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成想却棋差一招,在山海关被大中军提前堵住,结果功亏一篑,非但此次南下什么也没有捞到,相反却损兵折将,几乎丢掉了所有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兵马。
    这一路退下来,所有建奴无不如丧考妣一般,当初南下时候的那种锐气,到了这会儿早已被消耗殆尽,只想着赶紧返回他们辽东,再也不要和这些可怕的大中军交手了。
    为了拖延大中军的追击,皇太极虽然将一支支汉兵和蒙古兵还有朝鲜人丢下,但是他知道凭借这些已经被大中军吓破胆的杂兵们,是无法阻住大中军的,所以他不得不令麾下的八旗骑兵,也不断缀后对大中军进行袭扰,试图依靠他们强劲的骑兵,来迟滞大中军的追击。
    可是让他们失望的是,本来让他们引以为傲的这些建州骑兵们,居然也没有能展现出他们的凶悍,屡次掉头逆袭,全部都铩羽而归,让他们揪心的是他们发现,大中军时下居然也拥有了一支可以直接和他们相抗的骑兵,这支大中军的骑兵,所展现出的战斗力,丝毫不弱于当年大明最强悍的关宁铁骑,甚至于比他们建奴骑兵,也毫不示弱,屡次交手之后,都打的他们的建奴骑兵丢盔弃甲,倒卷而逃。
    就连奉旨留下阻击大中军的建奴名将前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在撤离山海关之后的第三天,也在宁远城南三十里处,率领两千建奴骑兵,被大中军大将王承平率领四个营的骑兵堵住,一场厮杀之后,图尔格当场力战身亡,成为了此次撤回辽东路上,建奴损失的身份最高的奴酋,他所率的那支镶白旗的葛布什贤营两千余人,最后只有不到七百人突围逃回了建奴大军之中,使得建奴上下无不震惊。
    代善和济尔哈朗多次请命,想要请皇太极放弃后撤,率军回头与追击他们的大中军决一死战,但是皇太极都没有答应。
    在亲眼见识过大中军的凶悍之后,皇太极已经看出来,这善用火器的大中军,已经是早非当初关外的关宁军所能比拟的了,面对着大中军那种怪异的阵势,皇太极思量再三,也没有想出好的克敌之策,他们就如同一只会喷火的火龙一般,几乎让人找不到他们的弱点。
    而且大中军的将官不似明军将官那样,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大多都惜兵不敢悍战,情势稍有不妙,便纷纷率兵逃窜,根本不顾大局!而大中军这些兵将,在他们的皇上肖天健的统御之下,可以说是如臂使指一般,团结异常,根本无人出现过临阵脱逃的情况,这就让建奴更是无从下手。
    在撤退的路上,皇太极曾经派出麾下猛将,被授予巴图鲁之称的鳌拜,率领一支五百人的巴牙喇兵,在路上伏击了一支只有二百多人的大中军前锋,如果换做是明军的话,这二百多人的汉人兵将,碰上他们鞑子最凶悍的巴牙喇兵的话,肯定连一个照面都坚持不住,便会被屠杀一空。
    可是让鳌拜大吃一惊的是在他率部突然包围了这支小股大中军前锋的时候,这支大中军的二百余兵将,在眼看逃走无望的情况下,居然毫不放弃,在其一个军将的率领下,猬集在一起,居然和鳌拜所率的这五百巴牙喇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充分利用他们的火器还有方阵,在鳌拜率部猛攻之下,坚持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全部战死,而且这二百多大中军兵将,最终无一人跪地投降,直至厮杀到全部阵亡,而他们区区二百多人,居然在覆没之前,还成功的打死打伤了一百多巴牙喇兵。
    巴牙喇兵是什么概念?那可是建奴之中最最强悍的兵将,不单单只是用勇猛可以形容他们的,这些巴牙喇兵全部都是千里挑一,从建奴各旗之中,挑选出来的最最优秀的兵将,是属于建奴军之中精锐中的精锐,每个人都十分善战,上阵之时更是人人身披三层甲胄,简直就是人肉坦克一般,算是少有的重骑兵了,在对付明军的时候,往往以少量的巴牙喇兵,冲锋之后,明军基本上都招架不住,会发生全军崩溃,这种巴牙喇兵被建奴视作压箱底的宝贝,可是没想到,吃掉小小的一支大中军二百多人的队伍,居然会让他们付出一百多人的伤亡,连鳌拜带兵回到皇太极身边的时候,都跪在地上连连请罪,把皇太极心疼的几乎想要吐血,大骂鳌拜了一通,要不是念及鳌拜这些年来跟着他屡立战功,皇太极真是连杀他的心都有了。
    通过这几次和大中军交手,皇太极已经悲哀的发现,他们建州女真人引以为豪的那骑兵战术还有他们的强弓重箭,现如今终于遇上了克星,大中军的步军方阵的战术,让他们毫无办法,哪怕是用上了他们最强悍的巴牙喇兵,在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吃掉对方这么小一支人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不敢想象,如果他决战的话,最终他们还能剩下多少族人。
    所以当代善等奴酋提出掉头决战的时候,皇太极根本不予采纳,下令加速后撤,说什么也不能跟大中军在此决战。
    他们大清才有多少兵马呀!这次大中军北上,虽然看似肖天健带上来的兵力并不多,但是他们控制着那么大的地盘,背后兵力岂能是少数的?而他们大清这会儿剩下的这区区八万兵将,可以说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本钱了,即便是留下决战,能击败这支大中军,那么以大中军的实力,也能将他们这些兵马基本上拼光,他们即便是获胜,又有何用呢?
    所以皇太极根本不敢这个时候留下来跟大中军决一死战,所以山海关外一战之后,皇太极便一路督军疾走,并且为了甩脱后面那些如影随行的大中军,皇太极甚至连一些不重要的辎重,最后都干脆抛下了,等他们撤到锦州的时候,几乎连兵粮都快耗尽了。
    可是即便如此,那数万大中军却依旧不离不弃的紧紧的跟在他们的背后,就如同一群恶狼一般,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建奴军稍有不慎,便会被他们扑上来猛咬一口,这让他们彻底也都体会到了,当初他们追杀那些明军时候,明军兵将的感受了。
    等到了锦州城下的时候,建奴已经是被打的没了一点脾气,全军上下士气跌到了谷底,当看到锦州城的时候,他们一头便扎入到了锦州城中,而锦州则是这次他们南下的,在这里尚还囤积了一些粮秣,这让兵粮短缺的建奴军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于是大批建奴便聚集在了锦州城下,拉开了背水一战的架势。
    皇太极和诸多奴酋们环视一下,这才悲哀的发现,此次他们南下,转了一圈之后,居然就这么又回到了上,可是和他们出发的时候不同的是,他们出发的时候,在这里整整聚集了近二十万兵马,全军上下可谓是气势如虹,大有一举踏破山海关,攻入他们梦寐以求的燕云之地的气势。
    但是到了这会儿,皇太极他们悲哀的发现,再次回到这里的他们的大清兵马,却只剩下了不到一半的人马,而且这一路上撤下来,他们被大中军打的是没有一点脾气,这仅剩下的八万兵马,也都成了疲兵衰兵,士气可以说彻底跌到了裤裆里面。
    赔大了!这是现如今所有建奴军上下的一致想法,他们南下时候带的几十门红衣大炮,到了这会儿连连损失之下,仅剩下了不到十门,数万耗费他们无数钱财和精力武装起来的那汉八旗的兵马,到了这会儿还跟着他们的仅剩下了不到四千余人,汉八旗几乎可以说是损失殆尽了,如果不是还要保住仅剩下的这些被他们视作最后仰仗的红衣大炮的话,估摸着这最后的几千汉八旗的汉兵,也早就被他们丢光了。
    至于随行出征的八旗蒙古的兵马,这会儿可以说已经不剩几个了,除了在山海关损失的之外,跟着阿巴泰和豪格入关的那些八旗蒙古的兵马也几乎尽数折在了关内,剩下的布颜代等蒙古诸部的兵马,这一路上也是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早已在经过宁远城的时候,纷纷逃回到了蒙古草原之中。
    还有大批跟着出征的跟役、包衣,这一路上也被大中军追上杀了不少,至于从朝鲜强征来的一万多朝鲜人,更是几乎也没有剩下几个。
    当看着跟着他跑回来的这些八旗兵,皇太极真是哭死的心都有了,难不成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就真的这样付之东流了不成。
    第一百零三章 无奈的放弃
    眼看着建奴已经回到了锦州了,可是大中军却还是不肯放松,依旧如同跗骨之蛆一般,追到了塔山城下,而锦州城南的塔山、大兴堡、杏山等城,立即便成为了大中军下一步的目标,只要打下塔山、大兴堡、杏山、松山等城,那么锦州便成为了熟透的苹果,随即便会掉落到大中军的囊中。
    皇太极率兵退至锦州,这才停止了继续后撤,在锦州城开始调兵遣将,做出了要死守锦州城的架势。
    毕竟锦州地位的重要性,他们都知道,想当初他们屡次南下,锦州都是卡住他们喉咙的咽喉要地,这么多年来,他们曾经数次围攻锦州,但是都未能打下锦州城,锦州守将祖大寿,屡屡击退了他们的进攻,如果不是上一次他们利用崇祯急于从关外抽调关宁军入关去对付刑天军的话,他们估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下锦州城呢!
    后来在皇太极的讹诈之下,崇祯实在是迫于无奈,才不得不忍痛将锦州城割让给了他们大清,现如今他们再一次回到了,退到这里之后,如果再退的话,那么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也就功亏一篑了。
    所以皇太极深知,到了这里他决不能再退了,如果再退的话,恐怕连他这个大清皇帝的位置,今后都可能保不住了,这一路上撤兵,已经让那些各旗的旗主们怨声载道了,如果不是他现在直接掌控着两黄旗最强的兵力的话,保不准他那些兄弟们会琢磨些什么事情呢!
    所以等他退至锦州的时候,皇太极决定不能再退了,于是在锦州城,他扎下了兵马,调转过头开始做出了死磕到底的架势。
    皇太极以多尔衮率领其麾下的正白旗兵和多铎所辖的镶白旗守塔山城,令代善领正红旗守松山城,又以济尔哈朗领镶蓝旗兵马守杏山,而他本人则领两黄旗以及尚未恢复实力的镶红旗坐镇锦州居中策应,只待大中军扑过来,便与大中军决一死战。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紧追着他们的大中军却突然间停止了追击,掉头返回了他们刚刚克复的宁远城,放弃了对建奴大军的追击,使得建奴顿时上下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正追的起兴的大中军,就在兵抵塔山城的时候,突然间收到了肖天健的命令,停止一切追击行动,全军收缩返回宁远城休整。
    这道命令一下,顿时军中诸将一片哗然,他们都想不通眼看着就要兵抵锦州城下,要一鼓作气将建奴大军击溃的这个关键时刻,为何肖天健会突然间下令停止追击,收缩兵力回镇宁远城,这不是等于放虎归山了吗?
    但是肖天健的旨意已下,各路兵将也不敢违抗,只得停止了连续多日的追击行动,掉头和肖天健的中军会和在了一起,罗立、刘耀本、刁正、王承平等大将于是呼呼啦啦的便跑到了肖天健的大帐之中,要找肖天健问个为何。
    而肖天健这会儿正襟危坐在大帐之中,淡然的扫视了一眼这些手下的重将,当看到他们一个个气急败坏的神情之后,不仅笑了起来。
    “圣上!现如今建奴已成丧家之犬,正是我们一鼓作气将其讨灭之时,为何眼看我等已经兵至塔山城外,圣上却突然下旨停止追击,令我等放弃追击,掉头回撤呢?这不是白白放弃了大好时机了吗?圣上自己不是也说过,趁他病要他命吗?又为何突然间变卦了呢?”罗立脾气比较冲,虽然肖天健贵为大中皇帝,但是罗立还是忍不住第一个站出来放炮,气哼哼的对肖天健问道。
    而其他几个大将虽然没有跟着发话质问肖天健,但是一个个也都望着肖天健,脸上的神色很明确的表露出了他们的心思,他们也希望能得到肖天健的答复。
    肖天健冷冷的看了一眼罗立,罗立马上感觉到自己的话太冲了,毕竟现在肖天健不是当年他们的头子,而是已经成了堂堂一国之君,他这么说话显然是有违做臣下的规矩了,于是吓得赶紧低头单膝跪下道“末将僭越!末将只是情急之下,说话失了分寸,还望圣上息怒!”
    肖天健瞪了他一眼,坐在那里不怒自威,一挥手道“起来吧!恕你无罪!”
    罗立这才赶紧站了起来,态度变得恭敬了许多,但是还是等着肖天健给他们一个解释。
    肖天健又扫视了诸将一眼,微微的叹了一口气道“你等的心情我岂能不知!但是你们只想着要一鼓作气将建奴彻底击垮,但是却忘了我们自有我们的难处!
    是!朕比你们任何人都要痛恨建奴鞑子,朕比你们任何人都想趁此机会,一举荡平建奴,使之今后再也无法在关外嚣张,威胁我们中原大地!
    但是你们也不要忘了,此次北伐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朕这几天来,也是想过要一鼓作气,直捣建奴的盛京!将这伙凶顽一举荡平!
    可是现如今时机却并不成熟,虽然建奴在山海关大败,这一路上被我们追杀的丢盔弃甲不假,可是你等也当知道,建奴虽然大败回撤,但是其满洲八旗本部损失并不是很重,我们近些天来,击垮的多是建奴的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兵马,充其量这些人也就算是建奴的弃子罢了!而建奴自身真正的实力,却损失不多,他们尚有很强的实力!
    而我等诸路军此次北上,行程千里,要知道维持我们这样的大军,后勤供应之巨,你等只知厮杀的痛快,却不知后方的艰难!
    朕此行北上,虽然打通了运河一线,可以确保我们后勤物资得以沿着运河北上补充军需,但是运河这些年来大明疏于疏浚,淤塞严重,再加上沿途明朝地方,为了阻止我们北上,故意填塞河道,所以使得大运河时下运力极为有限!虽然沿途正在派人疏浚,但是短时间之内,却并不能大批通行漕船,所以能维持我们打到这里,已经是勉为其难了!
    而且运河沿线因为我们北上仓促,匪患甚重,各种匪盗时有在运河沿线袭掠,所以我们背后并不安稳!
    你们也休要忘了,现如今大明虽然大厦将倾,可是毕竟大明京师我们尚未攻克,山东尚有大部尚未被我们所控制,现在便挥师攻入辽东,一旦背后出现什么异状,我们孤军深入将非常危险。
    不瞒你等,我们虽然近期连战连捷,但是对于我们大军物资消耗也非常之巨,连战之下,我们随行携带的弹药已经所剩不多,急需大批补充!
    而从此地到山海关,我们的补给线一再拉长,后方的物资已经渐渐接济不上来了,难不成你们可以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攻打锦州城吗?
    更何况现在的锦州不比以往,建奴控制锦州一带已经快两年时间了,建奴不傻,他们深知锦州的重要性,从俘虏口中,我们得知建奴这两年时间大力经营锦州一带,连连抓捕关外民壮替他们加固锦州城、塔山城、大兴堡、松山城、杏山城等城,并且在各城之中都囤积了不少的物资!
    我们未能在建奴大军退至锦州之前,将他们一举击溃,便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时机,现如今建奴在主力未损失多少,而我们准备又不充分的情况下,便悍然挥兵攻打锦州,朕以为此乃是不智之举!
    首先我们的兵力便不占优势,虽然建奴并不善守城,但是以期前期准备,我们如果想要轻取锦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时下我们后勤补给不易,大军围攻锦州诸城,建奴骑兵尚有优势,只要他们派骑兵不断袭扰我们后路粮道,那么我们便无法集中力量攻城!只要稍有不慎,我们便有折戟沉沙之险。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朕刚刚收到冯卫汉派人从京师送来的消息,大明京师之中,当下大明朝廷似乎有意弃京师遁走的迹象,北京城内有不少官员力主放弃京城,逃往登州走水路南下迁都到福建两广一带,继续与我们大中朝周旋!
    而我们主力现如今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后面留守兵力十分空虚,一旦要是让大明朝廷跑掉的话,朕不用说你们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故此朕和李信、卢大人等人商议之后,认为眼下此战打到这样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为了确保不会出现意外,所以朕才下旨终止此次对建奴的追击!就再让建奴在关外嚣张一段时间好了!
    朕今日对你等起誓,最多三年时间之内,待朕收拾江山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便定会再次亲征辽东,将建奴彻底扫平,克复辽东之地!“
    肖天健其实何尝不想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鼓作气将建奴灭掉,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虽然现在他麾下兵精马壮,但是后勤补给以及关内尚未平稳的局势,却始终让他不能按照他的意愿来做事。
    想想大明朝几十年来几乎以倾国之力,将数千万两白银,投入到辽东战场,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能将建奴灭掉,反倒因为不断增加的辽饷,闹得天下一片大乱,最终甚至于将大明王朝生生折腾到了现如今的地步。
    他想要以这么四五万兵力,几个月时间便将辽东克复,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单是物资补给,便能将他新建起来的这个大中朝拖垮,所以现在虽然他们获得大胜,单是距离灭掉建奴,却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百零四章 襄外&安内
    现如今他和崇祯以及历代王朝的国君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襄外还是先安内,对于他一手新建立起来的大中朝来说,根本不似当初大明那样,有着雄厚的参政基础,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战祸,国内不但人口剧减,而且不管是农耕还是商业,都饱受摧残,这次支撑他北伐,已经可以说榨干了他们本来就不丰厚的底子,更加上现如今北方尚有京师还未攻克,大明朝名义上还存在,另外由于他急于北上,仅仅是控制了大运河的沿线,山东尚有东北部以及胶东半岛尚处于明朝官府的控制,虽说北方明军已经被他打残,但是残存下的势力却始终威胁着他们本来就很单薄的后勤补给线,而且他们的后勤补给线现如今有两三千里之长,许多地方防务相当薄弱。
    如果他这个时候便挥师进入辽东,寻求和建奴决一死战的话,后面只要稍微出一些问题,补给线被掐断的话,那么对于他这些精锐兵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这一路上追到这里,肖天健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就连一直都力主尽快灭掉建奴的卢象升,这个时候也开始替肖天健考虑这些问题,这一路上他和李信,也多次跟肖天健商量过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当走到这里的时候,肖天健终于还是下定决心,暂时就让建奴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时下他最重要的还是要先将大明王朝的事情给处理掉,以最快的速度将北方平定,恢复被战祸摧残的北方农业和商业,在积攒下比较充足的物资之后,才能再一次发兵出关,将建奴这个大麻烦彻底的清除掉。
    本来肖天健对于崇祯那种襄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是深恶痛绝的,但是现如今换成了他要主理天下的时候,他悲哀的发现,他也不能跳出这个怪圈,甚至于他现如今才真正切身体会到了崇祯的难处,不管换成谁来执掌这个天下,恐怕都只能做出一个选择,所以他也唯有先带着遗憾,放弃继续追击建奴,甚至于连仅剩下一步之遥的锦州,也暂时无法集中力量去克复。
    众将听罢之后,于是这才明白肖天健为何会选择这个时候放弃攻打锦州,令他们收兵返回济宁城。
    众将想想也是,他们这些天倒是杀的痛快,但是却压根没有考虑后勤补给以及关内的那些纷杂的事情,此次从阎重喜左路军先行抵达山海关,到现在大军云集山海关一带,已经有一两个月时间了,他们这么多兵马每天的消耗,都非常巨大,后面转运过来的粮秣物资,除了要满足他们的需要之外,还要满足山海关内那几十万刚从关外逃入关内百姓的需要,他们为将者可以不问这些事情,只等着张口吃饭,可是肖天健这个皇帝不能不考虑这些事情,现如今他们经过连番激战下来,其实军中弹药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想要攻打锦州诸城的话,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补充,以他们目前剩下的弹药基数,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打下锦州诸城的需要的。
    现在他们从山海关出来,到这里他们的补给线又延长了四百余,如果兵至锦州城下,那么他们的补给线便要达到五六百里的距离,这么长的距离,虽然有王承平的数千骑兵在,但是建奴的骑兵还是远超过大中军不少,要掩护这么长距离的后勤补给线,对于大中军来说,确实是一场噩梦,现在建奴新败,尚未能抽出精力来做这件事,但是一旦在锦州一带战事胶着下去的话,那么建奴铁定会使出他们的这招杀手锏,到时候别说打下锦州城了,弄不好他们还要为此吃打败仗也说不定!
    所以肖天健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建奴等于已经是回到了他们主场作战了,最起码他们已经占了地利人和这两条,大中军却等于是异地作战,毕竟建奴不是明军,可以被他们摧枯拉朽一般的一口吃掉,这场仗注定将会是一场持久战,维持这样一场大战,在无法就地解决部分粮秣的情况下,全部依靠关内转运物资,却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这一仗关系重大,可胜不可败,稍有不慎的话,他们就可能反胜为败甚至于像明军一样,全军覆没在关外,到时候建奴恐怕就又要嚣张起来了。
    “尔等也不要感到遗憾,此战能打到眼下这种程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超出了预计了,原本我们此次北上做的打算,也仅仅是守住山海关,将建奴大军阻于关外,使其知难而退,但是我们现在做到的,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当初的预计,不但挡住了建奴大军入关,而且还歼灭了建奴大批有生力量,这一次对建奴的打击之重,恐怕建奴没有数年时间,根本无法弥补回来!
    他们的汉军八旗几乎被我们全部解决,蒙古八旗也被我们打的是落花流水纷纷逃回了蒙古草原,虽然这一次我们未能如愿以偿,将建奴的满洲八旗大部吃掉,但是却等于断其左右臂膀,想想看建奴经此大败之后,在辽东的控制力定将会大幅衰落,仅凭他们那点女真族人,想要短时间之内再重振起来,恐怕没有几年时间,他们再难南下袭扰关内了!
    只要我们尽快平定国内局势,又何需几年时间?至多只要再给朕三年时间,朕必当再次率领尔等出关,到时候定要直捣建奴盛京,将辽东重新拿回我们汉人手中!“肖天健当看到诸将脸色都好了许多之后,于是站起来走到了他们之中,大声对他们接着说道,说到最后的时候,他大力的对着北方一挥手,露出了一幅气吞山河的气势。
    众将听吧之后立即齐刷刷的跪下,大声叫道“末将(微臣)谨遵圣谕!”
    肖天健哈哈笑道“都起来吧!你们这帮混账东西,刚刚一回来的时候,一个个像是踩了狗屎一般!好一幅要找朕兴师问罪的架势,现在什么谨遵圣谕,朕看你等眼中还有朕吗?”
    众将一听,都又赶紧低头叫道“末将不敢!请圣上恕罪!”刘耀本更是呲牙对肖天健笑了起来。
    肖天健在他们中间转了一圈,给他们每个人屁股上都来了一脚,把他们踢了起来,这才转身回到的大案后面坐了下来。
    罗立揉着屁股一脸讪笑的小心对肖天健问道“既然圣意已决,末将自当遵命,但是现在我们收兵,难不成就要这么白白再将这宁远城给放弃了吗?要知道这宁远城可是关外扎在建奴心头上的一根刺呀!圣上不会就这么还白白便宜给建奴鞑子吧!”
    肖天健听罢了罗立的这句问话之后,扭头和卢象升还有李信对视笑了起来,罗立这个家伙是生怕捞不到仗打,现在他们在关内,对付那些明军,可以说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仗打得是实在不够劲,而这次山海关激战,让这帮家伙都找到了感觉,特别是罗立这厮,更是打的热火朝天,这些天的追击战,更是领着头拼命的追杀建奴大军,要不是王承平骑兵有着优势的话,单这家伙便能把仗给包圆了。
    所以当罗立问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李信、卢象升都微微笑了起来。
    肖天健盯着罗立,对罗立大声说道“你这个混账,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再将宁远城丢给建奴了?既然你问了这件事,那么好吧!这宁远城朕就交给你和你麾下的近卫第一师好了!你就替朕钉在这里,如若再将宁远丢了的话,看朕不砍下你这颗大头当球踢!”
    罗立一听,立即大喜过望,两脚一磕大声叫道“末将接旨!请圣上放心便是,有俺老罗在,定要那建奴从今往后,不敢再过宁远城!要是丢了宁远的话,不用圣上动手,俺罗立自己剁了这颗大头,送给圣上去当夜壶用!”
    帐中诸将听罢之后顿时发出了一片哄笑之声,肖天健摇头苦笑指着罗立笑骂道“你这脑袋做夜壶肯定不好用,你还是想办法留住它吧!……”
    皇太极卯足了劲头,在锦州一带拉开了架势,憋足了劲想要跟追过来的大中军利用他们在这里的地利优势,转攻为守跟大中军再在锦州一带死磕一场,但是没成想一天之后,没有等到大中军攻打塔山城,反倒得到多尔衮的急报,说大中军在追至塔山之后,对塔山城炮轰了半天时间,然后便收兵回撤,返回了宁远城。
    皇太极和众多奴酋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皇太极本人更是晃了晃,险一些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说实在的,他们这些奴酋们,这些天来,却是被大中军给打怕了,甚至于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做梦都能梦到大中军那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的炮火,这一次虽然他们撤至锦州一带,做好了决死之战的准备,但是这帮奴酋们都心中没底,不知道他们能否守得住这里,现如今他们的老本几乎都快蚀光了,本来被他们视作依仗的那些红衣大炮,现如今剩下的是寥寥无几,而想想大中军之中所拥有的那些数量巨大的重炮,他们作为吃过大亏的人,岂能不怕?所以当听闻大中军撤兵的消息之后,所有建奴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可是皇太极依旧不敢彻底放心,生怕这又是大中军的j计,为此专门派出了一批游骑跑到宁远城一带查探消息,当游骑返回之后,告知皇太极,确实大中军已经收兵,返回到了宁远一带,正在宁远一带休整,皇太极这才彻底放心下来,暗呼侥幸。
    第一百零五章 奏凯入关
    而此时的宁远城已经算不上是一座城了,建奴军南下攻打宁远城,洪承畴率兵死守宁远,建奴猛攻近月时间,最终攻克宁远城,这近一个月时间,建奴用重炮猛轰宁远城,几乎将宁远城城墙外部包裹的城砖全部剥去,城墙更是大量坍塌,几乎彻底失去了保护这座城池的能力。
    而建奴破城之后,更是血洗宁远城,将城内军民几乎尽数屠杀,所以此时的宁远已经彻底变成了废墟。
    就连周边那些村落也基本上全被建奴毁去,百姓逃的逃,被抓的抓,被杀的杀,周边方圆几十里之内,几乎再无人烟。
    罗立虽然被受命镇守宁远,但是这样的城池想要作为屯驻之地,是根本不现实的,如果不修复宁远城的话,这个冬天恐怕他们都无法撑过去。
    所以肖天健很清楚罗立面临的困难,在下旨令罗立镇守宁远的时候,肖天健同时下旨,从各军之中抽调精兵,将罗立的第一近卫师补齐,将他们扩充为拥有六个步军营,一个辎兵营三个骑兵营,一个重炮营和一个工兵营的超大规模,拥有兵力一万五千人,同时将沿途缴获的建奴的重炮以及缴获建奴军的粮秣物资,也全部留给了罗立使用,使之拥有十分强悍的火力。
    在肖天健领兵返回山海关,在临行之前肖天健还特令诸军,将随行携带的粮秣弹药都匀出一大半,留给了罗立,保证罗立所部短时间之内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并且令徐以显留下辅助罗立,镇守宁远城。
    至于罗立送走了肖天健以及诸军之后,则在徐以显的建议之下,先派部分兵将,进驻到了觉华岛上,并且将留下的大批物资,都留在了觉华岛上,并且令这部分兵将在觉华岛就地构筑工事。
    而他本人则率领一万多兵将,驻扎在了宁远城外,就地构筑临时性的工事,并且开始着手修复宁远城,争取抢在入冬之前,恢复宁远城的守御能力。
    至于肖天健率部返回山海关之后,立即便命卢象升留在山海关,同时将又留给了卢象升三千大中军兵马,令其立即和吴襄在山海关招募民壮,在大中军的护送之下出关奔赴宁远城,作为劳力帮助罗立抢修宁远城,而吴襄则继续领以前的旧部,镇守山海关,一方面负责保障山海关至宁远的后勤线路,另一方面防备建奴再次掉头杀回山海关。
    肖天健同时令卢象升和吴襄他们,在入冬之前,在山海关外,修复被建奴破坏的前屯卫、后屯卫、高台堡等地卫城,并且在通往宁远城的道路上,每隔三十里建立一座小型兵站,每隔两个小兵站,建立一个中型兵站,并且派兵驻防,作为联系宁远城保障宁远罗立守军后勤补给线的要点,总之一切要抢在入冬之前完成,确保入冬之后罗立所部可以在宁远囤积下足够越冬的物资。
    关内那些逃回来的民众得知消息之后,当即便有大批民众应募,带上了各种工具之后,出关赶往了宁远。
    大中军在肖天健的率领下,在山海关击败建奴大军,并且歼灭建奴数万人马的消息立即不胫而走,飞一般的传遍了整个京畿一带,彻底的让京畿一带的民众们把心放在了肚子里面,无数人奔走相庆,将这个消息传向了更远的地方。
    关内北方的民众算是彻底服了,大明朝这么多年来,几乎倾尽国力,前前后后投入到关外战场上近百万的兵马,却对建奴毫无办法,还被建奴打的是落花流水,可是大中军这才刚刚北上来到山海关,便一下将建奴打了个屁滚尿流,还干掉了大批建奴大军,把想要再一次破关而入的建奴大军,一头便撞回了关外去,使之最起码在短时间之内,不敢再觊觎关内了。
    这样的消息对于屡遭建奴祸害的北方民众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消息,就连一些地方士绅,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转变了对大中军的态度,不再敌视大中军了。
    其实百姓考虑问题非常简单,他们只想要一个可以安稳生活的家园,能过上安稳的日子,穷一点到不可怕,最起码不要让他们整日里担惊受怕,生怕建奴破关而入,抓他们为奴,屠杀他们就行。
    所以得知消息的民众,在听闻大中皇帝此时领兵返回关内,开始朝着京师行来的时候,非但没有闻风而逃抑或是抄家伙跟大中军为敌,相反很多民众甚至于士绅,都主动拿出了家中的酒浆美食,跑到了路边,迎接大中军,为大中军祝捷。
    随着肖天健在锦州外围停止了对建奴大军的追击,并且收兵回撤之后,建奴一方也没有再做什么动作,大中军放弃追击他们,已经让他们长松一口气了,虽然皇太极派出的游骑探知,大中军收兵之后,很快便仅仅在宁远城一带留下了不足两万大中军,其余的皆随大中皇帝返回了山海关,但是皇太极还是没有下令,再趁着这个机会发兵攻打留下的罗立所部。
    当初他们南下的时候,洪承畴也仅仅是凭借着两万多官军,便死守了宁远城近月时间,现在换成了大中军的精锐兵马之后,他也没有信心就能轻松吃下这支留在宁远的大中军。
    现如今大中军能撤回山海关,他们已经谢天谢地了,所以谁也兴不起念头,继续去跟大中军死磕了。
    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建奴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再一次回到了他们出发的地方,就连宁远这座曾经让他们咬牙切齿的重镇,他们也不再想去再拿下了,所以在得知大中军主力已经随着肖天健返回山海关之后,皇太极也下旨,令多尔衮、阿济格留守锦州,其余的建奴军则开始返回辽东之地,回到他们的老巢之中舔伤去了。
    ?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