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完了,所以丁启睿和南直隶的诸官说的也不错,眼下南方官军已然不是刑天军的对手了,现如今如果将南直隶的兵马也尽数投入到湖广战场上的话,一旦兵败,南直隶则也危矣。
    那么逮问宋一鹤?笑话!宋一鹤现在已经孤城困守在了武昌府之中,好好歹歹的还在尽心竭力的为他朱家守土,武昌府丢失在即,即便是逮问了宋一鹤,又有何用?那样的话武昌估摸着丢的更快一点!
    宋一鹤弹劾邵捷春,但是邵捷春也送入京师奏疏,陈明了四川眼下的情况,闯贼李自成在汉中复振,兵力再次恢复到了数万人马,大有在汉中盘踞不去,并且向南觊觎四川的迹象,邵捷春在四川,光是对付李自成,就忙活的要死了,支援湖广,呵呵!换成他亲自去,估摸着也没多少好办法!
    杨嗣昌一死,崇祯发现身边少了一个得力的助手,陈新甲虽然接替杨嗣昌入京,但是此人显然没有杨嗣昌好用,现如今崇祯又有点怀念死了的杨嗣昌了,如果不是他当初生气,年初的时候把杨嗣昌赶到湖广去的话,杨嗣昌估摸着也不会死的这么早,估摸着还能帮他出谋划策一番。
    现如今崇祯仔细想了一下才发现,朝廷现如今能用的精兵,恐怕也只有北方关宁各部的兵马了!可是现如今关外建奴年初刚刚出关,这段时间便又开始蠢蠢欲动,似乎有对宁远用兵的想法,宁远都督同知金国凤已经派人送加急奏疏入京,陈请朝廷发援军增援宁远。
    一旦这个时候关外建奴再次挥师入寇的话,那么他大明岂不是就要完了吗?崇祯心烦意乱的站起身在大殿中来回走动,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个的念头,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难不成就这么坐视着他的大明朝着覆灭的深渊滑去吗?
    这个时候崇祯脑海中忽然间浮现出了当初的一个念头“和议!”
    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头示威
    其实议和这件事,也不见得就是崇祯想到的,在关外的奴酋皇太极登基之后,便已经多次派出使臣,试图和大明联系,相谈议和之事。
    皇太极提出的要求就是在关外和大明平起平坐,山海关以外的区域,尽归他清国所有,两国划疆而治,大明效仿当年北宋对待辽国那样,年输岁币给清国,两方罢战便可以了。
    可是因为大明朝野对于和建奴议和之事都十分抵触,谁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和露头椽子提出和建奴议和的事情,生怕会被万夫所指,到以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另外明人上下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建奴的蔑视,认为和他们议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上下以前都笃定的认为,迟早有一天,他们是能够摆平建奴的,但是近几年来,建奴实力越来越强,而且一直是对大明采取攻势,而大明却日薄西山,和建奴交战更是屡战屡败,加上国内变民军四起,闹得大明按下葫芦浮起瓢,财政上也更是捉襟见肘,于是崇祯便考虑过和建奴议和的事情。
    崇祯虽然早有和建奴议和的想法,但是却也不敢明白的提出来,生怕毁了他的所谓明君的名声,所以去年也仅仅是暗中隐晦的指示杨嗣昌和高起潜与建奴暗中洽谈议和的条件,可是后来不知道因为在什么环节出了纰漏,走露了风声,闹得朝野哗然,杨嗣昌不想背这个丧权辱国的黑锅,所以这件事拖着不办,高起潜又忙于主兵,故此议和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现如今杨嗣昌已经死在了随州,高起潜这阉货也被刑天军抓去,投降了刑天军,还出卖了他不少的隐私,想起这件事崇祯就气不打一处来,再看身边的那些太监的时候,对他们也开始产生出了怀疑的感觉。
    议和对于崇祯来说,现如今无疑具备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和建奴谈妥的话,那么北方便压力顿减,如此一来,他便能将陈布于北方的大批官军调离北方,令其南下去对付刑天军了,这样的话,大明也许还有机会能解决掉刑天军这个大敌。
    一旦想到这一点,想着其中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这个念头便不由得开始在崇祯脑海中急速的膨胀了起来,可是反过来考虑,一旦这件事在谈妥之前,要是让朝野听闻了风声的话,估摸着又会闹出轩然大波,崇祯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爱惜自己的名声,别看把国家治理成了眼下这幅德行,可是他还是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明君,和建奴议和虽然是迫不得已的缓兵之计,可是照样会被朝野的人们骂的狗血喷头的。
    于是他加快了在大殿中来回踱步的速度,看的那些在殿内伺候的内侍和宫女们都有点眼花了,他才突然间停下了脚步,脸上露出了一副决绝的神色,大声下旨道“速招陈新甲入宫面见于朕!……”
    陈新甲闻旨之后,急急忙忙的便赶到了皇宫之中,崇祯屏退了殿中的内侍还有宫女,开始和陈新甲密议了起来。
    陈新甲出宫之后,站在宫门处连连摇头苦笑,现如今国事日非,当今圣上终于还是下决心要和建奴议和了,一旦这件事闹起来的话,那么他陈新甲估摸着就要成为千夫所指了,可是不办也不成,刑天军眼下实在是闹的太厉害了,湖广估计是没救了,一旦要是南直隶再被他们夺占的话,那么大明也就彻底完了,这一点陈新甲还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一时间又拿不出好的办法应对,只能连连派人去催丁启睿加紧对刑天军剿抚,可是他内心也明白,即便是把丁启睿给逼死,现在丁启睿也没本事把刑天军给剿了。
    杨嗣昌有没有手腕?丁启睿岂能和杨嗣昌相比,可是杨嗣昌呢?上位之后,不但没有灭掉李闯、张献忠和刑天军,反倒让刑天军坐大河南,现在活活的被刑天军逼死在了随州城之中,杨嗣昌都不行,换作他估摸着也不行,就不用说丁启睿了,他肯定更不行。
    而当今圣上急于跟建奴议和,可以说也实出无奈之举,眼下各地可用的官军越来越少,即便是有,也根本无法于刑天军正面为敌,纵观天下,还能和刑天军交手的恐怕也只有眼下关外洪承畴和他麾下的那些新入卫的陕兵和关宁军了,如果短时间之内不能抽调出北方的兵马南下对刑天军用兵的话,即便是孙传庭,估摸着也没有半点办法。
    这都是让刑天军逼得呀!他哀叹了一声之后,连忙登上了他的大轿,踩了踩轿板说道“速速回府!另外派人去将兵部郎中马绍愉请来见我,另外再请兵部主事朱济之也来府中……”
    两日之后,马绍愉和在朱济之的陪同之下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京师,朝着关外义州而去,沿途也不和地方官员进行任何接触,便悄然出了山海关……
    看着城外密集的刑天军大军,还有如林一般迎风招展的旌旗,到了这个时候,宋一鹤已经别无选择,在家丁的护卫之下,亲自披挂上阵,身上披了一套铁甲,腰间悬了一口利剑,登上了武昌府的城头。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城上的守军们,却一个个面无人色,战战兢兢的站在城墙上面,朝着城外望去,满心只剩下了恐惧,却没有半丝的死战到底的勇气。
    宋一鹤不辞劳苦的亲自登上城墙,到城墙上各处巡视,不断的召见守军武将们,为他们打气鼓劲,尽可能的表现的轻松一点,告诉他们,援军正在从南京逆江而上赶来武昌府,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援军便会抵达,到时候他们便可以里应外合击溃贼军。
    这种话如果骗一下小孩子的话,估摸着还成,但是想要骗这些武将们,却基本上跟没说一样,现如今武昌府之内,谁都知道刑天军已经在数日之前打下了黄州和鄂州,彻底的从水陆两路掐断了武昌城受援的道路,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并且刑天军在城外集结起来了数万大军,已经将武昌城牢牢的包围在了其中,现如今他们缺粮缺饷,城中楚王府倒是有粮有饷,可是却只给楚王新军发,一点没有他们的,为此这些兵将们早已经是气的头晕,如果不是因为楚王手下现在有大批人马听调的话,他们甚至有心思干脆去攻打楚王府,抢了这个王八蛋拉倒,大家一拍两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
    听着宋一鹤的话,诸将表面上唯唯诺诺连连称是,但是内心之中早就开始骂娘了,暗道谁要是拼命,那绝对是王八蛋,这命都是妈生爹养的,谁也不是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朝廷不给粮不给饷,吃不饱肚子,还要给他们卖命,呸!想都别想,看风头吧!不行的话到时候老子就丢家伙投降拉倒。
    宋一鹤可不知道当兵的想的是什么,看这些诸将们答应的爽快,还以为调动起了他们的士气呢!心中多少有点宽慰。
    至于楚王新军那边,同样也好不到哪儿去,当刑天军一开始渡江,一些人便已经麻爪了,他们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刑天军的手下败将,基本上都见识过刑天军的厉害,之所以投军加入到楚王新军之中,不过只是短时间之内找个吃饭的门路罢了,总比饿死在武昌府要强吧!至于让他们和刑天军拼命,说笑吧!这命谁都不嫌太长,找死的人还真就不是很多。
    也不能说就没有一个人想要死扛到底,城中倒是也有少数官兵和官吏力主死战到底,说什么他们是食君俸禄,现在贼军来犯,是他们该报国的时候了,特别是其中那些各地逃来的豪族的族兵们,是非常想要保住武昌城的,因为他们的亲族就在城中,而且他们的大量家财也在城中,一旦城破的话,他们便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这一部分人恐怕是信念最坚定的了。
    至于肖天健那边,在诸军渡江之后,他也渡江来到了武昌府城外,先指挥兵马,九月十二将武昌府之外的武昌县城一鼓拿下,将城中试图抵抗的二百多名俘获的官吏还有官军尽数拉到了武昌城南门之外,这些人都是在武昌县城坚持抵抗并且杀伤过刑天军部众的人,还有大部分是趁乱祸害城中百姓的匪兵,被俘抑或是投降之后,被甄选了出来。
    对于这二百余人,肖天健决心要借用他们的人头用一下了,当即下令将这二百多人,都押到武昌府东南两个城门之外,按着他们一字排开,然后一声令下,派出刀牌手上去,一个个手起刀落,不管这些人的哭嚎求饶之声,便将这些人的人头尽数斩落。
    呼啦一下子滚了满地百余个人头,无头尸体腔子里面的鲜血飚出老远,这个场景无疑是非常震撼的,就连一些新入刑天军的新兵也都被吓得缩了一下脖子,就更不用说城上的那些守军了,当看到刑天军如此凶残,一下就杀了二百多人,一个个顿时便吓得两股战战了起来。
    杀掉了这帮人之后,刑天军之中有大嗓门的兵卒,手持大铜皮喇叭奔至城下,大吼道“城上的守军听了!当今朝廷残暴无德,当朝朱贼毫不体恤百姓疾苦,官府更是横征暴敛,尔等犯不着为之卖命,我们主公有好生之德,念在你们也都有家有室,不忍看着尔等与城殉葬,给你们一天时间考虑,明日我军就要开始攻城!如若有人不知死活的话,那么这便是尔等下场!
    对了!再说一句,尔等投降可以,如若有人在城中祸害百姓的话,哪怕是尔等投降,也定杀不饶!都记清楚了!“
    如此反复大吼了多次之后,士卒才掉头退回阵中,但是城上的守军却一个个都心思开始活泛了起来。
    虽说有些军官还试图弹压手下,令他们不得胡思乱想,做好死战的准备,可是这人心却是最难管的东西,不是你说管就能管的住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 底定武昌
    第二天一早,肖天健也不等城中的守军会作何反应,立即下令架炮轰城,另外派出兵将开始攻城。
    一时间武昌城四面八方都响起了炮声,隆隆的炮声震得地面都为之颤动,各式炮弹更是呼啸着飞入了城中,抑或是落在城墙之上,打得城墙上的守军哭爹喊娘的四处乱窜,纷纷逃下城墙避炮,就连一些军将自己都丢下当兵的跑到了城墙下面,就更不用说是那些当兵的了,在刑天军炮声一响,城墙上的守军便逃下去了一多半还多。
    气的宋一鹤浑身直哆嗦,下令发炮还击,于是城上的一些官兵只得在军官们的命令之下开始发炮还击了起来。
    说起来武昌城的坚固程度,绝对不比开封城抑或是荆州城差到哪儿去,这里依靠着长江,水源充足,护城河宽阔,绝对是城坚壕深,地理上和荆州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城内一万多守军信念坚定的话,以刑天军集结在这里的兵力,想要攻克武昌城的话,也不能说肯定没戏,但是起码会给刑天军制造出巨大的伤亡,而恰恰刑天军怕的就是伤亡太大,影响到下一步的行动,所以守军有极大的可能,是可以守得住这座武昌城的。
    可是偏偏城中守军做不到的正是坚守这一点,因为此时城中官民军心早已离散,兵不思战,将更畏战,当官的则想的是能逃离此地,抑或是干脆投降,城中军民根本形不成一个想法,只有少数人才想着守住城池,这样要是能阻止刑天军攻破武昌城的话,那还真是见鬼了。
    不但是刑天军来打武昌城不会失手,就连原来历史上张献忠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来攻打武昌城,结果也是一样的。
    朝廷以及各地官府官员们虽然已经看到了刑天军坐大,但是总是还在心存幻想,认为可以遏制住刑天军的发展,而张献忠等曾经为祸于湖广一带的贼军,也没有能力攻打像武昌这样的江汉重镇,再加上他们都认为有长江天堑在这里,贼军想攻打武昌也不可能,所以自上而下一起当了鸵鸟,把脑袋扎在沙子里面装作看不见,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的重视过对武昌的防御,城中养兵不多不说,还常常缺饷,谁也没有想到刑天军动作会这么快,短短几个月时间便连克襄阳、承天府、荆州、德安府、岳州、长沙等重镇,并且虏获了大批战船,使得原来被官府视作天堑的长江这么快便失去了屏障的作用,眼睁睁的看着刑天军几路人马扑向了武昌。
    就在刑天军发炮攻城的第二天,城中的人们便撑不住了,几个官吏带头买通了守城门之人,连夜开城门试图趁夜浑水摸鱼逃离武昌府城,如此一来,更是闹得城中人心大乱,最先投降的非但不是武昌守军,反倒是被楚王视为依仗的楚王新军中的一批兵将,在九月十六的上午,突然间发难将他们的军将拿下绑缚了起来,轰然打开了城东的保安门,将早已侯在这里的一批刑天军人马迎入了城中。
    整个武昌的城防体系就此当即崩坏,宋一鹤在城西闻听消息之后,仰天大哭了起来,拔剑率领着几十个家丁又纠集起了三四百死忠的兵卒,立即便穿城而过直奔城东,试图死战击退已经攻入城中的刑天军兵马,重新夺回保安门。
    而楚王府长史徐学颜和副将崔文荣得到消息之后,也赶紧组织了楚王府兵赶往城东试图拦截刑天军,重新夺回保安门,两军随即便在城门内展开了一场大战。
    先期冲入城中的是刘耀本手下的一个叫冯西通的营将,同样也是早年少年营出身,他领兵杀入城门之后,先是在叛军的配合之下,夺占了城门,牢牢的控制住了城门一带,并且亲自提刀堵在城门内的道路上,率部和前来堵截他们的官军死战。
    冯西通开始入城率兵不多,官军还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而且这些跑来反扑的官军和楚王府新军,皆为决心抵抗到底之人,在明知城门夺不回来,武昌府城便只有破城一条路的时候,在徐学颜和宋一鹤等官吏们的率领下,反扑的十分激烈,不少人爬上房顶朝着刑天军放箭,更有些人前赴后继的朝着城门冲击。
    而先期入城的冯西通所部不到五百人,则死守城门一带,用鸟铳不停的还击,阻止官军的反扑,长枪手林立于街道之上,刀牌手则侍立于前,承受着一拨又一波的官军的反扑,火铳手则攀上屋顶抑或是登上城墙,阻止官军从城墙两端反扑。
    两军厮杀的是异常的激烈,冯西通这个小将连续率部打退了官军数次反扑之后,身边近卫全部阵亡,而他自己也身负重创数处,浑身浴血但是还是率兵死战不退,使得后续的刑天军人马得以安然进入城中,巩固住了城门一带,开始对城内官军进行反扑。
    当冯西通看到大批己方的兵将已经入城,城门已经没有危险的时候,才一头撞倒在地,不等手下将他抬下去交给医官救治,便合上了双眼,一句话都没有留下便在部下的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把手下们哭的是肝胆俱裂,就连刘耀本得知之后,都大哭了一场,发誓要替冯西通报仇。
    随着大批刑天军攻入城中之后,官军才无力再继续进行反扑了,而且军心当即大乱,趁着徐学颜和崔文荣率领主力杀往城东的时候,城南这边由楚王府兵镇守的文昌门突然间也有一批兵将叛乱,打开了文昌门,将城外刑天军迎入到了城中,这一下刑天军两路夹击,迅速的开始朝着城内杀去,城内的官军至此彻底崩溃。
    宋一鹤身为巡抚,却提剑冲杀在前,做着最后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终被冲过来的刑天军兵将当场阵斩。
    王府长史徐学颜几乎同时也在城中被杀,那个副将崔文荣则率领仅剩下还有点斗志的少量兵卒,在城中继续和刑天军巷战,在中午过后,也被刑天军斩杀,至此城中再无人率兵抵抗,大批楚王府兵和官军都纷纷放下了武器,宣告投降。
    至此武昌城彻底被刑天军攻占,连带城中楚王一降,数百名湖广官员和官吏皇亲国戚等被刑天军抓获,同时被刑天军抓获的还有超过百余户从湖广各地逃入武昌城的豪绅家族,这些豪绅几乎是无一例外的安排族人加入楚王府兵,试图对刑天军进行顽抗,结果刑天军入城之后,毫不客气的便将他们给来了一场大清洗,全部该抄没的抄没,该抓起来的抓起来,都押到了一个大院之中。
    当武昌一战落下帷幕的时候,基本上湖广也就算是都被刑天军控制在了手中,此时从湖广南部也传来消息,李信率部几乎同时攻下了衡州,所以下一步横扫整个湖广,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这一战留守武昌的湖广官吏系统,只有少量人提前逃出了武昌城,其余的可以说是被刑天军连锅端,整个湖广的官吏系统被彻底的破坏掉了。
    在战后清点损失和斩获的时候,肖天健得知了冯西通阵亡的消息,对于冯西通这个小将,肖天健并不陌生,在他的印象中冯西通是个稍微有点木讷的人,平时不苟言笑,总是板着脸,好像谁欠他钱了一般,所以军中不少人不太喜欢和他打交道,觉得他太过无趣,而且他也是刚刚被拔擢成营将的,以前战功也不怎么太多,所以平日里肖天健也很少留意他,但是没想到这一次攻打武昌,冯西通居然作出这样的壮举,想想平日对他不太关心,现如今他却为了自己的事业,流干了最后一滴血,肖天健为此颇为痛心。
    但是相比刑天军的损失,因为城中有官兵叛投,使得刑天军整体上损失很小,整个攻打武昌城,伤亡不过数百人,其中阵亡还不到二百人,打这样的坚城,在这么多守军的情况下这样的伤亡代价实在是不成比例,反观这一战的收获,肖天健便有一种想偷笑的感觉。
    这一次他们不但抓住了城中的楚王朱华奎全家,而且还抓获了数百官吏,彻底瓦解了湖广的管理系统,抄没的银子甚至超过了开封一战之中的数额,直追洛阳城的缴获数量,单是在楚王府之中,就起获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和近万两黄金,其余的古玩珠玉更是不计其数,装车的话,都起码要几百辆大车才装得下,可见楚王世代在武昌一带盘剥了多少民脂民膏,可是守着这么多钱财,居然硬是要学福王,不肯拿出来用,现在倒好,白白都便宜给他刑天军了。
    除此之外,武昌府城作为湖广省府,城中住了大批官绅的家,这些人也都世代囤积了大批钱财,现如今肖天健正是花钱的时候,绝不会跟他们客气,该抄的都抄了,还有那些逃到武昌避难的各地官绅,也都携带了大批细软住在武昌城之中,所以这些人家也不会客气,照例抄没便是了。
    如此一来,刑天军光是在武昌府城便“搜刮”出来了三百余万两银子和两万余两黄金,单是这笔钱,就足够刑天军再招募训练十万大军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名儒
    但是刑天军入城之后,对普通百姓和商贾却并不侵害,特别是对待城中普通百姓,可以说是秋毫无犯,不但如此,还发给米粮给予赈济,帮助他们渡过这段时日,同时为城中商贾发放通行证,准其继续在城中居留行商,并且准其在刑天军控制区之内通行,只要照交刑天军要求的税金就行。
    大明其实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但是怪异的却是朝廷主要征收的却是农业税,依靠的也是农业税,朝廷用度也多从农民身上搜刮,但是却对商人很少征税,以至于使得大明王朝的财政到了末年的时候,支出过大,以至于快陷入到政府破产的边缘。
    为此万历年开始,皇帝便想要对商贾们征税,以满足国家财政的需求,但是这件事却受到了东林党的极力反对,斥之为与民争利!
    其实狗屁的与民争利!眼下大明的商贾,没有几个跟官府的官员们不勾结的,甚至于许多巨商背后本来就是当官的在参与甚至是直接经营,皇帝想要对商人征税,岂不是等于要向从这些当官的口袋里面掏钱吗?这可如何了得?于是东林党的这些所谓的国家精英和栋梁们岂会答应?即便是他们明知国家需要这么做,但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还是立即开始群起而攻之,什么国家利益!狗屁,都比不上他们朝腰包里面捞钱重要!最终在东林党的阻击之下,使朝廷试图对商人征税的事情最终也没能得以推行下去!
    后来到了崇祯年间之后,崇祯也天天为钱发愁,又是加辽饷,又是加剿饷,又是加练饷,结果闹得天下农民无法生存,纷纷揭竿而起,就连一些小地主也没法活了,最终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之中,崇祯何曾没有想到过朝商人征税呀!但是朝中那些精英们便是最大的阻碍,使得崇祯有心也没法推行,甚至他连海禁都不得不打开了,可是对商人的征税之事,却始终无法进行。
    所以说明亡,跟东林党这帮国之栋梁的努力也是分不开关系的,这帮所谓的精英集团,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肖天健当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从他占领阳城开始,便在辖地之内,对商人征税,税赋定的也不算高,商人们只要想进入刑天军辖地经商,就要交税,不管你是谁,哪怕是肖天健的老丈人,跟刑天军做生意,这商税都少不了!为此他老丈人范耀山还对此事多有腹诽,可是范雨彤却大加赞赏,最终说服了范耀山,支持肖天健这么做。
    在肖天健的心中,只要是在他的辖地之内,可以有人富,可以有人穷,也可以有地主阶级的存在,但是唯独一种人不能存在,那就是特权阶级,不管是谁,在他的辖地之中,就要服从他的管理,种地按亩收税,不管你是谁,有一亩算一亩,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只要一个公平二字,这样一来,阶级矛盾也就会少一些,有钱人要对国家承担的责任更重一些,这才可以避免有朝一日重蹈大明的覆辙,所以肖天健倒不抵触地主阶级和有钱人,他关心的只是一个公平二字,只要每个人都对国家负有责任,那么不在乎谁有钱没钱!
    不过虽说是开放商贾经商,但是在刑天军梳理过武昌府的商户之后,还是抄了不少商户,因为这些商户其实暗中就是许多官吏私人的,自然也在抄没范围之内了!
    现在好了,大家都从头来过,公平竞争,谁能发财,那是凭借的自己的本事,他肖天健保护这样的人,但是要靠着当官在背后撑腰,对不起,抄你没商量,现在这些钱都充公,重新分配!
    对于抓获的这些战俘们,其中的楚王朱华奎,因为在武昌罪恶昭彰,民愤极大,肖天健也不对他客气,直接下令将他和他儿子拉出去砍了拉倒,一方面省的安置他们麻烦,另一方面也以此来平息民愤,招买周边的民心。
    而对于城中俘获的那些官吏们,肖天健则下令对其甄选,挑拣出贪墨的最厉害的人,拉出武昌城干掉,同样也是用他们的人头收买人心之用。
    但是对于低级的一些官吏和一些在武昌一带百姓之中有清名的官吏,则宽容对待,不愿继续为官为刑天军做事的,释放其回家,发还部分财产,让其可以生活,但是处于编管之中,受委派的保长的监管生活,愿意继续为官,为刑天军做事的,则选他们的强项,重新进行安排,以刑天军文吏的身份,重新启用,使之摇身变为刑天军的官员,为刑天军效命。
    但是不得不提一下城中的那个前任朝廷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贺逢圣,此人乃是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名,乃是一个大才之人,为人刚正清廉,而且不喜攀附权势,曾经得罪过魏忠贤,结果被罢官,后来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之后,重新复起,刚刚致仕返乡,便遇上刑天军攻打武昌城,结果在武昌城破之后,被刑天军抓了起来。
    肖天健了解了贺逢圣的情况之后,亲自到监押地将其释放,并且将其家人也都发还,城中宅院财产也尽数发还,以礼待之,想要请他出山为官,但是当即便遭到了贺逢圣的断然拒绝,并且肖天健还被他痛骂了一顿。
    为此肖天健和贺逢圣还进行了好一通的理论,历数当今朝廷的种种不是,但是却被贺逢圣一一反驳,对于这样的大儒之人,肖天健耍嘴皮子跟他斗嘴,显然是自取其辱,贺逢圣引经据典的将肖天健骂的狗血喷头,气的肖天健几欲想要拔刀把这老家伙给剁了,但是最终都忍住了怒气,继续和他理论,但是最终还是落败而逃。
    但是肖天健却还是不许任何人对这个老头子无礼,下令手下给贺家提供城中最好的饮食,善加对待。
    可是贺逢圣却有点死脑筋,眼看大明要完蛋,觉得他曾经身为朝廷重臣,不能以身侍贼,所以要在家中悬梁自尽。
    而贺逢圣在原来的历史之中,也是在张献忠攻克武昌城之后,让家人驾船载着他行至湖上,最终投湖而死的,可是这一次他却没有死成,被家人给劝救了下来。
    肖天健闻讯之后,立即又赶赴贺逢圣家中探望,温言相劝,告诉他如果他不想投降刑天军,给他肖天健做事的话,尽可安生在家做一个平民,他肖天健绝不会逼迫他出来做官的,而且保证善待他的家人,并且一定善待百姓,这才让贺逢圣绝了寻死的念头,从此之后闭门不出,彻底当了个闲人。
    不过在数年之后,贺逢圣还是再一次以近六十岁的高龄在肖天健的朝中出仕,当了一个修史馆的总编纂,主持刑天军自成军之后的编史之事,居然还毫不客气的在所编的史书之中,记录下了刑天军的一些劣迹和肖天健的一些恶行,为此招致朝野的一片弹劾之声,老头子的家几次被人丢入了大粪,险一险房子都被人给点了!
    但是肖天健对这个老头子,却还是宽以对待,亲自下令刊发了他所编著的史书,并将他所收编入书中的许多有关他的坏话也留了下来,不加一字修改,使得这个老先生致死都不得不叹服肖天健的心胸之宽广,含笑而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暂时歇兵
    肖天健在攻克了武昌府城之后,迅速的分兵开始继续对周边州府县城进行进攻,罗立和刘耀本二人各率领一部人马,出武昌城前往各处攻略,而肖天健则下令将李进德立即调至武昌府,接管湖广一带的民政事务的处理。
    毕竟这半年多来,刑天军发展太快了,几乎可以说是差不多是每隔几天时间,便会取下一个州县,单单占领并不是肖天健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新占领的地盘纳入到刑天军的行政体系之中,使这些地盘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刑天军补充所需的资金和粮秣,供军队使用。
    而发展的太快,则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刑天军文吏的不足到这个时候越发的彰显了出来,以至于许多地方偌大一个县城,只能安排个甚至一两个文吏暂时充任知县乃至知州来管理地方。
    仅凭这些人,是根本无法彻底管好地方繁杂的事务的,所以肖天健先期采取的办法就是每下一地,便在当地查访当地有声望同时又有能力的人出来做刑天军的官,委任他们当一些地方的官吏,代刑天军管理地方一些事务,甚至在投降抑或是俘获的官吏之中,选取一些人留用,来满足刑天军的需要,可是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为此肖天健早在晋南的时候,便在少年营之中选择一批不喜欢舞刀弄枪,更喜欢读书的一些少年,着力培养他们,作为后备的官员储备。
    可是培养治理地方人才的这种事情,和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事情,以刑天军的练兵方式,三个月练出一个合格的士兵,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三个月时间编练一支可以上阵的人马,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培养一个合格的文吏方面,却根本无法速成,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个时代,不管是谁统治中国,都必须要倚重士人,也唯有利用他们,才能帮着统治者治理国家。
    肖天健虽然知道士大夫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之中,有许多糟粕并不可取,可是也同时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在,抛弃士人想要治理好这个国家,最起码眼下是天方夜谭,靠他自己培养,估摸着不等他把人才培养出来,这天下早就又大乱了!
    而现在他所采用的寻访的方式,来取才任用,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可是毕竟不是常事,有时候有得人的名声很大,但是实际上却能力很有限,这么做多少有点瞎猫撞死耗子,凭运气的成分。
    再说了,读书人也是这个社会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上层阶级的利益,不用他们的话,这天下的读书人干什么去?难不成让他们都去经商种地去?总是也要给他们一个出路,要不然的话士族集团的能量绝对不小,一旦他肖天健不给这些人门路的话,这帮人是绝不会干休的,他们集体反对他肖天健,所能造成的影响之大,肖天健是知道会有多厉害的!
    武人就是武人,管的是打仗的事情,总不能有士人反对他,他就派兵去将这些士人杀光吧!那么一来,中华文明又靠什么人来传承下去呢?
    所以在取下武昌城之后,肖天健便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取士,并使之为己所用的问题了,所以肖天健在攻下武昌城之后,一边派罗立和刘耀本等人继续对周边进行扩张,而他则留在了武昌城之中,考虑更重要的事情起来。
    当然肖天健留在武昌城之中,也并非只是为了文吏的事情,而是眼下经过这大半年的连续征战之后,还有许多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腾出手来尽快解决了。
    刑天军此次南下之后,不断的在进行扩张,不单单只是地盘上在扩张,兵马的数量也不得不随着地盘的扩张,而不断的扩充,但是随着兵马数量的扩充,诸军又在连番征战,使得新军的训练只能在行军之间抑或是战斗间隙进行,如此一来,新组建起来的营队的战斗素质下降很快,只有原来的那些主力战兵营,还基本上保持着比较好的战斗素养,其余的新组建起来的诸营新军,却就相差太多了,不论是装备质量还是训练乃至是军纪都到了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顿的时候了。
    再者刑天军水营新组建起来,完全可以说是仓促成军,其中人员成分极为复杂,既有少数刑天军黄河水营调过来的少量旧部充当骨干,也有在湖广当地招募起来的船夫、渔民,更是直接从官军之中叛投过来的官兵,当然也有不少靠着在水上打家劫舍发财的水盗,所以说是鱼龙混杂的厉害,兵将更是良莠不齐,军纪很差。
    先前肖天健急于在湖广用兵,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目的,这些都可以暂时的忍受,但是眼下他已经拿下了武昌府,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让之继续下去了,否则的话,如此下去,他刑天军恐怕就也要回归到类似其它各路义军一个档次上了,这是肖天健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为了下一步?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