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怕被大败之后歼灭他们的兵力,所以稍有势头不对,便立即率军逃跑,使得官军的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
    可是光有钱也还是不行,几万大军南下,沿途要吃要喝,有钱没粮也打不成仗,所以朝廷不但要解决银子的问题,还要解决粮食的问题。
    可是粮食也不好弄,本来北方这些年来因为小冰川时代的影响,粮食产量便一年不如一年,动不动还闹饥荒,再加上朝廷不断的增加各种税赋,几乎已经榨干了老百姓手中最后的粮食,另外去年鞑子刚刚入寇,在京辅大掠了一番,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大批百姓被建奴掳走,抑或是跟着刑天军南下,也有人弃了家田,直接逃往了南方,倒是增加了刑天军控制区的人口数量,而京辅的人口剧减了许多,即便是有田也没人耕作了,在北方征粮来满足这么多官军的用度,根本就不现实,就连京师里面的人都是主要依靠的漕运从南方调运大米,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更何况现在大明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湖广已经被刑天军占了去,他们眼下仅能凭借着从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来朝北方调运粮食,就连四川的粮食,也因为刑天军攻占湖广,切断了长江水运,无法被调出川,使得南方调运往北方的漕船是越来越少,这都是大明面临着的巨大困难。
    所以崇祯解决了兵饷的问题,便要解决粮食的问题,不得已之下,只得下旨,让丁启睿速速在南直隶想办法征调大批粮食,从运河转运到京师,来满足此次大军南下的用度,如此一来,就又消耗了不少的时间。
    丁启睿也知道朝廷的困难,同时也清楚崇祯这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建奴议和是为了什么,如果崇祯不这么做的话,那么南直隶便很可能不保,一旦南直隶不保的话,大明也就基本上等于完了,于是他也不敢怠慢,当即便下令在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等地大索,凡是能翻检出来的粮食,都想办法搜集起来,调派大批漕船装船北运。
    如此一来,等朝廷万事齐备,各路兵马奉旨开始南下的时候,却已经到了崇祯十三年的二月中旬了,整个战略的准备时间长达数个月之久,什么战役的突然性因为这些原因的拖延,都早已不负存在了。
    朝廷这次和建奴议和,只不过是稍稍拖延了一下刑天军对南直隶的用兵罢了,根本就没有如同崇祯和陈新甲所设想的那样,和建奴议和之后,立即调大军南下对刑天军发动一次凛冽的打击,不给刑天军一点反应的时间,便将刑天军的老根拔掉,趁势和南直隶的兵马一起将刑天军绞杀。
    可是却因为钱粮的问题,他们所设想的一切都成为了泡影,等他们真的准备好的时候,刑天军这边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蛇之七寸
    过年前后,肖天健忙的也跟车轴一般,一边是命令冯卫汉亲自化装前去了京师之中,坐镇京师之中,搜集朝廷的情报,然后以信鸽传递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递回洛阳城中,使得肖天健可以提前调整部署。
    当得知朝廷的窘境之后,肖天健顿时便在洛阳城笑坏了,崇祯这么做,可以说又是干了一次出力不讨好的买卖,他虽然被逼和建奴议和,也有雄心要利用关外官军的力量来一举讨灭刑天军,可是却最终还是棋差一招,高估了他对官军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没有真正的做好调动大军的准备,先是没钱,等咬牙拨出了内帑银有了钱之后,却没有充足的兵粮,等他筹到充足的兵粮的时候,便给了刑天军充分的调整机会。
    本来在得知朝廷方面因为粮饷问题,拖延了他们大军南下的消息之后,军中以李信为首的参谋人员当即便提出了一个可以瓦解朝廷这一次行动的计划。
    他们提出的计划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朝廷眼下北方没有充足兵粮的这个弱点,给朝廷来个打蛇打七寸,干脆直接掐住朝廷的咽喉,以刚刚腾出手的优势兵力,立即选择京杭运河上的一个或者两个点,施以突然打击,攻占京杭运河上的一段,彻底的卡死运河,阻止南粮北调,如此一来,朝廷便无法筹措到充足的粮食,别说是挥师南下了,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京师恐怕都会没饭可吃了,而攻打的地点他们都选了出来,一个就是山东的济宁州,另一个就是徐州。
    这两个地方,眼下官军兵力都不多,而且距离刑天军控制区都很近,并且在肖天健北返之前,刘宝便已经做了对这两地进攻的计划,只差实施了,所以不管是从哪个角度上来说,打下这两个地方对于刑天军现在来说都是一件并不费多少力气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北方那些官军的吃粮问题,让他们没能力再南下对刑天军用兵。
    这个计划可以说非常绝,如果肖天健听从他们的建议实施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甚至可以在几个月之内,便造成北方的严重粮荒,使得整个朝廷在北方的官军都丧失战斗力。
    所以这个作战方案一经提出之后,军中诸将都表示支持,但是独独肖天健却迟迟不肯同意,而在肖天健的手中,这个时候已经拿到了一份情报,上面写着这一次将要奉调南下的官军的情况。
    “辽东总兵吴三桂、大同总兵王朴、山海关总兵马科……”这些名字肖天健很熟悉,吴三桂自不用说了,其余的也都不算陌生,史上曾经的松锦大战之中,这些人都曾经出场,但是却在临阵之际,相继争先恐后的率兵逃离战场,只有曹变蛟和王廷臣、丘民仰等少数总兵官没有逃走,死守松山最终城破战死沙场。
    肖天健想不出崇祯是如何选人的,为何偏偏要选这帮人入关来对付他,如果是曹变蛟和杨国柱的话,他可能还会因为这两个人算得上是抗请英雄而放他们一马,但是这份名单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了。
    其他人不用说了,单单只是这个吴三桂,便对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要知道这厮可是历史上可以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齐名的超级大汉j,在肖天健的原定计划之中,有朝一日他北上攻打京师的时候,迟早会有机会和此人一战,要么将此獠收降,要么此獠可能会像原来历史上的那样降清,最终都是要和他有一次大战的,不杀此獠肖天健觉得难平心头之恨。
    可是万没想到,历史被他搅和的面目全非,他居然有机会在这个时候,便和此獠相遇。
    李信等参谋部的人提出的计划确实有很大的可行性,而且是非常好的一个计划,但是随之带来的一个问题也很大,那就是只要掐断大运河,那么整个京辅和关外乃至是山东,都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粮荒问题,现如今他的计划并没有立即便向北去取京师,在他看来,北上取京师之前,南直隶就必须拿下,然后再对京师进行最后一击,不给大明朱家半点回旋的余地,同时也做好北上和建奴进行对决的准备。
    现如今推翻大明王朝早就不是肖天健的目标了,在他看来,大明覆灭不是什么要考虑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拿下京师之后,要面对着建奴入关,他必须汲取历史上李自成的失败经验,防止自己以后也步李自成功亏一篑的后尘,不但没有能拯救中华,反倒成了引寇入关的历史罪人。
    如果现在他就卡住大运河的话,那么势必造成整个大明在北方的防御体系的彻底崩溃,一个弄不好,就可能在他还没有彻底准备好和建奴对决之前,吸引建奴先行南下入关,逼得他不得不在没有攻下南直隶之前,便要率部去和建奴进行最后没有把握的对决,一旦失败的话,那么整个中华可能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他这么多年来的努力便可能会付之东流了!
    所以虽然李信他们的计划很有吸引力,同时也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肖天健却并不愿意走这步棋,因为一个弄不好,便可能会适得其反,引建奴提前入关,这个时候,他还是需要大明在北方的防御体系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让他有时间先将中原腹地彻底控制住,拥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来支持他和建奴最后的对决。
    更何况这一次他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碰上了吴三桂率部南下,要知道这厮如果今后一旦投降了建奴的话,对于汉人来说,很可能造成灾难,他麾下的数万关宁军一旦降清,便会成为清军入关的急先锋,所造成的危害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眼下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对上吴三桂,如果做的好的话,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先将这厮干掉在中原腹地之中,便等于为以后彻底先解决掉了一个大汉j,避免了许多麻烦事。
    故此肖天健在拿到了这份情报之后,又对李信等参谋所提出的计划详细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个计划。
    对于肖天健否决掉了这么好的一个作战计划,众将都觉得不太理解,为此肖天健笑道“何必如此?难不成此次官军南下,尔等都怕了他们不成?什么阴谋阳谋,在我肖某看来,都用不上,既然他们要提前决一死战,那么老子就给他们这个机会,堂堂正正的击败他们便是!此事休要再提了,就让他们来吧!现如今咱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囤积物资,给他们以迎头痛击,让他们有来无回!”
    肖天健没法对手下人说今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自己知道曾经的历史上发生过什么,给他们说这次来的吴三桂今后将会成为大汉j投降满清鞑子,更何况有些计划现在他也不便说出来太早,比方说掐断运河便可能会造成北方大明建立的防御体系彻底的崩塌,可能会引得建奴军提前叩关南下,使得他们要提前面要和建奴决战,这种事情暂时还不易告诉手下人。
    但是私下里肖天健却和李信做了一定的沟通,毕竟李信现在是他的参谋长,许多事情他需要李信明白,所以便将一些考虑的事情告知了李信,李信在听罢肖天健的想法之后,也不由得惊叹肖天健考虑问题之深。
    他在和其它参谋设定这次攻打济宁州和徐州的作战计划的时候,仅仅只是想到了如何阻止北方官军南下,却没有朝更深处考虑,现在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他才知道,肖天健不单单只在考虑眼下的大战,而且甚至已经考虑到了今后北伐的事情了,而他提出的这个计划,显然和肖天健的长远计划有冲突,很可能提前造成北方的官军防御体系的雪崩,所以在了解了肖天健的想法之后,李信立即便打消了继续劝肖天健听他的话的想法,当即点头到“原来如此,卑职没有想到主公居然已经想到了这么远了!卑职对主公实在是佩服!既然如此,那么卑职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这个计划也就作罢了吧!
    不过卑职以为,于其坐等他们南下,倒不如我们提前像以前那样主动出击为好,省的大批官军南下之后,进入到我们眼下的控制区之内祸害百姓!眼下各部主力都已经抽调完毕,陈驻于了开封、卫辉、洛阳一带,虽说物资尚有欠缺,但是毕竟我们可以先行北上,后方继续转运物资朝前补充便是!
    另外眼下我们还不清楚官军会走那条路南下,倒不如主动一点,逼着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迎击我们!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肖天健听罢之后稍一考虑,便立即点头道“你说的不错!预期坐等他们南下,等于是将主动权交给了朝廷那边,我们要被动的应付!倒不如我们主动出击,逼着朝廷照咱们的想法南下,这样一来主动权便抓在了咱们的手中了!呵呵!我这段时间只顾着后勤方面的事情了,却忘了这一点,你提醒的很是时候!就按照你的意见办吧!不过既然主动出击,那么我们也总要选一个地方下手,攻其必救,迫使朝廷必须按照我们的想法出兵才行,你不妨说说,我们先对什么地方下手吧!”
    两个人说着说着便一起走到了厅中悬挂的那副巨型的大明手绘地图前面,站在地图前面开始观察了起来。
    “如果主公问卑职先打何地的话,那么以卑职所见,还是要先打这里!”说着李信用手指向了地图上的一点。
    “济宁州?还是济宁州?”肖天健不由得笑了起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错综复杂
    明代自从朱棣迁都北上,定都北京之后,整体上大明的政治文化中心便开始北移,同时大批人口也随之北移,如此一来,一方面使得北方人口增长很快,同时也大量的开发了北方的土地,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使得防御北方蒙古人南下入寇更方便了一些。
    但是带来的问题却是北方每年都需要南方大批的朝北方转运各种粮食,来满足北方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所以大明自朱棣迁都之后,便对京杭大运河十分重视,专门设官来官吏漕运之事,并且过一段时间便要对运河进行疏浚,始终保持运河的运力。
    虽说海运也可以替代漕运,但是长时间以来,大明自郑和之后,便回归了封海的政策,海运始终没有能像宋元时期那样兴盛起来,更何况漕运也牵扯了几乎成百万人的生计问题,和许多官吏以及靠着漕运发财的商贾的利益,故此大明始终对漕运都非常的重视,一旦要是漕运出了什么问题的话,北方便很快会陷入缺粮的境地。
    这种情况到了明末之后,更是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小冰川时期的到来,明末北方的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北方产粮根本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就更要依靠南方的朝北方输送粮食,来满足北方的需要,特别是辽东建奴兴兵作乱之后,这种情况便变得更是严重,大明的防御重心基本上十几年来都在辽东一带,在辽东不断的陈布重兵防御建奴,每年不但消耗掉了大批大明的财政收入,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粮食从南方调运到北方,来满足北方重兵对粮食的需求。
    所以一旦运河出现问题,对于大明的打击可能便是毁灭性的,整个北方不单单是京师要陷入粮荒,北方关外也要彻底陷入粮荒之中,故此在刑天军年前一部开始朝着南直隶和山东进攻之后,朝廷上下便为此揪心不已,崇祯多次下旨,令沿着运河的各个地方的官府,要加强守备,万不可让运河上的任何一段被刑天军攻占,他实在是知道运河眼下对于他的京师的重要性了。
    这也是李信再一次提出攻打济宁州的原因,而济宁州恰恰就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的府城,一旦济宁州被刑天军攻占,那就等于是刑天军将整个北方的命脉给彻底斩断了。
    一旦运河被刑天军掐断,朝廷不是不能利用海船从海上运送粮食北上,但是这么做,需要很长时间来重新调动,普通的漕船是无法走海路北上的。
    也就在二月初的时候,朝廷尚未筹集足兵粮,便收到了济宁州传来的消息,一路兵力过万的刑天军,在经过年前的收缩之后,突然间朝着济宁州方向发动了猛攻,并且两天时间便打下了巨野,兵锋直指济宁州。
    消息一到京师之中,崇祯便立即坐不住了,于是他当即下旨,敕令山海关总兵马科和辽东总兵吴三桂以及总兵百官恩,立即南下,不得有违,同时令他们听命于总督孙传庭的调遣,立即救援济宁州。
    而且崇祯又亲自给孙传庭下旨,不管他想什么办法,都要救下济宁州,说什么也都不能将济宁州丢掉,使得京杭运河被刑天军拦腰掐断,同时次尚方宝剑一把给孙传庭,让他持这把尚方宝剑来督调麾下的兵将,如有人不听令者,不管他官职多高,便可持此剑先斩后奏。
    这样的圣旨一到孙传庭手中,孙传庭便可以知道现在京师的皇帝已经是火烧屁股一般的着急了,也知道如果这一次他救不下汝宁府的话,那么对于他来说,会有什么结局,也许皇帝不会杀那些军将们,但是铁定会宰了他这个总督的!
    虽说孙传庭是保定总督,但是同时崇祯也授命他督管京辅和山东军务,所以济宁州自然也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他连推脱都找不到理由。
    故此正在顺德府坐镇的孙传庭,在接到圣旨之后,也不敢怠慢,立即便先行下令,调山东登州兵马立即南下济宁州入援,同时着令刘泽清立即赶往济宁州亲自坐镇济宁州城,防备刑天军的进攻,在给刘泽清的敕令之中,孙传庭把话说的非常狠,告知刘泽清,一旦济宁州被刑天军所克的话,那么他便罪责难逃,定要请出尚方宝剑斩了他不可!哪怕是他刘泽清麾下死的一个人都不剩,他也要留在济宁州之中挡住刑天军。
    如此一来,刘泽清算是没有退路了,孙传庭的脾气他知也多少了解一些,此人性格暴烈,在陕西的时候,那些陕西的兵将们便怕他,这个人是有点手腕,同时也算是心狠手辣之人,现在敕令他死守济宁州,话说到这份上,其实就是已经告诫他,如果再敢脱逃的话,那么就绝不会容他活命了。
    所以刘泽清别看平时畏战如虎,但是逼到这个份上之后,也算是被逼到绝路上了,不得不赶紧接令,率领了数千人马从济南府南下,赶往了济宁州坐镇。
    但是孙传庭也不是一个笨人,总觉得这次刑天军兵发济宁州有点不太正常,如果刑天军真的是想要攻取济宁州的话,那么以刑天军的实力,是很容易便纠集起来万大军,那样的话,可以非常快的便打下济宁州,甚至可以不给朝廷反应的机会。
    而且这一次刑天军兵发济宁州,把声势造的很大,提前很多天便吵吵得尽人皆知了,但是真正朝着济宁州发兵,却晚了好几天时间,以至于让山东那边提前就得知了消息,又是朝京师告急,又是朝他孙传庭这里告急,使得朝中大震,才命他立即前往济宁州坐镇。
    同时孙传庭在顺德府这边,也不断的派出细作前往丢掉的彰德府、大名府、卫辉府等黄河北岸的刑天军控制区探听消息,这些细作们却传回来消息,说发现刑天军有大批调动的迹象,但是不是调走,而是正在从黄河南岸调入到黄河以北,同时还不断的有各种物资转运到黄河以北。
    如此一来,孙传庭便有点怀疑起了刑天军这一次攻打济宁州的真实目的了!
    孙传庭并没有一接到圣旨,便立即亲自赶往济宁州坐镇,而是先在顺德府等候关宁军南下,汇合他们之后再说用兵的方向问题,从收集回来的消息上来看,刑天军攻打济宁州有几种可能,一是刑天军确实想要打下济宁州,拦腰斩断京杭运河,断掉京师以及北方接收南方粮食物资以及银饷的支援,而且这么做,对刑天军有很大的好处,可以给京师来个釜底抽薪,迫使北方彻底陷入粮食短缺和银饷短缺的困境之中。
    二就是刑天军这一次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要拿下济宁州,掐断京杭运河,而是意图在谋取直接北上,配合山西那边的刑天军所部的攻势,直接攻打京师,诱使他和南下的关宁军到山东去,使得辅南一带的兵力空虚,创造条件让他们直逼京师城下。
    三就是刑天军可能前两个目的都不是,而是要控制住主动权,暗中调动主力兵力,在谋个地方寻求和他还有这一次南下的关宁军决战,一举将他们打垮。
    这三种情况之中,前两种可能性都不小,第三种的可能性稍微低一些,但是也不能不防,眼下辅南这边官军兵力并不足,如果他冒冒然调动兵力前往济宁州的话,一不小心要是中了刑天军调虎离山计的话,那么京辅可能就没有兵力来阻挡刑天军北上了。
    现在孙传庭已经了解了刑天军的厉害,刑天军不但凶辣异常,极为善战,而且还狡猾多端,这段时间他可说是吃了刑天军不少亏了,自从他当了这保定总督之后,不但没有能克复半块失地,反倒还将彰德府和大名府给丢掉了,所以孙传庭早就对刑天军收起了轻视之心,变得小心谨慎了起来,往往不敢只从表面上便判定刑天军的想法,特别是这一次他也已经得知,贼酋肖天健已经暂缓对南直隶用兵,率领麾下的一批精锐返回了河南,现如今他对付的已经不是河南的刑天军一部,而是要直面这个肖刑天了,故此他更是不敢大意。
    于是他一边加派细作潜入到刑天军辖地之中去探查各种消息,查探刑天军在黄河北的兵力部署情况,一边将他的想法写成陈条,派人急送入京师,陈给崇祯解释他为何暂时不前往济宁州的原因,里面也说出了他的许多担心,所以告诉崇祯,他要小心谨慎行事。
    崇祯在得到了孙传庭的奏疏之后,也顿时有点麻爪,他是当皇帝的,不是亲自督率兵马的大将,所以对于这种事情他说不清楚,到底孙传庭的话对不对,毕竟孙传庭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这次南下的官军都被孙传庭带着前往济宁州的话,一旦贼酋肖刑天是用的调虎离山之计,那样的话京畿大门便会洞开,以刑天军的犀利,一旦利用这个机会,一边让一支人马把孙传庭和大批官军拖在山东,一边调集主力从山西和辅南两地同时对京师发动进攻的话,他还真就拿不出什么兵力来阻挡他们了,这样的话京师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想来想去他既不敢下决定让孙传庭赶往济宁州,又不敢断定这是刑天军的阴谋,顿时便陷入到了两难之中,于是便赶紧将陈新甲宣入宫中,让陈新甲来商量一下这件事该如何办。
    第一百五十八章 斗智
    陈新甲其实已经看过了孙传庭的奏疏,对于这个孙传庭,他陈新甲和当初的杨嗣昌一样,都不待见孙传庭,觉得这个人不听话,敢于顶撞冒犯于他,所以当崇祯问计于他的时候,他立即便说道“启奏圣上!这件事微臣以为,其实并不难判定!圣上请想,假如刑天军想要攻打京师的话,最好是先如何做呢?以微臣所见,无疑他们先行拿下济宁州,切断运河漕运,断掉京师从南直隶获取粮饷,如此一来,京师自乱!不用他们使什么调虎离山,只需拿下济宁州掐断运河,便可以轻松瓦解掉大部官军!为何还要费这种力气呢?
    所以微臣以为,刑天贼取济宁州是真,而在黄河北增兵才是疑兵之计!就是想要迷惑孙传庭,使之不敢轻易率部前往济宁州。
    当然也不能不防刑天贼会利用这个机会趁机发兵北上,故此微臣以为,宣大一带的兵力不易也调入辅南,和其他诸路总兵官的兵马汇合南下,而是要死守宣大,同时发兵救援太原府,另外令一路兵马替换孙传庭,对彰德府用兵,如此既可防止刑天贼趁机北上,又可以拖住部分刑天贼,只需孙传庭率部在济宁州击败那路刑天贼军,然后挥师东进,直入河南,便可令刑天贼进退失据,最终落败!“
    崇祯听罢了陈新甲的话之后,不觉间有一种霍然开朗的感觉,觉得杨嗣昌推荐的这个陈新甲其实还是颇有点眼光的,从陈新甲的话中,他感觉说的很是有道理,如果刑天军想要北上攻打京师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先掐断京杭大运河,先掐住京师的咽喉,不用太长时间,京师乃至整个北方便会因为缺粮缺饷,而出现大乱,到时候刑天贼完全可以轻师北上,很轻松的拿下京师,何苦要费劲巴拉的,搞什么调虎离山计,在北方尚没有出现彻底的粮荒之前,要耗费大力气北上京师呢?所以陈新甲说的应该不错,孙传庭所说刑天贼有在黄河北部增兵的迹象,其实应该就是刑天贼在用疑兵之计,就是要迷惑孙传庭,使得孙传庭担忧刑天贼会挥师北上,不敢到济宁州去。
    如此一来,刑天贼便可以接下来调集重兵,攻打济宁州,掐断京杭大运河,那样的话,京师也就危矣!
    而且陈新甲说考虑的也算是面面俱到,同时也说了对山西的情况和对辅南的守御问题,如果按照陈新甲所说的话,那么便还真就有可能会击败刑天贼们!
    于是崇祯也不再犹豫了,立即着令陈新甲以兵部的名义给孙传庭下令,令其在援军南下之后,立即分兵率领主力赶往济宁州,务求守住济宁州,并且在济宁州击败刑天贼军,然后挥师东进河南,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求克复归德府和开封府两地,迫使刑天贼进退失据,然后再谋求将其一举讨灭。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从徐州又传来消息,说发现刑天军一路人马,似乎有进兵徐州的势头,于是崇祯和陈新甲更是坚定了他们的看法,刑天贼根本就是想要切断大运河,卡住京师的咽喉,根本不是要趁机挥师北上,于是立即传令给孙传庭,令其立即行动,务求要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济宁州坐镇对付刑天军,同时也着令丁启睿速速派兵,增强徐州的守备力量,不能让刑天军钻空子夺占了徐州,反正这两个地方中的任何一个只要一丢,大运河的漕运便会立即被掐断,所以两个地方都绝不能有失。
    孙传庭接到了京师的命令之后,考虑了一下,又结合徐州方面的消息,于是也开始觉得他的判断可能出了问题,不管从任何一个方面上考虑,刑天军只要攻下济宁州抑或是徐州,对他们的好处都很大,犯不着玩儿什么调虎离山,趁势北上的把戏,如此一来其在黄河北增兵,也就很可能是疑兵之计,但是他却忘了他原来考虑的第三条,那就是刑天军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选择一个地方和他决战,所以在二月二十三这一天,孙传庭在吴三桂和马科、白广恩等率部南下抵达了顺德府之后,在顺德府城外的大营之中,和众位军将相见之后,严厉的训令了一番之后,令这些军将们不得临阵退缩,然后便留下了白广恩所率的一万一千兵马,负责防守顺德府和广平府两地,严防刑天军北上偷袭,其余的兵马则立即随他拔营起寨,总共集结兵力五万余人兵分四路以马科所部为先锋,朝着济宁州方向开拔而去。
    而与此同时大同总兵王朴,也集结了近万兵马,会同宣府总兵杨国柱的七千宣府兵马,一起朝着朔州方向攻去,包括南直隶庐州方向监军万元吉,也调集了两万大军驰援徐州,而坐镇南直隶的丁启睿则也在南京调集了近五万大军,趁着刑天军主力北上,湖广兵力空虚的机会,开始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朝着湖广兵分数路攻进了过去,自此也拉开了这一次大明和刑天军最大的一场对决的序幕。
    反观刑天军方面,则也是厉兵秣马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山西、河南、湖广等地诸军,也都彻底动员起来,包括各地预备营和助战民壮,同样也调动起来了十几万兵马,在各个方向枕戈待旦,做好了应战的准备,一支支人马纷纷从各地开往了各自负责守御的区域,整个中国腹地可以说是战云密布。
    在这个时候,刑天军的兵力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屡屡在对抗官军之中处于完全的劣势境地了,其主力人马也许还没有官军的多,但是辅助兵力却远超过官军许多,特别是这一次牵扯到官军可能会攻入刑天军控制区,威胁到刚刚才获取到土地,并且还没有安生多久的百姓的生活,各地的丁壮在接到保长的动员令之后,许多人都当即响应,拿起了武器、农具抑或是推出了他们的独轮车,加入到了助战的行列之中,谁也不想他们刚刚稍稍获得的安稳生活,再被官府拿去,重新成为官府盘剥欺凌的对象,所以在得到动员令之后,各地民情汹涌,一呼百应加入到了对抗朝廷的行列之中。
    大批民众赶向了需要他们的地方,虽然不能投入到作战之中,但是他们却可以帮着刑天军运送物资,加固城防,开挖壕沟,搭建工事以及打造攻具、守具等物,最起码大大的支援了刑天军主力人马的行动。
    这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最佳体现,朝廷到了这个时候,早已失去了民心,除了追随朝廷的既得利益集团还铁了心帮着朝廷之外,各地的老百姓已经大多背叛了这个大明王朝。
    刑天军可以给他们的是一个安稳的生活,可是朝廷给他们的却只是无边无际的苛捐杂税,孰善孰恶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知道该帮谁。
    而且特别是刑天军已经控制的区域内的老百姓更是如此,他们都是刑天军造反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刑天军的话,他们还要背负着官府朝廷沉重的盘剥,可能会被饿死,可能会被官军杀良冒功,也可能会成为土匪的牺牲品,可是正因为刑天军控制了他们的居住地,免去了他们身上的苛捐杂税,给他们粮种、给他们重新分配土地,同时给他们了平安的生活,现如今朝廷要来将他们刚刚好不容易盼来的希望拿走,老百姓岂能坐视?这道理说明白之后,老百姓自然会作出他们自己的选择,但凡是有力气的,都想要保住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所以刑天军的动员令已经下达,各地百姓自然就一呼百应,加入到了助战的行列之中。
    在刑天军控制区和官府控制区交界的地方,大批的民壮赶到刑天军的兵站、城池外面,在刑天军驻守兵将们的指挥下,冒着严寒大干了起来,他们破开冻结的土地,围绕着一个个的城池、兵站等要地,开挖出了一道道密密麻麻的沟壕,扛着土袋加固了无数的寨墙城墙,运送了无数的滚木礌石,如同蚂蚁搬家一般的加强了一座座城池、兵站的防御,同时大批推着独轮车的民众推着独轮车,为刑天军运送各种物资,刑天军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甚至于一些靠近前线的民众不惜拆掉自家的房门、床板送到刑天军驻守的兵堡供其充作防御的大盾使用,甚至于不惜放火烧掉自己的房屋,来完成坚壁清野的任务。
    无数刑天军兵将们都看到了这一幕,感动的是无以复加,一个个更是摩拳擦掌的要跟官军死战到底,不为别的,单单只为了这些老百姓对他们的拥戴,他们自觉就不能当逃兵,即便是死了,也要守住他们的地盘,保护这些百姓们。
    而肖天健在二月十三便离开了洛阳城,到了这个时候,该调动的兵马基本上已经都调动到了指定的位置上,这一次在河南东北部,肖天健集结起来了刘宝、罗立、刘耀本等部一共三万精锐兵马,除此之外还有近六万的辅兵和助战民壮。
    在他离开洛阳城的时候,刘宝便已经率部开始对济宁州发动了攻势,先是打下了巨野县之后,兵锋便直指济宁州,同时在二月中旬,坐镇宿州的东山虎和贺一龙便开始在宿州城东面大张旗鼓的集结兵力,佯作要对徐州进攻,并且遣出一拨拨的斥候,直接出现在大运河沿岸,时不时的袭击一下靠岸在岸边休息的漕船,搞得南直隶那边慌作一团,徐州守吏更是连连向南京告急。
    如此一来,朝廷也不得不相信,刑天军确实是要对徐州和济宁州用兵,想要切断运河漕运,故此肖天健在这一次战役前期的战略佯动,已经彻底的达到了目的。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山西那边,阎重喜则在年前年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率部基本上将太原府周边区域扫荡一空,就连山西总兵虎大威,也弃城而逃,并且在暗中降了阎重喜,被阎重喜送往了河南安置,太原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却毫无一点反击的力量,只能坐等刑天军攻城。
    而在晋北活动的王承平和李凌风,则主要负责率部监视宣大一带的官军动向,并且在二月底的时候,在山阴县桑干河一带,堵住了大同总兵王朴的人马,双方随即便展开了一场厮杀。
    王承平领两千步骑陈驻于桑干河南岸,负责阻截王朴所部渡河进逼朔州,而李凌风则另外独领两千精骑,藏身于桑干河以北西面的山林之中。
    王朴见到刑天军兵马不多,于是便派兵试图强渡桑干河,击垮王承平所部,但是在渡河的时候遭遇到了王承平率领的刑天军兵将们的顽强阻击,从早晨大战到下午时分,双方伤亡都很大,但是王承平据守桑干河南岸却始终不退。
    王朴惊于刑天军部众们的顽强,怕入夜之前还打不垮对岸的刑天军,于是便下令暂时收兵,待来日再战,可是就在王朴收兵后撤准备扎营休息的时候,桑干河南岸的王承平领兵突然高呼官军败了,同时朝天施放火箭,随即李凌风便领精锐骑兵从王朴所部的右翼杀出,突然袭击了王朴的大军。
    王朴本来就是用钱卖出来的官,别看平日里很是光鲜,但是却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麾下兵将更是不堪酣战,前两年鞑子入寇的时候,王朴不知道怎么投机取巧,干掉了十几个掉队的鞑子兵,又杀了一些老百姓冒功,结果居然因此晋身大同总兵官一?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