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事是大中军在暗中推手的话,那么他们既然能调动这样的力量,袭杀建奴使臣,那么还有什么他们做不到呢?
    保不准他们早就有大批细作潜藏在他的军中,甚至于可能会潜在他的府中,要不然的话这赵通也不可能会这么凑巧,提前在城门那边做好准备,一举袭杀了这些建奴的使臣,这件事说明在他的府中,搞不好也有他们的细作,想想吴襄便感到可怕,仿佛自己被一张巨手攥在手中一般,而且还有一双藏在暗中的眼睛,始终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令他如同被脱光了衣服暴晒在阳光下面一般,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了。
    要知道建奴来使这件事,他都很是小心,尽可能不走露消息,可是这件事一举一动最终还是曝光,那么后面隐藏的事情,就十分可怕了。
    当赵通被带到吴襄面前的时候,吴襄脸色铁青,死死的瞪着赵通,而赵通则不卑不亢的跪下,对吴襄大声说道“卑职赵通参见军门大人!”
    吴襄气的嘴唇都是哆嗦的,指着赵通骂道“尔等身为把总,可知抗命之罪吗?尔等为何要袭杀那些建奴使臣?”
    这个赵通抬头盯着吴襄大声答道“卑职知罪!但是卑职也想问一下军门大人,大人也是身为大明重臣,现如今建奴要入寇关内,我们和建奴是敌我双方,而军门大人,却暗中和建奴来往,难道便不知此乃通敌之罪吗?按军法来说,私通敌军,也是诛九族的大罪,而在下杀建奴使臣,抗命不尊,和军门大人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赵通的话可以说是把吴襄堵得哑口无言,气的吴襄差点当场晕过去,最起码血压升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真格把吴襄气的晕头转向。
    “你!大胆!……你……来人,给我掌嘴!”吴襄气的手哆嗦着指着赵通骂道。
    家丁听令立即扑上来,便围住了赵通,霹雳啪嚓的抽了赵通一通嘴巴,可是赵通却始终咬着牙不肯发出一声,任由他们打了自己几十个嘴巴。
    家丁收手之后,赵通哇的一口吐出了一嘴的血,几颗大牙都被打的松动了,满嘴都是血泡和口子,可是他却在吐了一口血沫子之后,仰天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痛快!打的实在是痛快!打得好呀!哈哈哈哈!”
    吴襄见打也打罢了,可是这个赵通却还是如此嚣张,更是气得他七窍生烟,不由得动了杀机,正想要下令把他乱棍打死的时候,有人便跑进来叫道“启禀军门大人,建奴大军开始动了!……”
    多尔衮也是毫无准备的便接到了被他派进山海关的使臣被杀的消息,一个使臣的侍从身负重伤逃出了山海关,逃回到了他的大营之中,启禀他说吴襄不肯投降,还在关门处设伏,袭杀了他们的使臣队,多尔衮顿时便大怒了起来,下令立即起兵,开始攻打山海关。
    但是同时多尔衮也有点怀疑这个逃回来的侍从的话,按理说没有理由呀!吴襄既然要杀使臣,在他的地盘上,他可以随时处置这些使臣,根本不用放在关门处去杀他们,还放跑了一个逃回来,这件事搞不好是有点其他的隐情的。
    可是这件事虽然他怀疑有隐情,可是对于手下的人来说,可不这么认为,甚至于包括他的弟弟多铎在内的几乎所有诸将,都为此事怒不可遏,认为吴襄此人不可信,既然他杀了使臣,那么便说明吴襄并无要投降他们大清的想法,根本就是在跟他们虚以委蛇,拖延他们的时间而已,所以都一起要求多尔衮不要再拖下去了,还是尽快攻下山海关,打通入关的通道再说。
    多尔衮虽然怀疑,但是这个逃回来的家伙信誓旦旦这件事就是吴襄下令干的,他一时间也不能判定到底实情如何,而且这件事激怒了他手下的诸将,如果他不为此做点什么的话,那么今后可能会影响到他在大清的地位,所以不管怎么样,这次山海关里面的明军都是杀了他派出的使臣,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既然连使臣都杀了,那么便代表着决裂,所以他必须要有所动作才行。
    于是多尔衮无奈之下,也只能下令推炮出营,做出要攻打山海关的架势,同时命诸将准备强攻山海关一线。
    鞑子军将们接令之后,当即便开始忙活了起来,率领着一支支的建奴大军开始出营,逼向了山海关。
    于是他们一动,便立即有人飞报吴襄得知,吴襄到了这会儿,可以说也只能下令准备抵抗,于是两军便在关内外拉开了架势,准备大打出手了。
    吴襄虽然下令准备死守山海关,但是他也知道仅凭他的实力,是根本坚持不了多久的,建奴的兵力实在太多,而且也太强,一旦动手的话,山海关被建奴攻破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吴襄也想得出如果袭杀建奴使臣的事情,是大中军暗中做推手的话,那么关内肯定不止只有大中军方面的细作在活动,同样建奴方面肯定也有细作在关内活动,现如今他已经被逼到了绝地之中,一旦要是有部下投降建奴的话,山海关一破,他肯定也落不到好处上。
    于是他只能暂时不杀赵通,毕竟这已经是他留下的最后一条活路了,于是他在下令准备抵抗的时候,让闲杂人等退出大厅,而他走到了跪在厅中的赵通面前,冷着脸对赵通问道“本官问你一句话,望你能如实作答!你可是受了刑天军那边的挑唆,才做出今日之事的嘛?”
    赵通冷笑了一声答道“这种事如何需要他人挑唆,想我赵通和关内多少兄弟的家人,皆都死在了建奴手中,我等和建奴之间可谓是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建奴这些畜生们,人人得而诛之!多少弟兄此生的夙愿便是杀尽天下建奴,既然在下有这个机会,如何不杀他们?又何须他人挑唆?”
    吴襄听罢之后,并未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在厅中缓缓踱步,不多时便又来到赵通面前,对赵通问道“你没有说实话!本官不是蠢人,岂能看不出此中的道道?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也不必隐瞒什么!刑天军那边有何想法,你只管说来好了!现如今既然你们已经把本官逼到了如此地步,等的不就是今天吗?又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赵通收起了脸上嘲讽的冷笑,看了看吴襄,挣扎着倒绑着双臂站了起来,盯着吴襄的双眼对吴襄说道“既然吴军门如此聪明,那么在下也就直说好了!
    你我皆为大明子民,全都是汉人,建奴是什么样的东西,军门不可能不知道,军门这么多年来,跟建奴也没少打交道,自然知道建奴一旦入关,会如何对待咱们汉人,大人深受皇恩,身为总督山海关兵马的主帅,此时当为大明尽忠!抵御建奴再次叩关而入,去祸害我们关内的汉人百姓!
    现如今我用说,军门也知道,咱们大明朝已经是山穷水尽了!已经不可能东山再起,现如今可能问鼎天下的也仅剩下了大中和关外的建奴,我等身为汉人,又岂能坐视建奴入关,入住天下来奴役我们汉人?
    所以事已至此,大人便该从为我们汉人一方作想,即便是不为了大明,起码也为了咱们大汉民族,要死守此地,不得令建奴破关入寇!
    大人问在下是否受大中军挑唆,这一点在下可以承认,不过在下并非仅仅是受人挑唆,在下本身就是大中军的人!早在大明和建奴签订和约之时,在下便已经不再是大明的臣子了!
    现如今在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要让军门知道,我们这些兵将们,是绝不会轻易让建奴再次入关的!哪怕是死在这里,也要多杀几个建奴,让建奴知道,我们汉人不可欺!……“
    听到这里,吴襄更是震惊不已,他本来只是猜测赵通仅仅是受了大中军的挑唆,才做这件事的,没想到赵通居然不单单只是受到了挑唆,原来他根本就是大中军那边的人!
    于是现在他的身份便不同了,他便等于成了大中军那边的代言人,可以代表大中军那边,和他来谈判接下来的事情了!
    第二十六章 孤胆
    虽然知道了赵通另一层身份之后,吴襄对他更是投鼠忌器,不过吴襄还是非常愤怒,因为好好的他本来可以左右逢源,有两条退路可选,现如今一条退路却生生被大中军掐断了,换了谁都会恼火!可是另一方面现如今他也很清楚,出了这件事之后,他即便是想对建奴那边澄清这件事,恐怕大部分建奴也不会相信他的话的,毕竟当时赵通是以大明官兵的身份以他的名义下令袭杀的那些建奴的使臣,这件事他可以说是跳入黄河也洗不清了,他想要投降建奴,最起码在他手底下的兵将之中,便不知道有多少已经选择了投靠大中军了,他已经不再对这件事又绝对的选择权了。
    如果当年他儿子吴三桂不死的话,便会一直控制着这些山海关的兵将,现如今他也不会面临着这样的难为之事,他可以拥有对这些兵马的绝对控制权。
    也正是去年他儿子吴三桂率兵奉旨南下,并且战死在了沙场之上,以至于使得这里的兵将失去他们吴家控制了近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已经让他无法再有效的控制这支人马了。
    所以吴襄愤怒归愤怒,但是还真就不敢再对赵通如何,因为如果他现在杀了赵通的话,且不说军中的兵将如何反应,最起码他等于将最后一条退路,也自己给自己掐断了。
    于是他仰天长叹了一声,深吸了一口气,愤而转身面对着赵通冷着脸问道“原来果真你是大中军那边的人!你刚才还质问本官,本官身为大明重臣,却私通建奴,乃是大罪,那么你既然是大中军的人,那么也就是贼军细作了,我和你相谈,岂不是也成了勾结贼军了吗?那么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做?是不是本官应该现在就将你这个贼军的细作给推出去砍了你的脑袋,才算是忠于朝廷?”
    赵通听吴襄拿这句话来堵他,于是赵通把胸脯一挺答道“如果吴军门果真要效忠大明,那么我赵通的性命又算是什么?假如吴军门杀了在下,便会率军死守山海关,令建奴不得入寇关内的话,在下即便是被千刀万剐,也绝不会怨恨吴军门!相反赵某还会含笑九泉之下,为吴大人以及关内驻防的将士们祈福!要杀要剐,请军门自便!但是赵某还是那句话,建奴乃是禽兽,请军门念在关内千万万汉人的生死,一定莫要辜负这么多汉人对大人的期望!做万人唾骂的汉j!”
    听着赵通掷地有声的话,吴襄一时间很是无奈,他很想杀了赵通泄愤,可是也知道此人眼下杀不得,而且他听罢了赵通的话之后,也心生出一种惭愧,他自问不是一个什么高尚之人,也不能称之为对大明忠心耿耿,更多的时候他做事是围绕着他们吴家的利益来做事的,但是毕竟他镇守关宁也已经数十年,这么多年来,他是亲眼见过无数次建奴对汉人的残暴,本来关外有几百万汉人,经过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屠杀之后,现如今还剩下了多少?他是很清楚这一点的,虽然他不想死,想要活下去,可是他毕竟也还是汉人,他也知道如果一旦建奴入关的话,肯定不知道又有多少关内的汉人会死在这些建奴的屠刀之下,而且现如今大明早就仅仅是在苟延残喘,等待咽下最后一口气了,这天下今后不是那姓肖的,便可能会师这些建奴的,如果让他选的话,他宁可选让姓肖的来执掌天下,也好过让这些建奴入主中原,这一点他还是有所倾向于肖天健的。
    但是还有一个心结,让他无法释怀,那就是他儿子吴三桂是死在肖天健的手中这件事,吴三桂是他最疼爱的儿子,而且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可偏偏上一次皇上调兵入关,就指了吴三桂入关平贼,结果死在了阳谷县境内,另外就是如果他选择投降肖天健的话,他在京师之中还有数十口家眷,这又该怎么办?朝廷的皇上会不会怒极之下,拿他的这几十口家眷泄愤?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吴家也就算是断子绝孙了。
    他咬着牙瞪视着赵通,狞声问道“你难道真的不怕死?”
    赵通朗声一笑道“在下放眼这天下,我那些家人全部都已经被建奴所杀,我生又有何趣?如果不是想要报仇的话,赵某也早就死了,又何苦要来当兵呢?赵某活着只想多杀几个鞑子罢了,现如今如果在下的死,能换来军门和更多的弟兄去杀鞑子的话,赵某死又何妨?”
    吴三桂不由得有点敬佩这个赵通,这让他觉得心中一丝豪气又被点燃了起来,大丈夫生于世上,总是有所坚持,可惜这么多年来,他的这种血性却已经被官僚层面的尔虞我诈和阿谀奉承给磨光了,更多的时候他考虑的都是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家族的兴旺,却已经忘了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要成为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当一个为国持戈征服天下的大将!现如今他在赵通身上却又看到了一丝当年他的影子,不由得为自己这段时间的动摇而有点惭愧。
    于是吴三桂转过身,良久之后又扭头盯着赵通问道“那么你又该知道,本官的儿子吴三桂可是死在你们主上的手中,如果本官投顺他的话,这又让本官情何以堪?还有你想要本官率部死守山海关,可是你也知道,建奴挥师南下,有二十万大军之多,而本官时下不过只有区区两万兵马,又如何守得住此地?”
    赵通一听便感觉到了吴襄心中的动摇,不由得心中大喜,吴襄这么说,起码说明他已经有了投顺大中军的想法,只是现如今他还有许多为难之处罢了!
    于是他想了一下之后,低头道“世子之死,在下也甚为遗憾!但是当时两军阵前,刀枪无眼,世子之死也是意外,具体的事情在下不太清楚,但是据说当时我们圣上却想尽办法,在战场上找到了世子的遗骸,并且多次叹息,后来我们圣上,还厚葬了世子,并且亲自为其题写了碑文,以备今后军门家人查访世子的终所!这一点如果是真的话,我们圣上并未亏待世子!世子也是为朝廷尽忠了!军门怎么能为此便忌恨我们圣上呢?
    至于建奴大军兵力远超军门的兵力,难道军门忘了,在抚宁便有我们大中军一路人马在,只要军门同意,他们便可立即增援此地,军门也知道,大中军的实力,有他们在,定能确保山海关无事!更何况现如今我们圣上,也正在领大军日夜兼程赶来这里,等我们圣上驾临此地的时候,恐怕就是那些建奴大军的末日了!“
    吴襄摇头道“说的容易,那么你可知道,本官尚有几十口家眷尚在京师之中,如果本官开关请你们入关驻守的话,岂不就等于告知天下我吴某背叛了大明,朝廷又岂能轻饶过本官的家眷?”
    “这个……!”吴襄说到这里,赵通也顿时无法拿出什么办法了!吴襄之所以这些天来,一直拿不定主意,投靠哪一方,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担心他在京师之中的那些家眷们的安危,所以才不能轻下决心,现如今这还是他的一个重要心病。
    看到赵通无法作答,吴襄一时间心烦不已,挥手招入家丁,令其暂时将赵通收押在府中,严加看管,但是也不要太为难于他,总之现在他是不能再轻易杀掉赵通了。
    吴襄府中的消息很快便传出了吴府,落在了冯卫汉的耳中,冯卫汉听罢之后,长松了一口气,最起码赵通现在的性命算是暂时保住了,而且赵通此次袭杀建奴使臣,也已经迫使吴襄不得不放弃了对投降建奴一方的幻想,现如今他只有暂时死守山海关了,这便为大中军那边争取到了不少时间,让更多的大中军可以赶到山海关。
    现如今山海关便是此战的关键,大中军和建奴两方,谁先控制住了山海关,那么谁便等于掌握住了这一场大决战的关键,抢的了先机,这一点赵通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如果赵通被吴襄杀了的话,那么等于吴襄也跟大中军撕破了脸,下一步也唯有强取山海关了。
    可是吴襄暂时没有杀赵通,那么便充分的说明此事还有回旋的余地,吴襄最起码没有决定和大中军这边也撕破脸,那么下一步他又该如何做呢?
    冯卫汉来回在他的屋中踱步,良久之后一咬牙,脱下了身上这身用以遮掩身份的大明军服,换上了一身便装,然后将手下招入房中,交代了一番,而他的手下们都很是震惊,连声劝阻冯卫汉的这个决定。
    冯卫汉背着手对手下人笑道“尔等不必劝我,想当年我冯卫汉,不过只是陕西凤翔府一带的痞子罢了!谁也不把我冯某当人正眼看一眼,如果不是遇上了咱们圣上的话,那么冯某早已不知道死到了什么地方了!恐怕死的时候连一只野狗也不如!正是咱们圣上,却从没有看不起我冯某的出身,拿我冯某当人看待,还对本官委以重任,信任有加!另外还赐名给本官,卫汉!卫汉!就是要我冯某保卫我们大汉民族!既然圣上如此对待本官,那么士为知己者死,本官又岂能当缩头乌龟?难道尔等认为本官连赵通也不如吗?”
    第二十七章 小事一桩
    多尔衮领兵出营,进逼山海关,要对吴襄兴师问罪,当日便在城外架起了红衣大炮,开始炮轰山海关,而关城上的明军,也立即发炮予以还击,同时吴襄也未派人就此事跟多尔衮联系解释,所以多尔衮虽然怀疑这件事可能另有隐情,但是事已至此,也说明了吴襄已经不会再选择投降他们建奴一方了。
    于是多尔衮也放弃了对招降吴襄的幻想,开始集结重兵,对山海关一带关防发动了猛攻,这一打起来,便是炮火连天,整个山海关一带都立即便陷入到了火海之中,大批实心炮弹呼啸着落入到了关墙内外,打的山海关一带的关墙城池到处都是碎石乱飞,硝烟弥漫了起来。
    吴襄强打精神,下令死守山海关一带,抵御建奴大军的进攻,而入夜之后,吴襄疲惫不堪的回到府中,还没有来得及吃口东西,便有人前来禀报,说有人要求见吴襄。
    “不见!现如今都到了如此地步,还有何人想来见我?不见!”吴襄这会儿心情极差,为未来感到担忧,所以立即便挥手让人将求见之人赶走。
    “启禀军门!此人恐怕军门还是要见一下为好!因为此人自称他乃是大中军那边的人!”家丁立即小心翼翼的劝道。
    吴襄一听,便皱起了眉头,他今日也曾经想要让赵通供出他在城中的同伙,可是赵通的嘴巴很严,坚决不肯供出关中的同僚,吴襄也拿他暂时没有办法,施以酷刑,倒是有可能逼得赵通招供,可是他又有点投鼠忌器,没敢这么做,而且随机建奴大军开始攻打关城,他一时间也没空来管这件事,现如今却有大中军的人主动冒出来,要来见他了!
    于是吴襄想了一下之后,便点头道“带他进来吧!令闲杂人等都退下,本官在偏厅之中见他,任何人不得靠近!”
    不多时冯卫汉便在吴府家丁的引领下进入到了吴府之中,并被仔仔细细的搜身之后,送到了吴襄所在的偏厅之中。
    吴襄抬眼看到冯卫汉走入房间,上下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冯卫汉,觉得这个冯卫汉看起来不像是什么重要人物,倒是很像是一个市井走卒之类的人,于是颇有点看不起他,所以根本没有起身,只是冷冷的咳嗽了一声。
    “在下见过吴军门!”冯卫汉嬉皮笑脸的抱拳对吴襄施了一个礼,要知道他本身就是市井无赖出身,虽然后来在刑天军为将,培养出了军人的气质,但是后来肖天健便让他不再留在军中带兵,而是让他负责搜集情报的事务,于是他好不容易养成的军人气质,便成了很大的威胁,冯卫汉时常跑到官府的地盘活动,于是索性便恢复了他以前的痞子的气质,并且时常转换身份,化装成各行各业的人,去为肖天健搜集情报,这些年来也没少遭遇危险,更是对他起到了很大的锤炼作用,使得他深知,作为一个情报人员,就要做一个千面人,而且决不能引人注目,所以他选择手下的时候,便制定了一些规矩,首先他选择的手下聪明不必多说了,而且在他手下做事之人,必须要相貌极为普通,丢到人群里面根本就引不起人注意的那种,这样的话,他的人到处行走,才安全一些!
    这么多年来,他自己也早已变成了这样的人,当他出现在吴襄面前的时候,吴襄才会轻看于他,并且对他一脸的不屑,但是这正是他要的效果,于是他便一脸痞笑的对吴襄施礼。
    吴襄看不起他,挥挥手问道“你是何人?有什么话要传于本官所知,速速说来便罢!”
    水知道冯卫汉却大大咧咧的自己拉了一把椅子,径自坐了下来,吴襄看到这厮如此放肆,顿时羞恼异常,拍案而起怒道“你们欺我太甚!来人,给我将这厮给赶……”
    “吴军门且慢动怒!不妨且听在下把话说完再做决断如何?”冯卫汉这才开口说道,拦住了吴襄的喊话。
    几个家丁闻听吴襄叫他们,于是立即便冲了进来,吴襄看到冯卫汉突然之间神色和气质都为之一变,猛然间让他觉得此人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而且这种神色气质,绝对是久经上位者才能积累下来的,如此一来,他倒是不敢再小看冯卫汉了,而且他心念一转,感觉到此人弄不好可能是大中军那边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刚才他进来的时候那种做派,其实不过只是他身份的掩饰罢了,于是他立即忍住了怒气,挥手让几个家丁又退出了偏厅,在外面守着。
    “你到底是何人?可否透露一二?”吴襄尽可能的压着火气,对冯卫汉问道。
    冯卫汉淡然一笑,挺直了腰杆,猛然间又在他身上显露出了一种只有久经行伍之人,才有的那种特有的军人气质,笑答道“在下冯卫汉!恐怕吴军门没有听说过在下的名字,但是相信吴军门肯定听说过刑天军的锄j队的名头吧!”
    自从冯卫汉当了情报部门的头子之后,随着刑天军的发展,干过不少的大事,出了不为人所知的情报搜集的事情之外,他们名气最大的就是锄j队了,刑天军这些年来,其实也没少出叛徒,为了震慑军中意志不坚之人,肖天健对于这些叛徒是绝不留情的,所以只要发现有人叛变投敌,便令冯卫汉不管想什么办法,也要将其除掉。
    于是冯卫汉这些年来,便没少干这种事情,为肖天健干掉了一大批这样的叛徒,而且他们做事还总要留名,凡是干掉一个叛徒,总要在他们身上留下记号,让人知道这是刑天军的人在锄j,长久以来,便得了个锄j队的名头,让不少人都知道,刑天军有这么一支暗中的力量,专门从事锄j的任务,而且他们做事心狠手辣,对待叛徒绝不容情,一般情况下杀他一人是轻的,有时候甚至于灭掉他们满门,所以到时也极大的震慑了刑天军军中一些想要叛变之人。
    吴襄也是听闻过刑天军锄j队的厉害的,世上之人将他们传的是神乎其神,说他们都是来无影去无踪,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简直跟神仙一般,但是根本没有多少人了解他们,只是以讹传讹罢了,而这种传言,反倒是令他们名声大噪,让人都对他们很是惧怕。
    吴襄忽然听冯卫汉提出刑天军锄j队,便立即惊了一下,腾身而起,便想要去拔剑自保,生怕这个家伙暴起伤人,同时又想叫人进来。
    “吴军门不必如此紧张!在下此行对吴军门并无恶意!只是想告诉吴军门,在下的身份罢了!不瞒吴军门,锄j队便是在下所领,而且在下所能管的事情,还远不止如此!所以吴军门可以相信,在下是有资格和军门大人坐下商谈一些事情的!”冯卫汉看到吴襄这么紧张,知道达到了他的目的,于是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神色淡然的对吴襄说道,并无做出任何举动。
    吴襄这才多少放心了一点,看冯卫汉并无要对他不利的举动,这才警惕的又坐了下来,不过他也不敢再小看冯卫汉了,心知此人既然敢说刑天军锄j队是他所领,那么此人的身份绝对不会在大中军之中低到哪儿去,这样的人来亲自见他,说明大中军是很有诚意和他谈一些事情的,于是他便收起了对冯卫汉所有的轻视之心,重新抱拳跟他见了礼,并且招人送了茶水进来。
    冯卫汉这才端起茶碗轻轻的喝了一口,然后放下茶碗,对吴襄说道“在下此行来见吴军门,是想知道吴军门还有什么担心,在下不才,还有一些手段可以帮得上吴军门您,只要吴军门有难处,只管告诉在下,在下必会调动所有力量,来给吴大人帮忙!还望吴大人有什么难处,直说好了!”
    吴襄叹息了一声,心道这些大中军的人,还真是各个胆子不小,这样的人物,也敢以身犯险,亲自来找他谈判。
    于是他也不再犹豫什么,将他对赵通所说的顾虑又都给冯卫汉说了一遍。
    冯卫汉听罢之后呵呵一笑道“原来只是这等小事呀!呵呵!吴军门真是多虑了!”
    吴襄听罢之后顿时大惊,他绝对想不到,眼前的这个人,居然能对他近来日夜头疼之事如此轻描淡写,那可是几十口子呀!而且是在禁卫森严的京师之中,而在此人口中,却像是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一般,于是更加不敢小觑冯卫汉了,于是赶紧起身对冯卫汉问计。
    冯卫汉起身对吴襄说道“今日得知军门原来是在为京师中的家眷担忧,此时冯某不才,可确保军门家眷无恙,在下在顺天府(京师)之中,虽然不敢说什么事情都能办,但是如果想要保住军门大人全家安全的话,这等事情还是做得到的!”
    “冯大人所说可不是骗吴某吗?”吴襄听罢之后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对冯卫汉问道。
    “在下可以项上人头担保!如果在下是虚言欺骗军门的话,上天可鉴,便让冯某死无葬身之地!只是此事可从长计议,需要大人配合一下即可!”冯卫汉一脸郑重的开口答道。
    听到冯卫汉这么保证,这心中便顿时有了一些底,连声称谢,忙问冯卫汉有什么需要他配合的,他都会遵照冯卫汉所言去办。
    于是冯卫汉便坐下来,考虑了一番之后,便开始和吴襄详细的商议了起来。
    第二十八章 定策
    吴襄一边听一边点头,不由得为冯卫汉的机智感到高兴,至于他儿子吴三桂死在肖天健手中这件事,吴襄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再那么在意了,毕竟两军阵前枪炮无眼,他儿子吴三桂当时保的是大明朝廷,想要去干掉肖天健,结果打不过肖天健的刑天军,阵亡于两军阵前,对于军将来说,这也算是马革裹尸的结局了,对于他们武将来说这其实并不算是太坏的一个下场,而且肖天健也没有亏待吴三桂,下令找寻他的尸体,并且加以厚葬,同时还立碑给他,也算是给他们吴家了一个交代,要知道这么多年来,多少军将和朝廷的官吏,落在变民军手中,最后落得的下场都是死无全尸不说,甚至被挫骨扬灰,肖天健能这么对待吴三桂的尸体,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所以仔细想想,为了他剩下的家人以及他们吴家的子孙后代,他也不能再在这件事上计较了。
    而且吴襄也从冯卫汉的言语之中,听出了大中军眼下已经张开了一张巨网,他们的势力已经遍布到了各地,就连京师之中,他们也可以做到许多人不敢想的事情,那么今后他们夺得天下的机会便会很高。
    如果现在他帮大中军的话,那么大中军便在山海关对建奴一方抢得先机,那么大中军取胜的可能性便很大,一旦大中军在山海关取胜的话,那么他吴襄便功不可没,今后便不会落得一个没有下场的境地,起码可以确保他们吴家今后可以生存下去没有一点问题。
    于是在听罢了冯卫汉的办法之后,吴襄的心也就安定了下来,渐渐的也就让他下定了决心。
    在和冯卫汉商定下来了计策之后,吴襄顿感轻松了不少,亲自将冯卫汉恭送出了他的府邸,同时回去之后,立即便下令放出了被看押着的赵通,当即提拔赵通为千总,令其马上返回军中赴任,于是赵通大喜过望,回到了军中,磨刀霍霍的便开始准备和建奴大杀一场去了。
    同时在吴襄的主持之下,他的家丁带着一批精兵,突然间赶赴到了诸军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起来了几十个军中的军官,并且稍加审讯,便将这批军官连夜处决,而处决他们的罪名很简单,就是私通建奴,试图发动兵变叛投建奴,一下便干掉了建奴好不容易在山海关军中劝降的一批大明军将和细作,就连在山海关一带的一些建奴的细作,也瞬间便被抓捕逮杀了不少,使得建奴放在关内的眼睛,顿时便被戳瞎了。
    大中军的细作不是白在这一带混的,他们这一年来,不但在山海关建立起了属于他们的情报系统,劝服了不少兵将暗中投靠了他们不说,还通过各种途径,查知了建奴一方在这一带的细作,同时又通过各种手段,查知了建奴暗中收买了一批镇守山海关的各级军将,这些人跟建奴方面已经约定,一旦需要他们便临阵倒戈投降建奴,放建奴入关,如果不提前清理掉这批人的话,一旦大打起来的时候,这帮人便会成为一颗颗定时炸弹,到时候把整个山海关防线给破坏掉,像山海关这样的雄关,如果想要攻克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下手,大中军想到这一点,那么建奴一方也早已想到这一点了,双方都在山海关一带的明军之中收买人心,而且双方也都知道对方的存在,这一年来他们早就在这一带是明争暗斗,不过很不幸,最终建奴还是棋差一招,让大中军这边抢得了先机。
    冯卫汉在和吴襄商议的时候,便将这件事提了出来,并且拿出了一份详细的名单,给了吴襄,吴襄看罢之后更是冷汗直流,对冯卫汉他们大中军的细作们不敢小看了,同时他也深为冯卫汉能提前给他这份名单感到庆幸,幸好这让他提前知道了谁是建奴那边的人,要不然他一旦不肯投降建奴,这帮人便突然间暴起,要么放建奴入关,要么便袭杀吴襄,保不准他吴襄会死的非常难看。
    于是他不敢怠慢,在送走冯卫汉之后,连夜便开始动手,联合大中军的细作系统,赶赴各处军中开始进行了一场大清洗行动,把这些已经被建奴收买的军官基本上都一网成擒,天不亮便将他们就地处决,人头悬挂在了各处的关城之上,总之他吴襄这次总算是下定了决心,不再当墙头草两边倒了,彻彻底底的倒向了大中军这一边。
    正在为吴襄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而感到万分焦急的阎重喜、卢象升等人,是在吴襄见罢冯卫汉当晚的半夜时分,被人从帐中叫醒,并且得知了这个重要的消息。
    此次前来通报这件事的也正是冯卫汉本人,阎重喜当见到冯卫汉之后,高兴的可以说是合不拢嘴,本来阎重喜和冯卫汉都是刑天军的老人,冯卫汉的资历甚至比起阎重喜还要老一些,在刑天军之中地位超然,自从被肖天健除了军籍让他负责情报收集的事情之后,便整个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家伙,很少有人能知道这家伙在什么地方,但是却又能切身感受到这家伙的存在,往往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冯卫汉这家伙便能及时的搞到情报,支持他们的作战。
    这些年来,冯卫汉在山西活动的最多,所以和阎重喜打交道也最多,但是一年多之前,阎重喜便再也没有见到过冯卫汉,也不知道冯卫汉跑到哪儿了,现如今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早就来到了京畿之地发展力量,并且在这个关键时刻,亲自跑到了山海关之中,为他们搜集情报,打通关节,现如今居然又从根本上劝降了吴襄,那么这家伙这一次便算是又立了首功了。
    阎重喜找来了卢象升、王承平一起听冯卫汉将他和吴襄所商量的事情仔细的听了一遍,听罢之后就连卢象升在内,所有人都可以说是大喜过望。
    卢象升更是起身对冯卫汉深施一礼,开口道“早听圣上给本官多次提起过冯大人,但是因为冯大人事务繁忙,卢某直至今日才得以和冯大人相见,而冯大人便在这里,为我大中立下了如此大功,卢某无以为敬,只能给冯大人施此一礼了!卢某代天下苍生,多谢冯大人!”
    冯卫汉岂能不知道卢象升是什么人!见到卢象升如此对他施礼,连忙跳将起来托住了卢象升的胳膊,也对卢象升还礼道“卢大人真是折杀我也!冯某岂能承受得起卢大人这一礼呀!我等皆为圣上办事之人,自当做事尽心竭力,这也是在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