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部门
    国庆第四天,上午八点,市政府大院,一辆雪佛兰面包车,尚有一车人,武汉来的二姨妈,小姨妈,荆门来的道根姨父匹俦,女儿及外孙四人,以及母亲,弟弟,我和儿子。由此拉开周边大游玩的序幕。
    面包车很灵活,在节日拥挤的街上扭来扭去,从众多的慢条斯理的横过马路的行人的偏差里钻过,直到钻进云集隧道才叫人松了口吻。天气很好,车笔直向前,东山花园,海关大楼,从枝江搬迁而来的四零四厂,正在修建的市中级法院,一车欢声笑语,在生长大道驶上三峡工程专用蹊径。
    这里虽然也是高速公路,路边的景致与宜黄高速有所差异。险些全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坡度很大,很长,先是一连串的高架桥,横跨黄柏河,飞越下牢溪,眼望仙女索道在空中一掠而过,继而是一连串的公路隧道,汽车喇叭在轻轻鸣响,隧道里灯光闪烁,单行道,还算平展,给人印象最深的有木鱼槽,天柱山隧道,长达数公里,车飞驶其中,恍然进入了神话世界的时间隧道,有一种时间停滞不前之感,叫人不得不叹息大自然之雄浑,也叫人不得不佩服人民公共再造之伟大。
    面包车从隧道里冲出,长江就在坡下,一江碧水映入眼帘,缓和的,庄重的,叫人肃然起敬。公路就在江边飘动,时高时低,穿过一座漂亮的彩虹桥,可以望见江南岸畔的黄陵庙。若干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输送机械制造公司的大货司机黎开勇来过那里,从山里颠簸了险些半夜,人累极了,歪在驾驶室里懒得动一下,虽然知道黄陵庙在长江上下台甫鼎鼎,时机难堪,却也依然懒得动一下。
    已经进入八河口。三峡旅馆,三峡工程治理中心,三峡建设者剧院等等扑面而来,可见三峡工程指挥机关全在此处。开始望见挂着三峡工程专用的红牌的大型载重货车拖着一路灰尘轰霹雳隆的驶过。开始望见坝区行驶的公交车,山边林立着大型机械轰鸣着,皮带运输系统,水泥搅拌机,我只认得这些。
    沿着盘山公路,我们抵达三峡坝区的制高点——坛子岭。旅行门票每人20元,游客许多,尚有不少外国人,拿着相机,有些盛气凌人的。我们在一个平坡处看三峡大坝的模子展览,尚有从地底钻探出来的三峡岩芯,以及号称天下第一书的[坛子岭简介]。
    站在海拔228米的坛子岭不大的峰顶,秋日晴朗,长江如练,左侧是正在抓紧制作的五级船闸念兹在兹,右侧是江中长长的防浪堤显得十分秀美,整个三峡工程坝区一览无余。极目远遥,江南的巍巍群山犹如一道屏障,不见头尾,而江北则显得生疏不少。
    沿着扶梯下来,向下走一段,来到著名的185平台。这里就是以后大坝的坝顶,已经有一段浇筑到位了,雄伟,浑朴,粗犷,建设者赋予了钢筋水泥新的生命,向下望去,深深的基坑里机声隆隆,大型机械不少,人却不多。也许这就是现代化施工吧。
    搭车下山,兴奋犹在,右转弯,驶上李鹏题字的西陵长江大桥。弟弟在给我们讲笑话,因为李鹏的字写得实在太差,此处题字被外人讥笑为远看长江暖锅,近看才是长江大桥。一片笑声中,车抵江南的导流明渠。长江奔流到此,突然被勒细了腰肢,污浊的江水飞跃咆哮,发出轰鸣,十分壮观,十分湍急,十分悦目。
    再上车,车在江南的群山里盘旋而上,路边有些农民的楼房,两层楼,贴着白瓷砖,有种暴发户的味道。然后再盘旋而下,就是茅坪镇的老街了,以前来过,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只记得路上包包坎坎儿,大货车在上面行驶犹如跳舞。如今街宽路平,面包车扬长而去,再上山,就是秭归新城了。
    这个新城是从上游江北的归州镇搬迁而来,很整齐齐整的住宅群,清洁宽阔的街道,造型别致的路灯,依山而建的农舍,坡度很大的城镇主干线,最引人注意的是威风凛凛弘大的县府大楼,以及大楼前那有些规模的广场。只是街上路人不多,住民也不多,我们在推测,或许是人们又跑回老县城去过最后一个国庆和中秋了吧。
    照旧老县城赋有一种魅力,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色彩。从江边拾级而上,那座歪斜的城门就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走在那些狭窄的街上,你能望见许多如今在多数市已经销声匿迹的行当依然存在世,活龙活现的存在着。还能抚摸那座“昭君家乡”的牌楼,围着屈原这个三闾医生的衣冠墓走上几圈,那是和历史攀谈,那是和昔人对话。
    而新县城这些都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个新字而已。
    第二部门
    仍是市府大院,仍是上午八点,仍是那辆雪佛兰,只是由于荆门的道根姨爹一家四人提前离宜,所以人员有些变化。依然是母亲陪着两个姨妈,弟弟家增加了弟媳,我家增加了妻子。
    面包车沿着沿江大道而行,跨越三江桥进入西坝地带。或许已是十好几年都没有来过了,一切似乎依旧。杂乱的院落,陈旧的楼群,落伍的装饰,肮脏的小巷,时间似乎在这里凝固了,只有行到葛洲坝电厂宿舍区时情景才有所改变,多层的楼栋显得新颖大方,整齐排列,颇有情趣。
    右边林荫道的树枝间露出了二号,三号船闸那高峻的雄姿,一艘旅游船正在闸下期待过闸,船尾的甲板上站满了懒洋洋的搭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之后车在右转,电厂,冲沙闸,尚有位于长江的一号船闸。一下子突然想起有一次到长阳运桂竹回宜,途经此地,因为竹子的竹梢太长,忘了系红色布条为标志,我们被扣在这里的情景依然念兹在兹,太阳已经下山,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却记不得了。
    车顺着江南大道疾驰,从船闸到李家河,再到朱市街,几多年已往,一切似乎依然如故,依然绿意葱郁,农田成片,只有那些农舍,却显得陈旧了许多。车过点军坡,万千往事涌上心头,以前起劲忘却的一切,都一点一滴的重新再现,叫人不行消逝。仰首望去,还记否,与伊人相依相偎的绝妙去处?厥后更是那么多熟悉的景致映入眼帘,叫人浮想连翩。我暗自默朗陆游的名句:“红酥手,黄藤酒,”尚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由巴王店转向,路边的那家竹器店依然存在,简直叫人意外,急遽一瞥,产物似乎少了许多,只剩些柑橘筐子了。桥边已经膨胀了许多,蹊径,楼房,店肆都又宽又大,只是接踵而立的商店门前用红纸写的广告上多数都是农家用具为主。那座曾经来过的纸厂已经不见踪影,只有乡政府照旧那副容貌。
    继续向前,平路已经走完,蹊径开始曲曲折折,开始有了坡度,那条小河里仍然有拖拉机在拉沙,突突的冒着黑烟,河滩上已不是麦苗滔滔,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柑桔林。土城的变化颇大,小店肆连成片,虽然简陋,却也音乐不停,小镇已由宜昌县划为点军区了,有些城镇的味道。
    令我意外的是到车溪并非我原来想象的那条通往黄牛岩的蹊径,而是一路向前,从破烂不堪的水利渡槽下穿过,继续爬坡。蓦然望见蹊径右侧气球高悬,小溪宛转,风物如画,刚刚名顿开;所谓车溪,就是姜泗溪的源头而已。这里简直没有来过,想想也是,就是这种穷山僻壤里,才是秀丽风物的所在地。
    面包车停在号称宜昌旅游新十景的宜昌车溪民俗风物区门口。购票,每人38元,门票倒很新颖,为宜昌三峡的风物明信片。我们聘了一位只有15岁的导游小姐,圆脸,微笑,清秀,倒也有趣。车向前开,一段不宽的柏油路沿着溪边蜿蜒曲折,这里叫石仙谷,没甚看头,只是葱郁的低矮的小灌木丛充满窄窄的山谷。导游小姐先容说,这条小溪以前壮盛时曾有十三座纸厂,尚有陶器厂和酿酒厂。因为有十三座水风车曾经在这里咿呀呀的转动,蔚为壮观,故曰车溪。
    车抵巴楚故土园,一下车,一股田野的清香,农家的质朴扑面而来。庞大的水风车在溪边逐步转动,迎着风,借着风的气力。纸坊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简陋极了,几个纸浆池,几把竹筛,就是全部家当。一个老人在做示范,儿子笨手笨脚的试了试,都未乐成,大笑之中,众人鱼贯从一座铁索桥上穿过,来到陶吧。依然是原始的,没有动力,用木棍转动底盘,一块泥胚在谁人做演出的小伙子手里迅速的酿成一个古朴而简朴的陶罐,小姨妈欲讨之,小伙子声明没法带走,才只得作罢。一条小溪边,有一座脚踏水车,各人跃跃欲试,最后照旧儿子和小姨妈亲自上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提起来一点水。这是一个团体运动,飞得法式一致才气告捷利。
    再次上车行不多久,就来到腊梅峡。新奇的竹制牌楼,从小水泥石墩上小心翼翼的跨过小溪的潺潺流水,一株大桂树迎面而立,看石碑方知这就是被吹嘘成“三峡丹桂王”。导游告诉我们,山谷深处,就是腊梅林,每到隆冬腊月,大雪纷飞之时,腊梅就会绽放,如今是不想见到这样的美景的。只得默念主席的传世名篇:“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或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一阵锣鼓声把我们吸引,顺着木梯走进一栋吊脚楼的二楼,此处演出农家乐,也就是土家歌舞演出。很简陋的舞台,几盏灯光,几块幕布,十几排农村的靠背木椅,舞台两侧挂着“返璞归真”、“重拾野趣”的大字。六名妙龄少女身着红衣,载歌载舞,从采茶舞,竹竿舞,斗笠舞到女声联唱,二重唱,音域简朴,变化不大,只是嗓音高亢,拉长嗓音用力喊叫而已。唱的全是当地方言,不太好懂,起劲去听,才知其中倒很滑稽诙谐:“人家的哥哥穿皮鞋,我家的哥哥穿草鞋,跑的个劲呆呆。”笑声不停,掌声不停,气氛十分和谐。红衣女子在演出高氵朝时给台下的客人敬酒,两位远道而来的姨妈都兴致勃勃的嗅到了苞谷酒的香味。
    演出竣事之后,顺溪而行,来到一开阔处,岩壁上红字书写“车溪狂欢节”,导游小姐自豪地告诉我们,中央电视台在此举行过篝火晚会,她是主要加入者。我们倒兴趣不大,急遽一瞥而已。只是青翠的竹林,清静的溪流,如茵的草坪,尚有地上残留的一些灰烬,才气叫人想象起其时的盛况。
    然后是农家博物馆,就是一栋农家的平房。进门,天井,从左到右依次是纺房,农具房,厨房,烤火处,卧室,客房,尚有榨房。完完全全一副山里富家风范。为了采购竹子,我不知跑过几多山里人家,这些工具早已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只有一个插满竹枝的所谓发射土铳的掩体倒是第一次见到。好动的小姨妈兴趣十足的叫上儿子,一起推磨,一起榨油,一起筛谷,虽然只是模拟,却也算是体验。农家小院里尚有一座小小土地庙,粗笨的米槌,已经没有几多刻痕的磨盘,以及惊人的石斗。老农在悠闲的赶着牛碾米,有游客花钱点燃山炮,一声巨响,山谷里回声隆隆,威震四方。
    我们沿着来路回到面包车上,小路变窄了,柏油路酿成砂石路。很颠簸,在这游客的一长排车鱼贯前进,山谷变得也狭窄了,什么娘娘泉,宝塔谷均无人感兴趣,继续向前,车行良久才望见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又有一片山谷中的开阔地,不知是猴年马月的洪流冲刷出溪边有了成片平展的农田,有了白墙青瓦的农舍,有了可以倒车的停车场,也有了房顶上的电视吸收硅锅和无线天线。
    下车后,跨过一座石拱桥向山边行进,“天龙云窟”的牌楼高耸在山前。u字形山势,拾级而上,母亲很快就气喘吁吁了,只得坐在一平台处小歇,其余的人继续爬山。所谓观音岩只是一凹进处,后人在此供奉了一座观音石像而已。沿着山腰的石板路向前,再爬几步蹊径,来到一山洞前,名为“水帘洞”。弯腰进入,名符实在,淅淅沥沥的山间碜水不停滴落,有惊又凉,洞内又窄又矮,路面有些湿滑,光线也欠好。导游小姐指着一个通向外边的小孔告诉我们:“这就是小小水帘洞”。众人大笑。
    奋步向上,山中有一平展处,安放有几排摇椅,几桌石凳,向上望,山势险峻,藤蔓乱陈,只能望见小小一片天,称为“坐井观天”,倒也名符实在。好几个导游小姐此起彼伏的对唱起山歌来了,通常唱到末尾,所有游客异口同声的齐声唱道:“伙计”。群山四和,回声激荡,个个笑逐颜开。娇滴滴的女声合着众人放肆的叫唤,简直有趣极了,此情此景也真可叫做人间仙乐仙境仙音也。
    进入莲花洞,这是车溪风物之英华,导游小姐这样先容道。进去一看,除了大片的钟乳石在泉水日复一年的冲刷下,在灯光的映照下,俨然成为片片莲花,令人叹为观止以外,与三峡地域其他的喀斯特溶洞相比之下,也没什么特色。沿石阶下山,途中尚有回音壁等景点,但绝好景致已经看过,只是急遽一眼而已。
    溪边石拱桥旁,有不少卖旅游工艺品的,都是当地的农民。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妻子买了一座竹制的水车留作纪念。一行人在一农家门前的场坪上吃午饭,土鸡,野兔,土豆片,家常豆腐,蒸鸡蛋等等,尚有苞谷酒。所谓农家饭,就是有些野趣而已。回望天龙云窟,深感此行不虚也。
    现将梦里老家车溪的简介缮写如下,以作纪念。
    秀美的车溪风物区,位于宜昌城区江南的土城乡,面积18.64平方公里,由八大景区组成[石仙谷,巴楚故土园,农家博物馆,腊梅峡,宝塔谷,天龙云窟,风洞,忘忧谷],其旅游特点可用一二三四来归纳综合,一种主体威风凛凛威风凛凛[古朴自然的世外桃源];两大自然绝景[地质异景,植物异景];三种文化特质[民俗歌舞浏览,农耕家作展示,古代作坊演出];四种旅游功效[猎奇探险游,科普考察游,休闲避暑游,民俗风情游]。
    绿色深呼吸,车溪休闲游。带着憧憬,辟一处净土,看一线飞瀑,探一个溶洞,登一处险峰,听一曲山歌,观一场歌舞,喊一声号子,踏一回水车,齐整排竹筏,品一壶腊梅茶,饮一杯苞谷酒,尝一碗懒豆花,围一堆篝火,宿一夜帐篷——
    原作于2001年10月

章节目录

免费网游小说推荐: 异界开矿,我开出了一座地下城 英雄联盟之不灭召唤师 全民领主:从零开始创造大千世界 我在全职法师里近战 网游:我有超神级天赋 网游:从暴打隔壁校花开始 穿到星际的锦鲤少女 我带着玩家去异界建领地 良辰美眷 渣攻‘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