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陪戎校尉、重甲骑兵韦德同志正在唐军后阵观战。

    身为王牌兵种,往日里一锤定音的VIp,却上不得战场,甚至因为前方旌旗招展、士卒阵列,连唐清两军厮杀都看不真切,只能安静做个吃瓜群众。

    不过韦德也并没有什么惋惜的想法。本来嘛,参军入伍就是为了求个前程罢了。

    大唐立国以来,屡战屡胜且损伤轻微,开疆拓土好不快活,大家伙自然都愿意往军营里钻,既有战利品可得又升迁飞快,何乐而不为?

    然而,就像一战各国宣战时从贵族到平民的欣喜若狂一般,当想象中的摧枯拉朽变成战壕里无休止的烂仗时,当马克沁机枪一日之间把数万英伦绅士送去见上帝时,宣战时的民众有多狂热战后就有多沮丧。

    所以当德军跨过马奇诺,法兰西男儿二话不说升起了白旗。

    拼死抵抗的确能书写一段英勇诗歌,但代价却是法兰西的毁灭。

    一战法国已经死掉了一代男人,再也死不起下一代了。

    你还别看不起高卢鸡。人家可是付出了五百万的总伤亡,占全国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男性。

    想想看,如果一场战争下来,中国七亿男人死伤近两个亿,二十岁到五十岁的青壮年半数或死或残,那全国人民是否还有这个心气去梅开二度?

    英国绅士、高卢雄鸡如此,唐府兵、清八旗也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人,都有一样的小心思。

    韦德出身京兆韦氏,家族能人辈出,名气最大的便是那个在高欢快乐城足足陪喜欢开大车的高王玩了两个月的站队达人、老狐狸韦孝宽。

    京兆韦氏是赫赫有名的大族。早在西汉年间便已发迹,父子两丞相、三世三公、四世封侯,是当时关内着名大族。

    实际上,不光京兆韦氏,很多门阀士族皆是在西汉逐渐兴盛起来。

    汉代,尤其是武帝时,为了筹措军费,大力征收人头税。

    这个税种不管你贫富如何,一视同仁。这就大大加大了贫富差距,使财富日益向少数人集中。

    富贵人家们本身就拥有了足够的财富,又加上察举制带来的权力加成,还不浪的飞起。这还远远不是他们的巅峰时刻。

    西汉亡,东汉立,借助豪强力量才能一统天下的大魔导师刘秀,政权刚稳定便发动光武度田,试图削弱这些大族,巩固中央政权。

    结果如何众说纷纭,不过显然历经200年之东汉,士族豪强们的力量是进一步加强的,人口土地愈发集中,帝国的税基被侵蚀到极其危险的地步。

    到了桓灵二帝,堂堂最高统治者只能靠公开卖官来解决财政危机,士大夫们对于皇帝不要脸面直接下场伸手捞钱的行为深恶痛绝,把二位大神抨击地无以复加,仿佛正是有这么两个大昏君才致使汉国衰亡。

    明末的崇祯就不行了,始终端着脸面,要是有这两位的流氓气质,说不定也能多撑个一二十年。

    汉帝依靠宦官与外戚作为自己权利的延伸,试图打击这些刺头,却最终失败。

    宦官、外戚被一锅端,以袁氏两兄弟为代表,已经膨胀到极致的顶级士族开始谋求更近一步,最终却败在了倚重寒门的曹老板手中。

    但即便是曹人妻也只是暂时压制士族罢了。

    到了曹二代,为了完成称帝大业,不得不放出九品中正制这个大杀器,向门阀士族妥协。

    得,以前举孝廉大家还要点FAcE,有时候寒门也能进入仕途,这下子好了,彻底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了。

    等到了司马家上位,本身就得国不正就更不敢跟士族们红脸了。

    晋武帝司马炎大概是最弱势的开国皇帝了。

    在这个中国第二次进入“世卿世禄制”的时代,尚武的风气也随之减弱。

    商鞅变法,为了将\"尚武\"思想贯彻到社会中,便将军功与爵位、官职紧密联系起来。

    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人人愿意从军。

    随着三国一统,社会再次稍安,纨绔子弟们的废柴在奢靡的社会风气中显露无疑。

    世卿世禄制是个什么东西,管你什么歪瓜裂枣,都能继承爵位、官职,不存在任何淘汰机制。

    时间长了,自然就是庸才废物充斥其间。

    便是有些智力出众之人,也多放浪形骸。

    人生如何,生来即定,既然如此,何苦非要去吃苦、去奋斗,享受当下,岂不快哉。

    一帮子没有追求的富N代,平日里吃喝玩乐,奢靡斗富,兴致来了,大家一起嗑点五石散,嗨起来,开银趴,这就是传说中的魏晋风度。

    但是,很快,这种混日子的废柴便被绵延二三百年的乱世碾碎。

    西晋的小日子没安稳几天,便发生了八王之乱。

    八个废柴菜鸡互啄,西晋那种政治结构,他们就是想支棱也支棱不起来。

    这几个王,哪一个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绝对的控制权?

    都是被大大小小的士族们给架起来的。

    就这种支离破碎的生态,也无怪乎被架构相对完整的五胡政权入侵了。

    这一时期的中国,表面是个大一统国家,但实际上完全可以看成一个个微型甚至小型国家组成的联盟,和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差不多的德行。

    说这一时期的士族门阀势力堪比国家,是没有丝毫夸张的。

    明代的徐阶徐阁老,出了名的大地主,良田40万亩,牛x吧?

    且不提这其中有很多田产是普通百姓诡寄,即便全是他老徐家的又如何,跟魏晋南北朝的先辈们比就是一盘小菜。

    比如谢灵运,就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谢氏,家里有五个庄园。

    一个庄园是什么规模呢?披山带水,物种繁多,甚至有“熊罴豺虎”,其中的农田果园方圆三十里。

    就这,老谢同志还谦虚地说:自己自奉甚薄,安贫乐道,所以只是守着这点小产业,也能知足度日,然后指着你的鼻子说:“何必贪图那些虚无的富贵呢?”

    真是古代装逼界的楷模!

    门阀世家所掌控的私有土地大的连州,小的并县,囊括了田地、森林、牧场、湖泽、矿山,庄园里有佃户、仆人、工匠、粮食、盐铁、兵甲、战马,一个国家所需要的资源都可以从这些庄园中产出。

    在出产粮食盐铁,组建规模庞大的私人部曲的同时,这些恐怖豪门还有垄断的家学典籍来培养子弟入仕做官。

    有土地、有军队、有官僚,这根本就是国家。

    这些士族门阀,定然比不得周朝分封的诸侯,毕竟那是中央政府承认的正牌国家,有着完备的法理依据,而魏晋南北朝的大家族,只能利用混乱的局势和有利的官员选拔制度,相互支持之下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系统。

    但即便如此,这些政治实体也足以对衰弱的皇权造成重大威胁。

    南朝时不时来个大族造反,一旦乱起,轻易便可控制州县,掌握地方。

    这是真正从上到下的控制,不是明末农民军那种表面上打下来,实际上根本没有建立起行政体系的那种山大王。

    这便是士族的底蕴。

    北方面对相对强势的五胡政权,筑起坞堡自保的豪强们倒是没有那么嚣张,但哪个当权者敢不给这些地头蛇几分薄面?

    敢不跟这些堡主合作,你这个政权便别想稳当。

    人家坞堡里有粮食有甲兵,你能打得下来?

    而且各大家族又有联姻之谊,打一个要带出一串,敌国再趁虚而入,国家危矣。

    便是北魏统一北方之初,对这些遍布四方的堡主也无法根除。

    为了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只能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形成“宗主督护制”。

    这时期的国家官员甚至连工资都没有。

    直到公元484年,冯太后推行俸禄改革,官员们才有了正式收入,不至于成为世家大族的傀儡。

    同样是在孝文帝时期,政权已经逐渐稳固的北魏官方,开始了对世家大族的打压。

    其中最重要的国策,便是三长制和均田制。

    两种制度相辅而行,大量原依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政府控制自耕小农阶层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

    自此而始,世家大族的力量开始被削弱。

    如果北魏的改革这么推行下去,等国家掌握的资源丰富到一定程度,可以对地方形成绝对优势,便可以继续推行下一轮的打压政策。

    但是,所谓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随着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进,北魏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

    作为鲜卑政权,部族兵的武力保障是国家稳固的基础。

    但是世兵制下的大头兵,在迁移到陌生的内地后,便如蒙古、大明的军户一般,迅速赤贫化,沦为了上等人的奴隶。

    而留在北地戍边的苦哈哈们,也被这帮大人物们所轻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最终酿成声势浩大的六镇之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但魏国也沉疴难起,走向了灭亡。

    北魏的衰亡,给了北地堡主们喘息之机。

    而后两魏、周齐相攻,也让大家伙有了壮大自身的机会。

    尤其是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宇文泰集团,在连续数场大战鲜卑本部死了个七七八八之后,开始创建府兵制,将地方豪强势力私兵纳入正规军事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免不了要给这些门阀巨头封官许愿。不给实际利益,谁乐意把自家部曲拿出去给你打仗?

    宇文泰设置了八个柱国大将军(实际是六个),授予了他们相当大经济、军事权利。

    各个柱国下面的军士,战时为兵,闲时务农,国家授田,免除一定的赋税、徭役。

    府兵们则需要自己承担军事装备,减轻国家负担。

    这个制度,嗯,是不是有点熟悉,后世好像有个叫什么努尔哈赤的也是这么玩的。

    同样的股权八分(巧了,老爱当年实际也是分出去了六旗),八分下面还有一些小股东,顶级统治者自由度很高,充分调动军事贵族们的积极性。

    同样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家境富裕,上升渠道通畅。

    如果老爱和宇文哥跨越时空会面,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如果有啥不同的话,那就是野猪皮老弟始终坚持国族为本,而对于宇文老哥来说,拼光了鲜卑本部,只能依靠汉家儿郎了。

    当然了,虽然是私兵,但是历经二百多年乱世的豪强部曲还是很能打的,战斗力也不是投降老爱的明军能碰瓷的。

    吃得饱、装备好、赏罚到位,什么私兵不私兵的,这就是精兵。

    股权激励机制的好处毋庸讳言,军事贵族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斗志昂扬。

    人口面积都大大逊色于关东地区的北周政权,在连绵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最终一代人杰宇文邕灭亡了北齐。

    外部势力威胁大减之下,和皇太极一样,宇文邕也开启了集权之路。

    都是威望卓着的雄主,谁能容忍大股东们的牵制。

    极哥当年初登基的时候,也不过两个白旗嫡系,四大贝勒联手执政,什么事还得大家商量着来。

    “初,太祖命四和硕贝勒分直理政事,每御殿,和硕贝勒皆列坐。”

    还有那多尔衮家三兄弟,控制着老父亲的两黄旗。

    身为一哥,却只能跟这些军头和声细气地言语,极哥心中的尴尬可想而知。

    不过极哥是什么人,雄才大略之英主,这等困境,当然难不住他了。

    议政,好啊,不过光四个人也太少了些,让其他贝勒也都按月理事,好好缓解一下三大贝勒的“工作负担和思想压力”。

    后面再借着什么战事失利、君前失仪之类的罪状把哥几个收拾了。

    还有阿巴亥留下来的三个小崽子,分化拉拢打压。

    在打压了旗主威望之后,再给每个旗塞三个固山额真,协助管理旗务,帮助旗主减轻一下工作压力。

    总之一句话,收回这些股东的决策权,整个公司只能由我说的算。

    当年宇文泰面临的局面比极哥还不如。人家好歹是指定的正牌大汗,黑獭直接就是被哥几个推举出来的,还是原定盟主固辞不受的替代品,跟高王交战又因为实力原因没办法像皇太极那样屡屡打出碾压局,甚至差点被擒杀,自然也没办法凭借着无上威望打压军头。

    一直到宇文邕时代,才腾出手来推行各项集权改革。

    架空大冢宰,集人事、监察、兵权于一身;“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排查隐户、隐地;六次下诏,解放奴婢、奴隶、俘虏,授予他们平民的资格;吸纳授地农民为府兵,当兵者本人免除徭役和租调,其家属在三年内也不用交纳租调和服徭役。

    依附于地主豪强的奴婢佃农被解放出来,成为王朝的税基、府兵。

    这么一来,世家大族们不乐意了。

    但是没办法,面对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好在宇文邕短命,灭齐不久就死在了伐突厥的路上,换了个废物点心宇文赟上台。

    菜就算了,还更短命,没两年也去跟他爹团聚了,皇位换上了小朋友宇文阐。

    乐于助人的隋国公普六茹坚同志心疼外孙(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主动接手朝政大权,免得让一个儿童承受这个年纪不该有的重担。

    再后来,在打败了叛乱的的尉迟迥和杀掉意图谋反的宇文氏诸王后,为了让宇文阐有一个更快乐的童年,普六茹坚勉为其难地接过了皇冠,建立了大隋。

    至于宇文阐嘛,唉,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有个头疼脑热病死也很正常对吧?

    可怜宇文黑獭盖世英才,最后落得绝后的下场。

    老杨同志初上台的时候,对门阀们还是很友好的。

    他宇文家为什么这么简单就丢了江山,还不是不得人心,在杨坚表示出拉拢的意愿后,以韦孝宽为代表的一众人等毫不迟疑地投出了赞成票。

    他杨坚自然不能无视大家伙的诉求。

    但是皇帝嘛,谁不想拥有无上的权势,要是什么事都得考虑士族门阀们的意见,那这九五自尊还有什么滋味。

    这些大族,平日里集聚人丁,吞并田产,败坏国家经济,一旦中央露出疲态,便跳出来搅风搅雨。

    自汉末以来的动乱,哪里都有他们的影子。

    咦,好像我杨坚也是这么起家来着。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隋朝不能出第二个普六茹坚。

    于是在政权稳固下来之后,老杨同志立即大索貌阅,清查隐瞒户籍,继续推行均田法,废除九品中正制。

    总之,核心思想就是要打压士族门阀,巩固皇权。

    接下来就是杨广同志的精彩表演了。

    十八路诸侯烟尘滚滚,混乱中杀出了大唐王朝。

    虽然台面上的一哥从宇文换成了普六茹又变成了大野氏,但只要皇权稍稍稳固下来,打压门阀就会被提上日程。

    老李起家的时候没少借助士族们的力量,大把的钱粮奉上,私家部曲编入唐军序列,大唐皇帝们自然也不能亏待了这些“义士”,各种爵位、官职撒出去,喂饱了这些世家子弟。

    从此时起,一直到黄巢一声呐喊把长安洛阳的朱门贵族一锅端掉,大唐帝国的朝堂上,士族一直占据优势地位。

    有唐一朝,虽然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科举、胥吏、军功进入公务员序列,但想要竞争过这些生下来就捧着金饭碗的主,却是难如登天。

    大唐就是这么一个贵族社会,虽然依靠科举提拔一些寒门子弟上来,但也是为了制衡士族需要,无法占据主流地位。

    甚至在玄宗时,宇文融改革,皇室联合关陇贵族打压新兴的寒门科举集团,对超标兼并的土地无条件没收,逼着太宗尤其是武周以来逐渐发展壮大的新利益集团吐出了大批不动产,为开元盛世更添了一把火,也让新兴的寒门科举集团认清了大唐贵族朝堂的本质。

    当然,唐皇是给了这些士族们不少的利益,但也需要他们付出点小小的代价。比如这私人部曲方面。

    这么大的家业,好好享受不就行了吗,如今天下太平,又何必养那么多的私人部曲,既费钱又劳心,统统解散了,岂不美哉?

    张亮,对,说的就是你,竟然敢养500私兵,想谋反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如何,朕照杀不误。

    先是限制士族们的人口、土地规模,然后用科举制打压他们的政治权利,再解散他们的部曲,这下好了,行政权、军事权都没了,领土面积和人口也大大缩水,门阀士族们再也无法对帝国造成重大威胁。

    如袁绍四世三公、门生遍天下,王氏与司马氏共江山,李阀族人亲友名将辈出的现象自此从中国历史上绝迹。

    而今大唐立国已经三十余载,在大野渊和李二凤的不懈努力下,士族门阀们逐渐开始研习经文,但眼下好歹时日尚短,周边又多战事,贵族子弟们对于兵事仍是相当稔熟。

    比如战场上的韦德同志,便是自幼熟读兵书,苦练武艺,只要经过战阵磨砺,做个中层军官倒也合格。

    若是天赋异禀,说不定也能独当一面,自领一军。

    但是眼下嘛,这位沙场初哥却是被前锋的惨烈景象给吓到了。选择重骑兵,那是因为人马俱甲,寻常兵器根本无伤。

    唐军多步卒冲阵,用不着他们这些娇贵兵种死磕。

    需要做的,只是在前军冲散敌军阵型后,趁势掩杀,不给敌军整队机会。

    如此,既有当面厮杀之战功,又不必冒着生命危险去冲击敌军严整的阵型,正适合韦德这等镀金的贵族子弟。

    而今看来,在大炮火铳的交叉火力之下,行动迟缓的重骑兵反倒危险性更高。

    看来得让阿爷找些关系给调到后勤那边去。

    战场的硝烟还在继续,韦德同志的思绪却已经飘忽不定。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星界从万界开始 重生三国:大哥,我不想争霸 回到远古带领部落一统华夏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秦武桓帝 红色莫斯科 流放皇子,打造现代科技帝国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唐:睡猛了,把自己睡到大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