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汁都要吐了出来。
    不少建奴在爆炸的时候,直接便被当场炸死,但是更多的则是被震晕抑或是炸伤,城中尚有大批的建奴没有死去,躺在地上挣扎着、惨叫着、大哭着、哀求着,如同一群群的蛆虫一般,在地上蠕动着。
    一些兵卒实在是看不过去这些受伤的建奴的惨状,于是便开始用手中的刀枪帮他们一把,结束他们的痛苦,自生火铳前端的那种三棱刺这个时候便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只需朝着要害处一刀刺入,便很快可以放干人血,送他们归西。
    而罗立这家伙却对此很不以为然,看到手下兵将帮这些建奴伤员结束痛苦,显得十分不满,破口大骂道“你们他娘的吃饱了撑得吗?有空干这个?先他娘的追杀奴兵再说,这些混帐让后面的弟兄们收拾!传我命令,轻伤者暂时留下,重伤者可以送他们归西!活的留着还有用!少他娘的在这儿大发善心,他们这些建奴值不当你们同情!跟老子杀奴!”
    于是回过神的这些兵将们,立即放弃了继续帮助这些建奴伤者,一个个振奋起来,紧跟着罗立朝着城北冲去,潮水一般的漫过遍地尸体的西罗城,从城北豁口处又追杀了出去。
    后续进入西罗城的兵将们,则开始按照罗立的吩咐,在尸体堆之中开始分拣起来,轻伤者绑上拖死狗一般的拖到一旁,重伤者和死者则直接剁掉他们的脑袋,无头尸体令助战民夫们抬出西罗城,找地方掩埋掉,省的他们的尸体腐烂之后造成瘟疫,现如今已经是五月间,即便是山海关一带的气温也开始升高,死尸必须要按照大中军军中条例,尽快的掩埋处理,以防发生大规模的瘟疫。
    建奴一方可谓是兵败如山倒,本来他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关外那些尚未进入西罗城的建奴兵将,当看到西罗城的惨剧之后,士气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再看到那些入城的同僚们各个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逃出西罗城,背后的刑天贼们喊杀震天的追了出来,哪儿还有心恋战呀!于是在关外的那些建奴军各个都掉头便走,一起溃堤一般的朝着关外远处逃去。
    就连多尔衮这会儿也兴不起继续督战,迫使这些溃兵们掉头死扛的念头了,无奈的下令鸣金收兵,派出阿济格和多铎各领一支阿礼哈超哈营也就是奴军之中的骁骑营(披甲兵之中的马甲兵组成)断后,接应溃兵撤回来。
    第六十三章 奏捷
    罗立虽然进行了一次反击,但是也并没有因为胜利便被冲昏了头脑,率军追杀了一阵之后,将大批建奴溃兵逐离了关城之后,看到有两营建奴骑兵试图拦截他们,便主动放弃了追击,列阵在关外好一番炫耀武力之后,大摇大摆的领兵缓缓退回到了西罗城之中。
    而阿济格和多铎眼看着这支刑天贼如此嚣张,却也都知道他们现在麾下兵马士气极为低落,在接应了那些溃败下来的兵马之后,根本没敢对罗立所率的这支追兵做出什么进攻的举动,而是远远的拉住缰绳,眼睁睁的看着罗立率兵在他们面前炫耀武力一番之后,又缓缓的撤回到了西罗城之中,这才各自丧气的带兵回了他们的大营。
    在战场上失败者是没有权利打扫战场的,战场的控制权只属于胜利一方,所以作为失败方,损失要远超过胜利一方是一个定理,建奴遭此大败,屁都不敢再放,便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逃了回去,大批伤兵和奴兵的尸体都被丢到了关下的战场之中,同时被遗弃的还有大批的橹车、云梯、鹅车、壕车等攻城器具甚至于一些火炮、兵器、甲胄等等,总之建奴军这次败得太惨了,凡是出来带的东西,差不多近半都丢给了大中军。
    罗立率部后撤的时候,当然是不会客气,看着天色渐晚,他领兵坐镇关下,连夜调来兵马和大批的助战民壮,甚至于连吴襄麾下的明军也出来了一大批,开始打着火把打扫战场,他们放火烧毁了所有被建奴遗弃在战场上的那些攻城器具,将武器、甲胄、火炮等物收拢一下,运回了关内,当兵的则在关外砍掉那些建奴兵尸体的人头,轻伤的建奴剥光了绑回去,重伤的则当尸体处理,直接剁掉脑袋。
    至于建奴大军那边,多尔衮虽然是咬牙切齿,远远的看着大中军一方在关下打扫战场,但是却没敢准手下将领的请战,派他们去袭扰大中军打扫战场的行动,他真的是害怕了,大中军奇计百出,而且能打能杀,他再也经不起失败了,今日一战他几乎耗尽了手中的实力,再也承受不起损失了,现如今能战的也只剩下他和多铎这两白旗的两万兵将了,要是再损失的话,那么他们三兄弟在大清国之中的地位便彻底完了,所以他只能这么干瞪眼,看着大中军一方耀武扬威,却再不敢去招惹他们了。
    整整一个晚上,关外战场中的那些建奴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各种攻具,都在烈烈燃烧,如同一个个巨大的火把,将山海关外面照的通亮,大批大中军兵将以及助战民夫还有山海关明军兵将的身影在战场上来回走动,一边是不断传出的建奴伤兵濒死的惨叫声,一边却是胜利者们的欢声笑语。
    吴襄这一下算是彻底服了,可以说是对大中军的兵将们服的是五体投地,他在事后才知道,阎重喜已经在开战不久之后,便受伤退出了战场,指挥这一战的乃是新来这里的罗立,于是他不得不叹服,这些大中军的大将们,一个比一个不好惹,在他眼中阎重喜和王承平这些大将已经是非常厉害了,现在来了个姓罗的,却比起他们丝毫不差,打仗不要命不说,还“善于用计”,以主动放弃西罗城为陷阱,一下便坑杀了两千多建奴军,这样的功劳如果放在他们明将身上的话,铁定便是绝世之功,这些年来,明军在对付建奴的作战之中,罕有大捷,斩首百级以上的战功便屈指可数,超过斩首百级便是大捷,斩首几十级,也算是大捷了,许多明将所谓的报捷,基本上只有十几个甚至于几个建奴的人头,充其量也就是领兵以超优势的兵力,围住了一些抢掠之后喝大了的建奴,杀了几个喝大了的建奴,便厚着脸皮兴高采烈的朝上峰报捷。
    看看人家大中军来了这里,这些天来,在关下干掉的建奴军起码过万了,可是这些大中军的将军们,却一个个好像不以为然一般,根本就不怎么当成回事,这让不少明军兵将们实在是汗颜到了极点,吴襄还哪儿有半点再瞧不起大中军兵将的想法呀!
    经过一夜时间的打扫战场之后,战果很快统计了出来,这一天的激战下来,大中军和明军“共同”毙伤奴军近五千人,俘获奴兵近千,这还不算开始的时候被建奴抢回去的那些死伤的奴兵数量,如果加上那些奴兵的数量的话,多尔衮这一天下来,损失的兵马便接近了一万左右。
    而守军方面则损失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中阵亡者也就是四百余人,其余的都是伤者,其中大部分人是轻伤,经过妥善的救治之后,不少人很快还能归队,这些归队的伤员,今后无疑便都成了悍卒,军中绝对的骨干,所以称之为大捷大大捷是毫不过分的,就着他们尚且还不知道,这一仗下来,他们居然干掉了建奴军汉军镶黄旗旗主刘之源,汉军镶蓝旗梅勒章京李率泰、汉军正红旗梅勒章京马光辉,如果他们知道干掉了这几个敌将的话,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直到过了两三天时间,他们才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他们不但击杀这么多奴兵,居然还干掉了奴军一个旗主,两个副旗主,罗立的嘴都笑的歪到了耳朵边了。
    这一战下来,吴襄和罗立等人都判定,短时间之内建奴是已经无力再对山海关一带发动新的大规模攻势了,接下来就等皇太极亲自领兵上来了,所以短时间之内,山海关是处于安全的状态之中了。
    对此大捷,山海关一带的军民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庆,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向了四面八方。
    但是此战大中军损失也不算轻,弹药物资消耗非常大,光是各型火炮便干废了十几门,弹药基数消耗了一个半,另外最大的损失便是阎重喜的受伤,阎重喜虽然没有直接中炮,但是脑袋被疾飞的石头砸中,伤的也很严重,被救下去之后,整整昏迷了两天时间才逐渐苏醒,而且伴随着剧烈的呕吐头疼,很显然是严重脑震荡,短时间之内是没法再指挥作战了,但是阎重喜一醒过来稍微恢复了神智,便立即询问战事情况,得知了他们获得大捷的消息之后,他这才放心下来,将麾下第一镇军的兵将移交给了罗立暂时统领,交代完之后,才被人送往了永平府疗伤。
    在这一仗打下来之后,特情处的人还给罗立提了一个建议,请罗立从斩获的建奴人头之中,分出了一批,送给了吴襄,这倒不是为吴襄分润在大中朝之中的什么功劳,主要是先让吴襄以此糊弄住京师那边大明皇帝朱由检所用。
    对于这些建奴的人头,罗立才不稀罕呢!刑天军从初见起,便不以人头论功,而是自由一套论功的办法,所以也不会出现在战场上抢人头,最终导致失败的事情,也不会相互之间争抢敌人的脑袋,内部出什么矛盾。
    现在特情处让他们拨一批建奴的人头给吴襄,糊弄大明皇帝朱由检,罗立才不在乎呢!于是当即便拨了两千颗人头给吴襄,让吴襄拿去办事用了。
    剩下的那些割下的鞑子人头,罗立干脆便下令在关下用它们筑了一个京观,以此来羞辱震慑建奴方面。
    吴襄很感激大中军这边为他的家人安危考虑,连声称谢之后,下令派人用大车装了这些建奴兵的人头,立即运往了京师,以此向朱由检奏捷夸功,这些鞑子的人头可是都是清一色实打实的建奴兵的人头,虽然其中大部分为建奴的汉军旗汉兵的人头,但是这些汉兵也早已剃发,留的是鞑子的金钱鼠尾,照样也算是鞑子兵的人头,一旦运入京师的话,料想京师之内朝野顿时会引起震动,大明对建奴这么多年来,还绝少一次性斩获这么多鞑子人头,吴襄仅凭这一批鞑子的人头,恐怕就能算是大明眼下的第一将了。
    守军在山海关取得了如此大胜不久,喜峰口一带便也传来了消息,周遇吉率兵在喜峰口果真挡住了建奴另一支人马叩关,并且在喜峰口同样杀敌甚多,逼得阿巴泰和豪格不得不放弃攻打喜峰口,掉头转向寻找下一个破关之地,但是传来这个消息的同时,报信之人也同时送来了周遇吉在喜峰口力战身亡的消息,这个消息不仅令人扼腕叹息,一边是佩服周遇吉的忠烈,另一边则是感慨建奴的厉害。
    这两地的消息,几乎可以说是同时传入到了大明的京师之中,京师之中的朝野本来都处于一种极度的恐慌和绝望情绪之中,在得知了这两个消息之后,民心不由得大振了起来,不少京师的百姓奔走相庆,传诵着这两场大捷,就连已经是心如死灰一般的朱由检,在听闻了这两个消息之后,也不由得精神一振,当即便跑到了太庙又是烧香又是磕头,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声称他这个不肖子孙,虽然将天下没有治理好,但是近日却获得了大捷,斩杀了无数建奴,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廷之中,文武百官早已不再对朱由检说实话了,他们明知大明已经快完了,这会儿是专挑好话说,大概是同情朱由检,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总之他们都按照吴襄的说法,称此山海关大捷,乃是吴襄所打,朱由检也已经无法分辨其中的真伪,内心的自尊心作祟之下,他也把脑袋一蒙,干脆就选择性的相信,这件事是真的,甚至于他还对内侍说,大明有吴襄在,搞不好可以重振起来,不过这也只是他们一小撮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但是民间传说的版本却就和朱由检听到的不同了,不知从什么途径,有人将山海关这一仗的细节详细的描述了一番,大赞大中军的勇猛,说此次山海关大捷,虽然吴襄出力也不小,但是主要还是靠着人家大中军来打的,甚至有人还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当天战事的惨烈情况,好像是身临其境了一般。
    民间的百姓也不都是傻子,他们自有更宽泛的听闻小道消息的渠道,各种乱糟糟的信息之中,他们自会做出他们自己的分析,大明百姓都知道明军的水平如何,这么多年来,关宁军即便是在鼎盛时期,也从未打过这样漂亮的大胜仗,现在时至今日,大明早已是日薄西山,吴襄又是贬斥多年,在家闲居的将领,现在朝廷实在无人可用,才令他复起出镇山海关,凭着他的手段,当年明军尚兵强马壮的时候,他吴襄还当过逃将,现在怎么也不可能在山海关对数量远超他们几倍的建奴大军,打出这样的大捷。
    所以有心人稍微分析一下,便可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此次山海关大捷,根本就不是吴襄打的,而是现如今跟吴襄同处于山海关一带的大中军打的,有不识时务的言官对此事嗤之以鼻,上书朱由检,驳斥这次吴襄取得山海关大捷的事情,直斥吴襄乃是盗领了大中军的功劳,其实吴襄早已暗中已经私通了大中朝,请朱由检罢了吴襄的山海关总兵之职,派人去将他逮回京师论罪。
    可是这些个不开眼的言官的话,根本也是在放屁,现如今朝廷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对京城之外的地方控制权,对于军队的控制能力也已经弱到了极点,不管吴襄这次是不是冒功,他眼下都是一个手握重兵之人,已经不是朝廷轻易能动的人了。
    有人自会想起吴襄还有家眷在京师之中为质,可以用吴襄的家眷来控制他,但是朝廷这会儿完全是投鼠忌器,手头上根本没有可用之兵了,不管吴襄那边的实情如何,朝廷都不敢轻易的这会儿去动吴襄了,毕竟吴襄现在明里还打的是大明的旗号,一旦逼急了吴襄的话,他随时都可以倒戈投降大中朝,现在他吴襄多少还能为朝廷捞一点面子,一旦惹急了他的话,朝廷最后一块遮羞布恐怕都也要被剥去了,所以朱由检这会儿对这些言官的话,只当是放屁,不但没有敢动吴襄,还派人去为吴襄府上的家眷们送了一些赏赐,以此来表明,他其实是相当信任吴襄的,希望吴襄能领兵镇守住山海关,不要投降大中朝那边,他就谢天谢地了。
    第六十四章 建奴破关
    刁正率部赶到喜峰口的时候,此时喜峰口外的阿巴泰所领建奴大军,早已经撤离了喜峰口,等他到达喜峰口的时候,喜峰口几员周遇吉手下的将官,在商议了一番之后,自知已经没有退路可选了,他们等到的援军不是大明的军队,却等来的是大中军的人马,这让他们也彻底对大明绝望了。
    于是这几个周遇吉的手下将官,最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投降大中军,率部接受大中军的改编,从此之后便归入大中军之中,做这件事,这些人眼下已经基本上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他们之前便跟大中军亲如兄弟一般的相处了不短时间,虽然开始的时候双方充满了敌意,但是后来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便基本上对大中军没有了什么敌意。
    特别是此次他们前来喜峰口的时候,大中军不但赠给他们不少的火炮弹药,还不吝给他们补充了二百大中军的炮手,这些大中军的二百兵将,此次在喜峰口之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二百人没有一个人给大中军丢人,在防御战之中,打的是非常顽强,没有出现一个人临阵脱逃的情况,而且还出现了几个抱着火药桶点燃于敌同归于尽的情况,令这些明军兵将甚为钦佩大中军,于是他们做出决定之后,麾下的兵卒们几乎没有一个表示反对,都表示愿意归于大中军麾下听命。
    于是这喜峰口剩下的两千余官兵,在刁正领兵抵达这里之后,马上便改旗易帜,都投降了大中军,喜峰口也立即转而成了大中军的控制点。
    刁正没有人事任命权,在接受了他们的请降之后,立即派人报信给坐镇永平府的李信和卢象升等人得知,并且暂时将这几个周遇吉的部将全部留用,令其继续领兵留镇喜峰口,同时还亲自带麾下诸将去周遇吉的棺前隆重的祭拜了一番周遇吉。
    当周遇吉死后,刁正对于周遇吉的那种怨气也顿时烟消云散,先前周遇吉和他为敌,两人是各为其主,现如今周遇吉领兵死守山海关,击退建奴大军,并且力战身死,这一点刁正对他十分佩服。
    虽说这些跟着周遇吉的部将,当初也曾经跟他为敌过,但是现如今这些人跟着周遇吉,能在山海关抵御建奴入寇,打的这么好,他对这些周遇吉的旧部,也都不再忌恨,亲自对其好言安抚了一番,告知他们,以前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他刁正不是小心眼之人,完全不必担心今后归于大中军之后,他刁正会留难他们这些人,这才让这些周遇吉的部下们都放心了下来。
    考虑到建奴军退去已经有数天时间了,阿巴泰和豪格这两个奴酋肯定会另择关口破关而入,刁正在领兵抵达喜峰口,接受了周遇吉手下的献降之后,没敢在这里耽搁太长时间,他一边留下了五百精兵,补充到喜峰口的守军之中,一方面留下了一批粮秣弹药,供其使用,在祭奠过了周遇吉之后,便立即率兵离开了喜峰口,朝着蓟州北部的马兰谷关进兵,现如今他们无法判断阿巴泰和豪格从喜峰口退兵之后,下一个目标会选择哪里,所以也只有从马兰峪开始,一个个的找下去。
    这个时候王承平已经率领其麾下的数千骑兵也赶到了喜峰口一带,和刁正会和之后,两个人商议了一番,又加上李信派人从永平府赶来,告知他们,令他们分头行动,刁正一路先赶往马兰峪一带,查探建奴是否走马兰谷入关,而王承平则领其麾下的骑兵,先行快一步赶往密云方向堵截建奴军从密云一带的黄崖口关和古北口等关入寇。
    于是二人立即应命,各自领兵继续朝西赶去,但是他们的行动还是慢了一点,阿巴泰和豪格攻喜峰口不克之后,立即引兵后撤,转道朝西开始疾行,为了抢夺第一个入关的头功,豪格跟阿巴泰都心急火燎的督军赶路,虽然山路难行,可是他们根本不管这些,他们建奴本身常年在关外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本身就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很是能吃苦耐劳,对于这种急行军,他们也早已习惯了,至于那些汉军旗的汉军们,他们才不管这些汉军们吃得消吃不消,一路上催逼着他们不计代价的赶路,稍有懈怠,便立即呵斥甚至于杀人,逼得这些随征的汉军旗汉军们,也不得不拼了老命的朝前疾行,途中累死了不少汉兵和骡马。
    终于他们在山中绕路疾行了数日之后,抵达了黄崖口关一带,这个时候密云一带的官军兵力已经十分空虚,密云总兵唐通先前奉命率兵出关跟杨国柱一起驰援被建奴包围的宁远,但是途中因为监军张若麟始终畏战,督军缓行,结果出山海关没多远,便中了多尔衮的伏击,杨国柱当即战死,唐通和杨国柱所部大多数兵将被建奴军逐入海中,结果张若麟也被淹死在了大海之中,只有唐通领少量残兵败将溃围而逃,最终逃回到了山海关之中。
    后来少量的溃兵随后也逃回了山海关,但是却被吴襄收编到了麾下,唐通仅领着几百残兵败将,退回了密云,唐通深知他辜负了圣意,不但没有能救宁远,反倒是几乎全军覆没,还丢了张若麟这个主帅,于是逃回到了密云之后,也不敢对皇上交代,只等皇上朱由检对其发落。
    朱由检得知消息之后,虽然怒其不争,但是也无可奈何,战报回来说的明白,此战失利罪责并不在杨国柱和唐通身上,而是因为张若麟畏敌如虎,督军裹足不前,以至于贻误了战机,还使得明军援军中了建奴大军的埋伏,才导致了大败,考虑到现在他手头已经实在是没有可用之将了,于是朱由检只能将怒气撒在已经死了的张若麟身上,虽然张若麟已死,但是还是下旨革去了他的所有功名,并将其举家收监,待以后处置,而对于唐通,仅仅是将其降为了副将之职,令其戴罪立功,继续镇守密云。
    唐通这才保住了一条命,但是让他镇守密云,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密云兵此时已经几乎都丢在了关外,留守密云的一部分兵将,在大中军入居庸关通过密云的时候,投降了大中军,所以这个时候唐通在密云,可谓是快成了光杆司令了,仅剩下一些关城留守的兵将,还算是他的手下,他连一支可供调遣驰援诸关的预备队都没有能力组建起来。
    所以前些日吴襄派人通知他,说建奴将有另一路大军很可能会走密云一带破关而入,请唐通务必要加强密云一带各关隘的防务的时候,唐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惊慌失措,不知所措了。
    虽然唐通向朝中告急,请皇上派兵驰援密云,但是这个时候京师顺天府也仅剩下为数不多的京营,早已没有力量发兵驰援密云了,所以唐通仅能做的只是派人分头奔赴密云境内的诸关守将,令其自行加强关隘的守御力量,至于什么援兵、粮草、弹药、武器,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了,他唐通总之是拿不出任何东西,来支援他们了。
    所以诸关守将除了自己想办法之外,什么可能的支援都无法得到,黄崖口一带这个时候仅剩下了千余官军,虽然他们镇守的黄崖口关地势险要,但是他们的兵力却和建奴军相比实在是悬殊太大。
    黄崖口守将也是一个守备,此人姓胡,倒是也算是一个大明的忠臣,虽然在发现建奴大军兵抵黄崖口关外,却没有弃关而逃,而是领兵在黄崖口关内死守关城,试图阻挡建奴大军破关。
    但是何奈他们的力量有限,人心也散乱,阿巴泰和豪格督军猛攻一天之后,关城失守,这个胡守备力战不敌,最终在关内殉国,其家人上下十多口,也尽数在关内的家中放火自焚而死,黄崖口关最终被阿巴泰和豪格领兵攻破,从这里洪水一般的灌入到了关内。
    这一下阿巴泰和豪格算是高兴坏了,不管怎么说,他们最终还是第一个夺得了入关的头功,于是他们立即派人朝山海关那边的皇太极报捷,一边立即率军从黄崖口一带进入了关内,如同一群虎狼一般的开始横扫密云境内,直逼密云县城。
    坐镇密云县城的唐通听闻黄崖口关破的消息,立即是惊得手脚冰冷,此时他在密云县城中仅仅剩下了不到两千官军,面对着汹涌而来的三万多建奴大军,他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守住密云县城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于是唐通只得带着这两千官兵,弃了密云县城,逃往了怀柔县,而建奴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密云县,进而继续杀向了怀柔。
    刚到怀柔,唐通便得知建奴军已经又追了上来,于是唐通只得搜罗了一些怀柔的守军,又弃了怀柔县城,逃往了顺义县。
    可是阿巴泰似乎就相中了唐通,拿下怀柔之后,不做任何休息,领兵紧随其后便又追到了顺义,唐通也算是能跑,一看建奴大军又赶至了顺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撒丫子逃窜,这一次他一口气逃到了通州。
    到了通州之后,唐通发现他已经没地方可逃了,这个时候霸州、武清、香河等州县已经被大中军所取,他唯一能逃的也只剩下了京师顺天府了。
    第六十五章 通州
    可是唐通这个总兵,一连丢了这么多城池,让建奴毫不费力的便进兵到了京师城外,他不在京师里面倒也好说,朝廷不太敢拿他开刀,但是他一旦逃入京师,那么谁知道皇帝还会不会跟他客气,这个皇帝朱由检可是个薄情寡恩之人,从他继位之后,这些年来杀的督抚就好几个,巡抚一大群,他这个已经没有多少兵马的总兵官,皇帝如果想杀他的话,那还不是跟杀鸡一般?
    所以唐通到了通州之后,也不敢再跑了,只能硬着头皮,领着麾下这搜罗起来的三千多残兵败将,和通州守军合兵一处,开始仓促准备起了死守通州。
    通州乃是京师的东大门,距离京师也仅仅只有几十里路,而且最关键的这里乃是大运河的终端,历来南方漕运入京的货物,都在通州卸货,然后走陆路转运到京师之中,所以通州的军事地位也是极高的,通州一旦有失,京师也就基本上再无一点屏蔽了,故此朝廷虽然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但是还是想尽办法,在通州留守了六七千兵马,交由现任的兵部侍郎张尔忠坐镇通州,命其死守通州。
    张尔忠,山东潍县人士,此人可谓是大器晚成之人,三十岁中举,但是直到五十岁才考中进士,他考中进士当官的时候,已经是崇祯四年之后的事情了,但是这个张尔忠虽然年纪大,但是做事却颇有建树,崇祯十二年的时候,运河上有一段断流,朝廷惊慌,于是便派张尔忠去治理运河,张尔忠不顾年事大,在运河上来回巡视调度,迅速的恢复了运河的航运,疏浚了淤积的运河,很好的完成了崇祯交给他的任务,所以事后被拔擢起来,进入到了兵部任事。
    本来按原来的历史轨迹,张尔忠在今年,应该会被朝廷调往陕西任陕西巡抚,配合孙传庭逮杀贺人龙的,可是现如今历史已经被肖天健篡写,整个中国无数人的命运都位置改变,陕西已经基本上不受朝廷控制了,而且大中军和建奴都兵指京师,所以崇祯也就没将张尔忠再派往陕西当什么巡抚,而是看到张尔忠比较有能力,于是便以其兵部右侍郎的身份,令其坐镇通州。
    这个张尔忠现年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须发皆白,但是还是临危受命,出京到了通州赴任,他到通州之后,立即便开始整顿兵马,出了原来通州所有的三千官军之外,他还就地招募起来了三四千的民军,使得通州的守军兵力达到了六七千人,大大的增强了通州的守御力量。
    唐通无路可走率领残部一路逃到了通州之后,张尔忠看到唐通好歹还是一个总兵官,而他麾下也没有可用之将,便立即奏请朝廷,将唐通留在他的手下听命,崇祯得知唐通连连丢掉了密云、怀柔、顺义的消息,气的实在是受不了,有心下旨令张尔忠将唐通给逮杀,但是看到张尔忠的奏请之后,犹豫再三,还是没敢这么做,唐通再不济手中还控制着三千多官军,这个时候建奴军已经兵至顺义,马上就要攻打通州,临阵斩将于军心不利,而且他也怕逼急了唐通,让唐通反出通州投降了建奴,那样的话通州也完了!
    所以朱由检思量了一下,当即便准了张尔忠的奏请,令唐通戴罪立功,在通州张尔忠帐下听令。
    就此唐通暂时也结束了他跑路的历程,短短几天时间,阿巴泰和豪格便连克密云、怀柔、顺义等地,几乎将京师北面给扫荡了一遍,所过之处他们烧杀抢掠,又裹挟了不少京畿的民壮入军,为他们充当跟役,势力一下又壮大了不少。
    在五月十六这一天,阿巴泰和豪格便率兵进抵到了通州城下,呼啦一下便以重兵将通州城给包围了起来。
    阿巴泰和豪格之所以没有立即兵抵顺天府城下,是因为他们此次入关,带兵并不算多,只有三万多人马,其实是作为皇太极的一支奇兵使用的,以他们的兵力,眼下围攻大明京师,还不太够,而且他们眼下的主要目的,还是要牵制明军和大中军,所以他们也自知打京城不容易,索性从黄崖口入关之后,沿着密云县一路先扑向了通州,因为通州乃是运河终端,这里十分富庶,当地油水大,人口密集,打下通州他们可以获取不少的粮秣,即便是京畿粮荒,但是通州一带的富人却还私人手中储备有大量的粮食,打下通州他们便可获得充足的粮饷,为下一步和大中军以及明军长时间周旋打下基础,只要拿下通州,他们既可以向东进袭山海关后部,内外夹击攻破山海关,放大批建奴军入关,也可以直接扑向京师,威胁京师的安全。
    阿巴泰和豪格这么做,可见的二人也不是笨蛋,还是相当有战略眼光的,于是他们破关而入之后,一刻都不停歇,便在几日之中,率兵杀之了通州城下。
    到了这会儿,谁先来通州城下谁就是张尔忠的敌人,本来张尔忠在此备战,考虑着最先杀之通州的很可能是大中军,可是没成想他准备了一桌菜,第一个跑来赴宴的却是建奴大军。
    于是张尔忠便只好先于建奴较量一番了,张尔忠虽然到通州时间不长,但是却干的不错,很快便收拢住了通州的军心,并且想办法筹集到了一些粮食,放赈给了城中饥民,于是大获通州人心,当阿巴泰率兵进抵通州城外的时候,张尔忠还下令将城外方圆二十里内的百姓也都放入城中,一是名义上保护民众,二是实质上增强通州的守御力量,同时将通州外围的一些豪绅也迁入通州城之中,令这些豪绅将其家中藏的粮食也抢运入城中一批,如此一来也满足了城中军民短时间之内的需要。
    张尔忠这些举措,为阻挡建奴大军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加上收下了唐通所部,整个通州兵力增强到了一万余人,张尔忠亲自见了唐通一面,告诉唐通,圣上并没有怪罪他丢掉密云、怀柔、顺义等地,希望他能在通州戴罪立功,帮他协防住通州城,唐通也觉得羞愧,当即拍胸脯保证,一定向朝廷尽忠,配合张尔忠死守通州城,哪怕是战死在通州,也绝不再逃了。
    于是他们合作,唐通负责镇守通州北门和西门,而张尔忠坐镇城中调度,其余军中将官则镇守东门和北门以及水门等地,阻止建奴军攻城。
    阿巴泰率兵抵达通州之后,先是令城中军民投降,张尔忠先是假意表示可以商量,请阿巴泰派人入城商讨投降之事,阿巴泰和豪格信以为真很是高兴,于是便派了帐下一个汉j坐吊篮进入了通州城,结果张尔忠在接了这个建奴使臣入城之后,当即便在城头翻脸,将入城劝降的那个建奴的使臣给割掉了耳朵,直接令人将其从北门城楼上丢了下去,活活摔死在了城门之下,阿巴泰看到劝降不成,守将还杀了他派去的劝降之人,于是便不再抱什么幻想,和豪格一起开始下令强攻通州城,并且誓言一旦攻下通州城,必将屠尽城中军民。
    于是张尔忠也达到了他的目的,使得城中军民更加团结了起来,从一场防御战转为了一场保命之战,虽然城内的明军战力很差,但是他们也知道建奴不是东西,肯定怒于张尔忠杀了他们的使臣,入城之后肯定会血洗通州城的,到时谁也保不住性命,于是便同仇敌忾跟建奴死磕了起来。
    这一开战通州便打的非常激烈,建奴军攻的凶猛,通州守军反抗的激烈,建奴军潮水一般的攻城,城上便矢石俱下,不断阻击建奴大军攻城,两军就在通州城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
    张尔忠以六十多岁的高龄,不辞辛苦的在城中四处巡视,不断的给守军打气鼓劲,鼓励军民死战不退,并且将他的两个儿子,也充入军中,跟着军民一起登城死守,看到张尔忠如此忠义,城中军民也很是钦佩,于是冒死前赴后继的登城御守,结果让阿巴泰和豪格连续猛攻两天时间,却未得存进,还折损了一批兵将,气的阿巴泰暴跳如雷,更是下狠心,一旦攻入通州城,便要屠尽通州城中军民。
    本来王承平奉命率兵前往密云一带,想要赶在建奴破关之前,拦住建奴,最不济也想要再建奴入关之后,将建奴阻在密云境内,但是当他行至蓟州的时候,便突然得知建奴已经从黄崖口关毁关而入,进而攻占了密云县城,于是王承平更加不敢怠慢,立即引兵赶往怀柔,想要驰援怀柔,将建奴右翼军拖在怀柔,可是当他还没有赶到怀柔的时候,路上便又得知,建奴右翼军已经袭破了怀柔,连顺义也都拿下了,王承平不由得气的大骂这些地方的明军真他娘的都是笨蛋,连一点时间都不给他留,哪怕这几个地方的守军牵制建奴一两天时间,他也能领兵赶到,拖住建奴大军,可是没成想这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抵抗,便让建奴攻下了他们的城池。
    王承平分析了一下建奴军下一步的行动,认为建奴下一步很可能会攻打通州,抑或是直接兵抵京师城下,暂时可能还不会直接扑向山海关,于是他便掉头领兵直奔向了通州,这一拖延,等他领兵赶往通州的时候,阿巴泰已经领兵猛攻通州两天时间了。
    第六十六章 密旨
    这两天下来,其实通州守军打的也很艰苦,他们本来兵力就不多,而且?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