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次南海之战派遣舰队的基础上成立南洋舰队,升任郑森为南洋舰队的司令长官,舰队司令部将常驻于巴达维亚港,舰队则分别进驻马六甲、巴淡港和巴达维亚三地,负责对南洋水域进行管理和统治,授予郑森为三等定海伯,以示对于此次他指挥攻克马六甲和巴达维亚的奖励。
    (今日特别鸣谢skydiou朋友的打赏!另外告诉大家一个悲催的消息,原定于这本书完结的计划搁浅了!纵横总编对我的新书再一次提出修改意见,恐怕还要好事多磨!估计是纵横的老大们对我的期待太高,所以这本新书有点难产!不过相信一次次的琢磨之后,新书质量不会太差!现在纵横老大们的意见是让我月底开始!所以恐怕赶不上老书完本了!)h!。
    第六卷 终战 第二百一十四章 飞速发展
    ?也许是因为在旧时空接受过完善的疫苗注射的缘故,也许是肖天健自身常年习武,并且即便是在当了皇帝之后,也照旧勤练不辍,另外对于女色方面,肖天健也颇为自制的缘故,肖大皇帝的身体相当不错,虽然在他执政十多年之后,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还是相当的不错。-< 书 海 阁 >- wen2
    但是内阁大臣们这些年来,却一个个的老去,开始换上了一批新的官员,接替了这些最早的内阁大臣,开始主理国务。
    卢象升这个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在担当了八年的总理大臣之后,也因为积劳成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向肖天健递交了辞呈,辞去了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在正式得到了肖大皇帝的批准之后,卸任回乡荣养。
    在这第一批内阁大臣的协助之下,大中朝各种政务开展相当顺利,虽然他们也曾经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但是总体上却功远大于过,让大中朝上下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是既然有政治,那么就不可能杜绝党争,朝野之间,因为一些政见的不同,也开始逐步的出现结党情况。
    这一点并不出肖天健的所料,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在他看来,堵不如疏,与其禁绝党争,倒不如引导这种党争公开化,走正当的途径。
    于是干脆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肖天健以皇帝的名义,正式发放了两个政党牌照,一个是以比较激进的新任工部大臣马啸天为首的工党,他们代表了大中朝新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益,主张开拓市场,发展经济,对于肖天健提出的海外殖民政策非常支持,他们多是代表了新资产阶级的利益。
    另一个则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一派,被定名为民党,他们以新任的吏部大臣为首,在政见方面力求稳妥一些,更注重大陆方面的事务,对于领土扩张方面并不算太积极。
    从本质上来说,肖天健并不喜欢保守派的民党,但是毕竟他们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政见,所以其存在还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一下工党太过激进。
    所以在天元十一年之后,大中朝朝野便开始分成了两个党派,但是肖天健也仅仅是只受了两个党派的牌照,并未再多增加其他政党,他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党派太多最终会闹得不可开交,有两个党派对于大中朝现在来说,已经足矣。
    但是肖天健暂时也没有推行什么执政党组阁的方式,而是在内阁之中采取了联合组阁的办法,暂时让两个党派相互之间牵制,由他来主持朝政。
    两个党派可以通过报纸,来宣扬他们的执政理念,今后逐步的引导民间,来决定由谁来主持政务,但是迟早有一天,他还是要推行君主立宪制,这不过是提前为以后在做打算罢了,而且他的身体状况相当不错,肖天健有信心再干个二十年,故此一些事情只是在做前期的准备。
    党争的公开化和正规化,也免去了许多之前党争的弊病,两个党派之间,多了牵制和监督,这更利于今后官员之间的廉洁,虽然刚开始还不成熟,但是潜移默化之下,在肖天健的刻意引导和监督之下,两党制今后可以确定,将成为大中朝的政治制度。
    随着卢象升这一代老臣逐步退下去之后,大中朝的官员系统之中,开始出现了大批新的大中朝培养的官员,比起老一代的官员,这些新的官员们,更具有冲劲,眼光也更加长远一些。
    特别是这些新生代的官员们,他们的眼光已经早已不再局限于中国大陆这一块地方了,许多官员在前期宣传和教育的引导之下,目光开始越来越多的投向了更为辽阔的世界各地,开始更多的关注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
    再加上接连的军事胜利,使得大中朝的疆土不断的扩张,阶级矛盾也通过这样的扩张,得到了一定的宣泄,使得国内局势越来越平稳了下来,虽然因为中国特有的民族原因,在西南边陲和西北一带,小规模的冲突还在不断的发生,但是这对于军方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坏事。
    军队最怕的就是长时间的和平,如果是太长时间的和平的话,对于军队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肖天健刻意的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的时候,并没有对一些不遵从大中朝廷政令的部族采取赶尽杀绝的办法。
    相反他更多的是采取一些相对柔和的手段,但是同时又在军事上采取压制的手段,使得这种小规模的冲突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然后令军方不断的轮换兵马,一是来保持诸军的练兵,二是可以从这些小规模的冲突之中检验新的战法。
    随着大中朝刻意对工业发展的引导,大中朝十几年间机械和冶金业还有各种轻工业的发展,到了天元十几年的时候,经过这段时间长期的积累之后,大中朝的工业发展开始爆发出了极大的能量。
    到了大中朝天元十三年的时候,大中朝总体的铁产量已经早已突破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的铁产量,甚至于比起历史上的巅峰时代的铁产量,还要翻了很多倍。
    除了生熟铁产量飙升之外,在肖天健的引领之下,一座座在旧时空看来十分简陋甚至于原始的炼钢转炉开始逐步的投产,虽然肖天健不是学冶炼出身的,但是好歹他多少也了解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许多科技的发展,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有肖天健这个超时代的作弊器存在,很多事情其实他只需要提出一个大致的思路,然后便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摸索,只要保持着对其资金的投入,让其不断进行试验,炼钢炉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而且这种摸索的过程也不能少,必须要让这方面的人员,从最基础进行摸索,然后不断的加以改进,对于原理不能单单只做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要彻底的了解为什么,故此虽然炼钢炉很原始,但是对于今后一旦掌握了炼钢的原理之后,改进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随着一座座炼钢转炉的投产,大中朝的工业发展也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除了军工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各种机械产品也质量越来越好。
    大中朝的兵器制造水平在这些前提的保证之下,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天元十三年的时候,大中朝第一杆燧发式前装线膛步枪终于被研制了出来。
    而且肖天健在化学工业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暂时无法生产出火帽的情况下,先设计生产出了第一代的米涅步枪,使用米涅弹来取代了旧式的圆形子弹。
    这种米涅枪一经被试制出来,便立即引起了军方的震动,在试枪手为军中诸将们展示了这种新式线膛步枪之后,这些军官们立即便震惊了。
    他们纷纷亲自试射了这种新式的米涅步枪,立即都开始纷纷呈文,要求为军方换装这种新式燧发线膛枪。
    于是在此之后,肖天健亲自将这种新式的线膛步枪定名为了大中十三式步枪,并且下旨开始大批量投入生产,第一批生产型米涅步枪按照肖天健的意思,最先换装到了海军之中,随后便开始从外向内,对大中军陆师进行逐步的换装。
    考虑到这种新式步枪的杀伤距离和精度问题,肖天健下旨一方面封锁这种新式步枪的生产工艺扩散,一方面严令民间不得仿制线膛枪,以免这东西掌握在一些不法之徒手中,成为他们对抗中国和大中朝官府的利器。
    民间只许生产使用老式的滑膛燧发枪,作为狩猎和民兵装备,只有军方才可以换装这种新式的线膛步枪。
    另外随着钢铁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大中朝的火炮生产也更加厉害了许多,一门门新式的钢炮开始被生产出来,这种新式的钢炮已经具备了旧时空后世的火炮一些特征。
    首先这种钢炮开始被制造成后膛装填,虽然还是以火门和燧发装置为引发装置,但是已经设计出了炮尾的炮闩,弹药可以从炮尾部直接装填入炮膛之中,以炮闩闭合封闭炮尾,最重要的是炮膛之中,因为各种机械的应用,也被拉制出了膛线,炮弹也改换成了锥形的柱状尖头弹,替换了原来的那种圆形炮弹。
    虽然这种新式的尖头弹因为印信的原因,还不能制造装填火药的爆炸弹,但是射程和威力上,却大幅提高了许多。
    军方试验了新式的火炮之后,更是欢喜万分,再一次要求换装这种新炮。
    但是肖天健在亲自检验了这种新式后装线膛炮之后,却有点遗憾,这种炮虽然射程和威力以及精度都提高不少,但是却对于陆师来说,却并不十分实用,特别是在榴弹没有研制成功之前,这种炮只能使用实心炮弹,相反因为其发射之后,空中飞行的时候稳定性非常好,落地直接便插入到了土层之中,相反却还不见得比老式的圆形炮弹落地之后弹跳起来杀伤人员的效果更好。
    所以他在和诸军军官研讨之后,决定这种新型的后装线膛炮,在榴弹没有研制成功之前,暂时不装备陆师,陆师继续使用旧式的前装滑膛炮,但是今后炮管制造换成钢制,以此来加强炮管强度,减轻炮身自重。
    但是这种新式的后装线膛炮,对于海军作为舰载炮,却很是实用,特别是用来和敌军舰船作战的时候,即便是没有榴弹,只用实心炮弹,穿甲能力也大幅提高十多倍,精度和射程上更是远超出就是前装滑膛炮许多,射速也更快一些。
    这玩意儿真真的就是海战利器,一旦大批装备海军的话,西方国家的那些战船,在这种大炮的轰击下,只能算是渣,在他们开火距离之外,大中军的舰炮便可以轻松精确命中他们的舰船,并且可以非常轻松的将它们击穿,即便是大中朝的舰船小于敌军舰船,大中朝的舰船也可以轻松的赢得海战的胜利。
    本来肖天健还想设计研制管退火炮,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钢材质量和机械制造工艺,还达不到要求,即便是用最简单的弹簧式管退装置,弹簧也暂时不容易达到要求,所以也暂时只能作罢,继续使用架退式火炮,但是即便如此,对于火炮的发展来说,大中朝还是远远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得大中朝的海军,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在海上都立于了不败之地。
    于是随着这种后装线膛炮的定型,海军开始在舰船上逐步的进行换装,在这一点上,陆师的军官们很是有点不满,但是又没有办法!谁让这种新家伙,更适合海军使用,但是对于陆师来说,却暂时还是一种鸡肋。
    (今天特别鸣谢面若桃花、一醉人二位朋友的打赏!多谢多谢!)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书 海 阁 >- wen2
    请分享
    第六卷 终战 第二百一十五章 远航
    ?可是放下这种新式火炮不说,单单是线膛枪的应用,便使得大中朝的军队战斗力再一次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书 海 阁 >- wen2
    新式武器随着投入边军试用之后,效果非同凡响,第一个品尝到它的厉害的便是一个蒙古部落,一个蒙古部落因为对于大中朝军队占据他们的草场建立兵站不满,偷袭兵站,结果是数百人的蒙古骑兵,在进攻这个小小的兵站的时候,兵站中仅仅不到五十人的守军,使用这种十三式新式线膛枪,便将他们击溃,甚至于可以说是一次屠杀。
    这个蒙古部落的族人,根本不了解这种新式火枪的厉害,按照他们的老习惯,在之前的滑膛枪无法有效射击的距离内集结,然后发动攻击,结果他们尚在集结期间,便遭到了兵站大中军守军的射击,结果是大批蒙古人,当即便在集结地点就被精准的米涅弹直接成片射杀,甚至于还出现了一弹穿射两个人的情况。
    不知利害的这些蒙古人,立即便被打的人仰马翻,慌乱之中他们只得仓促开始朝着兵站发动冲锋,但是在精确的线膛枪的射击之下,不等他们攻到兵站下面,便被打死打伤了一半,其余的眼看不好,便立即掉头逃窜,可是兵站守军依旧不依不饶的在他们背后开火,远远的便将他们打翻在地,一战下来,这个部落几乎精壮全灭,没多长时间,便被增援来的骑兵全族屠灭。
    随着新式步枪装备的越来越多,那些试图和大中朝相抗衡的势力,越发体验到了大中军的强悍,于是他们除了表示臣服之外,便只能被一批批的干掉,使得边境一带的局势也越来越稳定了下来。
    天元十四年的时候,大中军西北军区,仅仅以三千人的兵力,便击败了土鲁番一支近两万多人的兵马,使得土鲁番汗国再也不敢于大中朝相对抗,彻底宣布归顺大中朝,自此西北也基本平定,使得大中朝的西北疆域,彻底扩张到了旧时空的新疆全境,甚至于还要朝西北方向扩张了许多。
    另外在其它工业方面,在肖天健这个作弊器的引导之下,大中朝在天元五年之后,便开始逐步的建立起了许多之前没有的工厂。
    一座座皇家玻璃厂、水泥厂开始被投入生产,这些东西除了大大满足了大中朝的需要之外,随着玻璃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原来西洋人朝着中国出口的玻璃制品逐渐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大中朝的玻璃产业在很短时间内,便大大超出了西洋人的玻璃制品的质量,本来被威尼斯人视为禁脔的玻璃生产工艺,被大中朝很快超越,各种玻璃制品不但不再需要从西洋人手中进口,而且大面积的玻璃镜也开始被生产出来,并且成为了新的出口商品,以更低廉的价格,迅速的取代了突尼斯人的玻璃镜,开始被返销到了欧洲列国,为大中朝开始赚取更多的利润。
    另外水泥的试制成功,除了让建筑行业得到了一种非常不错的材料之外,对于军事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有了水泥之后,大中朝边疆一带的兵站建设也更加方便快捷了许多,一座座坚固的兵站堡垒,被用水泥建造起来,而且一旦凝固之后,异常的坚固,更加稳定了边境一带的少数民族对大中朝的顺服,大大减轻了大中朝的边患问题。
    所以在大量换装了新式的十三式线膛步枪之后,再加大量边堡兵站的建立,大中朝对于西北边境一带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大中军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为此大中朝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众多的兵力来维持境内的稳定,到了大中朝十四年之后,大中朝陆师又一次进行了大幅度的裁撤。
    原来大中朝陆师拥有近七十万的兵力,这一次一下便裁掉了二十余万,陆师仅保留了不到五十万的兵力,如此一来,使得大中朝减少了相当多的军费开支,同时也使得大中朝国防军变得更加精干,当兵的待遇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但是在先进的武器保障之下,大中军陆师的战斗力却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还因为新式步枪的装备,使得其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另外陆师经过精简之后,原有建制的框架并没有进行裁撤,只是原来的建制缩小,许多精英骨干得以保留下来,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事,需要扩兵的话,大中朝随时都可以扩大招兵,迅速的补齐部队的缺编成员,在骨干的带领下,很快便可以大幅提升战斗力。
    但是与陆军不同的是,海军却没有进行任何缩编,仅仅是将一些老旧的船只淘汰掉,换装了新式的战船。
    同时在这个时候,肖天健借鉴旧时空之中英国海军的办法,对海军的舰船进行了一次重新定编,将海军的舰船按照排水量和装载火炮数量的不同,划分为五等,设定了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以及巡逻舰五个舰种,完善了海军舰船的编队以及战术。
    另外在战斗舰序列之外,还增设了运输舰其中包括人员运兵船和物资运输船、补给舰、补水船等等舰种,明确区分了各种舰船的用途。
    如此一来,大中朝的舰队也更加精干了许多,战斗力自然也更加强悍了许多,隐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最强的一支海力量,终于有了和西方国家在海进行全面逐鹿的实力。
    就在大中朝天元十五年的八月,肖天健这个大中皇帝,忽然之间却从北京出发,先是到达了南京,在南京中华造船厂参加了一次隆重的船只入役仪式。
    这次下水的这条船,是大中朝最新打造出来的一条一等战列舰,这条船排水量接近一千五百吨,全长达到近七十米长,宽近十五米,吃水八米,船有三桅,排水量达到了近两千吨,共有三层炮甲板,可以装载火炮一百一十门之多,可以装载船员八百人,单是火药便可以装载三十余吨,炮弹更是达到百吨以。
    虽然对于肖天健这个来自旧时空后世之人来说,这样的船只实在是算不什么大家伙,在军舰之中,最多也就是能算是一条轻型护卫舰。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船只绝对可以堪称巨船了,即便是比起当年郑和宝船,在排水量也已经不遑多让,更重要的是这种战舰,装载火炮之多,已经赶了西方国家最强大的战列舰,在这个时代的大海绝对是一个霸主级别的存在。
    何况大中朝的火炮技术远远领先于其他诸国,船装载的一半以,是二十四磅后装线膛炮,如果在海碰与之排水量相差不多的敌舰的话,大中朝的这条战列舰,绝对可以轻松将其击毁,根本不会给对方还手的机会,所以在它下水的同时,也宣布了大中朝在海洋的霸权。
    不过建造这样的大型舰船,带来的副作用则是其造价的攀升,时至今日这条船的造价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四十万大龙币,如果不是这些年来大中朝财政状况越来越好的话,仅仅批量建造这样的战列舰,就能让大中朝财政破产。
    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于大中朝初年了,随着大中朝海洋利益的拓展,大中朝眼下已经彻底控制了整个南洋甚至于势力已经前伸到了印度洋和非洲东岸一带,大批海船的出海行商,为大中朝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使得大中朝现如今财政收入已经不再在乎这样的支出了。
    所以随着这种新式战列舰的试制成功,海军大手笔的一下便下了十五艘的订单,如果全部集结起来拉到欧洲的话,加二等巡洋舰和三等驱逐舰的话,即便是眼下已经崛起的英国海军,和老牌海强国的荷兰人,对大中朝的舰队也只能望而生畏,更不要说像已经没落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以及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法国人,估计吓也能将他们吓得够呛。
    不过现如今肖天健可没兴趣去集结舰队远征欧洲,去和欧洲国家抢地盘,现如今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从海贸易集团公司带回来的消息,肖天健得知现在欧洲的荷兰人和英国人正因为海贸易的摩擦,双方剑拔弩张,正闹得不可开交,虽然因为消息传递速度的原因,尚不得知他们已经开打了没有,但是可以预料,这两方现在正处于战争状态,注意力都放在了欧洲大西洋,根本没有时间来亚洲找大中朝的麻烦。
    而这个时候大海正处于一种力量真空状态,大中朝必须要尽快去抢占更多的殖民地,否则的话,今后就要面对着和大英帝国舰队满世界征战了。
    于是肖天健这才亲自御驾亲临南京,参加了这一次的战列舰入役仪式,当然这一次他南巡可不是只为了参加这一次的新式战列舰入役仪式这么简单。
    在肖天健为这艘已经定名为龙权号战列舰进行剪彩仪式之后,肖天健接着便亲自乘坐这条大中朝最新的军舰,在南京码头-< 书 海 阁 >-,驶向了宁波港。
    而在肖天健抵达宁波港的时候,这里早已是旗幡招展,战船云集了,得知皇帝亲临宁波港,东南军区的军将们还有南北舰队的主将也都提前赶到了宁波港,在此等候肖天健的到来。
    而这一次在宁波之所以会云集这么多军方人士,并不是因为大中军海陆军又要对外展开什么大规模的进攻,而是因为在这一天,大中朝将会派出一支编队,再一次开始远航,去探索中国人之前对大海深处中国人曾经未知的陆地。
    哇!今天老朋兔子乖乖1给的打赏太给力了!当然也不能忘了老宋开心兄弟的打赏,寒风这厢拜谢了!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书 海 阁 >- wen2
    请分享
    第六卷 终战 第二百一十六章 澳洲远征军
    ?其实在很早之前,大中朝的文武官员,在那一次夜宴之上,通过肖天健派人制作的大型地球仪,便都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这么一块大陆,而是还有另外几块大陆,但是因为之前大中朝海上力量有限,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南洋和印度洋一带,除了几次派出了由一两条船或者两三条船组成的小型编队,出海向东抑或是向南进行探险性的远航,并未派出大型编队,进行远征占领新殖民地的行动。-< 书 海 阁 >- wen2
    但是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大中朝海上力量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发展之后,现如今已经控制了整个南洋,终于有实力来做这件事了。
    而且前期海上贸易集团公司和海军部门,通过不断的小规模的远航探险之后,终于远航到了北美洲和南美洲,更重要的是一条探险船终于航行到了澳洲,并且绘制出了航线图,这些探险船最终成功的返回到了广州,将这些他们千辛万苦获取到的第一手航线资料呈交给了海军部,为下一步大中朝的远征做好了相对比较充分的准备。
    在这些年之中,大中朝一共派出了数十艘各型探险船,足足有六千多水手参与到了这种探险活动之中,但是他们之中,却只有不到一半的船只,最终返回了中国,其余的皆失去了音讯,料想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在海上遭遇了不幸,为此凡是参与探险的人,大中朝都给予了他们极高的待遇,以此来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未来对于海洋的探险活动之中。
    这种锲而不舍的努力,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开始可以收获了。
    所以直到这个时候,肖天健才正式下旨,组建起第一支远征舰队,开始出海,前往澳洲建立大中朝在另一片大陆的第一个殖民地,宣告澳洲将成为大中朝的殖民地,而这一次肖天健离开北京南巡,正是要为这一支远征舰队送行。
    其实澳洲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发现,早在十七世纪初的时候,便有荷兰人的船只曾经抵达过澳洲,之后荷兰、法国、英国的探险者也都曾经抵达过澳洲,但是这些欧洲人却都没有对澳洲给予足够的认识,甚至于连海图上都没有对其进行标注,直到十八世纪初的时候,澳洲的西海岸和北岸才第一次被正式标注在西方的海图上面,在这几十年里,西方人并没有试图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定居点,更没有宣布对其实际占领。
    所以这对于大中朝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而且肖天健这个旧时空后世之人,比任何人都了解,这片广袤的陆地的重要性,中国是个缺铜的国家,历来各朝对于铜这种金属都十分稀缺,而且铜也是中国重要的硬通货,中国自身的铜产量很是有限,所以中国急需在海外找到一个富有铜矿资源的地方,将其纳入中国的统治之下。
    而按照肖天健的记忆,铜矿最大的产地应该是在智利,另外新几内亚也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当然澳洲同样也拥有着相当多的铜矿资源,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亚铁矿石蕴藏量非常巨大,虽然现在看来大中朝并不缺铁矿,但是肖天健知道澳洲铁矿石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只有先行占领这片大陆,今后中国人才不必受那些所谓的力拓必拓公司对铁矿石的讹诈,省的今后几百年里,中国会再为缺乏铁矿石而感到忧虑。
    所以在选择第一块海外殖民地上,肖天健经过仔细斟酌之后,最终将澳洲作为了首选的目标,当然这并不代表着肖天健便不重视南北美洲,但是第一步对于中国人来说,尤为重要。
    更何况现在的南北美洲,许多地方已经被西方国家先行实际控制,一旦大中朝首先选择南北美洲登陆的话,免不了一到地方,就先要跟当地的殖民者发生正面冲突。
    这对于缺乏远航经验的大中朝来说,不是十分有利,所以肖天健认为,可以先将澳洲作为第一步,去将其实际占领和控制,然后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去南北美洲和西方殖民者争抢殖民地,也为时不晚。
    按照肖天健的计划,在他有生之年之中,要为大中国今后的资源提前进行布点,必须要提前控制住地球上最为重要的一些矿产资源产地,省的中国人今后还为这些东西受忧。
    于是在海军部和贸易集团公司的共同协商之下,大中朝终于在天元十三年的时候,确定了远征澳洲的殖民计划。
    这一次大中朝为远征澳洲,准备了十五条各型船只,其中一条新下水的一级战列舰,两条二级巡洋舰,还有三条三等驱逐舰和五艘四等护卫舰以及四条大型四桅武装货船。
    这些船只都是新近两三年建造起来的新船,船只所用的木料除了产自辽东的木材之外,还用上了不少产自南洋的上好木料,船只建造的十分坚固,完全可以承受海上的巨浪和恶劣天气。
    另外大中朝为这次远征在海军之中和海上贸易集团之中招募到了六千多名水手和战士,以他们的实力,完全可以应付一场相当规模的海上战事和陆地上的战事。
    除了这些水手和战士之外,大中朝还招募到了一千多名各种行业的技术人员,其中除了船队中常备有木匠、铁匠之外,还带上了数十名矿业学校毕业的学员,另外还有一些学习生物的学者,以及善于农业的技士,甚至于还带上了一批建筑工匠和善于放牧的牧民,当然也少不了派出一批精通医术的医官,加入到这次行动之中,作为对舰队成员健康的保障。
    这批人之中,将会有大半的人作为中国第一批定居澳洲的移民,按照计划,一旦他们在澳洲北岸和西海岸一带登陆,并且建立好桥头堡之后,他们的家人也会马上便被运送到澳洲跟他们一起定居在澳洲,并且建立中国大陆和澳洲的定期航线。
    所以这才促成了天元十四年肖天健的南巡之行,他此次来到宁波府,正是要为这一批冒险者进行送行。
    肖天健先是率领诸官,在码头上祭拜了妈祖神像,为船队进行祈福,然后登上了码头附近的一个高台之上,大声的对这些即将出航的人员和前来为其送行的人员,进行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将此次参与此行的所有人都称之为英雄,并且阐述了殖民的重要性,大声的鼓励他们,勇敢的去为中国人开拓新的领地。
    当他的演讲结束的时候,整个宁波府码头的人群都了起来,所有人都大声的欢呼了起来,无数人虔诚的跪下,山呼万岁。
    然后在肖天健的挥手之下,这些出征的人员,立即便开始鱼贯登上了早已停靠在码头边的船只。
    肖天健这个时候走下了高台,来到了那条龙权号停靠的栈桥旁边,再一次亲自接见了这次远征舰队的司令官。
    这次远征舰队的司令官不是旁人,正是在这些年来历次海战之中脱颖而出的年轻海军军官施琅。
    虽然施琅这个人在旧时空的历史上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说他是汉j,但是在这个时空之中,他却是海军之中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本来他可以不用担纲这次远征舰队的司令长官的,现如今的他已经是南方舰队的副司令长官了,大可安安稳稳的呆在广州或者舟山,过相当清闲的日子。
    但是对于这种人来说,天生不会过这种混吃等死的日子,当得知海军部开始招募远征人员之后,施琅立即便报名参加,并且立即肖天健直接点名,授予了他远征舰队司令官的职务。
    身穿着一身新式白色海军服的施琅,当看到皇帝陛下居然又一次亲临码头,来为他们送行,立即便带着所有船员对肖天健敬礼。
    肖天健看了看这些精神抖擞的船员们,今天他没有穿着龙袍,而是同样也换上了一身新式的军服,腰间佩戴者一柄精致的腰刀,用力的将手举起,对这些船员们回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随着值星官大声的宣布礼毕之后,肖天健才和所有船员一起放下了手臂,缓步走到施琅面前,重重的在施琅肩膀上拍了一下,沉声对他说道“去吧!这只是你们代表朕,向大海踏出的第一步!今后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你们去为朕征服!”
    说完这段话之后,肖天健忽然间附耳到施琅耳边对施琅接着小声说道“浩宇就交给你了,不要因为他的身份,便刻意的照顾他,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海鹰,才能真正的翱翔于蓝天之上!该他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这是我对你的嘱咐!希望你能替朕做到!”
    施琅激动的立即大声答道“谢主隆恩!请圣上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做!绝不会辜负圣上的期望!”
    这个时候肖天健将目光才投向了站在施琅身后的一个少年身上,这个少年看上去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但是身材却已经长得十分高大了,腰杆笔挺,全身也穿着一身标准的大中朝皇家海军的军服,显得是英姿飒爽,十分惹人注意。
    (第一时间通知弟兄们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说坏消息我的新书又一次没有过关,还要进行最后一次修改!所以新书上传接不上老书了!实在是非常悲催!打乱了我原定的计划!好消息是初步确定,新书问题不是很大,基本上可以保证,十二月初开始上传!到时候希望弟兄们继续支持我!多谢!)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书 海 阁 >- wen2
    请分享
    第六卷 终战 第二百一十七章 皇长子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肖天健的长子肖浩宇,现年刚刚十六岁,在后世也许还不算成年,应该还在家人的呵护之下享受着优厚的生活。-< 书 海 阁 >- wen2
    但是作为大皇子的他,却并没有像历朝历代的皇子那样,享受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经过这么多年来,三个皇妃共同为肖天健生育了八个子女,其中一男一女因为生病的缘故早夭,现如今尚有三男三女正在渐渐长大成|人,而肖天健这个父亲,对于他这些孩子们,并没有给予他们过多的宠爱,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便不关心这些子女。
    其实肖天健很疼爱这些子女,从他们很小的时候,他这个父皇,便会常常抽出时间,在百忙之中带着这些孩子在宫中玩耍,将他们抱在膝头上,给他们讲故事。
    但是到了他们五六岁的时候,肖天健没有效仿旧式的那种对皇子的教育方式,而是将他们改了化名,然后将他们安排到了京城之中的小学里面,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最普通的教育,至多也就是请了一些家教,来为他们多补习一些课程。
    肖天健严令任何人不得泄露他们的真实身份,包括他们自己,也同样不许对任何人泄露他们的身份,包括学校的教谕在内,除了极少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之外,其余的人也最多将他们当成某个军官抑或是普通官员的子女对待。
    除了以普通人身份在学校就读之外,肖天健还令他们在放假期间,以普通人的身份前往中国各地民间走动,让他们去走入民间,体察人间疾苦,甚至于在宫中,专门为她们开辟了一小块地,让他们学习耕作,并且全部由他们自己完成耕种、施肥、锄草、收割,除了让人提供必要的指导之外,其余的不许任何人给予帮助。
    就这样,在这些年之中,他的这些子女都完成了小学和中学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