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须自己一个人背上几十斤重的负重在规定时间内走到规定地点才算合格。如果不合格了,第二年继续。这段话给邱晓和在旁边一起听的三儿都吓得不轻。三儿当时还暗自庆幸自己考不上县中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啊。
    结果!结果!!
    邱晓幼小脆弱的小心灵被欺骗所深深的伤害了。
    实际情况是,县中的军训只有一个星期没有大壮哥之前吹的一个月,只是一个小县城的高中生军训,学校连部队都没联系而是通过县武装部就在县城找了几个退伍兵,教大家立正稍息,踢踢正步,最多就是教了套军体拳就算完事了。压根就和上了一个星期的体育课差不多。邱晓决定以后有机会,不没有机会也一定要创造机会把这个场子找回来。哼哼,李大伟你等着!
    除了军训外,邱晓对自己的高中生活适应得很不错。不过说起来高中生活和初中生活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从学校、老师到同学甚至同学家长,大家好像都有一种紧迫感,好像他们刚上高一的新生跨个年就要高考似的。每天早上7点半就要到校早读,中午也只休息两个小时,听说高三就只有一个小时午休了,下午每天都是四节课,之后七点还要上晚自习,不过高一年级,学校还是有优待只上一个小时,而高二则会增加到两个小时,高三则悲催的是三个小时。至于周末,高一目前还没有加课,不过听说从下学期起,就会开始半天半天的往上加,直到高三最后时期把它们都加满为止。
    邱晓现在想想,黑暗的高三绝逼不好过啊!能挺过去的不论男女都会是真汉纸!
    虽然现在自己早就不缺钱了,但节省惯了的邱晓一日三餐基本都是在家自己做着吃的。因为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间都挺紧的,一般邱晓都是在周末做好多,大部分放到空间里保鲜,剩下一少部分放到冰箱里,免得被人撞破自己的惊天大秘密。
    虽然高中课业加重了好多,但已经通过三年时间掌握了一套自己运用的得心应手的学习方法,现在学起来并不费劲,反而越学越是感觉到轻松。当然这其中小智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这么方便的学习机、个人电脑别人都没处找去。
    在邱晓拥有了自己的电脑之后,越使用,邱晓就越觉查出小智的好来。像小智这么智能的“个人电脑”以目前的地球科技水平至少要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能研发出来吧。
    小智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自我“闭关”,终于搞定了地球上的互联网络,基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用有线或无线连接都能够使用,而且小智现在基本能够查询除一些军方国家机密以外的任何信息(小智的本体在被研制时是属于个人智脑范畴,其内部写入某些特殊指令,其中就有禁止智脑帮助主人查询有关国家级机密信息的要求)。
    现在的邱晓几乎不用自己的电脑上网查资料,而是有什么需求都是让小智先来,最后一些需要结合图文界面才更好理解的内容才会借助自己的电脑。而自己的电脑现在也被小智作为其自身的一个有效便捷的“分身”,主要是起到帮助小智扩展它的存储空间,毕竟这是它目前已经无法自行修复后的最理想的解决办法了。为此小智几乎一有空就要求邱晓买新的硬盘以帮助它存储自己从互联网上搜罗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小智说了,这也是自己能够更好的为邱晓提供服务所必须的。
    不过邱晓对此秉承谨慎原则,表明会适当考虑增加硬盘,但是什么时候增加,具体增加多大这些都要邱晓最后拍板说了算的,小智对此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小智多次抗议均以失败而告终。对于自己主人在某些时候所体现出的“抠门”属性,小智表示愤慨但却也无可奈何。
    37第三十六章
    邱晓由于学习效率提高,而且每天基本都在晚自习上把当天作业解决完。晚上八点,回家以后的时间都被他空了出来。这段时间邱晓是准备拿来“赚钱”用的。因为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邱晓算了一下自己在未来三年时间内至少需要学费加一些必要的学习支出至少就要六千元,自己三年的生活费一月算五百,这就要近两万,而在三年后更有一个花钱大头等着他,京城的那套房子三年后交房可是需要装修的。邱晓可是参与过自家饭馆的装修全过程的,这绝对是要花不少钱的,而且京城的物价肯定比市高,这三年后指不定会更高,邱晓初步算了下,自己到时至少要准备十万元吧,因为网上有人说了,这房子的装修预算一般都是房子总价款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么一算一合计邱晓在这三年内就需要至少赚十三万左右了。这可不是小数目,如果照初中那时假期跑跑生意问题到不大,但是高中以后这假期还有没有就不好说了,学业加重后邱晓也肯定要把精力主要放在功课上了。但现在对于已经有了电脑可以上网的邱晓来说,赚钱的门路还是有的。
    首先,还是假期中邱晓已经从事过的翻译工作,这可以说是邱晓的一个强项,而且现在小智已经“出关”了,有了小智的把关他的翻译水平应该达到准专业了。而且对于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对邱晓来说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他喜欢这类工作。
    邱晓不但央求陈凯帮他找活,而且在陈凯给他提供的网站和自己及小智在网上找到的多个翻译网站注册了帐号,自己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翻译工作也等待着能有活自己找上门来。但是,通常这种网站上找活都是要看原有资历或已有贡献度的,对于崭崭新的新人“菜鸟”一枚,最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邱晓都几乎没有开张过。还是陈凯通过自己的朋友给邱晓介绍一些活,并且尽量通过其中一个翻译网站下单,使得邱晓在该网站上的贡献度和好评率有所提高,又由于邱晓接的主要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各种技术类的资料来翻译,到后来就有人主动找邱晓了。以至于几年后邱晓俨然成为了该网站技术类资料翻译的“大拿”。当然了这是后话了,现在的邱晓每天晚上回家后都是抓紧时间在翻译陈凯给他伊妹儿的一份字数不少的经济类论文。好不容易用了一个多星期翻译好让小智再三确认翻译内容无纰漏后,发给了陈凯,等着对方验收付款。
    就在今天中午,邱晓接到陈凯的短信,说是对方对翻译质量很满意,已经验货收下了,给邱晓的报酬也已经打到他的银行卡上了。同时陈凯的这位朋友又给邱晓介绍了个大活,弄不好是个上百万字的大活。
    原来陈凯的这位朋友姓杜是一位大学讲师,专门教授财经类科目,目前授聘在一家外国大型erp公司担任顾问,而这家公司目前正在着力发展在华业务拓展,但该公司的所有软件基本都是英文的,即便近几年已经汉化了一部分,但对于中国客户来说使用起来难度和困难还是很大的。最让人蛋疼的还是他们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打印出来其厚度不比英语辞典薄多少,而且还是全英文的,听说不是没有中文版,不过原先那个中文版是由国的“bc”给翻译的,其结果就是无论老外还是国人统统看不懂。(这是真事,不是我杜撰的,不过是几年前,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能让人看懂的中文版说明出世了)
    现在这位杜顾问看到邱晓翻译的财经论文,其中对于中外财经政策差异导致的名词用法处理的很到位,即让人能看懂论文内容,而且可以很好的区分中外差异而不会混淆不清,因此向该外国公司建议由邱晓来重新翻译一份能让人看懂的中文说明来。陈凯并没有向这位杜介绍邱晓的年龄学历,只是吹嘘其是英语专家,而如果这位杜讲师知道邱晓的实际身份后还会不会向公司推荐就不得而知了,但现在他为邱晓揽下了一个价值超十万的大活!
    当时看到短信的邱晓并不知道这次的工作将有多么艰巨,只是在吃完晚饭,打开电脑接收了陈凯转给他的那封邮件并下载了一个巨大的附件后,才知道自己在未来三个月的时间内将会过的多么充实啊!
    当然,这家公司(我们就简称为e公司好了)在没有实际接触邱晓之前还是很谨慎的,这次是先发过来一个模块的部分英文说明,请邱晓先试工,然后e公司再考虑质量和速度后再决定是否由邱晓来接下这份对于他们在华业务很重要的翻译工作。
    邱晓通过陈凯的邮件详细了解了整件事,在有着小智这个超级语言专家的外挂的前提下,想要挑战一下自己,毅然决定接下这份工作,不过目前前提是先把“试工”内容尽快翻译好。
    不再犹豫,邱晓马上就解压了那个邮件附件,这是e公司一款基础模块软件的简要说明书,但也有近万单词,对方没有要求截稿时间,但字里行间强调越快越好,于是邱晓立即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并让小智在一旁随时准备提供“技术支持”。邱晓一边翻译一边暗自庆幸,还好有一个国庆假期,可以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来翻译而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因为这份资料的翻译关系到邱晓能否接下这份大活,所有邱晓格外用心的去做,当晚几乎通宵未睡,只在凌晨眯了一小会,终于在十一当天下午把资料翻译好发了回去。可能外国公司是不过我国的国庆节的,当天下午五点,陈凯就给邱晓来电话了,说对方公司满意邱晓的翻译,准备将这份活给邱晓,但是要要求邱晓签一份保密协议,邱晓必须保证不将自己所接触的任何e公司资料外泄,否则将会有巨额违约金等着邱晓的。人家本来还要求要本人当面签协议的,但陈凯考虑到邱晓一露面可能这笔买卖就崩了,遂解释邱晓人在外地自己和杜顾问一同为邱晓做担保并负责将相关协议邮寄给邱晓让他本人签字后转交给e公司。通过一系列波折,最后总算让邱晓接了下来。不过对方还是有时间要求的,那就是务必要在今年内完成。而现在到年底刚好有三个月,对于邱晓来说,他必须要在不到9o天的时间内完成近百万字的翻译工作,而且翻译质量要得到对方认可,这对于一个还要上学的高中生来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陈凯也对此劝说过邱晓,但为了总金额高达十万的报酬来说,邱晓决定拼一把。
    从此一直到年底,邱晓都处于一种极端忙碌的状态,一方面要保证自己的学业紧跟老师们的教学速度,抓紧时间把作业都在学校里解决掉,一方面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进行这份艰巨的翻译工作,为此,邱晓几乎一个学期都没回过石湾村,来回一趟对邱晓来说太费时间了。
    终于在离新年还有三天的时候,邱晓完工了,让小智检查再三后,非常有成就感地把自己三个月的心血之作发了出去。陈凯在收到译稿后立即打来电话对邱晓能按时完成表示了祝贺,并表示一定会为邱晓争取更多利益,让邱晓就等着好消息吧。
    对于陈凯能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邱晓现在是完全不关心了,他只想好好睡几觉,把严重透支的精力补一补。接下来的几天邱晓就是有空就睡,睡醒就吃。这让这学期一直觉得邱晓是个及其勤奋的学生的老师同学吃惊不小,不知道邱晓是不是生病了,为此班主任还找过邱晓谈了一次话,让邱晓学习一定要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注意等等。对此关心邱晓在感到窝心的同时也只能含糊糊弄过去了。
    其实邱晓自己也已经决定以后不再接这么重这么赶的活了,时间长了他的身体肯定吃不消,而且会影响到自己学业,这是邱晓在赚钱的同时所不能允许的。这次应该算是把装修费赚回来了,以后还是就接一些简单轻松的活赚赚学费生活费就好了。自己毕竟现在是学生,好好念书将来考上京城的大学是邱晓现在的第一目标。
    38第三十七章
    紧接着又一个新年到来了,元旦学校放了三天假,邱晓决定回石湾村一趟,因为这个学期他只在十一放假时抽空回去了一次,到现在已经三个月没回去过了。再不回去看看自家院子里又要长草了。
    元旦当天,邱晓坐了最早的一班车到龙角镇,又在镇上转车,终于赶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回到了村里。
    现在的石湾村和三年前邱晓初来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和邱晓有关联的。因为邱晓激|情似火的种菜热情和那个冬天自己搭的简陋暖棚,给了村里人特别是李叔以启发,他们这石湾村地处山沟里,山多地少这能耕种的土地就更少了,而且基本都是坡地,种什么粮食产量都不是很高,所以一直贫困至今,而通过邱晓的行为,李叔一家子过年时一合计,这坡地种粮不行,不过种菜到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而且种菜产量高周期短,冬天如果能在盖个大棚出来,规模不用很大,这一年的收入算下来虽然也不能使人一朝就富裕起来,但绝对会比现在日子要好过些。
    于是从李叔开始,开春时把自家的地拿出一半来种应季蔬菜,到冬天时找人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搭建了一个不到半亩的塑料大棚,种出的蔬菜由二闺女的一个家里跑车的同学帮忙拉到市里去卖,除去一应支出,当年李家的收入比之去年几乎翻番。这一情况极大的刺激了村里其他人家,来年基本都开始搞起了蔬菜种植,并且家家几乎都建了大棚,邱晓家的地也被邱晓在和父母商量过后收了回来,自己盖起了大棚后优惠租给了李叔家。邱晓觉得既然赚钱就要“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可以说整个石湾把蔬菜种植搞成了规模种植,由于他们种菜很少用化学农药,石湾村的蔬菜在市里逐渐形成了口碑,后来已经不用他们自己找车往外拉,不少客商自己带着车进山来收购。慢慢的,石湾村带动起周边村子也都开始种菜,一天天富裕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石湾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事不是你不能不会做,而是看你敢不敢去尝试做,只有你尝试过了,才有改变现状的可能。
    介于自家目前冷锅冷灶的现状,邱晓很是自觉地推开隔壁李家院门,光明正大地蹭了一顿午饭。李叔李婶对于邱晓的长期不回家行为进行了长达一顿饭时间的批判,在邱晓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再三强调是因为学习紧张而未按之前报备的半月回来一次的约定执行,李家夫妻俩才算是放过了邱晓让他有时间回家看看了。
    进到自家院子,邱晓发现自家院子并没有象自己想像的那样荒草成荫,而是还算干净,土地也象是被翻过的样子。进屋后,屋子里也是一副经常有人打扫的情景,邱晓决定走之前一定要再次去谢谢李婶,自己家真是多亏他们照顾了。
    在家待了两天,邱晓好好收拾了收拾,在假期的第三天又把自家钥匙交给了李叔他们,让李叔平时照看一下,而邱晓自己则是又辗转倒车回到了县上。过完元旦,这学期也就快要结束了,现在有时间了,为了期末考试,邱晓要好好准备一下,毕竟自己初中时已经当了三年的年级第一,现在虽然环境有变,竞争激烈了,但邱晓不试试怎么能知道自己不能接着得第一呢?所以在接下来一直到考试前的这段日子里,邱晓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把其他时间都用来复习准备考试。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邱晓真的再次拿到了年级第一,并且将这一荣誉保持到了高中毕业。当然那是两年多以后的事了,而现在的邱晓只是再次打点行李准备和自家老爸老妈回合一起过年了。
    ————
    这次去市,邱晓已经不需要邱爸到火车站接站了。邱晓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间价值,决定给邱爸邱妈多带点东西过去,毕竟现在开着饭馆呢,像什么蔬菜米粮的需求量大,而且冬天味道好的新鲜蔬菜在市可是紧俏货。当到达市后,邱晓来到离自家饭馆不远的一条巷子里,此时正是午后,大人上班了,小孩上学了,而家里的老人则正好午休呢,因此巷子里此时并没有人,在离巷子口不远但视线有些被遮挡住的一个院门口,邱晓看四下无人把自己空间中早已准备好的三十箱蔬菜,七八袋大米和几十斤的腊肉、干蘑等统统堆在地上。转身几步到巷子口,把刚才观察好的,就停在巷口等着拉货的两辆三轮车叫了进去,把所有东西到装上车后,向着不远处的自家的饭馆走去。
    现在的“迎客居”已经不是半年前刚开张时的样子了,因为邱爸的好手艺,再加上饭馆的服务确实热情周到,在这附近已经有了不错的口碑。而邱爸邱妈因为生意日渐红火,雇的人手已经扩大到6人,3人在厨房帮邱爸,3人作为服务员,邱妈则基本坐在临门的柜台里负责酒水和算账收钱。这个时节,离过年已经很近了,再一个来礼拜就是年三十了,附近的大学早已放假,饭馆的生意也渐渐冷清下来,不过在这条街上新盖起的几栋写字楼里的大大小小的公司们,因为公司老板们都视“赚钱”为第一要务,不到年跟前是不会放假的,因此,饭馆的顾客到饭点时还是有一些的,特别是这几个月饭馆推出了送外卖服务,中午订餐的电话那是不待停的。每到中午晚上饭点时,最忙的就是送外卖的小工了,大学还没放假时还有几个打零工的大学生给分担一下,现在就靠店里的人经常是忙的脚不沾地。而邱晓到来到是很好的缓解了这个景象。
    最先看到邱晓到来了还是邱妈,因为她就坐在一进门的柜台后面,正在按着计算器算着今天的“流水”,眼角的余光瞥见有拉货的三轮停到了自家馆子门口,见来人进门,以为又是推销什么东西的,就头也没抬的说道“快过年了,我们已经准备歇业了,不进……”
    那个“货”字还没说完,就发现面前的柜台上趴了个熟悉的身影,是儿子!
    邱妈激动地以让邱晓都为之侧目的速度窜出柜台一把把自家儿子搂在怀里狠狠地“蹂躏”了一番。都顾不上说话了。
    听到动静的邱爸从厨房里出来,一看是儿子到了,也很是高兴,嘴里还埋怨着“怎么就自己来了?也不给我们来个电话,好去接你。”
    邱晓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挣脱了老妈的怀抱,忙和老爸打招呼“呵呵,爸,我都多大的人了,自己能行,不用你们接。对了,我给你们带了些老家的东西,找个人帮忙卸一下。”
    听到儿子说给他们还带了东西,忙把还在店里的伙计叫了一起出来,到了门口,才看到那满满两辆三轮车的东西,唉,这孩子每次这都是在搬家么?
    其他等会再说,先卸货要紧,四个人再加俩车夫很快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了店里放好,邱妈拦住邱晓自己上前和车夫结了车钱。邱晓叫车时为了赶时间压根就没问价,这会邱妈可是作为“本地人”很清楚目前的行价的,很是公道的结清车费,打发走两辆三轮车,这才一家人进了店,坐下寒暄。
    通过寒暄,邱晓才知道原来现在快过年了,邱家夫妻心地好,想着自己雇的小工们家都是外省的,越到年底车票越不好买,回家越紧张,就和大家早早的结了工钱并发了红包,打发放假回家过年去了。只剩下唯一一个主要送外卖的小工,叫赵越,是个和邱晓同年但大月份的男生,因为父母早年离异,由奶奶带大,但去年初奶奶去世了,留下赵越一个人,没人管,孩子安葬了奶奶后又没钱,房子也被其他长辈给占了去,自己孤身一个人来到市讨生活。当时邱家店里正在招人,在门口贴了告示,赵越就来应征,刚开始邱妈看他瘦瘦小小,脸色也不好,就不想要,但还是问了大概情况,一听这孩子和自家儿子一般大,而且现在算是个孤儿,一个人到城里来打工准备养活自己,而且当时已经是身无分文了。看着面前这个明显营养不良而长得矮小的男孩子,在一想到自己远在老家也是“一个人生活”的儿子,邱妈心软了,就留下了赵越,这孩子不容易,即便干不了什么重活,再说店里养个小孩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让邱家夫妻没想到的是,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小娃,脑筋特别灵,手脚也勤快,嘴巴也甜,因为人小力气小,但没几天就和店里其他人处好了关系,就是经常来的顾客也都对这个小伙子感觉不错。最让邱妈满意的是,这附近的几栋新写字楼里现在新增了一些it公司,这种公司一般都是很忙的,员工很难得有时间出来吃午饭,都是自己打电话订餐。刚开始“迎客居”是没有电话订餐业务的,因为人员少,到了饭点本就有些忙不过来,很难再安排出人手出去送餐,但赵越来了之后,这一问题就解决了,邱妈让他专门去送外卖,想着孩子小老拘在店里不太好,刚好趁送餐的时候出去逛逛。邱妈这是真把赵越当自家儿子养了。
    但没想到的是,这赵越送了两次外卖后,就找到邱妈让她做一些印有“迎客居”电话和特色菜的小卡片,说是那几栋楼里的人其实都知道他们店的饭菜好,但因为工作忙,原来又不知道电话,没法订餐,现在好了,有了专人送餐了。赵越就想着制作些“名片”散出去,或者再增加一个订“套餐盒饭”业务,生意一定很不错。结果,果然和赵越预想的一样,“盒饭”业务一经推出就火爆异常,原本还比较清闲的上午时间全体人员都忙碌了起来,摘菜洗菜切菜炒菜的,装饭盛菜的,打包送餐的,每天就中午送这一餐的盒饭收入,很快就赶上了饭馆每天收入的一半还多。邱家夫妻对赵越也是越发的好了。就差认下来给邱晓当哥了。
    现在店里其他人都被夫妻俩放假回家了,而赵越因已经没有“家”可以回了,就被留了下来,和邱家一起过年。而邱晓在接触了几天后,每天一起在店里帮忙,一起中午去送盒饭,对这位新出来的“哥哥”感觉也还不错,这个哥哥人很聪明,而且在很多时候比他这个已经有不少社会历练的人还要显得“成熟”“稳重”。虽然觉得这个“哥哥”似乎分摊了一些父母对自己的爱,但邱晓在这方面也不是个小气的人,只是略显别扭了几天后,就已经和新哥哥好得像多年的哥们了。邱爸邱妈对小哥俩的互动看在眼里,也都喜在心里。邱晓从小就一个人长大,身边很少有同龄人一块玩,现在他们这算是一家三口变成一家四口了,也挺好的。就当又多了个能干的儿子。
    夫妻俩和邱晓在私下还商量过,等有机会就送赵越再回学校念书,这年头,念书考大学才是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念想。而赵越却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还不知道他是否会同意接受邱家夫妻的资助,毕竟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很自主的亲身儿子了,这个干儿子看着也是不好说话的样子啊,这个问题到时候在一起商量商量吧。大不了,现在多发点工钱,好让赵越以后用“自己的钱”去上学?
    和自己父母以及这个新认的哥哥一起好好过了一个年,邱晓又在店里帮了几天忙,就被父母央告着打包送回去上学了,现在可是高中了,这学业一定要抓紧才行,邱晓早点回去就能早点有时间念书了。在市,关于店里的生意等过完大年初六,初七这天那些个公司一上班,生意就一天天忙了起来,在店里是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学习写作业的。
    邱晓被自家父母打包送回了县上,这时离开学其实也不远了。邱晓抓紧时间先把假期作业们先搞定了。然后又上网接了几个比较小的翻译的活,准备在开学前再赚点“学费”。
    39第三十八章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晃一晃就过去了。转眼,邱晓已经上到高二下学期了,眼瞅着又一年的五一节就要到了,现在对于邱晓他们来说,“放假”那就是一种奢侈品。五一的七天假能给他们放3天就该偷乐半天了。
    这一天上午,物理课上,邱晓他们正在答物理老师不知道从哪里搞到的著名的某某地区的模拟卷子。邱晓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起来。因为正在上课,邱晓伸手按掉了,继续答题,准备下课后再看看是谁打来的。
    好容易把卷子答完了,下课铃也响起来了,邱晓把手上的卷子交给来收的课代表,自己拿着手机出了教室来到楼梯拐角的阳台上,这时周围还没多少人,邱晓拿起手机一看,刚才的未接来电居然是陈凯打来的,不知道他会有什么事找自己,按说陈凯应该知道自己这时候应该是在上课啊。邱晓想着忙把电话拨了回去,电话接通了,很快一个低沉的男声响起在电话那头,“喂,是晓晓啊”
    “喂,三哥,是我,是你刚才给我打电话了?有什么事吗?”
    “晓晓啊,这个,怎么说呢,是,是有个事和你说一下……”陈凯在电话里似乎有些欲言又止,邱晓听着心里打了个突。
    “有事您说。”
    “是,是这样的,晓晓啊,徐东你还记得吧?就是当初卖你房子的那位,这小子不是个东西,这房子都已经卖了,现在又反悔了,想把房子要回来,”
    “怎么能这样?!钱都两清了。”邱晓一听,脑子里轰的一声,怎么会这样?自己正努力向京城的大学努力,怎么这京城的房子就要没有了?
    “晓晓,你别急,千万别急啊,你听我说,听我说完,这套房子啊,他是想收回去,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件事做的不地道,所以他又给你从新找了一套房子,不过,就是面积比原来那套大了点,哎呀,这什么事啊,我说邱晓,你还是请假过来一趟吧,电话里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总之你放心,哥不会让你吃亏的。”
    邱晓一听陈凯已经这么说了,也不好再多问什么于是决定尽快请好假去京城一趟。挂了电话邱晓就开始犯愁了,这电话里说的痛快,可这假哪里是那么好请的。没奈何,既然已经决定要去京城了,这假再难请还是要去请的啊。
    最终,邱晓可以说是使出浑身解数,嘴皮子磨破才从班主任的手里请了三天假。班主任说了,这还是看在邱晓一直学习不错,考试从没掉过链子,才特批的,如果他要是敢晚回来一天,邱晓这一年的奖学金和“三好”就别想了。邱晓虽然被郁闷到了,到也不得不签下这不平等条约,中午放学后,匆匆回家收拾一下,连饭也不来得及吃,就跳上班车往市里赶了,现在只有三天时间,坐火车去肯定是来不及的,只能去坐飞机了,唉,好大一笔开支啊,不行这笔钱一定要让对方给他掏出来,否则,哼,小爷也不是好惹的。
    当邱晓坐着最近的一班航班赶到京城时已经晚上七点了,陈凯特地开车来接他。上了车,在路上陈凯这才说起事情的缘由。
    原来,陈凯的这位叫徐东的朋友,本来确实是打算把集资房卖掉的,准备用卖房钱再做点其他生意,可是谁曾想这卖了房的两年时间这京城的房价已经涨得到了一个离谱的价位了,徐东后悔卖房了。他又想把房子要回去了,但因为和陈凯关系之前确实不错,他也不想因为这事把关系搞坏了,于是就自己找公司的同事联系到了另一套准备出售的同期的房子。只是这套房子的面积比原来那套大了些,有12o平左右,而且现在的转手价已经涨到五千多了,不过这套房子是一楼并且在把头位置,因此就拥有了一个“c”字型的花园,而且这花园的面积还不小,至少有15o平可能实际面积还要大,这些是随房子一起可以买成自家的。在京城的四环附近拥有一个自带花园的房子,这可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徐东表示他有错在先,会补充一些违约金,而且还会帮邱晓把新房子的价钱再谈一谈,往下压一压的。邱晓听了,也没有说什么,就说第二天见面再谈吧。陈凯见邱晓面上淡淡的,也心虚不再多说话,把邱晓带到了自己一个朋友家过夜。之所以不去陈家,是因为陈家大哥去年时候已经调任到东南某军区了,大嫂也跟着过去了。而老爷子嫌南方潮热不愿去,自己一个人回老家市了。陈凯部队上有分房,不过在远郊,离着太远,在京城市区内没有住处,这次就借了一套朋友的房子暂住几日了。
    陈凯带着邱晓先找地儿吃了饭,再到了地方洗漱休息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陈凯和邱晓就起来了,陈凯知道邱晓请假不容易,头天就联系好了徐东今天上午就见面把事情说清楚。三人随后在一家茶馆碰面了,坐下后,徐东忙不迭地向邱晓道歉,说自己确实不对。为了弥补邱晓的损失,他除了退回原房款外,额外再给邱晓支付五万元的违约金。
    这又是道歉又是违约金的,邱晓当着陈凯的面也确实不好再说什么了,不管怎么样陈凯的面子邱晓还是要维护的。不能为了自己的事让陈凯和他的朋友之间有了嫌隙。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退房,但问起了另外那套房子的事情来。
    徐东一看邱晓挺好说话,也没有为难自己,还帮自己在陈凯面前说了好话,确实过意不去,于是就很详细的给邱晓他们介绍了那套花园房子,并且表示如果邱晓想要的话,他一定出力给谈个最低价出来。
    那套房子和陈凯说的差不多,有12o平大,三房两厅,房子前后和侧面都是赠送的花园,全面积加下来有将近2oo平了,原来房子是分给公司一位退休的高工的,而现在这位高工却突发重病去世了,高工的老伴决定把新房转让了带着剩下的家私回老家养老。老太太人不错,很好说话的,而且卖房不是为了赚钱,只有看着合适就会卖的。徐东也许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当时立马就给老太太打电话,说是想买房。老太太爽快的同意,当时就可以过去谈。
    于是三人也不耽误,立即起身就往老太太家去了。见到老太太时,老太太和邱晓还蛮有眼缘的,两人稍一谈就定下来了。而且老太太见买自己房子的是这么个可爱的小娃娃,并且对方表示主要是对那个花园更感兴趣将来一定会好好建造一个漂亮的花园的。在价钱方面老太太很大方的给了邱晓一个“优惠”价,45oo一平方。总价54万元。这在当时的京城来说,价钱绝对优惠的了不得了。双方很快就签署了协议,并约好下午就去公司物业办公室把手续给办了。而邱晓也要在3天内把全款打给老太太。
    出了老太太家,徐东表示这就回去给邱晓转钱,邱晓则坐上陈凯的车往住处走。到了住处,陈凯和邱晓坐下来商量房款的事情。新房需要54万元,徐东今明天会给邱晓打回17万元的房款和5万元的违约金,而陈凯刚才在路上经过银行时已经把暂存在自己手上的17万元房款转回了邱晓的卡上。这样算下来,邱晓还需要自己再拿出来15万元。陈凯表示他会联系之前帮邱晓找的那位理财专家,把邱晓存在他那里的钱变现,据说当初的五千块现在已经有近三万的样子了。邱晓一听忙劝阻,说自己手上还有钱,因为翻译的工作邱晓一直在做,虽然没有最开始那么拼命了,这两年来也赞下了近二十万元。这些用来付房款刚好够了。
    在京城只逗留了短短两天,邱晓在搞定了新房子的事情后,马不停蹄地当晚就坐飞机回了l市,在第三天上午就出现在了教室里。这让他的班主任表示很满意。
    回了学校后,邱晓才想起来关于换房的事自己还没给父母讲呢,忙抽空给市的父母打了电话把事情的经过讲了清楚。邱家夫妻见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让邱晓知道需要钱的时候记得和父母讲,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扛,他还未成年呢,别不把自家爸妈就不放在眼里了。邱晓赶忙认错道歉,表示自己一定注意。
    就这样这件事就这么揭过去了。而之后的日子,邱晓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复习上,争取考个好成绩能到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去上大学,能够在京城亲身经历一次奥运会。
    40第三十九章
    我真是悲催啊!!!!!!t_t
    本来周末我会把文提前放进存稿箱的,但因为今天加班就没弄,想着来了再发。
    可是可是可是该死的单位断网了!!!!!!!!!!!!!!!!!!!
    呜呜呜,我那日更的好习惯难到要被打破了?!?!
    亲们对不起啊,我有罪!
    我现在是拼着流量用手机发的。
    现在我想到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周一三更补上
    二是我一会试试看能不能把文存到手机上,看能发不
    亲们?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