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种毫无技术含量,极容易复制的赚钱方式。
    胡豫章组织了一个车队,负责给赢牟钢铁厂供应原材料。从焦炭到石灰,从废铁到块煤,到处可见胡豫章的身影。
    不知道怎么做到的,胡豫章和鲁中市委书记胡建设拉上了关系。虽然不在一个地市,但是这个关系让本来就嚣张不已的大队书记现在更不知天高地厚了。
    胡豫章为了赚钱,买通记账开票的钢铁厂内部员工,通过反复换车牌,反复过称的做法,资本成倍地增长,几个月的时间,竟然也累积了上百万的资产,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另一个典型。
    这天,大队的会计小孙来到了石步庭家。
    “石大老板?在这里隐居起来,也不找弟兄们乐呵乐呵去。”
    对于花花公子孙六吊子,石步庭没有多少好感。这个家伙除了爱好女人以外,还酷爱赌博。
    “什么风把孙大会计给吹来了。”
    石步庭没好气地说。
    孙六吊子看石步庭眉眼不抬,心里比较膈应。
    “嗨,这不都是咱大寨村小学的事吗?上面下来什么政策叫《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
    看着站在天井里的孙大会计,石步庭多少觉得自己有点失礼了,说“进来吧,咱喝着茶慢慢说。”
    孙六吊子一听,也没客气,跟在石步庭后面跨步进了屋里。
    打量一番,孙六吊子说“这屋子得翻盖翻盖了。”
    石步庭下了茶叶,说“翻盖这个干什么,过两天我把这一片一平,直接盖小洋楼。”
    一听石步庭打算盖小洋楼,孙六吊子眉飞色舞地说“嘿,你这小子还真厉害,想法总是那么超前,你别说,这地方盖个二层小洋楼,站在楼上,居高临下,整个大寨村没有自己看不到的。谁家小媳妇洗澡,谁家大姑娘上茅房,都看的一清二楚。赶上时候,说不定还能看到两口子干那个事。”
    石步庭一边给孙会计倒上水,一边等孙会计说完。
    “上一边去,俺可没你那个爱好。再说了,谁说我盖二层楼的,我要盖四层楼,这里青石板子地基,七级地震也塌不了。”
    “你看,还是我说你眼光超前。”
    “喝水啊,对了,你刚才说什么,咱村小学有什么事吗?”
    孙会计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水,说“差点把正事忘了,下周五在大寨村小学门口的打麦场举行捐资建学大会。乡里下来工作组,要求我们村的富户出钱,盖全乡第一座小学教学楼。”
    石步庭听完,说“这是个好事,到时候我一定支持的。”
    “那我可替胡书记谢谢你了,胡书记说了,他打算捐一万块,希望你也做个参考,胡书记的意思是,比他多可以,比他少的话就不大好了。你可别这是我和你说的啊。”
    “行,只多不少。”
    “行,那你先忙吧,我还要去孙大胖子家去,这个家伙在徐家庄,我还得骑自行车去。”
    孙六吊子说完,站起身来走了。
    今天周六,得等到周一才能到大寨乡农村信用合作社打报告提钱。
    神仙老头从石步庭手里忽悠走了六十万,送给自己父母超生三万,送给胡豫章一万,石步庭现在资产还有二百六十来万,他决定提出十万来,一则用来捐款,二则用来改造荒山。
    周一,来到大寨乡农村信用合作社,孟昭刚像接天神一样招待了石步庭,工作人员填好了手续,石步庭签了个字之后,孟朝刚提出请石步庭吃饭。
    石步庭自己没地方吃饭,也没怎么推托,跟着孟昭刚找地方吃饭。
    孟昭刚叫上办事员小刘和小方,一行四人向老地方张家文明大酒店走去。小刘提着两瓶茅台,这是内部酒,没想到孟昭刚这么出血。
    “小石,好久不见你,最近忙什么呢?”
    “什么事也没有,承包了村里一千来亩山荒,没事在那里瞎转悠。”
    步行来到张家文明大酒店,走进厨房,老张看到是孟昭刚,连忙堆着笑脸说“孟主任来了啊!”
    “老张,最近生意不错啊,让你媳妇给拾掇个干净屋子。”
    老张看到石步庭,没打招呼,冲着笑了笑。
    走到老张媳妇收拾好的单间,四个人分宾主坐好。
    “在家没事,来找我玩玩,我也挺闲得慌。”孟朝刚说。
    石步庭憨憨地笑笑,说“好!”
    四个人都喝了不少,石步庭挺佩服孟昭刚的酒量,但是孟昭刚脸色不好,肯定有肝病。
    第三十六章 捐款盖教学楼(二)
    用红纸包住的大木盒子当捐款箱,石校长点钱,大寨村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刘记账,孟昭刚监督。
    打扮漂亮的方静老师和魏老师负责给贵宾倒水倒茶。
    在大寨村小学和供销社大楼之间,有一面大约十几米的红砖墙。
    红砖墙用石灰刷成白色,上面用红漆写着一行大字“手心手背都是肉男孩女孩一个样”。
    捐款主席台背对着墙,三张破课桌,一个课桌上放捐款箱,一个课桌用来记账,一个课桌上放着几个暖瓶。
    正对着主席台,一排课桌整齐的排列,破破烂烂的课桌,就是今天捐款的贵宾席。
    那些大寨村先富起来的大户,有资格上贵宾席坐着听安乡长讲话。
    安乡长就是安刚的亲叔叔,大寨乡划给赢牟市之后,原大寨乡郑乡长托关系到鲁南县一个小乡当了一个副乡长,安乡长顺理成章扶了正,今年才三十来岁,正是兴风作浪的好年龄。
    整个大寨村小学里的学生都抬着凳子,坐在贵宾席后面,等着开会。
    一个个学生跟黄草丫丫一样,营养不良的小学生,活蹦乱跳乱喊乱叫,任凭石校长用喇叭头子又喊又骂,小学生仍然叽叽喳喳。
    一个小学生就是一只鸭子,四百只鸭子一起叫唤,场面特别壮观。
    石校长拿着大喇叭在学生面前,说“同学们!安静!各班的班主任,维持好纪律!”
    环视一周,看到各班的班主任拿着柳条狠命地抽打那些不听话的学生,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周围那些围观的家长,看到这暴力的场景,并没有感到丝毫不妥。
    这,很正常!
    石校长很满意,继续说“今天呢,你们的叔叔大爷,要来这里给咱们捐钱盖大楼。盖好了大楼,你们就可以到大楼里面上课了。”
    石校长顿了顿,看了下表,继续说“待会你们看我的手势,我双手一举起来,大家立刻鼓掌,一放下来,立刻停止鼓掌。哪个班的同学要是不听指挥,罚他们班全体中午不准回家吃饭,听到了吗!”
    所有四百来个小学生拉着音说“听~见~了~”
    石校长试验了一下,非常满意,校长虽然身材矮小,但是因为学生们都坐着,看的也很清楚。
    “待会照相的老张也来,那些捐款一千块钱以上的个人,都要照相留念,这个事魏老师负责接头,方老师要给坐在贵宾席上的客人倒水。”
    方静老师和魏老师点了点头。
    过了不一会,大寨村村民们已经开始陆陆续续赶来,胡豫章也来了。
    胡豫章主动和石校长握手,然后坐到了贵宾席最末的位置。
    石校长让胡豫章到贵宾席中间去,胡豫章坚决不同意。
    安乡长紧跟着胡豫章前后脚赶到,骑着自行车,来到会场,胡豫章一眼看到,赶忙走过去帮着放自行车。
    “老石,你快安排安乡长到你办公室坐回。”胡豫章指挥石校长。
    石校长一听,觉得有道理,对安乡长说“你们先到办公室坐回吧,我自己在这里等他们就行。”
    安乡长说“这是咱的事,咱到屋里喝大茶,冷落了人家不合适,咱三个都在这里。”
    胡豫章和石校长觉得安乡长说的有道理,也没再让,搬来三张办公椅,坐在墙角聊开了天。
    第一个来的贵宾是石步庭,安乡长听胡豫章介绍之后,握着石步庭的手,说“小伙子,了不起,年纪轻轻,有胆量有魄力,这次捐资建校,要多仰仗你们了。”
    “校长哪里话,教育是公共事业,本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胡豫章指了指紧挨着自己刚才的座位,示意石步庭和自己坐在一起。
    胡二胖看到自己的偶像石步庭,站起来大喊了一声,被他的班主任一柳条抽的叫了一声。
    贵宾席一共六张桌子,都是安排给大寨村有头有脸的富户的,这里面有些人石步庭认识,有些人只是听说过,有些人却连听说也没有听说。
    很快,这些大户到齐了。
    坐在中间的是孙大肚子和黄百胜,孙大肚子这边是石步庭和胡豫章,黄百胜那边是黄百强和方立刚。
    其实所有大寨村村民在八四年承包到户的时候,还都是同一个起跑线,但是七八年之后,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
    其实这些人发财的门路和方法都比较相似,都是给嬴牟钢铁厂供应原材料,所以他们称得上是同行。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表面看彼此和和气气,背地里也是相互拆台。尤其是那个黄百胜和黄百强兄弟两个,表面对胡豫章这个书记还是哼哼哈哈,表示支持,但是暗地里却是一百个看不起。方立刚作为跟在黄百胜后面沾光富起来的人,自然跟黄百胜穿一条裤子。
    孙大胖子和胡豫章关系不错,经常在一块喝酒玩妞,他们不喜欢那种花心思讨女孩子欢心,慢慢上钩。他们叫玩妞,我跟你钱,多少看我对你的喜欢程度,也可能是五十,也可能是一万。
    在孙大胖子和胡豫章眼里,没有不愿意跟自己上床的女人,只有自己出的钱不够多。
    黄百胜最看不起胡豫章的,就是这一点。
    不过石步庭是个另类,虽然他的所有资产都是靠着嬴牟钢铁厂得来的,但是这家伙转头就不干那个买卖了。
    石步庭不喜欢收废铁,太脏了。
    上午九点,安乡长开始讲话。
    安乡长的讲话简短而又煽情,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石校长把手一举,全体师生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鞭炮响起,捐款开始。
    第一个捐钱的是安乡长,一千块钱,这是他四个多月的工资。
    “安连海乡长!壹仟元整!”
    别看石校长个子不高,可是嗓门却出奇地大。整个打麦场,都被石校长的喊声塞满。
    安乡长捐完之后,紧跟着几个副乡长和大寨乡派出所所长先后驱车来到,有三百的,也有五百的,但是大多数是二百,这些大官捐完之后,看到自己姓名写在记账本子上,匆匆走人。
    九点半整,胡豫章向孙大胖子和黄百胜方向递了个眼色,黄百胜做了个请的手势。
    胡豫章晃动着个大脑袋,跑到捐款向前,举起一沓百元大钞,所有的人惊讶地看着胡豫章手里的钱,纷纷议论起来。
    胡二胖坐在凳子上,神气地跟什么似得。
    “胡豫章书记!壹万元整!”
    整个人群炸开了锅,这个胡豫章真有钱,这个胡豫章真不赖。
    一万块啊!
    第二个上台的是方立刚,这个人也是个钢材贩子,他也捐了一万块钱。
    石步庭提着一个黑包,包里有十万块钱,但是不打算全部捐出去,还要留一部分改造荒地。
    提着那个黑包,石步庭走上主席台,周围围观的群众无不打听这个帅小伙,当得知这个人就是石步庭时,所有人都啧啧称奇。
    第三十七章 捐款盖教学楼(三)
    人群中,石步青和石步华喊了一声石步庭的名字,石步庭腾出一只手朝他俩招了招手。
    石校长看到石步庭手里的包,很勤快的接了过来,石步庭茫然地看着。
    石步庭心想,大爷,你怎么这么主动,我没想全捐出去啊。
    可是石校长已经把包拿了过去,自己万没有再要过来的道理。
    看到桌子上摆着这么多钱,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整个大寨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好在有胡豫章的保安大队维护治安。
    胡豫章组建了一个十二人的保安大队,个个虎背熊腰,每人都有千斤的力气。
    要是没有人维持秩序,这么多钱,一旦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石校长和刘会计点的满头大汗,生怕点错了。
    “大侄子,这一共是十万,对吗?”
    石步庭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石步庭!拾万元整!”
    所有人,包括在场的村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石步庭回到自己座位,胡豫章笑呵呵地看着石步庭,然后瞪了黄百胜一眼,黄百胜面无表情。
    胡豫章招呼石步庭,石步庭凑到胡豫章跟前,听胡豫章说“这次你太猛了,看黄老二怎么接招。”
    原来这些大寨村的大户们,把这次捐款大会,当成了斗富大会。
    石步庭被不明就里地拉到了胡豫章这边,虽然胡豫章没有做到中间位子,那是因为自己觉得做到那里不合适。
    实际上胡豫章自己到没有争这个第一的实力和志气,只是听黄百胜传出话来,他黄百胜就是大寨村的爷,整个大寨村就没有比他有钱的。
    石步庭横插一缸子,这些有好看的了。
    紧跟在石步庭后面上台捐款的,是黄百胜的亲弟弟,黄百强。
    黄百强从石步庭面前走过的时候,斜视了一眼石步庭,严重充满了不屑。
    石步庭从黄百强眼中,看到了愤怒,自己没想到捐个款,竟然得罪了人。
    “黄百强!两万元整!”
    黄百强竟然只捐了两万,据说去年过年,黄百胜一次就分给了自己弟弟五百万。
    现在黄百强已经自己单干,竟然只捐了两万。
    这让大寨村的村民多少有点失望和看不起。
    为富不仁!
    其实这些大户平时还是很注重名分和口碑的,但是这次黄百强竟然这样为富不仁。
    盖教学楼是大家的事。
    刚才安乡长的话很朴实,谁家没有小孩上学,上学是老百姓的出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在力所能及的程度上,尽量多的帮助捐款盖楼。谁出的力大,老百姓不会忘了你的贡献,几辈子都忘不了。谁要是有力不使,那是自己的良心不好。
    其实黄百胜兄弟两个还是很注重村里的公益事业的,他们知道,得不了民心,大寨村永远都是胡豫章他一个人说了算。
    这一点胡豫章也深深知道,所以在公益事业上,胡豫章不会甘居人后。
    再说了,胡豫章自打开始干废铁买卖之后,赚了也几十万了,再加上整个大寨村他说了算,大队里的钱,和自己家的钱没什么区别。
    可是问题是,捐款结束之后,要做一个捐款纪念碑,碑上按捐款的多少顺序刻上名字和捐款数额。
    黄百胜年龄五十多岁了,如果被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压在自己头上,绝对不会答应。
    可是黄百强竟然这样不争气,多少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第五个上台捐款的,是孙大肚子。
    要说这孙大肚子名气确实可以和黄百胜齐名,但是真论钱多钱少,却连黄百强也比不过。这家伙吃喝嫖赌,样样爱好。
    “孙迎合!五万元整!”
    要说孙迎合捐五万元钱,确实也够可以的了。
    孙迎合外号孙大肚子,一年能赚小百十万,但是每年光吃喝嫖赌,就花掉二三十万。而且这个人出手大方。
    孙迎合和胡豫章是同学,经常在一起胡作非为,关系也比较铁。
    这次盖教学楼,预算是四十三万,先进行捐款,如果不够,剩下的部分,按人头平摊到整个大寨村村民。
    因为这个缘故,所有这些大户捐款的数额,直接决定了所有村民下一部集资的数额,如果光捐款就达到四十三万,就不需要再集资了。所以大寨村村民,也比较关心这次捐款,也希望看到大户们踊跃捐款。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黄百胜,就连石步庭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黄百胜才是大寨村最富的人。
    从穿着,到手里的大哥大,再到坐的车,专车司机,家里盖了一排二十间四层洋楼。
    整个会场静了下来,都在相互提醒,静静等待石校长报出数字。
    大户们的踊跃超出了石校长的想象,尤其是石步庭,竟然一下子捐了十万块钱。
    两个人用手反复点了几遍,终于点清楚了。
    “黄百胜!十一万元整!”
    整个大寨村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黄百胜还是黄百胜。
    黄百胜超过了石步庭,成了捐款最多的人。
    原来,原先各自的计划是,胡豫章捐一万,方立刚捐一万,石步庭捐五万,黄百强捐五万,孙大肚子捐五万,黄百胜捐八万。
    石步庭也确实打算捐五万,可惜一不小心,就捐了十万。
    石步庭成了乡亲们的英雄,在整个大寨村村民心中的地位,可以说一下子超越了胡豫章,黄百胜,成了第一名。
    黄百胜兄弟为了找回面子,牺牲了黄百强,把黄百强打算捐的五万里面拿出了三万,让黄百胜凑成十一万,超过石步庭。
    这样也是不得而为之,要不然,黄百胜和黄百强两个人都丢人,这样保住了黄百胜,黄百强恨死了石步庭。
    六个大户捐完之后,除了胡豫章,各自回去了。
    石步庭匆匆又去了趟农村信用合作社,他现在资产还有二百五十万,这正好和刚才自己的做法有点吻合。
    他和孟昭刚打了个招呼,签了个字,又预约了五万块钱的提现。
    村民们纷纷计算起大寨村这几个大户总共捐款的数额,虽然只有六个人,但是已经捐了三十万!
    捐款的人还有很多,除了这六个超级大户,还有那些也已经开始富起来的人。
    张家文明大饭店的老张捐了两千块钱,安刚他爹也捐了一千块钱。
    截止到上午十二点,捐款的人稀稀拉拉,已经没有了。
    清点的会计计算出最后的数额,差一万不到四十三万,胡豫章拿过石校长的大喇叭,用喊地说到“还差一万块就够盖大楼的钱了,我看乡亲们很积极,这样,剩下不够的钱,大队里出!散会!”
    听到不用收集资了,那些没钱的乡亲们更热烈地鼓起了掌。
    当然,最高兴的还要数那些孩子们,并不是因为要到楼房里面上课了,而是因为,校长一高兴,放了半天假。
    第三十八章 麦子快熟了
    麦子快熟了。
    饱满的麦穗弯着头,像是娇羞的大姑娘。
    麦穗还是青色的,麦穗由青转黄,也就三两天的时间。麦穗黄的时候就可以割麦子了。所以麦子快熟的时候,要经常到地里看看,要不麦穗干了,割麦子的时候,麦粒会都掉到地里,多可惜。
    早上七点,刘英到石步庭家的时候,石步庭正在倒弄一跟木棍,看到刘英来,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
    刘英三天没来了,今天来看看给石步庭换洗换洗衣服。
    虽然两个人没有结婚,但是两个人已经当对方是自己人了。
    石步庭微笑地看着刘英,说“俺正要去看看地里麦子呢,还好你早来半步,要不就扑个空了。”
    刘英看到石步庭已经自己把衣服洗干净了,很满意,说“那,我和你一起去吧。”
    “行,就在那次我们坐火车走过的那片大田里。”
    两个人一边聊着天,一天就来到了牟汶河。
    汶河西流,也算别有一番趣味。入夏下了几场大雨,发了几次山洪,漫河桥水流湍急,没过腰部,已经不能走了。要去河北大田,需要绕道河流下游的石棚桥。
    顺着沿河路,看着路两边长势喜人的麦田,路边的钻天杨有两搂粗。
    “昨天我去看俺家的麦子了,也就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得收了。对了,步庭,婶子快回来了吧?”
    刘英顺手从路边的麦田里揪了一个麦穗,一个麦粒一个麦粒地剥出来吃。新长的麦穗,快熟未熟的时候,最好吃了,甜丝丝的。
    “嗯,昨天我到邮局打电话,俺爹和我说,下星期一就回来。”
    “下星期一就回来,这不快了啊,今天都星期三了。”
    石步庭也顺手揪下一个麦穗,吃了起来。
    石棚桥位于大寨村牟汶河下游三里处,牟汶河到了石棚,河道一下子由几十米宽变成不到十米,河流湍急,声若马嘶。
    石棚桥边,有一个石棚庙,庙里有个老道。老道是个火居士,有妻室,据说他老婆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还有一儿一女。老道士五十来岁,儿女都已经成家。
    在八十年代以前,石棚桥边还驻扎着一个排的部队。
    据说六十年代有一年初夏,牟汶河发大水,水到了石棚桥这地方,就不往下走了,调转势头,向两岸冲去。
    整个大寨村已经被大水淹了一半,大雨倾盆,河水不断上涨,已经三天了。
    石棚桥下游的河道水流细弱,上游却是洪浪滔天,大量农田和房屋被毁。
    看到老百姓受苦,本性宽厚仁慈的石棚老道士焦急万分,焚香祷告。
    后来老道士竟然看到石棚桥底下,一条很大的鱼正在嬉闹玩水,原来这一切都是这成了精的鱼搞的鬼。
    老道士把看到的一切向石棚桥的驻军领导报告之后,驻军领导立刻派出两个解放军,扛着大枪,对着石棚桥底下转圈的水势,接连开了六枪。
    轰隆一声巨响,水势一泻而下,大寨村的村民终于得救了。
    没有人能说清楚桥底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后来在牟汶河下游的葫芦山水库,有人发现一条一百多斤的大鱼,已经死翘翘了。
    老百姓迷信,怕大鱼回来报复,所以每年初夏,农历三月四号,要在石棚举行三天庙会。
    这件事情,四十岁以上的大寨村和周围村的人都知道。
    后来牟汶河风平浪静,没造成什么大灾大难,慢慢人们就把以前的事情忘了。
    路过石棚桥的时候,石步庭把这个传说告诉刘英,刘英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事情,多半是以讹传讹,世间哪有那么大的鱼,再说了,即使有,也不可能把牟汶河的水给拦住。”
    看着石棚一片巨石阵,不知道从何而来,石步庭说“其实这么大的鱼确实有,草鱼、青鱼、鳙鱼都能长到百斤以上,但是要说拦住河水,确实也很有难度。”
    石步庭说的很委婉,他没有反对刘英的意见,同时也相信有些灵性的东西,不是人类能够理解的,尤其用科学的角度考虑,很多东西都没法给出圆满的解释。
    走过石棚桥,再向河北大田走,是一片杨树林子,林子没有路,也没有草,全是细沙,走在上面很舒服。
    走过杨树林子,进入田间小路。
    走在麦田中间,仿佛置身画境。河北大田几千亩好地,一眼望去,全是麦田,麦浪随风起伏,送来阵阵麦香,令人心旷神怡。
    石步庭揪下一颗麦穗,然后用手搓了搓,麦子还不行,净搓出水来。
    “这就是咱家的麦地,就三亩,你嫁过来的话就四亩了,今年动地,我看咱俩还得早点结婚。”
    所谓动地,就是因为人口增长还有迁入迁出的原因,原先按人头分到各户的地已经不合理了,需要重新分配,这种规定上面也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到了村里,基本上就是大队书记一个人说了算。石步庭听胡豫章说,他打算今年动地。石步庭心想,这多少和胡家玉结婚有不少关系。
    “那可不,咱俩得早点结婚,可是我才十七,还不够年龄啊。”
    石步庭从自家麦田里拔出二三十颗麦子,刘英赶忙阻止,说“你干什么啊,都还没长成呢。”
    但是石步庭已经拔出来了,笑着对刘英说“咱俩到河边烤烤吃。”
    “你光糟蹋粮食。”
    刘英可惜归可惜,可是说心里话,烤麦穗吃,还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来到河边,找了一些干柴,然后两个人搬来几块石头,支起来,点着柴火,石步庭拿着麦穗开始烤了起来。
    “你的年龄没事,找个人改改就是,我的也是改的。”
    一边看着火,一边烤麦穗,一边说。
    “好改吗?”
    “好改,上次我爷爷的老领导一个电话,就把我从十二岁改到二十二岁了。”
    刘英有点惊讶,问“什么?你户口上才十二岁?!”
    石步庭抬起头,说“对啊,我现在就十二岁啊。”
    “那,那你那个为什么,那么大。”说完,刘英红着脸低下头,篝火映照着刘英的脸更红,也更好看。
    石步庭哈哈大笑,说“跟你开个玩笑,我二十二,以前户口上错了。”
    “原来这样,吓我一跳。”
    第三十九章 河里的热水澡
    张安花和石玉亮终于回来了,张安清从厂里联系了一辆大吉普,把自己姐姐和姐夫送了回来。
    天还没亮,石玉亮已经扛着大包小包,张安花抱着孩子,来到了香山家里。
    石步庭正趿拉着鞋,在天井里舒展筋骨。
    一看自己爹娘回来了,赶忙迎了上去“娘,怎么这么早啊。”
    石步庭接过石玉亮就快拿不住的大包。
    张安花头上蒙着围巾,说“偷着回来,怕被人看到,等落了户口再抱出去。”
    石步庭和石玉亮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放到屋里,张安华盘腿坐到床上。
    凑到跟前,石步庭高兴地看着躺在张安花怀里咕嘟着小嘴的妹妹。
    “你三舅给起了个名字,就石英。”
    “石英,那不跟我老婆重名了?”
    “你说的也是。”
    “要不,叫石英秀吧。”
    张安花想了想,点了点头,她觉得这个名字不错。
    “对了,你电话里说不清楚,刘英那姑娘不错,当俺媳妇俺愿意。”
    石玉明忙忙活活,开始做饭。石步庭看到,跑到房屋里,掏出自己的大铁锅,抱出去,说“爹,你用这个做饭,这个做的饭香。”
    石玉明咧着个嘴,笑,儿女双全,也算人生一福。
    “小庭,你跑到上院和你奶奶婶子说一声去。”
    石步庭答应一声,就去了。
    上院是大寨村村民对于位于大寨村老油坊附近的称呼。
    天色已经大亮,石步庭先来到了自己爷爷家。
    奶奶曹氏正在做饭,爷爷坐在小马扎上抽旱烟,早上起来,石恒文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抽一袋烟。
    “爷爷,奶奶,俺娘回来了。”
    “回来了?好好好,一会我和你爷爷就去抱抱孙女去。你们石家三辈子,终于有个女娃娃了。”曹氏说。
    虽然石恒文兄弟五个,但是一个姐妹也没有。“玉”字辈十二个兄弟,一个女的也没有。“步”字辈到现在十三个男的,石英秀是第一个女孩。
    “跟你二婶说了吗?”
    “还没有呢。”
    “快去和你二婶说去吧。”
    听了奶奶的话,石步庭向二叔家走去。
    刘丽听到嫂子和侄女回来的信之后,立刻洗了把脸,就向香山嫂子家去了。
    刘丽走后,石步庭和石玉明坐在屋里客厅里,吃面条。
    “二叔,你知道咱村里谁的建筑队出活,活路还好。”
    “干什么?你要盖房子?”
    “盖几间,但是主要还是别的,我想雇几个干活的,把吴家峪子拾掇拾掇。”
    “那么好的买卖不做,到那里受那个洋罪。要说咱村的建筑队,得说胡豫章他大哥胡豫文的,人也厚道。虽然和胡大爪子是亲兄弟,但是比胡大爪子强多了。”
    “行,得空你跟我联系联系,咱找个地方和他喝个酒,拉一拉。”
    “行,等割完了麦子找他。”
    “可以,那麦子都快割了。”
    二叔家种了二亩麦子,石步庭家三亩,爷爷家二亩。麦子需要抢收,收完了,麦粒会掉到地里。
    石步庭家的麦子都黄穗了,得快点割了。
    石步庭、石玉亮和石玉明,爷们三个一起上阵,挽起袖子,投入了热烈地劳动中。
    好在三家的麦子不是一起熟的,石玉亮的先熟了。
    爷们三个累的满头大汗,要说这割麦子,确实是个受罪的活。那麦芒扎进脖子里,浑身都觉得难受。不过所有的农活都一个好处,出一身汗,跳到牟汶河里洗一洗,别说有多舒坦。
    太阳毒辣地照着大地,晒了一天的牟汶河到傍午的时候,河水热乎乎的。太阳西下,夜色朦胧,那些劳累了一天的农人,都相约到河里洗个天然的热水澡。
    男的去,女的也去,那些结婚一两年的小媳妇,已经褪去了浑身的娇羞,变得泼辣异常。
    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些河段是男人洗澡的,一些河段是女人专用。这个不能乱了,因为村里人没有什么比基尼也没有什么泳衣泳裤,穿那个洗澡,麻烦,不痛快。
    村民洗澡,脱得一干二净,男的一干二净,女的也一干二净。那些身材好到让男人流鼻血的少妇,毫不忌讳男人的眼光。反正是黑夜,没人在乎,哪怕月光明亮,也要跳到水里洗个痛快。
    是个男人看到那月光出水般地女人,没有不动心的,但动心归动心,没人动手的,偶尔动动眼睛没什么,看两眼怀不了孕。
    当然,也就是那些没碰过女人身子的十六七的小黄毛毛偷看,那些有老婆孩子的人没那闲工夫看那个,不就是那些事吗,没什么稀奇的。劳累了一天,泡个热水澡,躺在河边柔软的细沙上,等到夜晚驱赶掉白天所有的炎热之后,穿上衣服,回家睡觉。
    张安花回家后的第四天,石玉亮和自己的弟弟还有儿子就开始割麦子了。
    割麦子对于生手来说,是个危险活。镰刀非常锋利,不小心就会蹭破手割破皮。
    但是石步庭不会,头脑里有《农业大全》的帮助,这些农活可以说妙手空空,非常轻松。
    割麦子的时候,攥住一把麦子,然后用镰刀轻轻一割,把割下来的麦子整齐地放到后面已经割完的空地。
    等到把所有的麦子都割完之后,再用草绳把麦秆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然后放到独轮车上面,一车一车运到打麦场。
    运到打麦场的麦子,用镰刀把麦穗子一把一把割下来,然后集中起来。
    集中起来的麦穗,平铺到打麦场,然后再用碌砫反复碾压。两个人拉着一二百斤的大碌砫,把麦粒从麦穗子上压下来。
    反复压到一定程度之后,麦穗上面已经没有几个麦粒子了。
    把麦穗子用荡耙子荡出来,再把掺杂着麦芒,麦皮和麦粒的东西扫起来。
    下一道流程就是扬场了,迎着风,把那些搀着杂物的麦子扬起来。
    由于麦皮和麦芒比较轻,而麦粒比较重,所以自然就把麦粒从他们之间分了出来。
    把分出来的麦粒扫起来,铺上凉席子,把小麦放到上面,均匀摊开,晾干就可以储存了。
    这是没有机器之前的传统作业方式,用李立群的话说就是“老方法都很笨”,但是这样打出来的麦子,要比机器打出来的好吃。
    上午十点左右,刘丽也拿着镰刀来割麦子了。
    张安花知道农忙,出了月子之后,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已经不需要人了。
    也就是张安花体质好,没到两个月,身体已经恢复地跟先前一样壮了。
    晚上吃完饭,石步庭约着石玉明和刘丽,到河里洗澡。
    隐约看到,河里嬉笑的妇女,已经很多了。
    第四十章 通山水泥路
    石玉明帮石步庭联系了胡豫文,两个人谈好,胡豫文带领自己的建筑队,给石步庭干活。一个工人一天的工钱是二十块钱,胡豫文负责管理这些工人,一天的工钱是一百。
    这个价格,胡豫文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赶忙答应。两个人立了字句,由石玉明和孟昭刚当中间人,各自按上手印,算是放心了。
    字句上写着,石步庭聘用胡豫文五年,为其做工。
    胡豫文的建筑队,加上自己一共十一个人。
    石步庭布置给这些人工人的第一个任务,是修路。石步庭打上灰线的部分,全部把草除掉,然后再刨掉表皮二十公分的土,然后再铺上十五公分的碎石子,把碎石子中的空隙用粗沙填满,在粗沙上面铺上两公分的细沙,然后再抹上三公分的水泥。总共大约四里路,石步庭打算修一条四米宽的水泥路,把香山和吴家峪子的泉水连起来。
    石步华听说石步庭雇工之后,提着一些水果,来找石步庭。
    石步庭知道孙大肚子一年给他的工钱只有八千之后,答应每天给他五十,石步华高兴地投入石步庭麾下。石步华会开拖拉机,正好派上了用场,石步庭就有一辆拖拉机。
    拖拉机负责运料,十?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