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埠,任何中国商人都不得再继续在澳门和洋人进行商品交易。
    所有洋人必须要通过各个商埠,和大中朝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交易,否则的话变为非法,大中朝海军一旦发现有人私下靠泊非通商商埠进行贸易的船只,有权查扣船只,抓捕违法之人。
    通过这样的手段,将整个中国对外贸易统一管理起来,如此一来大中朝今后单单是商埠海关收取的税金一项,就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展,今后这样的收入会越来越高,这还不算贸易集团之中国家股本带来的收入,今后大中朝单是在海贸这一项上的收入,恐怕每年最少也要达到千万两白银以上,而且还会呈几何增长越来越高,粗算一下之后,户部的官员们的嘴巴险一些都笑歪了,今后他们总算不用天天再为扣着算着花钱发愁了。
    再者就是通过各大船厂的努力,那些来自欧洲的造船工匠们在高额的薪酬之下,也没有藏着掖着,通过半年多的努力之后,不但将早期建造的两条西式三桅帆船建成下水,而且还在船厂的大力配合之下,加上已经跟着他们学习了大半年的大批中国工匠们业已熟悉了西式帆船的建造方法,他们在南京造船厂和宁波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了四条排水量在五百吨左右的新式加利恩帆船。
    这几条帆船之中的一条也刚刚在南京造船厂建成下水,肖天健作为中国皇帝,得知消息之后,亲自前往南京中华造船厂为这条船主持了下水仪式,甚至于按照中国传统,还请来了僧侣为这条船进行了一次祈福。
    这种加利恩帆船正是眼下欧洲海上列国装备众多的一种优秀的海船,船体比起克拉克帆船更狭长一些,降低了船首和船尾的船楼高度,提高了船只在恶劣海况之下的稳定度,而且随着船身长宽比的加大,使得两舷可布置的火炮更多,在海上的航速也加快了许多,西方人正是用这种船来往于欧洲和东方乃至是世界各地,同时也用这种船作为战舰,争夺海上的利益。
    而南京中华造船厂所建的这艘加利恩帆船,可以同时装载二十门二十四磅炮和十二门十二磅炮,在船首船尾处还可以另外承载几门小型的佛朗机炮,作为对付小船的一种手段,起码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这条船暂时没有敌手了。
    只可惜的是这种船因为建造的时候,因为中国不产橡木,能作为替代品的柞木也没有大料,所以只能用其它木料替代,而且前期因为在郑家投降之前,没有打通海上通道,也无法大量从南洋采购进来优质木材,所以临时作为替代品使用的多为在本地可以找到的樟木、松木和杉木,如此一来,在坚固程度上可能暂时还没有办法和欧洲采用橡木制造的战船相媲美。
    但是即便如此,肖天健看罢了这种新式的西式加利恩帆船之后,心中也非常高兴,他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让中国的造船工匠们学会建造西式帆船,从中掌握西方国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至于木材问题,今后逐步通过从南洋采购和解决掉建奴之后,从东北也可以解决,今后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他坚持对造船业不断的加大投入,想来以中国眼下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很快便可以建造出大批这样的优秀海船。
    于是他亲自为这条船取名为“搏浪号”,希望此船今后能载着中国人远帆大洋之上,搏击风浪,为中华开创一个大海上的新纪元。
    除了这些好事之外,机器制造厂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肖天健亲自主持设计的几种水力机床,除了最早的镗床之外,现如今车床、刨床和冲床,在历经多次试制失败之后,也都在天元三年头几个月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开始能投入使用了,只差铣床目前还在继续试验之中,尚未最后取得成功,不过初步判断,离成功也不算远了。
    这些水力机床的试制成功,对于今后大中朝的工业化发展无疑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使得大中朝起码在机械制造业方面,已经站在了这个时空技术的最前沿。
    虽说现在这些尚有些原始的机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零件精度不够,质量也因为材料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得到保证,但是今后随着冶炼业的发展,材料也会越来越好,加上这些原型机床的投入使用,用机械取代手工来对这些机械进行复制,之后所制成的零件精度也会越来越好,这样一来,用不了多少年,大量的机床便可以投入到各个产业之中发挥作用了。
    除了这些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到来之外,肖天健的家里面也传出了好消息,范灵儿在生下了肖天健第一个女儿之后,于年前再次承受雨露花开结果,再一次怀上了孩子,而且范雨桐也在年后也又为肖天健怀上了孩子,这一下他肖天健的家最晚在年底之前,便又要添新丁了,对于生孩子这件事上,肖天健现在可没有什么想计划生育的念头,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他在这个时空之中,根本没有什么亲人,有的只是这三个妻妾,现如今这三个妻妾各个为他生下了儿女,这便是他最亲的人了,所以范灵儿和范雨桐的再次怀孕,让他高兴的合不拢嘴。
    现如今永历之乱业已平定,整个南方诸省都归于了他大中朝的统治之下,虽说各地尚会时不时的有一些大明余孽跳出来捣乱,可是在万众思安的大趋势之下,这些试图恢复大明统治的家伙不过只是些跳梁小丑罢了,面对着大中朝强力的镇压,各个都飞速的灰飞烟灭,连一点大点的水花都没有能掀起来,这大明是如何都翻不了身了,这让肖天健如何不高兴呢?
    于是这才有了肖天健在南京大宴群臣,喝了个东倒西歪的事情发生,如果不是侍卫和内阁大臣照应着,肖天健保不准便会当场出糗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裁军
    也就在万众皆以为大中朝今后会彻底安生下来,全力恢复各地农经的时候,内阁大臣们也在商议着要裁撤一些兵马,准备将精力全都投入到恢复各地经济民生的事情上的时候,海军方面和海上贸易集团都提出来,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要将台湾岛拿下来,将盘踞在台湾岛上的荷兰人逐出台湾岛的时候,肖天健却在内阁会议上表示了反对的意见。
    对于裁撤过剩的军队问题上,肖天健并未反对,经过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之后,大中军也膨胀的非常厉害,经过粗略统计下来,各地的大中军这几年来,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力度,不断的进行征兵,再加上不断的收服各地的乱军和明朝旧部,即便是大中军一边打一边裁撤遣散闲杂人员和老弱残兵,也使得大中军到了天元三年夏季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近百万的数量了。
    百万大军对于后世也许算不上太多,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即便是大中朝所辖人口已经过亿,但是一百多个人养活一个兵还有十几万匹各种骡马,对于新立的大中朝来说,无疑是一项非常沉重的负担,何况现在大中朝也是处于百废俱兴的阶段,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而且肖天健一心一意要尽快打造出来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海军可是纯烧钱的兵种,不裁撤掉大批陆师的话,无论如何也架不住这样的消耗。
    再加上当兵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年劳力,现在大中朝百废俱兴,大批撂荒农田需要重新复耕,因为前期农业因为天灾战祸遭受破坏严重,耕牛大批被杀掉,农耕更需要以人力为重,可是这么多青壮被征做兵卒,这对于大中朝今后的复苏也非常不利,所以裁撤各地陆师便必须要尽快展开。
    所以肖天健也同意内阁大臣们提出的裁军计划,将现有的百万大军裁撤掉三成甚至于一半,令其卸甲归田。
    但是内阁大臣们提出的裁军计划,却遭到了兵部上下的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现如今各地刚刚平定,还有许多大明余孽在蠢蠢欲动试图复国,西北方面还有李自成余孽尚未尽数被讨平,而且这些大中军兵将之中,有许多人为大中朝出生入死,现在刚刚立国不久,便要将他们赶回家,这么大批的兵将一旦安置不好的话,便又会成为不稳定因素,使得刚刚稍稍平定下来的局势重新糜烂。
    而且永历现在逃入缅甸,北方还有建奴和蒙古人的事情没有解决,下一步肯定还要在北方动兵,所以眼下大批裁撤陆师并不合适。
    对于军方的态度彰显出了文武之间的严重分歧和矛盾,这是一场博弈,而肖天健无疑便是这场文武之间的博弈的裁决者。
    对此肖天健考虑再三,多次和内阁以及兵部方面进行商量,但是最终肖天健还是下旨,对各地军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编,但是对于裁撤兵马数量,采取了分批裁撤的方式,在本年度也就是天元三年之内,各路兵马现行整编裁撤两成兵马,将军中一些老弱兵将先行裁撤,令其卸甲归田。
    当然这次裁军也并非简单的将这些兵将遣散回家务农便拉倒了,对于裁撤兵将,肖天健要求给予厚待,特别是对那些有功的将士,更要给予厚抚,根据其军阶不同,给予数量不等的遣散费。
    另外这些兵将遣散之后,要返回原籍进行安置,各地官府要妥善对其进行安排,绝不容许出现让兵将们一回家便立即陷入到饿肚子的境地之中。
    好在中国经过这次大变之后,原来各地被大明皇亲国戚以及一些勋戚权贵大量兼并的土地,现如今已经基本上都被收归了国有,这些土地除了可以安排原来大批的失地流民之外,还有不少的剩余,故此撤编遣散兵将返回原籍之后,可按照朝廷的要求,每人可根据田地的厚薄不同,获取到数量不等的田地,作为他们今后养家糊口的基础,而且朝廷对于这些遣散回乡的兵将,还给予免征两年的特殊优待,尽可能的减少这些兵将们返乡之后所产生出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大中军之中,还有一大批情况比较特殊的人员,那就是这些年来俘获的敌军,因为担心这些俘虏一旦遣散马上变成流匪,所以这些俘虏们也多被编列为辅兵随军看管听用。
    对于这一批俘虏,自然不可能像大中军兵将那样得到厚待,但是就地遣散也不是办法,肖天健便提出了一个建立建设兵团的想法,将这批俘虏调至一些边境地区,准其将家人也带上,一起前往这些偏远之地进行编管屯耕。
    北方因为天灾战祸的原因,原来边境地区很多地方重新变成了荒芜之地,对于土地的利用率远没有后世那样的见缝插针般的密集,所以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屯耕,可是既然是偏远之地,生存条件肯定要相对恶劣一些,普通的民众是不愿意轻易便去这些地方落户的,唯有通过强力政策,先将一些俘虏送到这些地方安置,带到这些偏远之地各种生存条件改善之后,方能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内地百姓移民,这个办法也是对偏远地区开发的一个不错的办法。
    肖天健提出这个想法之后,立即便得到了文武两方的支持,于是在天元三年下半年的时候,大中军便开始了正式的裁军。
    一批批俘兵开始被拖家带口的遣送往了各地的偏远地区,而一些老弱残兵也开始在领取到遣散费之后,逐步的返回原籍接受安置,虽然这裁撤遣散这么多兵将,对于大中朝来说,一下便要支出一大笔银子,但是为了今后大中朝的长治久安,户部方面还是想办法咬着牙将这笔钱拨了出来。
    但是作为遣散人员,诸军之中的那些在各地讲武堂结业的学员兵们,却被肖天健要求尽数保留了下来,这些人乃是肖天健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职业军人,不同于一般招募的兵卒,他们每个人都接受过严苛的训练,对于大中朝和肖天健都非常忠诚,战场上表现的也非常勇敢,一旦将他们裁撤回家,那可就让肖天健心疼大了。
    趁着这次南方平定和裁军的机会,肖天健又一次对大中军进行了一次结构性的调整,对大中朝各地军队进行了重新编列,按照原来大中军推行的五五编制,对诸军进行再一次的整编。
    大中军现在基本独立作战单位是师一级的作战单位,每个陆军师除了编入五个标准战兵营之外,还另外编入一个师属斥候连,一个师属炮兵营,一个师属辎兵营,一个师属工兵连。
    而一个营则下辖五个战兵连,一个斥候小队,一个营属炮兵连,如此类推,使得一个整编师齐装满员的话,兵力达到一万人左右。
    另外在师一级的作战单位之外,增设一个团一级的独立作战单位,通过裁撤一些部队的同时,以留下的人员组成独立骑兵团、独立工兵团、独立炮兵团、独立辎兵团等独立兵种的部队,平时不编入作战师,但是在战时可随时按照需要,将这些独立团编入到作战集团之中,作为补充和加强使用。
    对于多出的人员进行裁撤,不足的人员进行以其他军中裁撤之后留下的精兵进行补充,使之都达到齐装满员状态。
    原来大中军共划分成了四个镇军外加一个战区,另外还有一个直属近卫军,这一次趁着整编的机会,肖天健又一次对大中军进行了重新划分。
    取消镇军称呼,并且效仿后世称呼,将镇军改称为军区,成立西北军区、中原军区、北方军区、西南军区、东南军区、辽东军区以及一个近卫卫戍军区,共七大军区。
    军区长官的称呼也改称为军区司令长官,下设一个参谋长直领一个军区参谋部,另设两个副司令长官,来构成军区指挥系统,根据其作战任务的强度不同,各辖四个到七个作战师不等。
    西北军区还是主要负责陕西、山西一带的防务,司令长官继续由阎重喜担纲。
    北方军区主要负责河北、宣大、山东一带的防务,司令长官由刁正担纲。
    中原军区主要负责河南、湖广、南直隶一带的防务,司令长官继续由刘宝担纲。
    西南军区则主要负责四川云贵三省的防务,司令长官由李栓柱继续担纲。
    东南军区则主要负责浙江、福建、两广一带的防务,司令长官由石冉担纲。
    辽东军区则主要负责辽东一带的军务,司令长官由罗立担纲,但是暂时辽东还被建奴控制,辽东军区暂时驻于已经改称为北平府的顺天府和永平府,一部分暂时驻于山东登莱一带,下一步大中军势必发动第二次北伐,光复辽东之地,辽东军区方能移驻到辽东。
    还有一个近卫卫戍军区现在情况比较特殊,暂时驻在南直隶,负责拱卫现在的临都南京,和中原军区防地有所交叉,但是大中朝已经决定,今后会定都北京,所以今后卫戍军区会随着都城的迁都,也会移至北平府驻防,第一任司令长官由刘耀本担纲。
    至于其他跟着肖天健出身的陆师大将们,则基本上都出任了各军区的副司令长官,但是因为赵二驴因为和李栓柱素有间隙,肖天健将其调至了东南军区做了石冉的副手。
    本来肖天健是想要让罗汝才出任东南军区司令长官的,这作为他对罗汝才这么多年来,对他一直俯首帖耳鼎力支持的一种嘉奖,但是在年初攻打云南之战中,罗汝才却在军前得病,险一些丢了性命,虽然后来在一些名医的努力下,保住了性命,但是身体却大不如从前了,罗汝才自己也知道没法继续在军中干下去了,平定云南之战结束之后,罗汝才便主动请辞,要求回乡荣养。
    于是肖天健只好授罗汝才为定南伯,准其退出军中,并在南京城授其一座大宅,作为他退役之后荣养之所,并且由大中朝终身供养,作为对罗汝才这些年来功劳的回报,罗汝才欣然同意,就此退出了军中,回到了南京城荣养。
    但是就在这次的大整编定下来之后不久,阎重喜也因为旧伤复发一病不起,无法继续担任西北军区司令长官之职,于是也请辞退役,肖天健感念于阎重喜劳苦功高,准其退役,授其为三等平西公,在洛阳授其府邸,供其颐养,西北军区司令长官则改由李凌风继任。
    除了陆师之外,海军方面也进行了整编,原本统一的海军,以松江府长江口为界,划分成了北方海师和南方海师两个部分。
    刘江出任海军总司令长官,原海军大将萧如风出任北方海师司令长官,刘岩明出任南方海师司令长官。
    原来海军船只和人员重新划分,将一批兵将和船只划拨到了原本实力很弱的北方舰队,大大扩充了北方舰队的实力。
    而北方舰队的总部则没有选在原本设施比较好的登州,而是被肖天健指定选在了浮山所,也就是后世的青岛,另外船队的驻地也选择在了浮山所和威海卫以及登州三地,作为北方海师的主要靠泊补给基地。
    至于南方海师的总部则设在了宁波府,船队驻泊地则主要以舟山、温州、泉州、广州四地为主要停泊之地。
    整个对军队整顿持续到天元三年年底才彻底结束,所有军队完成了整编和裁员以及换防等事务。
    至于海军方面在平定海南岛之后,提出的要出兵征讨台湾,逐走霸占台湾的荷兰人之事,肖天健暂时给压了下去,原因无他,只因为随着南方诸省的平定之后,大中朝下一步用兵的重心要迅速朝北方倾斜,尽快解决盘踞在辽东的建奴,暂时肖天健不想两线用兵,只等解决了建奴这个大麻烦之后,他才会下手解决台湾甚至于琉球国乃至是吕宋的问题。
    但是虽然南方诸省永历之乱虽已平定,但是永历帝朱由榔却并未被大中军擒获,在大中军攻占云南的时候,朱由榔见势不好便在一些死忠的随扈之下,落荒逃入了缅甸,被缅甸王收留。
    这件事令肖天健很是不喜,历史上朱由榔也是逃到了缅甸,可是没想到这一次他早于历史十几年的时间,却还是没有抓住朱由榔,于是肖天健着令李栓柱在平定云南之后,派兵出征缅甸,对缅甸王施压,迫使缅甸王交出朱由榔。
    在天元三年底的时候,李栓柱派出了一支由两个西南军区的轻装山地师从云南出发,进入了缅甸,开始对缅甸王朝用兵,但是缅甸北方山林密布,气候条件和道路条件相当恶劣,虽然大中军入缅,但是这一场仗注定不会打的很顺利,短时间之内估计不会取得太大的成效,但是肖天健认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作战,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战力,消耗太多的资源,迟早还是可以解决缅甸的问题的。
    最起码这一次西南军区入缅作战,也要将整个缅北给纳入到大中朝的国土之中,逼迫缅甸王对大中朝俯首称臣不可,但是这样的小规模作战,他就全权交给了李栓柱负责,至于他的精力,则开始再一次放在了北方。
    第一百八十八章 第二次北伐
    整个天元三年,肖天健就这么在忙忙碌碌之中渡过,这一年对于大中朝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
    大中朝在这一年之中,平定了整个南方诸省,另外完成了对大中国防军的重新整顿,划分出了新的控制区。
    再者肖天健还在这一年之中,对原来的明朝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湖广按照后世的行政区划分成了湖北和湖南两省,而南直隶也划分成了江苏和安徽两个省,至于北直隶则将原来的顺天府从北直隶划分了出来,改称为了北平府,下辖原来的顺天府和永平府两地,其余的北直隶之地也改称为河北省。
    至于行政管理方面,原来大明实行的是承宣布政使司制度,和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共管。
    但是现如今大中朝改行军区制度,将军队的管辖权全部单列出来,文武分治,所以都指挥使司就没必要存在了。
    于是肖天健将原来各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改称为了行省,重新构架起了行政管理制度,每个省暂时保留巡抚的称谓,其实就是省长,另外在巡抚之下,设立几名副职,在巡抚之下分管工农商学以及司法等各种事务,其中司法则直隶朝廷,作为单独的部门设立,地方官员无权干涉司法部门的事务。
    至于原来飞州府县等行政区划,则原则上予以保留暂时不予变动其隶属关系,官职上也继续暂时保留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省的搞出什么市长县长之类的称谓,让人不好接受。
    总之大中朝军政分开,文不主军,武不干政,各行其责,省的像以前那样,文官管军事,管的是一塌糊涂,武将插手地方事务,结果发展成军阀集团,文武官员都去干他们该做的事情,改变以前地方文官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做什么都纯粹一些。
    整个天元三年之中,大中朝各地逐渐平静下来,虽然不可能做到让所有老百姓都一下子吃饱穿暖,可是随着地方平定之后,各种事务都开始恢复,老百姓起码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过着朝不保夕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农业的恢复使得许多地方的粮荒问题逐步的在缓解,加上朝廷政事开明,对于地方存在的困难反应迅速,推出各种惠民政策,减免农民负担,劝农兴商,并且在各地办学开矿,使得百姓们看到了希望,人心思安之下,没事起来闹事的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总之就是一条,大中朝在肖天健和一众大臣们的努力之下,开始走入到了复兴的道路之上,之前的混乱局面已经没有了,这才是大中朝建立以来对于国家最大的贡献。
    可是肖天健接下来再一次把目光投到了北方的辽东之地上面。
    天元四年新年刚过,肖天健便在南京宫中召开了内阁扩大会议,除了内阁大臣之外,还有各地的军方主官也在过年的时候,奉旨从各地赶到了南京城参加这次会议。
    而这次会议的议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动第二次北伐行动,彻底将建奴这个中国的毒瘤,从中国这个巨人的身体上挖去,消除掉这个大中朝的心腹之患。
    自从天元元年第一次北伐,在山海关击败了建奴大军之后,因为兵力和物资的原因,大中军当初的时候不得不放弃了出关追击建奴大军,只能调头还师关内,攻打北京城先覆灭掉大明王朝,这让当初参战的兵将们无不感到扼腕叹息。
    接下来这两年大中朝便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南方,无力北顾关外的建奴,现如今到了天元四年,大中朝终于解决了南方之乱,可以腾出手来彻底解决建奴这个大麻烦了。
    当得知肖天健准备再次发动北伐出关收拾建奴之后,诸将顿时都兴奋了起来,尤以当初未能参加北伐的石冉、李栓柱、刘宝三人更为激动,马上便请命也要北上参与这次辽东之战。
    但是肖天健笑道“你们三个之中除了刘宝之外,李栓柱和石冉你们两个都要坐镇东南和西南,特别是李栓柱你,现在你们西南军区正在对缅甸用兵,先盯住朱由榔的事情吧!这次北伐肯定你们没几乎参与了!
    而且你们麾下基本上都是南方兵,根本不习惯北方气候和水土,去了也是给这次北伐添麻烦!只要你们盯紧了南方,不要在此次出兵辽东的时候,你们辖地之内出什么大乱子,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倒是刘宝这次你们中原军区,需要承担对北方后勤物资调集和转运之事,但是可以调集中原军区一个精锐师北上,参加这次辽东之战,压力不会太小了,刘宝也要在中原坐镇,就不要再想去辽东的事情了。
    这两年来,你们的仗都没少打,该让罗立和王承平他们这些人出出力了!所以这一次出兵辽东,主要以辽东军区为主,北方军区和卫戍军区为辅,另外佐以西北军区和中原军区各一个精锐师来完成这次对建奴的最后一击!
    李信,你先说说这一次你们兵部参谋总部对于此战的兵力部署吧!“
    石冉、李栓柱、刘宝一听,都大为泄气,但是想想也是,他们这次却是不太合适丢下手头的事情也去参与辽东之战,于是便只能点头接旨。
    李信听罢之后,拿出了一份作战计划,翻开之后说道“本次北伐,正如圣上所说,以辽东军区为主力,北方军区和近卫军为辅,来对关外建奴进行最后一击!
    兵力部署如下,辽东军区此次将会动用全部兵力,其中包括新编骑兵第一师骑兵一万人,另外加上宁远第二步兵师(原近卫二师)、辽东第十六步兵师也就是原近卫第三师,辽东第十八步兵师,辽东独立炮兵团,独立工兵团,独立辎兵团等全部共四个师三个独立团,共五万人的兵力,作为第一梯队最先出关作战。
    北方军区将会调第八、第九两个步兵师参战,另外北方军区独立炮兵团和辎兵营也会参战,兵力共两万三千人。
    近卫军第一师,新近卫第四师和卫戍辎兵团参加此次北伐作战,共出动兵力两万五千人。
    另外西北军第二骑兵师、中原军第三步兵师以及中原军独立工兵团也要准备参加这次辽东之战。
    同时北方海师将会全军配合此次辽东之战,主要是负责为辽东参战兵马提供运输和后勤保障工作,另外驻在登州和浮山所的四个海军陆战营也将配合陆师参加作战!
    合计下来,此次北伐,我们一共调集了两个骑兵师、共九个步兵师,另外加上各独立团,以及海师的陆战队以及水兵,总兵力达到十五万人左右,兵力上足够对付建奴所用了!“
    众人听罢之后,都面露出了喜色,这样的兵力比起三年前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兵力足足超出了当初第一次北伐的总兵力一倍还多,而且在装备上来说,现如今的诸军经过不断的换装和补充之后,武器装备质量更是超出当初第一次北伐诸军了许多。
    而且此消彼长之下,辽东的建奴这个时候再也无法调动二十万大军了,充其量即便是将他们所有可用的兵力都加在一起,也勉强只能达到十几万人,所以说大中军这次动用的兵力,对建奴一方完全可以说是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本来按照兵部原来的计划,这一次只需要动用辽东军全部和北方军一部分兵力,有个六七万人左右,只要物资保证能跟上的话,这一次便足以对付建奴了,但是肖天健却对兵部最初的意见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要求不做便罢,这次只要动手,大中军就要倾尽全力,对建奴发动最致命的一击,确保让建奴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便被大中朝给解决掉,故此兵部这才又修改了作战计划,调集了中原以北各军区的精锐参与本次作战,这才有了这一个新的兵力部署计划。
    听罢了李信的话之后,付德明和卢象升都不由得有点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没想到肖天健这一次和兵部一起,把这次北伐的事情搞的这么大,一下子调集了十几万人马参与这次作战,特别是付德明这个大中朝财务总管,一听便差点急眼了。
    如果说仅仅动用辽东军和北方军的人马的话,户部方面倒是还能接受,可是兵部这次动用的人马数量太多,十几万人出关作战,人吃马嚼之下,单单是每天的消耗的粮食对于大中朝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作战行军打仗的时候,每个当兵的一天需要两斤粮食,战马和骡马更是要加上几倍,粗算一下,一天下来,光是十五万人还不算骡马,按每石粮食二百斤计算,就要吃掉一千五百石粮食。
    一个月下来,就需要四万五千石粮食,再算上骡马吃的粮食的话,每个月起码需要后方为大军提供六万石粮食,这对于大中朝眼下的情况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于是心算速度很快的付德明一下便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李信的话音一落,他便马上说道“不行!这绝对不行!对付建奴用不了这么多人马,你们兵部实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下出动这么多兵马,这都要我们户部来想办法给你们解决,你们算没算过,一天下来,你们就要吃掉一大船的粮食,我们户部一时间哪儿去给你们调来这么多粮食?
    现在虽然是国内局势渐稳,可是去年各地秋粮收上来之后,各地也不过仅仅储备起来了二三百万石的粮食,你们兵部也不算算,这二三百万石粮食即便是全部都调拨给此次北伐军,也不够你们维持半年的时间,算上途中消耗的粮食,也仅仅够你们维持四五个月时间。
    你们一下子调动这么多人马,绝对不行!必须要减少一些数量才行!要不然的话外我们户部就直接关门歇业好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奴的困境
    卢象升听罢之后,险一些没有笑出来,现在的付德明这个户部尚书简直有点像是管家婆了,说话絮叨不说,甚至有点像是市井小贩一般,斤斤计较,甚至于不惜当着圣上的面,反驳兵部的用兵计划。
    不过反过来说,户部也确实不容易,现在虽说天下比较太平了,但是毕竟大中朝底子还很薄,一下动用这么多人马发动一场大战,对于大中朝来说真是有点吃不消。
    打仗和平时养兵不同,行军作战对于粮食消耗会超出平时很多,骡马也要给精饲料补充体能,除了粮食之外,大中军对于其他物资需求也很大,特别是各种弹药的补给,也将会是天文数字,户部底子不厚,听到兵部要这么干,不急眼才怪。
    但是卢象升对于建奴也怀着一种刻骨的仇恨,一想起当年跟着他被建奴屠杀的那些宣大兵和山西兵,卢象升就恨不得派更多的兵马去一举将建奴荡平,杀他们个干干净净才好,从心理上,他是赞同兵部的这种兵力部署计划的。
    但是作为大中朝总理大臣,现在他也知道不能这么考虑问题,他要考虑的更全面一些,必须要兼顾到各方各面的事情才行,所以户部所提出的反对意见他也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行。
    肖天健听罢之后微微点点头,但是他开口问道“付爱卿所说也有道理,但是朕所知,去年河北、山东两地的农业恢复情况不错,现如今所产粮食基本上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而且山东方面还有一定的余粮,再者陕西今年起对于外调粮食也需求会减少许多,山西粮食基本上也能满足需要。
    湖北湖南以及安徽、江苏去年秋收的收成都不错,收缴上来的粮食之所以少,主要还是因为我朝去年减免了很多地方的粮赋,但是民间还是有不少存粮的!
    为何我们不能用钱从民间多收购一些粮食,来满足此次北伐行动所需呢?“
    付德明一听马上摇头道“启禀圣上,圣上所言虽然不错,但是圣上想过没有,去年本朝各项支出也非常之大,各地对于农业和水利投入巨大,单单是修缮河南一带的黄河大堤,便支出非常巨大,还有圣上要求各地修路,也占去了大量的财政支出!
    更加上去年沿海兴建扩建船厂,和为海军建造战船,也花费甚巨,户部去年全年的收入,减去这些支出之后,根本就是负数,户部根本就拿不出多少钱来从民间采购粮食,而且一旦大批采购粮食的话,势必要抬高粮价,这对于地方民生影响太大!“
    肖天健习惯性的摸了一下下巴上的胡子,皱眉想了一下,付德明所说的倒是实话,南方去年才初定,为了稳定南方诸省的局势,去年大中朝免去了几省的不少赋税,财政收入根本可以说是入不敷出,而且眼下海上贸易集团公司那边,还没有获利太多,加上他们也要采购新式的大船,目前还不能为财政提供太多的支持,所以户部确实是日子不太好过。
    于是他考虑了一下之后接着说道“采购粮食的事情,我们可以统一定价,而且各地要加强对于粮商的监控,一旦发现这个时候囤货居奇、惜粮不售、哄抬粮价者立杀无赦!所以朕以为,控制住粮价还是没有多少问题的!
    至于户部缺钱,这件事朕以为也好办,现如今国内不是还有不少有钱人,把银子屯在家里面吗?内地现在限制兼并土地,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钱便花不出去,而且他们也不敢轻易把钱拿出来投到工商业上,总琢磨着想要多买些地。
    朕以为趁着这个机会,倒不如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国内发行一期战争国债,具体数额你们户部来定,总之只要可以满足此次辽东之战的需求即可!“
    付德明一听脸便垮了下来,对肖天健躬身说道“启奏圣上,本朝自天元二年来,已经发行了两次国债了,国债金额已经累计达到了两千六百万大龙币,这已经需要本朝用五年时间才能还清,再发行战争国债的话,户部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还清呀!”
    肖天健立即摇头笑了起来“付爱卿不必担心,这次发行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