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贵以及勋戚皇亲国戚们连根拔起,原本被这些特权阶层大量侵占的土地,被大中朝收回,所以安置流民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大量的土地,被大中朝各地官府,以赏功的名义,分发给了有功将士,让其家人耕种,同时大批土地以或租或售的方式,限量分配给无地的民众,即便是民众无钱购买或者租种土地,大中朝户部也下文,令各地官府可以用贷款的方式,将土地卖给民众,将土地分派给民众,这样的话土地便可以回到普通百姓手中,但是以贷款卖土地的民众,则需要付出相对较低的利息,同时未来几年间,拿到土地的百姓,还要分批偿还贷款,让大中朝今后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里,不断的收回大量的资金本金还有额外的利息,在大中朝最初三十年之内,通过土地买卖,可以有一个相当稳定了收入,远比单靠财政收入要多的多,这也为大中朝最初发展的几十年时间,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最重要的一点是肖天健下旨,取消了土地特权,以摊丁入亩以及一条鞭法的形式,取消了所有阶层有关土地的特权,不管是谁,哪怕是今后的大中皇族,只要占据农田,便也需要按照税制,向官府缴纳田赋。
    另外肖天健在和诸臣商议之后,为了避免以后还出现大量的土地兼并的情况,还力排众议,下旨推出了一个新法,那就是限制土地兼并,避免出现超大的地主阶层,将土地拥有量分成了几个等级,凡是拥有土地五百亩之内的人家,可按照正常的税赋缴纳田赋,五百亩以上到一千亩土地的人家,要额外缴纳一笔税赋,但是超过一千亩土地的人家,便要缴纳更重的税赋。
    如此一来,经过计算之后,拥有五百亩以内的田地的人家,一年劳作下来,刨去雇请帮工以及种子投入等支出之后,可以有相当不错的盈余,但是要是超出五百亩土地之后,就要加收税赋,刨去这一块多缴纳的税赋之后,一千亩以内的田地盈余收入,和五百亩之内的田赋收入基本持平,甚至可能还会低一些,要是超过一千亩土地的话,那么加收的税赋便会更高,结果算下来之后,收入将会更低,甚至于收支持平,一点钱也赚不到。
    如此一来,以后假如有人想要占更多的耕地的话,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土地越多,相反收入可能越低,甚至于达到入不敷出的境地,这么一来,今后便不会再有人想方设法的去圈占土地了。
    另外各地官府还留下一大批公田,作为土地流转之用,这也为大中朝官府今后发展工商业经济预留出了可以回环的余地,省的土地完全私有化之后,官府想要开办工厂没有土地可用。
    地主阶层虽然对此肯定会有不满,但是在先期大中朝掌握着强大武力的压制之下,他们也不能闹出太大的麻烦,另外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地主家都积累有相当的资财,这些闲钱,他们今后没地方用了,拿去买土地肯定不划算,这些钱即便是为了保值,今后也要想办法找一个出处,最好的出路有两个,一个就是存入银行,拿利息,二就是投资经商,抑或是开办工坊。
    肖天健还给户部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户部现在不是缺钱吗?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眼下财政收入还很低,原来通过抄没所得的钱也不够折腾多长时间,那么户部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候,以大中朝国家的名义,向社会推出国债!
    国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债,以国家信誉为保证,向民间募集资金,来使得国家可以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关键的技术设施建设,然后以今后国家财政收入,来偿还这些民间资金,并且给予一定的利息,让将钱交给国家使用的民众,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来使他们的资金升值,对他们的资金起到保值的作用,在急需的时候还可以流通,换回资金使用。
    这样一来,民间资金便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地主们或者有钱人藏在地窖里面,沉淀到民间,国家便有更多的财力来做更多的事情,不管是在道路交通建设上,还是农田水利建设上,都会有钱进行大量投入,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这个办法一经肖天健提出来之后,户部诸官便大呼高明,他们没有想到,国家信誉居然还能换来钱,要是这些新法推行下去之后,肯定能将民间沉淀的大量资金收上来,那样的话,他们这几年就不用为没钱发愁了。
    这让肖天健为之偷偷的汗了一把,虽然他对于后世经济学并不精通,但是耳闻目染之下,随便拿出一点办法,就足够这个时代的人瞧了,他这种提议,完全可以说是剽窃了后世的一些办法,根本就不是他的原创,即便是在西方这个时候,估计也没有想到这样的方法,所以眼下他成了发明人,肖天健甚至于坏坏的想着,是不是他要为此注册一个专利,今后世界上谁效仿他这个办法,都要给他交专利费呢?嘿嘿!
    于是肖天健的这些办法一经提出,诸部官员们便在这两个月时间里,马上开始筹备了起来,出台这些新法,付德明这个户部尚书,更是差点笑歪了嘴巴,整日里忙的不亦乐乎。
    不过这种事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办成的,毕竟肖天健提出的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意见,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稍有不慎的话,弄不好就成了恶法,非但不能帮助国家恢复,反倒很可能引起大乱,所以先期要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行。
    不过至于细节方面,肖天健就不必亲历亲为了,手下现在有这么多大臣,他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办,让这些人开动一下脑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以后治国形成活跃灵活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好处。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司法
    另外有关刑部方面,大中朝立国之初,因为肖天健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刑部尚书之职便暂时空缺,但是这方面的事情却并未停滞下来,他将之前俘获的孙传庭,任命为刑部侍郎,暂时领刑部之事,因为大中朝新立,尚未颁布大中朝的律法,故此大中朝辖域之内便继续以前朝的大明律为依据,进行判罚。
    这对于肖天健来说,在以前没有时间关注这件事的时候,还可以接受,但是现如今北方已经暂时平定,大明实质上已经覆亡,所以大中朝作为新朝,却还使用前朝的律法,在他回到南京城有了时间之后,便是他不可接受的。
    故此在肖天健一经返回南京之后,便着令刑部官员集中起一批熟知律法之人,全力投入到了新朝律法编修之中,经过两个多月几十个能吏的共同努力之下,一部在大明律基础上重新修改编制的大中律便基本上被制定了出来。
    这一部大中律业已呈交到了肖天健手中,肖天健仔细观看了一番之后,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虽然这部大中律,比起之前的大明律更加详细实用了一些,但是远没有后世的法律详细,而且没有刑法和民法之分,但是在这个时代,仓促之间,要效仿后世颁布一系列的法典,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考虑到许多事情是要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推行的,肖天健还是在年前的时候,朱批了这部大中律,下旨开始印刷刊行,年后下发各部以及地方官府给官员们熟悉并且提出意见进行最后修改,并且决定在年后三月间正式启用,弃用之前使用的大明律。
    考虑到时间仓促,其中肯定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所以肖天健朱批的时候,特意将这部大中律加上了“暂行”二字,推行使用之后,发现不足之处,今后再进行修改,逐步的进行完善。
    而且肖天健还下旨,将这本大中律发放各地之后,令人抄写成布告,择地张贴出来,对全部民众进行公示,派人每日进行宣讲,让民众在推行此法之前,也初步了解此律,并以此来规范个人行为,省的到时候推行起来,很多人不知道。
    再者,肖天健认为,古代地方行政官员权力太过集中,职责不清,所有民务全部一把抓,虽然有主薄、县丞、捕头、衙役等辅助人员,但是在司法上权力也太过集中,许多官员,虽然通过科考录用,但是以明代推行的科举考试,读书人所学的面很窄,很多官员根本就不了解律法,主持一些刑罚之事,很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而且还是一个人说了算,也很容易滋生贪、腐之事。
    故此肖天健认为,行政权力不能太过集中,司法权要相对于独立,而且司法权也不能太过集中,要对其进行分权,成立类似后世的警察、检察官、法官相互制约的机制。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如今大中朝许多地方已经平定下来,先前虽然肖天健已经很注意让军方不要过多干涉地方政务,但是在混乱的情况下,军方肯定是需要先以武力平定地方,然后才能将权力交给行政官员,一旦地方局势平定下来,军方便不能再干涉地方政务。
    现如今已经被大中朝掌控的各地局势正在逐步的平定,地方上的一些缉捕盗贼抑或是民间纠纷之事,就不能再依靠军队出面了,于是地方必须要有一个强力部门来完成这些事情,否则的话地方行政官员就不得不依靠军队,对于今后国家执政很不利,也很容易让一些军官干涉到地方政事。
    而古代对于地方治安,在明朝主要是各州县下面的捕头以及捕快来行使这样的职权,所以肖天健和诸臣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先在一些局势已经平稳的州县,恢复地方武力,来接替军方暂时行使的权力。
    明代州县都设有捕头带领一些捕快来干这种事,但是这些人朝廷官府却不发工资,每年也不过只有十两“工食银”,这些人生活便只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故此明代捕快们对于地方危害很大,多要通过敲诈勒索之事,来满足他们的生活。
    恢复这样的制度,肖天健肯定是不会干的,所以他思量了一下之后,考虑到警察乃是后世的称谓,决定还是定一个全新的称呼,于是大中侦捕房这个类似于后世警察局的部门,便全新出炉。
    侦捕顾名思义,侦就是侦办各种案件,捕便是负责缉捕犯人,基本上概括了他们的职责,(不想使侦缉队这个名字,侦缉队在民国时期,名声太臭了!)这么一来,连带以前州县的仵作,也归入到侦捕房之中,而且这些人的费用支出全部都由国家财政负责,每人每月都有薪资可以领取,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用薪资来养家糊口,不必非要靠着敲诈勒索收取贿赂来维持生计了,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他们的行为,虽说表面上国家负担增加了不少,可是实质上却还是对于国家有很大的好处。
    同时这个举措的推出,也让最基层的吏员们高兴坏了,大明的官俸并不高,工资也就是发到县官、主薄、县城一级,当官的要自己掏腰包,养活一班子手下,本来明代官俸就在历朝历代里面最薄,当官的还要自己养手下,另外还要养家糊口,还想要过体面的生活,于是当官的不想办法搂钱,就真是见鬼了!所以在明代想要当一个清官,是非常难的,海瑞据说当官的时候,还差点把他老娘饿死!可见的这样的制度并不适合。
    于是明代官吏们为了生活,便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想办法敛财,于是地方官便花样百出的推出了各种潜规则,比如说臭名昭著的折色银,淋尖踢斛等手段便纷纷出现,让老百姓对此是深恶痛绝。
    当初朱元璋也痛恨贪官污吏,对贪官采取了极其严苛的手段进行惩罚,甚至于剥皮实草,可是贪官却怎么都杀不绝,割韭菜一般的割一茬又一茬,贪官们也前赴后继,继续干!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基层官吏可以通过各种实权敛财,高级官员自然也不甘示弱,处处伸手,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被削弱之后,官员们敛财更是肆无忌惮了起来,朝廷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拨不出粮饷,可是户部拨发下去的粮饷,经过官吏和军将们的层层盘剥之后,到当兵的手中,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也是明军战斗力不强,另外还有大批明军干脆直接造反的原因之一。
    大中朝既然新立,这方面的事情,便不能再重蹈大明的覆辙了,所以肖天健虽然手头不宽裕,可是对于官吏和兵将们的俸禄,却绝不吝啬,各级官员所定薪俸都相当高,而且减少官员之间的等级差距,让官吏们凭借着所领的薪俸,便足以养家糊口,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虽然高薪养廉不见得就是治理官吏贪腐的终极办法,可是一定程度上,也让有点良知的官吏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横征暴敛中饱私囊了,再加上监察院暗访使流动到各地监察,大中朝官吏们想要贪墨,就要冒很大的风险。
    肖天健的想法很明确,老子给你们钱花,让你们有钱花,还能过的不错,但是如果你们这些官吏,还敢伸手的话,那么对不起,老子再杀你们的时候,就用不着客气了!
    这也是变相的提高了官吏们的犯罪成本,既然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再伸手他们就先要考虑一下,一旦被抓住,抄家问斩对于他们来说值得不值得了!监察院说白了,也就是类似后世香港的廉政公署,专门收拾那些无良官吏,再加上今后推行司法独立制度,肖天健相信通过各种手段,还是可以控制官吏贪腐的问题的。
    侦捕房的设立,并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这些人不但要身手矫健,而且这些人在入职之前,全部都要先让人对其宣讲大中律,另外肖天健还下旨,重新大量刊印宋代法医专家宋慈所著法医专著《洗冤录》下发地方,供各级侦捕房人员以及仵作学习之用,省的这帮家伙都是粗人,办出太多的蠢事。
    警察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检察官和法官的问题了,这一点肖天健决定从上至下进行改革,类似法院的东西,古代也不是没有,大理寺其实就是相当于国家最高法院,所以肖天健就现在大理寺下手,令大理寺今后便执掌审判之事,名为大理寺,实质上行的便是后世的法院之职,人员也都以熟悉法学之人充任,职权独立,不受任何人干涉,名义上只对皇帝负责,拥有完全独立的审判权力,省的各级官员动辄就插手干涉审案之事。
    而且肖天健决定,将大理寺先设置到地方的府一级地区,今后条件好了之后,再朝州县一级铺开。
    这一下法院系统也就建立了起来,接着肖天健便又在刑部下设置了司狱系统,这个司狱古来有之,就是专司执掌牢狱之事,所以不算是新创,不过却要在全国今后建立起专门的监狱,以供罪犯服刑之用。
    犯罪的人,该杀的杀,罪大恶极之人,还是判处凌迟,这在这个时代,这种酷刑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毕竟人权这东西,现在还没人提出来,肖天健也认为,有些混账东西,刮了都不解恨,所以他并未废止凌迟之刑!另外判处死刑的,也可以斩首,罪责轻一点的也可以判绞刑,总之根据犯罪轻重,死刑方式也进行区分。
    对于那些罪不至死的罪犯,就判决活刑,活刑之中,又分为徒刑和体罚之刑,体罚类的刑罚,肖天健下旨废除了割鼻、挖眼、割耳朵、穿面这一类的酷刑,而是改为了鞭挞。
    肖天健很欣赏后世新加坡的鞭刑,认为通过这样的鞭刑,也可以惩治一些犯错之人,让他们体验到犯罪的可怕,今后不敢轻易再犯,但是割掉鼻子、耳朵,就太残酷了一些,所以他便以鞭挞之刑,替代了这些使人致残的酷刑。
    徒刑就好说了,肖天健决定,对原来的徒刑加以改善,在各地设置类似于后世的监狱,让判刑的犯人进入到监狱之中服刑,这么一来,可以集中罪犯,来充当免费劳役,集中起来干一些活,比如说国家出资的修河堤、修路、开垦农场、开矿之类的事情,让这些罪犯去干,还是比较合适的!省的还要白花钱养活他们,劳动力是要充分的利用起来的。
    但是肖天健没有彻底取消流刑,因为他又另外的打算,今后大中朝肯定是要开疆拓土的,这一点他坚信不疑,而且今后开拓的疆土,肯定生存条件会相对恶劣,单单靠着鼓励汉人移民,先期难度很大,所以一些犯人便可以判处其流刑,先期将他们发放到边远之地负责开拓和建设基础设施,当边远之地基础条件好了之后,再鼓励大批移民,而这些被判流刑之人,刑满之后,便就地安置,不得返回原籍,使之成为边远之地的原住民,以此可以加强大中朝中央对于边远地方的控制力。
    于是通过这一番调整之后,刑部的权力被扩大很多,也将地方行政官员的审案权力收归到侦捕房和大理寺和司狱这三个强力部门共同构架起来的独立司法系统之中,为以后大中朝的长治久安,先打下基础。
    本来肖天健还想立即推出检察官的制度,但是考虑到时下这件事推行还不成熟,检察官完全是一种全新的事务,即便是西方,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有这种制度的,所以考虑再三之后,肖天健暂时没有推行检察官制度,但是这并不代表今后不会推行,反正今后他会专门设置一个司法学院,来培养这些司法人才,条件成熟之后,再推行也不迟!总之他就一个想法,那就是今后大中朝必须要逐步从人治社会,转变到法治社会,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南方战前准备
    另外就是军事准备方面的问题,随着北方平定之后,建奴暂时失去了南下叩关的实力,短时间之内,北方会处于一个相对平稳期,这么一来大中朝便可以腾出手,来完成内部的大一统的事情。
    而且在肖天健率部返回南京之前,交代给卢象升和罗立等人的事情,卢象升也正在北方着力办理,原来前明就朝的官员们,在肖天健入京之后,已经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将其中一些酒囊饭袋以及尸位素餐之辈,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将前明勋戚几乎一网打尽,剩下了部分前朝之中比较有能力的官员给予留任。
    这些人肖天健也没有尽数都留在北方,这次返回南京的时候,将一大批前朝旧臣同时也带回了南京城,吏部又从南方给北方补充了一些大中朝选拔的官员,使得北方前朝的旧势力被拆分的一塌糊涂,也使得北方前明的旧势力无法再在北方兴风作浪。
    而卢象升在肖天健南返之后,按照卢象升的想法,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特别是有关对建奴一方的分化之事,开展的还是相当顺利的,随着一批被俘的蒙古人被秘密通过宣大一带被遣送回了漠北。
    很快漠北蒙古诸部,便开始有了反应,毕竟这一次蒙古八旗跟随建奴大军南犯一战下来,损失非常惨重,建奴每每都拿蒙古人充当炮灰使用,使得随军出征的蒙古兵将损失非常大,同时却又没有捞取到半点便宜,这一次他们的买卖可以说是赔大了。
    最重要的是通过通州和山海关这两战下来,使得蒙古人也彻底的看到了大中军的强横实力,使得他们也看清了局势,知道继续跟着建奴跟大中朝作对,他们已经没有了半点便宜可占了,既然如此,他们就必须要重新考虑今后的出路问题。
    漠北蒙古人对于内地的依赖程度非常大,特别是对于中原的茶叶、铁器、食盐,都是他们生存所需的必须之物,如果抢不来的话,他们也只有通过互市,来和中原进行交易,获取这些生存所需的必需品,指望建奴给他们提供,他们想都不用想,建奴为了控制他们,是根本就不会将这些物资给他们的。
    现如今建奴被大中军击败了,大中军也推翻了明朝,全面掌控了关内北方局势,关闭了所有通往关外的商品供应的渠道,抓捕屠杀了一大批曾经私通关外建奴和蒙古人的商贾,彻底断掉了蒙古人和建奴获取这些商品的途径,也让他们所产的东西无法贩售出去,挤压在了他们的手中,关外的各种物资便变得异常紧缺,战争红利已经没有了,所以他们就要找到新的供应途径才行。
    现如今大中朝主动派人联络他们,表示愿意将他们蒙古人和建奴区别对待,只要他们放弃继续为虎作伥,帮着建奴跟大中朝为敌,那么大中朝便同意对他们进行互市,而且可以给予他们一个“公道”的互市价格,这无疑对于蒙古诸部具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
    而且现如今蒙古诸部早已经是分崩离析,失去了统一性,在大中朝抛出这个诱饵之后,马上便有一些蒙古部落开始主动的向大中朝投诚,表示愿意接受大中朝的条件,今后接受接受大中朝的管理,今后也不再为建奴卖命,愿意接受大中朝互市的要求,跟大中朝互通有无。
    如此一来,本已经对建奴心怀不满的蒙古诸部,随即便在内部,更是分崩离析,相互为了今后继续跟着建奴主子还是转投大中朝怀抱,开始发生了一场场的内讧。
    而卢象升遵照肖天健的意思,对于一些表示愿意投靠大中朝的蒙古部落,采取怀柔政策,在宣府万全右卫外的兴和开放互市,仅对愿意投顺大中朝的蒙古部落通商,凡是派人投顺表的蒙古部落,授之于通行文书,可用骡马牛羊以及皮张、毛毡等物,在兴和一带从大中朝手中,换取他们急需的茶盐布料之物,虽然眼下这种情况还不算很多,但是假以时日,在大中军武力威慑之下,蒙古人肯定会逐渐的疏离建奴,重新大批归服于大中朝。
    而且派往朝鲜的使臣,也比较顺利的在一些忠于明朝的朝鲜官员的掩护下,在朝鲜登陆,并且暗中跟朝鲜国王李倧见面。
    现任朝鲜国王李倧其实不是明朝所封,作为明朝属国,朝鲜之前国王是必须要通过明朝的首肯之后,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朝鲜国王,但是这个李倧却是通过兵变上位的,所以对于宗主国明朝来说,是忤逆之罪,绝不能接受的,所以明朝一支不肯正式同意册封李倧为朝鲜国王,这让李倧很是不满。
    后来皇太极立国建立大清之后,发兵十万征服朝鲜,朝鲜军无力抵抗之下,才只得断绝了支持明朝,转而充当了清国的属国,接受清朝的调遣,还要向清朝进贡,如此一来,对于朝鲜内部来说,不少忠于明朝的官员都深以为耻,包括大部分朝鲜人也深感耻辱,所以朝鲜人这个时候,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支持明朝的。
    但是在肖天健遣使出使朝鲜的时候,朝鲜人才知道明朝已经覆亡,现如今中原已经是大中朝当家作主了,虽然有些人不太接受这个现实,但是也没有一点办法,于是只能转而将对明朝的好意,转嫁到了大中朝身上,在他们眼中,谁主持了中原,谁才是正统,这个观念自在朝鲜人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更让李倧动心的并不是他对大中朝有多大的好意,而是肖天健遣使的时候,令使臣告知了李倧,如果李倧从今以后不再受命于建奴的话,那么他作为大中朝皇帝,可以正式代表中原皇帝,册封李倧为朝鲜国王,如此一来,就等于大中朝以宗主国的身份,给了李倧一个合法的朝鲜国王的身份,如此一来,对于李倧统治朝鲜有莫大的好处。
    加上朝鲜人本来就很不待见建奴,这一次建奴会师南下,逼迫着朝鲜出了一万兵马,还有两万多夫役,这一次几乎都被丢在了山海关外,朝鲜人也通过大中使臣,了解了通州和山海关两战的详情,从中看出了建奴的虚弱。
    既然建奴已经不是大中朝的对手了,大中朝又愿意册封他李倧为朝鲜国王,今后朝鲜还是要听中原政权的,再加上清朝对于朝鲜的征敛颇重,使得朝鲜人对此颇为不满,所以在见到了大中朝使臣之后,两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朝鲜国王李倧当即便表示,愿意接受大中朝的册封,从此之后不再对建奴称臣,但是出于现在李倧先要得到朝鲜诸臣的支持,今后将会逐步的不再支持建奴,并且停止给建奴提供各种物资。
    如此一来,肖天健既定的从东西两侧分化建奴的目的,便已经基本上达到,为下一步大中朝解决掉南方以及陕西的事情之后,再次北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于陕西李自成的伪顺政权已经不必多说,自从征西大军组建之后,大中军对大顺军的战事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阎重喜和刘宝率军,打的李自成的大顺军是满地找牙,打一场大顺军是败一场,到了过年前,如果不是陕西突降大雪,影响到了征西大军的进攻的话,估计着阎重喜等人就已经打到西安府城下了。
    但是没成想李自成先坚持不住了,就在两天之前,阎重喜派八百里加急报知南京,李自成突然间放弃了西安府,率残部逃往了汉中一带,他们征西军正一边派出王承平追击,一边全军赶往西安府,估计着现在西安府已经被大中军控制在了手中,那么李自成的覆灭,也就不会太长时间了。
    所以陕西的战事情况非常乐观,大中朝上下无不为此欢欣鼓舞,只待下一步将李自成主力聚歼于汉中府一带了。
    当然,大中朝这几个月虽然忙于陕西战事,但是对于南方的两个南明小朝廷也没有放松,各种前期的军事准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第四镇的兵马在经过整训之后,一支支的开赴到了福建周边一带,枕戈待旦对福建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一批批物资,朝着赣州和温州府一带转运,在进行着物资的囤积。
    而罗汝才则率领第三镇的兵马,大批开入到了贵州和湖广南部,开始威胁广西和云南一带,李栓柱坐镇四川,一方面向川南一带发展,一方面陈驻重兵于利州一带,防备李自成入犯四川。
    最关键的是作为此次南下主力的刘耀本所部,原来的近卫第二师在跟着肖天健返回了南京城之后,奉旨一分为二,在第二师的基础上,再一次组建起了近卫第四师,并且在这两三个月时间里,在南京城外,完成了新兵补充和整训,同时也重新补充了全新的装备。
    现如今在大中军大批为燧发枪装备上了刺刀之后,长枪兵的地位便在大中军之中直线下降,装备的发展,也导致了军队战术和编成的变化,所以肖天健在重新组建第二师和第四师的时候,彻底将长枪兵这个兵种,从这两个新编师之中清除掉,仅保留了两成的刀牌手,作为近战掩护兵力,同时也充当掷弹兵使用,大量为刀牌手装备了霹雳炮,使得这两个新编师战斗力更为强悍,特别是近距离火力输出,大大超出了时下所有的师一级的编制,同时也超出了时下西方军队的火枪手的比例,使得大中朝的陆军,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另外随着大中朝地盘稳步的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铁已经不是大中朝稀缺资源,加上肖天健这些年极力的发展冶炼业,在湖广大冶县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很大规模的铁厂,大型冶铁炼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被建立起来,使得大中朝的产铁量越来越大,隐隐已经接近大明鼎盛时期的铁产量了。
    再加上新式的炼炉不断的被建立起来,炼铁炉的铁水直接流入炒铁炉炒制成熟铁,如此一来,铁产量增加的同时,铁的质量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虽然现在肖天健还没有时间去主持研究出炼钢平炉,但是中国的工匠的智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通过小型炼钢炉的炼制,大中朝已经可以初步得到质量更好的钢材,这都成了大中军坚实的后盾。
    再加上推广使用的铁范铸炮工艺,这些年来铁范铸炮工艺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现如今在肖天健的提点之下,铁范铸炮的工艺已经发展到了芯部引水冷却的工艺,使得铁炮铸造的时候,内膛凝结速度加快,形成了炮身自紧,如此铸造出的铁炮质量更好,炮身沙眼更少,而且承受膛压的能力也更强。
    这样铸成的铁炮,便可以装填更多的火药,射程也更远,精度也更高,使得大中朝的铸炮技术,现在也基本上已经赶上了这个时代西方最好的铸炮技术,特别是铁范铸炮这一项工艺,使得大中朝铸炮的速度和成品率已经可以笑傲天下了。
    再加上钢产量的增加,使得大中朝铸造钢炮也已经成为了现实,钢的特性注定所铸成的钢炮,膛壁可以更薄一些,炮身重量比同等口径的铁炮也大幅下降,仅仅是这一点,就让大中朝的陆军炮的水平现在可以独步天下了。
    故此大中军装备的大炮数量也越来越多,最早铸造的那些铁炮,现如今已经开始被淘汰掉,换装上了更新式的火炮。
    原来的三磅炮,因为属于应急产品,另外炮身比较轻,便于大中军机动作战,但是三磅炮却存在威力过小的缺点,现在大中朝已经建立,牵引大炮用的骡马数量开始充足,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需要这种小口径火炮了,所以为了加强炮兵的作用,三磅炮近期被停止铸造,原来营属炮兵,被升格到了师属炮营,一个炮营五个炮连,既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以连为单位补充到各营随行使用,如此一来,两个新编近卫师变成了实验性的单位。
    这两个师开始以六磅炮为轻型火炮主力,辅以一个连的八磅中型炮,一个连的十二磅重炮,使得后勤补给也简单了一些,火力更优于此前许多。
    这两个近卫师也在年前的时候,完成了整训和武装,在年前的时候,在南京城外进行了一次演习,展示出了极强的战斗力,随时都可以南下作战,成为了未来南下作战的中坚部队,料想当他们投入战场的时候,南方的南明军队和郑家军会切身体会到大中军的厉害。
    第一百三十九章 海军第一战
    除了陆军之外,还有大中皇家海军,在肖天健返回南京之后,肖天健直接抓海军的建设,在他的旨意之下原来松江府和宁波府两地的水军,被大幅度扩编成了六个水营,另外南京城外老郑和宝船场,在肖天健不遗余力的投入之下,也被彻底复建起来,旧的船坞被重新开挖出来,形成了共有六个船坞的造船厂,船坞在重新开挖的时候,也被扩大成了可以承建两千料以上的中型船坞,各种于造船厂配套的比如帆索作坊、铁作、桐油作坊等等,另外还有各种储存材料的木料仓库、麻绳仓库、桐油仓库……等等一干为造船厂服务的设施,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被建立起来。
    大批各地收罗起来的造船工匠们,被送到中华造船厂安置,同时还招募了两千多学徒工,进入船厂以及船厂辅助工坊之中,一边帮忙打下手,一边学习造船的技艺,每个工匠负责带几个学徒,先以传帮带的方式,来进行授徒,今后这些人便是大中朝扩大各地造船业的基础,用不了五六年时间,只要大中朝资金投入能跟得上,中国将会重新爆发巨大的生产潜能,成为时下世界上的造船大国。
    另外在肖天健的督促之下,造船厂九月之后,便停止了全部民船的建造,全力以赴的开始为海军赶造战船,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备料的限制,现如今这里还造不出太大的战船,仅能建造二百料以下的海沧船,排水量充其量也就是百吨左右,这已经是暂时造船厂能建造的最大的船只了。
    至于更大的大福船和福船等,现如今暂时还不能建造,这还不算让肖天健郁闷的事情,更让肖天健郁闷的事情是,在第一艘海沧船下水的时候,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专程兴冲冲的赶至船厂,观看这条海沧船下水。
    海沧船排水量不大这件事也就算了,肖天健可以不计较,毕竟南京船厂刚刚恢复生产时间不久,不能一蹴而就建造太大的战船,但是当问罢了海沧船的性能之后,肖天健真是失望到家了。
    肖天健原来并不懂船,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之前,他对古代海战也仅停留在看过的一些有限的资料和一些外国的影视方面,以为这个时代的战船,不管中西都是两舷布满了大炮,开到海上拉开战列线对轰,那样的场景实在是令人热血。
    但是当问清楚了眼下他们所造的海沧船的性能之后,肖天健失望的差点下旨把这海沧船给就地拆了拉倒。
    原来肖天健问及海沧船的装炮数量的时候,船厂的工匠们告知肖天健,此船只能在船首和船尾装四门千斤弗朗机也就是中型的弗朗机炮,另外船舷两侧,各自只能再装碗口铳那样的小炮,甚至于连炮弹只有四磅多重的,早已被大中军淘汰的大发熕都不敢装,否则的话开炮的时候,后坐力就能把船体震裂导致船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