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贾瑚星夜奔驰一路向北时,同样也有一队人马在一路向北,那便是薛家。

    薛家此次进京,并不是为了躲什么人命官司,坦白讲,薛姨妈虽埋怨儿子闯祸,却并未真真切切的放在心上。

    他们一家入京的目的有二。

    其一便是送薛宝钗待选。

    选得上最好,选不上还能有王家和贾家照拂,为薛宝钗谋一门好亲事。

    其二便是教养薛蟠。

    薛姨妈溺爱这独根孤种,狠不下心管教,让薛蟠成了一副纨绔模样,便想着京中有姨母、姨爹、舅舅等长辈约束,又有老亲故旧之中同龄的优秀子弟作伴,想来能让薛蟠改一改性子。

    当然,家丑不可外扬,对外则是宣称进京待选、探亲和盘账,半点不提薛蟠顽劣。

    距离京城不过一两日路程时,王子腾擢升九省统制奉旨出京的消息传来,薛蟠心里大为放松。

    亲娘咧,可算是不用面对亲舅舅了!

    能做得如此高位之人,定有威严中正之势,薛蟠最不喜面对这样的人。

    若是旁人,薛蟠不理会也就是了,可王子腾是他舅舅。

    舅舅训外甥,天经地义。

    不仅得听,还得乖乖的听,就算打骂也得受着,所以薛蟠是有些怕王子腾的。

    现在可好,见不着啦,哈哈哈哈哈!

    薛蟠随机循环《好日子》和《好运来》,自个儿乐了好一会,又去找薛姨妈说话,想要派人先快马入京收拾宅子。

    薛蟠都想好了,舅舅王子腾出门不在京城,只要他没事少去荣国府,有事也不去荣国府,那就还跟在金陵一样任他放纵。

    理想很丰满,岂料薛姨妈竟不愿,执意要客居荣国府。

    她当然不愿了!

    她进京为的就是找人管管这倒霉孩子,要是还收拾宅子,那不是又跟在金陵一样了?

    虽然倒霉孩子的母舅不在京,但素闻自家姐姐的那个夫君是个端正的读书人,若能得姐夫一二指点,倒霉孩子也能受益无穷。

    况荣国府威名赫赫,托庇于荣国府还能受到照拂,自家姐姐又执掌中馈,必不会慢待了自己这一家三口。

    而且姐姐在信中也多次提到衔玉而生的贾宝玉,隐晦的表达了想和妹妹亲上加亲的想法,薛姨妈本着两手准备的原则,自然倾向于客居荣国府。

    薛蟠虽浑,可道德底线仍旧比忠勇伯高出好几个齐十三来,总的来说,还算是个有点孝心、疼爱妹妹的。

    (贾瑚:你诚实,伯爷高兴,但你诚实的目标是伯爷,伯爷很不高兴!)

    薛姨妈执意如此,薛蟠便不再多言,只安排下人入京直奔荣国府而去。

    ……

    彼时贾瑚奔波劳累,正在路旁休整,闲来无事,便掏出林黛玉送的荷包。

    当时入手时,他捏着有些不对,如今想起来探究一番。

    贾瑚打开荷包,只见里面是整齐折叠的宣纸。

    展开来看,一手精巧的簪花小楷跃然纸上: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这是李义山(李商隐)的诗,还是略显偏僻的一首。

    首联写景,颔联写心,颈联写思,尾联写愁,这是一首感怀人生和工作坎坷的抒情之诗。

    这让贾瑚无奈而笑。

    林黛玉也是促狭,竟拿自己和被贬斥关外的李义山来打趣,真以为自己读书少看不出来吗?

    虽有相似的境遇,可心境到底不同,李义山惆怅,贾瑚可不惆怅。

    他也被官场排斥,但他坚信此去定是黄金万两!

    辽东啊,蒙古女真两不误,外挂一开,头饰一戴,本伯爷就是“青青草原”风一般的浪子!

    贾瑚拿着纸又端详几遍,竟体会出了另外的意思。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抛开上下文和李义山不谈,这不挺像林妹妹和他吗?

    一个江南客,一个关外心。

    再换一种角度,也可以解读为“江南客”变成了“关外心”。

    为什么变了?

    那自然是因为表哥这位亲人去了关外。

    想到这,贾瑚自嘲一笑。

    过度解读要不得啊!

    不过林妹妹确实有趣,有什么心思也不说,只喜欢一味让人猜。

    (林黛玉:是我小瞧你了。)

    只是,贾瑚记得林妹妹不是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吗?

    只有一句喜欢的还是“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怎么这会子竟写李义山的诗送他了?

    不是贾瑚忒自恋,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贾瑚觉得自己在林黛玉幼小的心灵里还是有几分位置的。

    林黛玉若是果真不喜,绝不会写来放在荷包里送他。

    莫不是林妹妹对王维是说出口的喜欢,而对李义山却是不能宣之以口的爱?

    不然为何口口声声不喜欢,却又如此珍重的写来送自己?

    贾瑚越想越觉得这个方向靠谱。

    留得残荷听雨声,她以残荷喻己,觉得自己和李义山境遇相似,都是人间的漂泊的浮萍,无有归处。

    大概是真正读懂了李义山,在他的诗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那个身不由己、又寄人篱下、漂泊无依的自己。

    与其说她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倒不如说她不喜欢从诗里窥探到的自己。

    而她又无能为力、无处倾诉,只好埋进心里。

    他们是一类人,在别人感到高兴的时候他们已经感受到离别时候的悲伤了。

    就像一起吃鹿肉行花令的时候,林黛玉抽到一签“莫怨东风当自嗟”。

    出自欧阳修的明妃曲,上一句是“红颜胜人多薄命”。

    命运一语成谶。

    念及此,贾瑚也不由得同情林黛玉,随即又忍不住有些骄傲开心。

    想她林黛玉在荣国府,承欢外祖母膝下,姊妹环绕,竹马相伴,却只能说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如今在他忠勇伯府不过三月,都敢写一整首送人了!

    这不是改变是什么?

    由此可见,贾瑚的诸多策略还是奏效的。

    林黛玉的改变,就是积分大业的锦绣宏图,只要方向正确,完成任务不在话下!

    从林妹妹身上赚积分,还林妹妹一世幸福。

    加油忠勇伯,奥利给!

章节目录

免费军事小说推荐: 开局穿越寡妇村 霍格沃茨:救世主的大力表哥 我在大秦发展高科技 大唐小说家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潜风唐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将军从新兵开始 铁血虎贲战大明 布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