚至连战船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武装商船,他们还有远比这些船只更大,更坚固,装载大炮更多的炮舰,我们眼下中国人的战船,根本就无法与之对抗!
    这么多年来,这些泰西国家屡屡试图进犯大明,大明虽然也进行了抵抗,但是却并未看到其中的危机,更没有意识到咱们中国人的落后,现在请你们不要忘了,大明虽亡,可是我们大中朝却还在,这中华是我们中国人的!岂容他们如此嚣张?
    来人!将朕准备的东西抬上来!“肖天健站在奉天大殿正中,用少有的严厉的声音对大殿中的诸臣说着,吓得群臣都不敢再坐着,纷纷起身跪在了地上。
    特别是像吕维祺、丁启睿、孙传庭这样的前朝大员,他们作为前朝的重臣,当然知道的事情要比许多人都多得多,有关福建两广沿海的事情,他们也多少都了解一些,甚至于可能比肖天健还知道的多一些,只是以前他们都不太重视这些事情罢了,认为这些番夷之人,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可是当肖天健今天说到这些弗朗机人和红毛人把战船开到中国人的大门口的时候,这些人才开始意识到,事情恐怕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什么时候吕宋和南洋诸国,居然已经被这些泰西人给占了去?如果是的话,那么问题可就严重了!毕竟在他们眼中,不管是大明王朝,还是现如今的大中朝,都应该是天朝上邦,南洋诸国应该是天朝的藩属国,岂能一声不响的就被这些泰西人给占了去?
    再加上肖天健着重的点到了澳门和大琉球,澳门不用说了,肯定是大明属地,虽然大琉球并不算是大明的属地,但是毕竟也是家门口的地方吧!澎湖起码也是大明属地,今后这些地方迟早也是他们大中朝的属地,这些红毛人怎么敢就这么给占了去呢?这泰西人也欺人太甚了吧!
    像李信、刘耀本、刘江这样的武将,听罢之后,也顿时都生气了起来,瞪大了眼睛,只差蹦起来请命,发兵去征讨这些敢于冒犯他们天朝上邦的泰西人了。
    这个时候肖天健突然间叫人抬东西上来,朝中诸臣顿时都好奇了起来,不知道肖天健又要搞出什么稀罕东西,给他们见识见识,于是群臣都立即朝着大殿门口望去。
    不多时只见一群羽林卫,吭吭哧哧的从大殿之外,抬进来了一个架在木架上的大圆球,呼哧呼哧的抬入大殿,放在了大殿中间。
    大殿之中的群臣都没见过这物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东,纷纷跪在地上好奇的望着这个奇怪的大圆球,但是假如后世之人见到这玩意儿的话,恐怕马上便能叫出这东西的名字,这不就是个大型的地球仪嘛!
    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球是圆的
    肖天健缓步走到了这个地球仪前面,伸手抚摸着这个地球仪,缓缓的将它转动了起来,这个东西可是耗费了他几个晚上的时间,先是凭借着记忆绘制出来图形,然后又派人找巧匠,日夜不停的照着他绘制的图纸干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赶制了出来,为的就是今天展示给朝中诸臣所用。
    因为肖天健穿越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根本就什么也没带来,更不用说带来一份世界地图了,所以制作这个地球仪,他仅能凭借以前的记忆,在没有可参照的资料之下,粗略的将七大洲的形状和位置标注出来,另外在上面标注出一些国家和海洋的名称,所以并不很详细,甚至还有不少的偏差。
    但是总体上却基本上将地球的主要陆地和海洋都雕刻到了这个地球仪上,即便是有误差,也不会谬误太大,用来教训这些群臣,开拓他们的眼界已经足够了!
    肖天健看了一番这个新制造出来的地球仪之后,缓缓转身,对群臣说道“你们不要跪着了!都站起来围过来,看看吧!”
    诸臣听罢之后,连忙谢恩之后,纷纷站起来,走到了这个新奇的物件前面,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奇怪的大木球,小声的议论着这东西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当他们看到球体上一个地方,标注着大中二字的时候,都惊呼了起来,而且他们也看到了刚才肖天健提及的什么吕宋、大琉球、小琉球、日本、朝鲜、葡萄牙、西班牙……之类的名称,有人便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地图。
    但是让他们奇怪的是,地图怎么可能做成一个大圆球呢?于是绝大多数人都顿时糊涂了起来。
    虽然早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通过对海洋深处的探索,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帷幕,并且完成了地理大发现,搞明白了人类所生活的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球形,这种学说也传到了中国,但是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对此并不了解,甚至于根本还不知道他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是个大圆球。
    长期根深蒂固的传统,影响着中国所有人,人们根深蒂固的认为,脚下的土地是平面的,所以当看到这个大圆球上,被肖天健刻上了不少的国名,所以都很不明白是为什么。
    肖天健扫视了一眼群臣之后,点名对丁启睿问道“丁大学士,据朕所知,你也乃是饱学之士,那么以你所知,我们为什么会自称中国人吗?而我们为何要叫中华呢?”
    丁启睿赶紧答道“启奏圣上,微臣以为,我们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其意出处甚多,但是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所生所养之地,乃是天地之中,故此才会自称为中国!至于中华,自古黄河一带先民自称华夏,所以也就有了中华之说!”
    肖天健点点头道“大学士说的不错,我们之所以自称为中国,就是因为几千年来的先朝,自认为乃是国家乃是处于天地之中,故自称为中国,后来便延续了下来!
    但是你们认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上,又该是什么形状呢?是平面的吗?“
    众人听罢之后都纷纷带着疑惑点头,表示同意,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应该是一个大平面,只是上面有山川河流和大海罢了!
    肖天健看罢了群臣的反应之后,摇头苦笑了一下,然后接着问道“如果你们认为我们脚下的这个世界,是个平面的话,那么谁能告诉朕,在东面大海的尽头又是什么地方?”
    肖天健这么一问,顿时问住了所有人,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还是相当禁锢的,读书人多读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眼界根本没有伸到大海深处,所以根本没有人能说清楚,在大海的尽头是什么地方!甚至于认为,大海是无尽的,没有人能走到大海的尽头!
    肖天健看着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的诸臣,再一次苦笑了起来,摇头道“你们错了,而且是大错而特错!
    朕来告诉你们吧!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平面,也不简单的在这个平面上有一些山川河流和大海罢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大球形状,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之上!这个星球,叫做地球!……“
    大殿之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声,群臣一下都震惊了,他们不能想象,肖天健所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而且他们无法想象,他们居然生活在一个球上面,那么这个球该有多大呀!
    肖天健挑起眉头,扫视了一下群臣,不满的冷哼一声,对他们问道“怎么?你们不相信朕所说的话吗?还是认为朕是信口开河?”
    诸臣听罢之后,赶紧都低头道“微臣不敢!”
    “哼!不敢?朕看你们不但敢,而且还是很敢!因为你们根本就不相信朕的话!”肖天健怒哼了一声道。
    群臣听罢之后立即吓得呼啦啦的全都跪了下去,连忙口称不敢。
    肖天健摆摆手道“起来吧!朕不怪你们!这件事也怪不得你们!毕竟你们对此所知甚少!
    那么今天朕就跟你们说说吧!朕今天并不是胡说,而是有根有据!你们之中许多人恐怕都到过湖边抑或是海边,见到过帆船从远处驶来,但是你们可曾记得,你们最先看到的却都是桅杆,然后是船帆,最后才能看到船身!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原因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个圆球形的,这便是充分的证明!朕还可以告诉你们,现如今泰西人已经可以从地球的另一端,把他们的战船和商船,开到这个世上大海的任何一个地方!当然北冰洋暂时不算!“
    诸臣听着肖天健的话,心中各个都无比震撼,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他们每个人以前都还以为,之前的大明,才是这个世上的中心,中国人才是这世界的主宰,但是没成想,现如今人家泰西人却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人,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简直难以置信,而且非常难以接受!仿佛自尊心突然间受到了伤害一般。
    每个人都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地球仪,心里面可以说是五味杂陈,说不出都是什么滋味。
    倒是李进德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个事情,围着这个地球仪转了一圈,找到了地球另一面的美洲位置,指着对肖天健问道“启奏圣上,微臣有一事不明!斗胆请圣上解惑!”
    肖天健点点头道“李尚书有何疑问,不妨直接问朕好了!”他看到了李进德在地图上找到了美洲的位置,似乎很是好奇,于是心中颇为高兴,认为这说明了他们这些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世界还有许多地方他们不知道,于是便做好了蛊惑他们的准备。
    可是没成想李进德指着地球仪上美洲的位置,对肖天健问道“微臣斗胆,想要质疑圣上所说之事,圣上刚才说咱们脚下这块土地,是在一个球上,微臣以为此话当为谬误之说!圣上请看,如果我们是在这个球上的话,我们在这里!而这两块地却在球的另一面,现如今我等都站着,那么这些地方的人岂不是都头朝下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这里的人和东西,都要掉下去了吗?”
    肖天健听罢之后,跟挨了一闷锤一般,差一点当场摔倒,眼前全都是小星星,差点就垮了下去,满脸拉的都是黑线,他准备充足要说出来的话,一下便被堵了回去,差点把他噎了个白瞪眼,气的肖天健直翻白眼。
    而李进德的话音一落,马上便得到了其他众人的赞同,虽然没有叫好,但是却纷纷跟着点头称是,然后一个个有点幸灾乐祸的看着肖天健,似乎是想说“圣上,你就胡诌吧!这还是有明白人的呀!这一下看你如何回答,这怎么可能呢?”
    肖天健气的晕头转向,他忽然间想起来,牛顿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出生了没有,这万有引力定律,现在还没有出现呢!如果按照正常人的思维的话,李进德这个问题,却是可以一下便问住他,这个问题换人的话,还真就不好回答!如果换成普通人的话,对这帮家伙说出这样的话,估计当场就要被这帮家伙围殴了!幸好他是皇上,这帮人还不敢对他怎么样,这才会如此“委婉”的对他提出质疑。
    肖天健深吸了一口气,强自镇定了一下,稳定了一下情绪,于是伸手拿过了一个茶碗,一松手当啷一下,茶碗便掉在地上摔的粉碎。
    这一下吓坏了李进德,李进德以为这一下坏事了,肯定是因为他质疑了肖天健的话,肖天健没法回答,这次龙颜大怒了起来,气的连茶碗都摔了,那么……
    李进德吓得咕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微臣有罪!微臣……”
    其他人也跟着慌忙都呼啦啦的跪了一大片,也都跟着叩头称罪。
    肖天健翻了翻白眼,挥手道“恕你无罪!都起来吧!朕又不是昏君,听不得别人的质疑声音!你这个问题问的好,起来说话!
    朕也问你,你可否告诉朕,朕松手之后,这个茶碗为何会掉到地上?“
    李进德刚才吓得够呛,谢恩之后好一阵子才敢爬起来,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不管是李进德还是其他人,都觉得肖天健可能气糊涂了,居然问出了这么幼稚可笑的问题,这茶杯松手不掉到地上,难不成还能飞上天吗?
    李进德哭笑不得,想了一阵之后,才答道“这个……微臣以为,理当如此……”
    “好一个理当如此!那么今天朕就给你们讲一下,什么叫做万有引力吧……”肖天健于是绞尽脑汁,在脑海中搜罗了一番有关万有引力方面的知识,然后尽可能的深入浅出的给大殿之中的这帮文臣武将们上了一堂物理课。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