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以能得到朝廷的承认,靠的乃是袁绍的举荐,因此在吴硕眼中蔡吉这个少女太守完全就是个傀儡而已。何曾想到,对方竟会亲自赶来为送行。不过此刻看到蔡吉本人之后,吴硕忽然想起此女似乎是东莱前太守蔡伯起之女,于是便跟着问道,“可是伯起公之女?”
    “正是家父。”蔡吉低头应答道。
    吴硕一听蔡吉果然是蔡伯起之女,再一想蔡伯起在世时于士林之中多有贤名,不禁抚须赞叹道,“素闻东莱小蔡府君大名,今日一见果是忠良之后”
    蔡吉眼见吴硕卖自家老爹面子,不由心中一喜,当即开口拉关系道,“安贞也曾听家父提起过议郎贤名,本想上门拜访。哪知才到府上就听闻议郎已打点行装启程回京师。于是安贞便带着一干随从追了。议郎究竟出何事了?为何走得如此匆忙?”
    吴硕被蔡吉如此一问,自是被勾起了心中的不满。却见他怅然一笑,指了指摆放在车中的那只嵌骨漆匣道,“袁公已修书一封,调停郭李之争。老夫正要启程将此信送往新丰。”
    “送信?就议郎这几个人?”蔡吉环视了一番吴硕身边零零星星的随从略带诧异地问道。
    “小蔡府君以为送信需很多人?”吴硕苦笑着反问道。
    面对吴硕略带嘲讽的口吻,蔡吉意识到吴硕应该已经在袁绍那边碰了钉子,而且是个大钉子。说实在的蔡吉虽对袁绍的见死不救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她没想袁绍会做得那么绝。竟只用一封信就将汉帝的使者给打发了,甚至都不给对方拨点护送的人马。不过此刻站在蔡吉立场上而言,这倒不得不说是个好事。须知昨日在与刘义逊商讨之后,蔡吉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派遣一支骑兵护送汉使回京师救驾。至于领队之人 ,蔡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李达。相比东莱将士而言,李达即是蔡家的老家将,同时亦是这一年来一路支持走到现在的心腹。毫无夸张的说,在整个邺城李达是蔡吉现下唯一可以绝对信任之人,亦是唯一可以托以重任之人。诚然她也清楚,李达一旦随吴硕上京,势必会受到汉帝甚至曹操的拉拢。但是为了东莱的未来与的未来,蔡吉这会儿只能赌,赌李达的忠诚,赌她蔡吉的个人魅力。
    于是乎,这会儿暗自下定决心的蔡吉当即一个抱拳向吴硕提议道,“议郎此行路途遥远,怎可只带这点人马去新丰。安贞这边恰有一些人马,议郎若是不介意的话,就让其一同随行护送此信。”
    吴硕乍一听蔡吉要派人护送他上京,不由心头一热,甚是感动。但他转念一想对方一介女子身处异乡本就需要保护,此刻却将珍贵的护卫分给,这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哪知不等吴硕开口推辞,蔡吉直接就回头向身后的李达下令道,“李达,本府命汝领五百骑兵护送吴议郎去新丰。”
    事先早已得蔡吉嘱咐的李达自然是二话不说抱拳领命道喏”
    五百骑兵?吴硕粗莫估算了一下,这几乎就是蔡吉此刻带来的人马。见此情形,吴硕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脱口而出道,“万万不可蔡府君乃女儿身,出门在外本就需要护卫守护。老夫怎可夺汝虎贲。”
    “议郎多虑了。安贞此番共带了八百骑兵来邺城,就算此刻派出五百人马护送议郎,亦有三百骑兵可仰仗。”蔡吉自信地向吴硕朗声笑道。不过她跟着却又神色一凛,朝着长安所在的方向拱手,“更何况,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天子蒙尘,蔡吉无法亲自赶往新丰救驾已是无地自容。这五百骑兵只是聊表心意而已。”
    “好个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若是天下人皆有小蔡府君,乱世何愁不平,大汉何愁不兴”吴硕激动地拍手大赞道。此时的他已然将蔡吉视作了复兴大汉的肱骨之臣。在吴硕看来面前这个少女虽文弱,却拥有着许多须眉男儿所没有的忠义之心。而值此非常之际,忠义之心远比其他任何都重要。因为倘若掌握权势的是袁绍那般怀揣不臣之心的鼠辈,那对汉室来说绝对是祸非福。
    然而正当吴硕在心中感叹疾风知劲草,堂堂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在乱世的考验之下,竟不如一少女识大体、顾大局之时,却见邺城之内又跑来了一拨人马。这批人马的数量与蔡吉带来的兵马不相上下,只不过这一次带头的乃是一个少年。
    “曹昂见过吴议郎。”匆匆赶来的曹昂一下马便二话不说地向吴硕施礼道。而从他那披风斗笠的打扮来看,似乎也是要出远门的样子。
    吴硕一听来者是曹操的,自然是不敢有所怠慢,连忙还礼道,“昂多礼了。”
    “听闻议郎要去新丰。昂恰巧也要回兖州,故想与议郎结伴同行。”曹昂说罢抬起了头,却不想正巧与吴硕身后的蔡吉对了个正着。眼见东莱的少女府君也在场曹昂不由楞了一下,跟着便向蔡吉恭敬地行礼道,“见过蔡府君。”
    事实上不仅是曹昂觉得意外,蔡吉同样也在惊讶于曹昂的突然出现。难道未来曹操迎天子入许昌,就是眼前这位昂牵的线?不过惊讶归惊讶,蔡吉可比曹昂沉得住气得多。只见她不动声色地向曹昂还礼道,“未曾想昂也要出城。”
    “家父所交之事已办完,昂自当回鄄城复命。蔡府君可是来为吴议郎送行?”曹昂爽快地抱拳道。
    而另一边,原本以为要黯然回京的吴硕眼见转眼间突然冒出了两拨人要护送他去新丰。而且这两拨人的首领乃是两个未满二十岁的少男少女,吴硕不禁由衷地在心中感叹,有这等年少的忠义之士在大汉的中兴指日可待。想到这里吴硕捻着长须,替蔡吉向曹昂答道,“小蔡府君不仅亲自来为老夫送行,还派了五百骑士护送老夫。”
    耳听蔡吉派五百骑兵护送吴 硕去新丰,曹昂的脸立即就涨得通红。须知,曹昂在得知天子蒙尘之后,本就有与吴硕一同前往新丰救驾的打算。因此在得知袁绍已拒绝出兵救驾之后,曹昂立马就带着兵马赶了。只是碍于那位“袁世伯”的面子,曹昂才没有言明的来意。哪知此刻身为袁绍部下的蔡吉,竟敢公开调拨兵马帮助吴硕。想到的胆量连个女子都不如,曹昂只觉得又羞又愧。但与此同时这种羞愧感亦激发起了他的少年脾性。却见曹昂猛一抬头冲着吴硕大声抱拳道,“吴议郎了,昂与众将士也会一路护送议郎直抵新丰”
    吴硕见曹昂也干脆地扯破了窗户纸,不由笑得更为欢畅起来,“好,好,好老夫有汝等大汉俊杰护送,还有何可惧”
    这会儿的蔡吉眼见曹昂一会儿脸红,一会儿激昂。心想这昂是演技好呢?还是真被吴硕给激将了?不过不管是曹昂抱着何种目的来护送吴硕。至少在这一刻他们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所以眼看着曹昂与李达双双上马准备出发,蔡吉当即上前,深深地向二人躬身作揖道,“此番路途遥远,局势凶险,还请两位多加。”
    面对蔡吉的告诫,李达自然是抱拳答应,“喏达必不负主公所托”
    而曹昂则在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蔡吉之后,仰首沉吟道,“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蔡吉没想到曹昂会在这档口念昨日做的那首诗,不由抬头愣愣地看了看曹昂。而此时的曹昂却突然回过头向着蔡吉露出爽朗的笑容道,“府君之勉励,昂铭记于心。”
    言罢曹昂也不等蔡吉回应,直接一挥马鞭带着一赶随从护送吴硕的马车启程了。刹那间扬起的尘埃令蔡吉下意识地抬手遮了遮脸。待到她放下袖子之时,马队已然跑出了一段距离。眼瞅着一干骑士渐渐远去的身影,蔡吉不由擦了擦脸上的尘土小声嘟囔道,“没事笑那么灿烂做。”
    然而正当蔡吉打算打道回府之时,翻身上马的她突然注意到在身后城门的阴影之处似乎还停了一辆马车。这也是来给吴硕送行的吗?刚才不出面?还是说那是袁绍派来监视的马车?那先前的那番表现不都被对方看在了眼里?虽然蔡吉并不介意此事被袁绍知晓,但真要在这种情形下进行解释还是比较麻烦的。
    且在蔡吉低头思虑之际,对面的马车似乎也意识到暴露了。不过那辆马车并没有就此调头离开,而是朝着蔡吉所在的方向缓缓地驶出了阴影。跟着车上的竹帘也随之被卷了起来,却见车内坐着的赫然就是袁绍的首席谋士沮授。
    蔡吉虽然没同沮授正式谈过话,但之前袁绍也曾向介绍过他的一些主要谋士。因此这会儿的蔡吉想要装作不认识就此溜走也不是桩事。不过一想到沮授在历史上曾向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蔡吉便一边在心中着整理着说辞,一面一扯缰绳欣然上前冲着车内的沮授拱手道,“见过沮从事。”
    网络原因今天更新相对晚了点,还请大家见谅。沮授偷偷撩着帘子,表示这场戏很暧昧~~~要给粉票哟~~~要给粉票哟~~~
    正文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四节 名动吴越
    “一出手就五百骑兵。蔡府君好生大方。”马车上的沮授紧盯着马背上的蔡吉话中带话道。
    而已然在心中想好了对策的蔡吉,则义正词严地微微欠身回应说,“出兵救驾,本是君臣大义。”
    沮授听蔡吉提到了君臣大义,不由嘴角一抽,继而长叹一口气道,“蔡府君可否借一步?”
    “东莱郡邸如何?”蔡吉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要在主场谈话的要求。
    哪知沮授爽快地点了点头,当即就吩咐车夫驾车跟着蔡吉来到了城内的东莱郡邸。此时的郡邸由于少了李达那五百人多少有些显得空荡荡的。但在唐蓥的指挥下郡邸的护卫却丝毫没有因少人而显得懈怠。
    见此情形,沮授在就坐之后,忍不住向蔡吉感叹道,“未曾想,蔡府君还懂得治军之道。”
    “沮从事说笑了。本府可不懂治军之道,本府只知业有专攻而已。”蔡吉谦逊地回答道。
    “业有专攻?蔡府君真是深谙御下之道。”沮授听罢深有感触地抚须叹道。
    蔡吉听沮授此话说得颇为感慨,便顺势反问说,“沮从事找本府谈话,怕不是只想说这等恭维之语吧。”
    而沮授眼见蔡吉问得干脆,倒也不再拐弯抹角,而是跟着开门见山道,“蔡府君想必已从吴议郎口中得知袁公拒绝出兵一事吧?无不少字”
    “吴议郎只说左将军修书一封令其带往新丰调停郭李之争。”蔡吉说到这里,故作惊讶地向沮授追问道,“难道说左将军不打算救驾?”
    面对蔡吉惊愕地语气,沮授意味深长地扫了她一眼点头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会这样 左将军的先祖,几代都是大汉重臣,世传忠义。如今,天子流离失所,宗庙也残败毁坏。各州郡虽表面上都声称是义兵,可实质上却是互有图谋,根本没有忧国忧民的想法。而反观左将军已然平定益州,不仅兵强马壮,且上下同心,将士听命。倘若左将军此刻迎接天子,迁都邺城,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积蓄兵马,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叛逆。届时天下间又有谁能与左将军抗衡”蔡吉慷慨激昂道。没,既要忠于汉室又要忠于“主公”,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学眼前的沮公与,学曹操身边的荀文若。因此蔡吉整合了两人有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言论,编出了以上这番论调。
    果然听罢蔡吉这番慷慨之言,沮授顿时觉得今天遇上知音了。要这简直就是他昨日劝说袁绍迎天子入邺城的进言。此刻耳听的论调再一次被人提起,沮授不禁在心中感叹早知如此,昨日真该让蔡安贞一同参与商讨。至少那样一来不会显得太过孤立。原来沮授在向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后,立即就遭到了郭图与淳于琼的联合反对。
    郭图与淳于琼认为,汉室没落为时已久,很难再使它复兴。而且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各据州、郡,部下人马动辄数以万计。眼下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好时机。倘若袁绍此刻将天子迎到身边,那从此一举一动都要上表奏请服从天子。相对而言袁绍本身的权力就会减轻。而倘若袁绍与天子发生了分歧,则要蒙受违抗圣旨的罪名。因此他二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迎天子入邺”是在作茧自缚。
    在沮授看来郭图与淳于琼的进言虽也有几分道理,但他们实在太过高估袁绍目前的实力了。确实,放眼周边各州袁绍的实力是高于其他诸侯,可这种差距并不算太大。一旦让其他势力先行迎到天子,很可能会就此扭转两者间的强弱地位。因此就算在场的多数幕僚都不想迎天子入邺,沮授还是独自一人苦口婆心地劝了袁绍半天。
    然而令沮授深感失望的是袁绍最终还是选择了郭图与淳于琼的建议,决定对陷入危机的汉帝见死不救。而袁绍的这一决断也让沮授意识到自家主公已然心怀推翻汉室之心。只是碍于天下舆论没敢说出口而已。也就是说,就算加上蔡吉,再在多费十倍的口舌,也不可能改变袁绍的决断。因为他打心眼里就希望汉帝刘协能死于这场乱战。
    想到这里,沮授怅然地苦笑了一下向着蔡吉摇了摇头道,“蔡府君言之有理。然袁公之决心怕是无法挽回。”
    蔡吉当然袁绍的心思已无法挽回。所以她接着便故作沉吟地沉默了半晌,继而抬头问道,“难道说左将军欲做齐桓公?”
    沮授一听蔡吉提起齐桓公先是一怔,继而立即就在心中暗叹其比喻精妙。齐桓公虽是春秋五霸之首,但也同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且春秋诸国在各自割据一方的情况下,却又同时奉周王为主,对外依旧“华是华,夷是夷”。这种状态正符合此刻袁绍既想割据称王,又不敢直接推翻汉室的心态。可以说蔡吉的这句反问完全就是为袁绍量身定做的发展方略。
    难道此女一早就已看出主公的心思?
    还说她这只是无心之言?
    但鉴于蔡吉之前种种举动颇有管仲之风,沮授自然是更倾向于前者。于是他跟着便向蔡吉试探着问道,“倘若袁公正有此意,蔡府君又当如何?”
    面对沮授的试探,蔡吉毫不迟疑地向沮授叩首道,“只要左将军不学楚称王。吉愿辅佐袁公成就大业。”
    听罢蔡吉这句“不学楚称王”,沮授再次在心中感叹眼前这女子不简单。楚国本是西周时的诸侯国,只因诸侯熊通脱离周王室自立为楚王,自此楚国被中原诸国视作蛮夷。蔡吉引用这一典故很明显是表示只要袁绍还奉汉室为主,她便会不会背叛袁绍。再结合其先前分出五百骑兵护送汉使的忠义之举。沮授蔡吉的这番话语是发自真心的,同时也是符合君臣之道的。这样的人物就算是女儿身,也总有一天会成为名满天下的人杰
    事实上,就算蔡吉没有派李达等五百骑兵护送吴硕上京救驾。她此刻的名声也已在南方的扬州流传了开来。兴平二年,八月,东莱商队沿海岸线一路南下抵达扬州吴郡。由于此时江东山贼严白虎正作乱吴郡,因此船队并没有在此多做停留,而是稍做补给之后便继续南下抵达扬州沿海第一大郡——会稽。
    会稽郡因会稽山而得名。相传夏禹时即有会稽山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秦王政二十五年,始置会稽郡,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汉初为韩信楚国所领,后属刘贾荆国、刘濞吴国。七国之乱后,复置会稽郡。会稽郡西汉高峰时曾领二十六县,人口逾百万,为当时天下第一郡。东汉之后其领地虽缩减为十五个县,但由于此十五个县涵盖了后世地理上的江南鱼米之乡,因此会稽的富庶依旧不容小窥。
    此刻会稽郡的太守乃是东海名士王朗。王朗为人严整,恭俭节约。虽然相比商贾之道,他更注重农桑。但好在商队持有东莱郡府的印信,加之又有中山甄家从中协助,故会稽郡府并没有排斥东莱船队跨海来此通商。王朗甚至还抽单独接见了统领商队的段融。只于段融本身出身商贾,肚里墨水有限,因此他并没有给王朗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蔡吉以女子之身出任东莱太守一事,在王朗眼中则更像是场闹剧。不过对方即已得朝廷认可,又是真心实意地想靠通商来解决北地的饥荒,王朗就没有多加苛责蔡吉这个少女太守。毕竟在乱世之中,能多一个一心为民的循吏,总比多一个鱼肉百姓的酷吏来得好。所以王朗虽看不上段融,却还是大度地表示愿意支持会稽与东莱通商。
    有了王朗的这番表示,东莱商队在会稽沿海的贸易活动自然是畅通无阻。一些精明的吴越商贾甚至不等东莱商队返航,就直接组织起船队北上东莱贩卖货资。一沉寂已久的东海航线再一次迸发出了繁荣的景象。
    不过段融在率领的东莱商队忙着在会稽郡收购粮食的同时,亦没有忘记蔡吉之前有关要在吴越等地招贤纳士的嘱咐。因此他在抵达会稽郡治山阴县(现绍兴)之后,就会将讲武堂的招纳令连同蔡吉的那道“韩信点兵”张贴于城内醒目之处。可谁曾想就是道在东莱无人问津的试题,却在吴越士林引起了轩然大。
    “汉军出兵一千五,死伤四五百。后遇敌袭,韩信点兵应战,三人一排,多二人,五人一排,多三人,七人一排,又多二人。问汉军共多少兵马?”
    “此题甚为刁钻。”
    “就算刁钻。吾等吴越之士也绝不能输于一青州幼妇”
    “言之有理这位兄台可破解此题?”
    “尚未开解。然吾已摆开算阵,不日便可解答此题。”
    自打蔡吉的这道“韩信点兵”一经在山阴城内贴出,陆续就有来自会稽、吴郡等扬州诸郡的士人赶来观摩解题。也难怪吴越等地士人会如此在意此事。原本十五岁的少女出任太守一事本就足以令天下人为之侧目。更毋庸说这少女太守还出了一道刁钻的题目来吴越之地招贤纳士。面对这等明目张胆的挑衅,一向自视甚高的吴越士人自然是不能就此无动于衷。甚至还有不少人希望能通过解答此题来证明的才华不逊于一郡之守,那怕这太守只是个少女。
    然而正当一干士人在布告之下,或倚墙而立低头冥思,或席地而坐埋头苦算之时,却见两个十来岁的少年结伴朝这边走了。有童子来看热闹,这本没有好惊讶的。莫说是童子了,就是垂垂老者有时也会跑到这儿好奇地张望一下,看看有没有哪位郎君解了东莱女府君出的题目。但眼前这两个少年却颇为特殊,只见他二人目不斜视地穿过众士人,径直来到布告前仔细研究起了上面的那道题目。
    很快意识到这两个少年也是来解题的士人们纷纷抬起头向他二人投去了异样的眼神。十五岁的少女出题,十六七岁的少年解题,本该是桩佳话。但在出题者是太守,且连续两个月都没人能解题的情况下,这两个少年的出现可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了。
    “小儿让开莫要打扰吾等算题。”
    “嗟乎,汝等别处玩去”
    然而面对周遭士人极不友善的呼喝,两个少年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自顾自地讨论起来。只见其中一个身着白袍,面若冠玉的少年,率先指着布告向他身旁同伴问道,“士元,此题出自《孙子算经》。”
    “孔明,汝已读完叔父的 《孙子算经》?”被称为士元的少年诧异地回头问道。待见对方点了点头,他便跟着颔首分析道,“对。此题之关键在于先算两两数之间能整除之数,再算三个数间能整之数,用前者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后者中的整除数之差,便可得出最终结果。”
    孔明?士元?没,眼前这两个少年正是后世名满天下的三国名臣“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只不过此刻诸葛亮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而庞统也不过才刚过十七岁而已。原本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寄宿于叔父诸葛玄家,向襄阳名士庞德公求学。不过最近其兄长诸葛瑾带着母亲离开琅琊老家南下会稽郡避难。诸葛亮在向老师庞德公告假之后,就与好友庞统一同结伴来会稽探望母亲。却不曾想刚到会稽就碰上了东莱女府君出题之事,于是乎,按捺不住少年脾性的两人便兴匆匆地跑来解题了。
    此刻众人眼见诸葛亮与庞统二人一问一答似乎颇有章法,便收起了先前的轻视之心。不过也有一些人对少年所提供的解法持怀疑态度。却听先前要赶二人走的男子开口起哄道,“汝等说了那么多。可知韩信究竟有多少兵马?”
    庞统刚才只是提了计算方法,一时半会儿会算出答案。一旁的士人见状纷纷向那男子露出了鄙夷之色,认为他故意故意刁难两个少年品行实在不咋地。不过诸葛亮却对此一点都不在意,反倒是抬起右手当众掐算起来。
    众人眼见面前这清俊的少年竟不用算板,直接掐指心算,不禁各个向其投去了好奇的眼光。哪知庞统却趁众人正关注诸葛亮之际,猛地窜上前一把扯下了布告,然后拉起后者拔腿就跑。
    小龙,小凤登场咯/~~~小蔡一边散花一边吐槽~~~各位江南帅锅,偶真滴米有砸场子滴意思啊~~~还请各位多多收藏,多多投票~~~
    正文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五节 不是梁山泊
    “士元,歇歇吧。吾跑不动了。”江岸边诸葛亮手扶垂柳,气喘吁吁地朝着跑在前头的庞统喊道。
    庞统听罢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确实没有人追,便也跟着席地而坐。待到喘了两口气之后,他扭头向诸葛亮抱怨道,“先前那几个士人羞辱吾俩。孔明何须帮他们算答案。”
    诸葛亮听庞统原来是在意这事,不由苦笑道,“就算如此。士元又何苦揭榜,引得一干士人对吾俩紧追不舍。”
    “吾俩既已解题,如何不可揭榜。”庞统说着从怀中抽出了刚才抢下来的那张布告。由于张贴的时日颇长,此刻布告上的字迹多少有些模糊,但布告下方的东莱郡府官印却依旧清晰如刚盖上一般。眼瞅着方方正正的官印,再一想到发榜者的身份,庞统皱起了眉头发话道,“孔明,听说这东莱太守不仅与汝同岁,还是个女子。”
    “此事吾也听说了。未曾想这世上竟有如此宛若芒星之神童。相较之下吾等便成了萤火啊。”诸葛亮望着潺潺地流水点头道。
    然而面对诸葛亮的感叹,庞统却抖了抖手中的布告,不以为然地说道,“孔明何以妄自菲薄,吾等资质不见得逊于蔡氏。其能成太守不过是家世好,又有机缘巧合罢了。”
    “士元此言差矣。东莱蔡氏女郎父母双亡,其以一介孤女之身能坐上东莱太守之位,除了机缘巧合之外,怕也确有真才实学。远的不说,从汝手中这道韩信点兵就足以一窥蔡氏之才学。”诸葛亮颇为中肯地评价道。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会给蔡吉较高的评价,一方面是真的钦佩其才学,另一方面也同诸葛亮本身的经历有关。话说,诸葛家原本是徐州琅琊的名门望族,其先祖曾出任过司隶校尉。而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则官拜泰山郡丞。然而,董卓入洛阳 那年诸葛亮不幸丧父,之后战火烧到徐州,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可谁知,诸葛玄还未上任,朝廷便派朱皓取代了其职务。于是诸葛玄只得带着诸葛亮跑去荆州投奔刘表。只是诸葛家的根基不在南方,诸葛玄在刘表手下自然是难有作为。事实上不仅是叔父诸葛玄,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此刻也在会稽碰上了怀才不遇的尴尬。种种经历让诸葛亮小小年纪就意识到,在乱世哪怕你祖上再有名气,倘若没人帮忙举荐,你也很难出头。故而这会儿的蔡吉在诸葛亮眼中与其说是羡慕的对象,不如说一个自勉的榜样。
    然而这会儿的庞统却还是半抬杠地说道,“若是没有机缘巧合,任她蔡氏再有才,还不是孤女一个。”
    “士元,似乎很在意出身。”诸葛亮扬头问道。
    被对方一语点中心事的庞统轻咳一声,故作老成地回应道,“吾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当然蔡氏的才学还是不容置疑的。”
    “士元言之有理。不过孔明以为机遇虽是难得,可治学更为重要。”诸葛亮说着站起了身,双手拢袖挺直了腰板自信道,“唯有潜心修学,当伯乐来访之时,吾等方能一展千里马之才。”
    庞统眼见好友在江边长身挺立,白衣飘飘,心中不禁萌生一股羡慕之情。要庞统之所以会如此纠结于蔡吉的家世。是因为庞统自身的家世十分平凡,祖上既没有为官为将,眼下族人之中亦无出仕之人。出身寒门的他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得在士林打响名气才行。可偏偏庞统的容貌也如他的家世一样平庸,在与士人结交当中常常会因此受人轻视,甚至干脆被吃闭门羹。在经过数次不愉快的经历之后,庞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也只有和诸葛亮在一起时才会敞开心扉讨论学问。因为诸葛亮不会因他的容貌而轻视他的才学。
    然而只有十七岁的庞统又怎会甘心屈服于士林“以貌取人”的陋习。这不,此刻的他就被手中布告上的一句话给吸引了,“不论出身,不论容貌,只论才学。”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地方吗?或许吧。毕竟对方是个十多岁的女子,缺乏威信,会求才若渴没好意外的。想到这里,觉得有些怦然心动的庞统,便向诸葛亮征询道,“等伯乐?孔明难道不想毛遂自荐?”
    “要是真碰上了明主。那毛遂自荐也无妨。”诸葛亮爽快地回应道。
    “孔明可有明主之选?”庞统追问道。
    “尚未发觉明主。”诸葛亮说到这里停了一下,骤然回头向庞统,“士元,汝该不会是想去东莱?”
    “蔡府君既然出了此题,吾也能答此题,前去东莱应聘,又有何不可。”庞统带着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将布告折好塞入了衣襟。
    “可是东莱现下正依附于冀州的袁绍。袁绍此人志大智小,绝非 明主。”诸葛亮皱眉道。
    “此事吾也知晓。不过吾此番去东莱解题应聘,而非是要去投靠袁本初。正所谓合则留,不合则走。留不留在东莱并不重要,只要让天下人知晓吾庞士元能解蔡安贞之题即可”庞统狡黠地一笑道。按照庞统的初步打算,他就是想通过解答蔡吉所出之题来在士林打开名气。如此一来,荆州扬州等地的士人便不会再因为他相貌平庸,家世不显,而轻视于他。
    然而诸葛亮见庞统说得轻描淡写,却不由急得直跺脚道,“士元,此事非儿戏且不说自海路北上东莱路途凶险。汝一人前往东莱,万一有所差池,那可办?还有那边交代?”
    “叔父那边就拜托孔明替吾解释了。反正是要游学,去哪儿都一样。”庞统说着也站起了身。在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之后,他又转身向着诸葛亮伸出双手肃然道,“孔明,吾与汝不同,吾是等不到伯乐的。要想名扬天下,唯有靠这双手”
    且说年少的庞统正盘算搭船北上一鸣惊人之时。身为始作俑者的蔡吉却在三千三百名步骑的护卫下,于兴平二年十一月回到了东莱郡。没看,就是三千三百人原来那日蔡吉在将包括李达在内的五百骑兵分给了吴硕救驾之后,袁绍翌日就又拨了三千步骑给她。美其名曰,为平定青州巩固东莱军力,并顺道保护蔡吉回东莱。而更为热闹的是统领这三千步骑的将领赫然就是平贼校尉——张颌。
    张颌,字儁乂,河间人。原属冀州牧韩馥部军司马。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遂任平贼校尉,成为了袁绍麾下的一大猛将。不过现年刚三十出头的张颌,并不知晓未来会有“河北四庭柱”,“魏之五子良将”等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勇名。此时的他一心只想着到了东莱之后该如何自处。
    确实,用三千步骑护送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太守去滨海边郡。明眼人都瞧得出袁绍此举是有意让张颌控制东莱,甚至进而占据东莱。当然袁绍本人都没吩咐,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究的证据或暗示。不过在袁绍麾下供职了三年的张颌,却心知这种通过布置来达成意图的手法,是主公一贯的作风。其目的旨在事情败露之后撇清干系而已。而张颌亦自信凭的武勇与手下将士的彪悍拿下东莱这等偏远小郡乃易如反掌之事。只不过张颌终究有着身为武人的自傲,在他看来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去欺负一个孤女总是有违道义的。
    罢了。还是等到了黄县接手防务之后再做打算吧。再说那位蔡府君也是亲袁氏的,主公应该会给其一个不的归宿。倒是东莱郡似乎藏有不少将才。且不说解救北海的猛将太史子义,就是此刻蔡府君身旁的军司马唐山威,亦是少见的青年俊杰。看来到了黄县之后可得费一番功夫才能收服这些将才。
    张颌在心中如此暗下定决心之后,下意识地抬起头瞥了一眼身旁的马车。却不想正巧与车内的蔡吉打了个照面。心虚之下他连忙想要低下头装作没看见。哪知蔡吉却冲他投来了嫣然一笑。
    “张将军早。此去三里便是东莱郡治黄县,看来吾等今日可在郡府用膳了。”
    “见过蔡府君。早闻东莱乃青州粮仓,想来米面一定很香。”无法躲避的张颌只得礼貌地应答道。
    “那是当然。诸位将士到了黄县之后,不仅可以吃饱,还可以吃好。本府不懂治军之道,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而已。”蔡吉微微颔首道。对于袁绍此番所做的一系列布置,她自然是一早就已看出了对方心思。可饶是如此蔡吉还是欣然接受了袁绍塞来的三千步骑。因为在她看来既然袁绍如此大方地送兵送将,那她蔡吉也有自信将张颌与他那三千步骑收入囊中。
    此张颌自然并不知晓面前这位看似柔弱的少女府君这会儿正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将他张儁乂收入麾下。他只忽觉蔡吉这番话说得颇为天真。却听此时的张颌半打趣地问道,“蔡府君,不懂治军之道,如何统领一郡兵马。难道府君以为光给将士吃好喝好,就能统领兵马?”
    “关于治军之事,本府不敢妄加断言。”蔡吉冲着张颌笑了笑,跟着抬手指着远处栖息于树杈之上的鹰隼,“不过,猎鹰再强壮,也须择木而栖息。让人吃饱饭总没吧。”
    蔡吉的这番比喻令马背上的张颌心头不由微微一颤。心想这少女府君倒也有些名堂。于是张颌当即收起了之前的小窥之心,冲着蔡吉抱拳道,“蔡府君言之有理。是颌肤浅了。”
    “那里,张将军客气了。本府不通兵法,治军之事日后还需张将军多加指点。”蔡吉说罢,又回头朝着黄县的方向远目感叹道,“真想快点到黄县啊。”
    正如蔡吉判断的那样,使团大约在这日的抵达了黄县城下。话说黄县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气势上来说都远不能与邺城相提并论。然而此刻的张颌却被面前的景象给深深地震撼住了。只见冬日的暖日下,黄县城头旌旗猎猎,长戈林立。一队队衣甲鲜明的兵卒以整齐划一的方阵分列官道两侧。而在步兵方阵的最前端是两组铠甲闪亮的骑兵方阵。
    这……真是人们口中孱弱的滨海边郡?张颌愕然地看着面前装备精良的东莱骑兵,忽然发觉被耍了。可还未等他平复下心中的惊愕之情,对面的东莱军阵之中,却已然跃出了四员全副武装的战将。
    “太史子义,携东莱众将士见过主公。”太史慈、张清、管承、文锐四人齐刷刷地向蔡吉行礼道。
    “子义兄,张大哥,子奉、固山汝等辛苦了。”蔡吉一面信步走下马车,一一扶起了心腹爱将,一面则将身边的张颌介绍给众人道这位是平贼校尉张儁乂将军。”
    太史慈等人耳听张颌官拜平贼校尉,再一见一同随行而来的三千步骑,无不流露出了古怪之色。但想到对方是袁绍派来的人,且主公兴致还不。于是众人也就卖了蔡吉的面子,纷纷向张颌抱拳行礼。
    张颌是何等人物怎会感觉不到东莱众将对他的敌意。可正眼下人都带来了,难道还调头回冀州不成。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东莱的地头蛇虽强,可他张颌也不是属虫的。所以这会儿的张颌亦不动声色地向众人拱了拱手算是还了礼。
    蔡吉眼见张颌一来东莱就同的人杠上了,心想看来还得再给这位河北庭柱来个下马威才行。想到这里,蔡吉当即便向身后的唐蓥吩咐道,“山威,将本府的坐骑牵来。本府要策马入城。”
    “喏。”
    唐蓥得令后立马就让人将蔡吉的坐骑牵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重生小俏娘:摄政王,宠不停! 总裁老公,宠妻忙! 一睁眼,农女携医术灵泉回来了 霸君绝宠之明月无双 穿成农家锦绣福女 锦绣人间 沧澜遗梦之相见欢 读心纯欲娇妻,禁欲军官面红耳赤 棉花糖的故事 转卖婚约后我逆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