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26章 天命有定端(二)……

    “为了我?”云黛大为不解,这怎么又跟自己有关系?

    “你到现在都不明白吗?”薛岳摇了摇头,“你还记得么,当初咱们进国子学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你想想,就算恩科比一般的常科受重视,可陛下哪里犯得着亲自下旨关心举子的课业?礼部尚书发个公文也就了不得了。”

    云黛因为是女子的关系,她写行卷也好,赴文会也罢,都是只是为了给云家伸冤,都是被事情推着,被李禅引着往前走,她从来没有真正站在‘举子’或者‘男子’的角度来考虑过这些事情。

    焦遂接过话头:“历来就说没有举子要去国子学上课的规矩。坊间传闻当时是因为你写了永昌奇案名声大噪,陛下对你颇感兴趣,在朝堂上问起时,礼部的蔡尚书和兵部、刑部的大人们对于你的学识各执一词,誉者则称你绝才惊艳,毁者则说你胸无点墨,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后来陛下也看了你的行卷,点评是胜在格局,失于文墨,潜心向学,可堪造就。但是主管礼部的蔡尚书,因为你打了他侄儿的关系,对你极为不喜,陛下就想了个办法,让你进国子学,一是学习,二也是用国子学的考试来堵蔡尚书的口。只要你在恩科之前能考到一个上,那就说明你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参加恩科就并无不妥了。”

    薛岳端起热茶呷了一口:“但是呢,只让你一个人进国子学,实在太露形迹,对于国家恩科的严肃公正有害,所以才特旨召了二十个举子一道进国子学。

    “从头到尾,国子学真正需要关注的举子就只有你一个。咱们这些人好也好坏也好,去也罢不去也罢,都无关紧要,反正只是添头。”薛岳乐呵呵的又喝了一口,“所以呢,我跟易之说这些的意思,不管外面的事情有多忙,国子学这边你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下,要不王大学士和崔博士那边都不好办。”

    “原来如此……”云黛低头咀嚼了片刻,她脑中有个什么想法一闪而过,但现在心中牵挂太多,她并没有在意。

    云黛放下碗:“焦三叔,子华,那我先去国子学了。”

    “你不多吃点?”薛岳看了看云黛的面前,今天的早饭云黛并没有吃多少,“今天雪虽停了,但比昨天还要冷些,你若是要去城外,不多吃点怕是不行。还有出城的话最好换上狐裘,现在多少事情都得你来定,你要是生了病可就麻烦了。”

    “我省得了。”云黛点点头就跟薛岳辞别,转身出了门。

    ——国子学——

    到了国子学一切都是顺利得很,王介因为崔衍的招呼,对于云黛的到来并不意外,毫无阻滞的帮云黛办好了请假的凭条之后。

    王介将存档的假条交给身边的书吏,让他去知会国子学里的各科博士,回头看着云黛笑道:“云非墨……想不到老夫第一次见你竟是给你办假条啊,唔,你的事情崔衍跟我说了,百姓为重,君既有长才,能补益于国家百姓,倒也不用拘泥于书卷之间,只是旬考还是要抽空来参加一下。”

    云黛低头答道:“大人言重了……外间事情料理之余,但有机会学生自然要回来继续上课……”

    这倒不是说谎,云黛这段时间在国子学,实算得上是她这十几年来最开心的时光。加上早上那番对话,她更明白这是自己借着男子身份才能偷来的时光,只要有机会总还是想多体验一些,多多向真正的饱学之士学习请教。

    王介却正色道:“你有心向学我自然欣喜,但是人力有时穷尽,势必难以兼顾,若是一味追求两不偏废,到最后只怕是一件都做不好。”

    云黛一愣:“啊?大人,学生不是说大话,学生是真的……”

    “你心中所想,我明白。”王介扣了扣桌子,打断了云非墨,“只是你一切还是以救民为先,刚刚说的参加旬考之事,你赶得及最好,实在无法那也无妨,陛下是圣明君主,不会在意此事的。你要是是担心科举之事,更尽可放宽心,你有陛下旨意,等你料理好了再回来也来得及。”

    云黛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城外灾民的情况具体如何,现在都是未知之数,但要等到完全料理好,至少得等到开春……那时候,自己还会是云非墨吗?

    想到这里,云黛忍不住说:“大人,学生真的很喜欢在这里读书……”

    “好啊,好!”王介治学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他当然能感觉到这个小孩求学的真心,而且这段时间他国子学的表现王介一直关心着,在云非墨身上,王介甚至隐隐看到了当年李禅的影子。

    王介含笑看着眼前的少年:“你放心,就算真是赶不及恩科,那也无妨。届时我荐你去试博学鸿儒科就是!”

    云黛听王介这么说,自然是受宠若惊,连声谦逊。

    王介却摆摆手:“我不喜欢闹这些虚文。你城外还有不少事情吧?也不要再在我这里耽搁了,你自去忙就是!”

    博学鸿儒科?!

    云黛再不清楚科举的事情,也知道博学鸿儒科的分量,那都得久负盛名的名士大儒,得到极品大臣的举荐才有可能。其地位远比一般的科举乃至恩科都要高的多。

    本朝凡是应博学鸿儒科的,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拜相封侯了。所以本着官爵不轻授的原则,大夏开国以来博学鸿儒科拢共也就开过不到十次,应举者仅有九人而已。

    到了本朝,更是形成了规矩,荐博学鸿儒科,非得是文官而至三公三少者才有资格。放眼整个大夏朝廷,现在够资格荐博学鸿儒科的,就只有王介和裴济两人而已。

章节目录

免费玄幻小说推荐: 我的本体是把剑 无限穿梭在异界 武道资质太低,只好掠夺妖魔天赋 科技修仙法力无边 旁门左道:白骨道主 反派:绝不放过每一位气运之女! 异世界的红色帝国 明日崩坏 龙魂传 我的修炼时间和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