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门造个议事衙门。有官职的,也在此处设了衙门,这样以来,定北城不久就衙门成堆,各做各事,凡不相干者自然也就难于参与政事。这样一来,以前的什么尚书、侍郎的权力全都被限制,统兵署归那些带兵的将军,文官是管不到,政事执行也看其位。
    这一道圣旨不但将北魏从内容上纳入大汉的怀抱,也从形式上纳入大汉的官职体系当中。这带来的后果,自然引起刚平复不久的北魏官员的怨愤。
    行宫内。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要干什么!”
    火大的冷无为,气愤的将圣旨摔到桌子上,下面的各位将领都紧闭其口,不敢说一句话。
    “齐海,你怎么说?”
    百将之首的齐海以稳重和谋略而得冷无为的器重,平常的他不显山不露水,可一旦到了关键时候,他的一句话便可左右整个局势,他和冷无为的关系是旁人无法理解的。冷无为对他那是比谁都信任,给他掌握的军权,比自己手里的还要多,大汉的精锐全都交给他,而他虽然没有说过一句感恩的话,但内心却将自己视作冷无为的人,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大将军,朝廷突然下了这道圣旨,的确让人奇怪。我们初打下定北城,正是安抚那些投诚过来的人的大好时机,而这圣旨摆明了让我们成为侵略他人国土的一方,我们起先所谓的正义之师的名分荡然无存,这样一来,不光得不到北魏百姓的欢迎,也得不到国内百姓的支持。不久,反战呼声会越来越大,万一朝廷要我们撤兵,恐怕我们也不能不撤啊。”
    齐海的话,正是冷无为想的,他摇了摇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着桌案上的圣旨,不发一言。
    其它将领默默的看着冷无为,那些眼神都透着无奈,有的则是愤恨之色。
    “大将军,这是朝廷逼咱们退兵啊,咱们好不容易得到今日的战果,断不能撤。”
    这话就像撕开了遮羞布一般,虽然这话都是这些人心里明了的,但谁也不愿先说出口,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把朝廷放到了防备的一方,从心里是不愿接受的。
    说这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在此战中立大功的皇甫飞云,他面色红润,双眉挑起,一脸的气愤之色。
    只听他接道“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更何况大将军是辅政大臣,皇上还没有到十六岁,大将军说的话那才是圣旨。现在朝廷是两个女人执政,这虽是圣旨却又不是真的圣旨,我们没有道理去听从,我们……”
    “好了!”冷无为赫然打断他的话,他冷冷的看着皇甫飞云,道“你说的话够多的了,先下去吧。各位将军们也都下去吧。本帅还要想想。”
    “末将遵令!”诸位将军行了一礼缓缓退了出去。
    宫门外,齐海面带笑容的看着皇甫飞云,笑道“皇甫将军,你现在越来越有‘天’字兵团大将的味道了,刚才的表现不错。”说完点点头,带着身边的将领离去。
    皇甫飞云还是第一次得到齐海的首肯,有点摸不着头脑,忙拉过关系不错的常武,急着问道“齐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有点不明白啊?”
    常武看着那些将领走的远了,笑道“你也是聪明人,难道还不明白么?大汉的军权在谁手上,名正言顺的政权又在谁手上,朝中之人有多少人是大将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你呀,想想吧。北魏会不会像圣旨那样进行大的整顿,关键是要看……”说着诡秘的指了指行宫内,微微一笑,走开了。
    皇甫飞云何等聪明,哪还不明白这意思,小声的笑骂道“你们这些鸟人,平时看的粗鲁直爽,各个却比泥鳅还滑。也罢,我就当这盏挑灯的人吧。”
    行宫内。
    冷无为再次打开圣旨,圣旨已经宣告天下,但到底实行不实行,委实难以决断。如果实行,那很有可能面临着北魏官员和百姓的反抗,不实行那有背叛朝廷或抗旨不遵的罪名,以后朝廷内还不知道有什么手段等着自己。
    “相公,你还没有睡啊,都这么晚了。”柔美飘逸的龙兰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旁边的宫女还端上一碗清粥和几碟点心。
    东西放下后,宫女和太监们一一退了,只有龙兰侍候在一旁。
    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战(九)
    大汉京师。
    自从朝廷对北魏的圣旨一公布,拥有敏感政治的秦雯便开始坐不住了,四处派人打探各有司官员的态度,然而,令人意外的消息突然传来,当朝首辅刘本突染重病,已经三日未能上朝。据朝廷派出去的太医透露,刘本已经到油尽灯枯之年龄,时日无多了。
    刘本的病情很快在朝野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如若刘本去世,何人为当朝首辅,便成为大汉朝廷中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远在关外的冷无为对朝廷所颁发的圣旨能否顺利执行,也牵动了朝廷上下的神经。
    冷公府。
    一到晚上,接到消息的赵泽连忙赶到这里,一进府门就感觉到其中的气氛明显的不对。内厅之上,秦雯一身淡妆,坐在灯下,手拿书籍正在等他。
    “学生见过夫人?”
    “坐吧。”
    “谢夫人。”
    说话间,丫鬟们端上茶,然后慢慢退下。赵泽接过茶杯,眉头深锁,暗自猜度即将发生的事情。
    “赵泽,你应该知道朝廷颁发的圣旨,圣旨中的内容,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是在逼公爷。现在朝廷里太后和长公主之间火药味是越来越浓,刘本一旦去世,拥有皇帝之母的身份,太后可以毫不费力的将首辅大臣的位置弄到手。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琢磨,这两件事恐怕有所联系,你对宫中之事一向注意,你说说,这里面可有什么猫腻不成?”
    赵泽神情一震,抬头看了面前的美女一样,然后又恭敬的低下头,“夫人所言甚是,其实,所发往恩师的那道圣旨,以学生的看法,那实际上是在挑唆长公主和恩师的关系。我想刘本病情,太后恐怕早已经知晓,在当今朝廷之中,唯一能与太后娘娘抗衡的是长公主殿下。太皇太后病情日益加重,不久便不在人世。缺少太皇太后和刘本支持的长公主,她的势力将会大受影响。不过有一点,太后是放心不下的,那就是恩师的态度。只要恩师还是站在长公主的一边,那么长公主就不会失势,反之,如果连恩师都对长公主敬而远之,那么长公主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到时候,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将长公主驱赶出朝廷。正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太后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了日后登基的皇帝,她绝对不会允许朝廷之上有一个绊脚石。至于恩师,太后还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恩师长年带兵在外,朝中之事已经不再参与,就算日后恩师回朝,只见朝中都是太后的人,恐怕忌惮三分啊。”
    赵泽的话正是秦雯心里所想的,她站起来,在堂中走了来回,忽然道“那道圣旨听说是长公主亲自颁布下来的,也是亲自提笔写的,连印也是她先盖的,是不是?”
    赵泽点点头,“当那道圣旨传到军机处,让我们议处的时候,刘相反应比较激烈,曾经找过长公主,可惜长公主并没有见他,而是在那圣旨议处后,直接发给了北方。之所以能那么快发下去,完全是太后在背后怂恿的,夫人您也知道,童维是太后的人,皇甫远将军虽然明看着是长公主的人,实际上他也是太后的人,就连敖尚书也成了太后的人。毕竟日后的天下是皇帝的,长公主毕竟是女人,有谁愿意拿着身家性命,去支持一个短暂政治生涯的女人。”
    “那相公您会怎么做呢?不接圣旨,那是抗旨,这将会在朝野中引起强烈的震撼,如果真的按圣旨上的去做,恐怕在北魏将困难重重。赵泽,你说说,如果相公真接旨,那么必然会撤兵,一旦回到京师,太后的权力必然受到影响,她有那么傻么?”
    “夫人高见,正是如此,所以在发出圣旨的后三日,太后就遣使出关,看样子必是来宽慰恩师,并解释那圣旨非她本意,然后再许诺北魏之事由恩师全权处理。这样一来,不但安抚了北方将士的心,得到他们的好感,而且也在更大的程度上削弱恩师对长公主的信任。真乃一箭双雕。”
    心中有了底的秦雯笑了,悠悠的道“看样子,这游戏是越来越精彩了……”
    刘本府上。
    已经感到时日无多的刘本虚弱的躺在床上,身边的人有东方白、陈嘉成二人,周围别无他人。近七旬的刘本,虽然一生之中没有干过什么惊天伟地的大事,但纵观其一生,还是兢兢业业的。对大汉的忠诚,是没有人能比的上的。
    “相爷,您感觉好点了没有?”东方白忧虑的看着满头白发,一脸病容的刘本,不禁嗟叹,几个月前还精神抖擞的大汉宰相,如今却只剩下半条命。
    “公主来了么?”睁开眼睛的刘本,第一句话就这样问道。
    东方白和陈嘉成彼此对视了一眼,都心中有数摇了摇头。陈嘉成勉强笑道“我说老刘啊,你的面子真大,刚才你睡着的时候,公主来看你,还为你请来了太医,又送来了宫内上等的好药。我都羡慕死了,我都想大病一场……”陈嘉成干笑了几声。
    刘本却摇头苦笑,“多少年的朋友了,你还骗我。我一直在半睡半醒之间,公主来过,我如何不知道。我这一病,公主可有的‘忙’了。”说话之中,带着酸酸的味道。
    东方白和陈嘉成心中明白,所说的忙,那是在寻找人选替代刘本的位置。二人神情皆是黯然。
    刘本看着东方白,微笑道“你是冷无为的心腹,本来有些话是不能和你说的,但回想这几年来,老夫和你同朝为官,你的人品才华,都值得老夫信任。所以有些话,也就不避讳了。我想问你,冷无为会反么?”
    此话一出,东方白当场惊住了,结巴道“相……相爷,为何有此一问?”
    在陈嘉成的扶助下,半躺着在床梁上,苦笑道“冷无为手握天下兵权,朝中也有很大的势力,别看皇甫远、敖丙、童维这些人今日跟公主,明日跟太后,只要冷无为一回京师,他们肯定又转回到他的身边。毕竟……唉,我担心啊,冷无为一旦被部下怂恿,那将会给大汉带来灭顶之灾,也许从此就会改朝换代,到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非命。本想让公主以旧日之情,拴住冷无为,可现在公主与冷无为的关系日趋恶化,加上太后的有意引导,他们之间的情分还能维持多久,这很难说啊。太后为目前的一点权力,非要置公主于敌对之处,如果冷无为在的话,她们关系或许不至于弄到现在这个样子,老夫虽然有心护汉,却是无能为力啊。”
    东方白今日才明白,为什么昔日冷无为提出让公主参政的时候,刘相不但没有反对而且支持,原来还有这样的内幕。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长公主一站到权力的中心,会变的那么快,她不再是昔日的柔弱公主,而是有皇帝之威严的当朝长公主,主宰了朝政,曾一度凌驾于太后之上。
    “刘相,近日朝廷里关于北方战事的争论日趋激烈,不少大臣们开始反对北方战事的继续。起先杨纯大军压到我大汉边境之上,为求自保迫不得已才发兵对抗。现如今杨纯已经退守到卫灵关,对我大汉的威胁已经解除,可北方战事依然还在继续。这已经失去了原先的作战意义,老百姓们也开始对此有了异议,不少太学生上书反战,你看恩师会不会就此退兵,一旦退兵,以当前的局势,朝廷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收回兵权,我担心恩师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会恶化,有可能出现无法想象的后果出来。”
    陈嘉成捋着胡须,长叹一口气,道“唉,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也管不了喽,自古君王对大臣们都有疑虑,如果太后或者是公主为了扩张势力而有意抢夺兵权的话,以冷无为的个性,不可能那么容易退让,搞不好重新组阁军机处,毕竟他有辅政大臣的身份,谁也奈何不了他,但废除皇帝重立新君就成为必然,或者直接反了。但我想以太后的智慧还没有胡涂到那个地步。唯一担心的是,长公主近日和那些太学生以及部分翰林学士搞在一起,那些死读书的人不知道会出些什么馊主意,这一点真是让人担心,公主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精明,现在剩下的,只是对权力无穷的欲望。唉……”
    病恹恹的刘本接道“公主的心思我很明白,以后大汉的江山,都那些太学生和那些翰林学士,现在拉拢那些人,对日后权力的巩固有很大的作用。以老夫所料不错的话,长公主和太后的战争很快就要到来,哼,又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被卷入进去……”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战(十)
    济州,坐落在闽南省的沿海地区,自从大汉禁海后,本来一向兴旺的它也随之凋零,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在以前这里是不少海盗和强盗经常光顾的地方。这些海盗都是以前那些水上人家,天吃天,海吃海的主。闽南地区,种族比较多,有一些地方还没有开化。
    而那些海盗团伙都是这些民族的水上人家因为缴纳不起朝廷所规定的税,而流落海上,打劫往来的商船,后来随着势力扩大,就连内地的城池也敢攻打和洗劫,在孝文帝的时候,海寇的泛滥,成为朝廷里最头痛的问题。在详细的调查下,那些海寇团伙与海上的岛国有些勾结,根据形势的日趋严重,朝廷颁布了“禁海令”。
    随着“禁海令”的颁布,本来成为与那些岛国有密切生意来往的济州,也被严令不得再与那些国家有来往,紧接着派了几万兵马驻守在此。随着大型的剿灭海盗的军事行动展开,不少团伙一一被灭于海上和陆地。虽然带来的胜利成果很大,但繁荣的济州则不再复昔日之繁华。
    然而,过了那么多年的今天,这里突然出现繁华的征兆,烟花之所四起,客栈望眼便是,就连过去搬走的商馆也重新建立起来,这一切都显示着相当的古怪。
    城镇的繁华,按道理是值得庆贺的,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地方的繁华会牵扯到一大批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员,更导致本没有撕破脸面的文静与太后公然站到了敌对的一面,而本来一直站在幕后的秦雯也随着此事的发生,从后台站到了前台……
    此时的济州知府申万金翘着大腿,望着主簿和师爷们点数着那些商家们送来的孝敬,肥胖的身体不住的颤动着。
    “老爷,已经点数完毕,托咱们装运的,有吉祥商馆,金隆商馆,海狮钱庄,铁丹镖局………,总共所出费用达到了三百二十万两。加上我们从那些所运货物抽红利,应该有六百万两的收入。这票生意可真是不小,比去年还多了一百多万两……”瘦师爷笑瞇瞇的说着。
    申万金真是人如其名,不光是身体发福,就连脸也圆乎乎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只要一笑,所有的肉都堆在一起,眼睛都成了一条线。肥大的身躯在官服里面尽量的伸展,好显示他做官的威严。
    “恩,近来可有什么人到这里没有?最近上面传下了话,说长公主要派人来查我们的底,你告诉下面的人动作小心点。还有,那些货物暂时先放到官仓里,等这段时间的东北季候风一过,就马上装运。一刻也不要停留。”
    “是,老爷,小的这就下去告诉他们。”
    说话时,在城门口突然出现了一行人马,人数不多,也四壮汉陪同一名白面书生,前面还有个书童在东张西望。
    “大人,前面就是吉祥商馆,据所抓j商交代,那些货物就是从这里运过去的。我们不如住在这里,好一探究竟。”
    这白面书生不是别人,正是前不久刚被提拔上来的江南道御史林豪,今年四十岁,以前担任道台时,倒也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官场的口碑不错,加上他和冷无为有那样的关系,自然是一路升迁,从道台做到了今天的位置。
    前不久,朝廷里查到一项贪污大案,矛头直指济州,虽然那贪污官员畏罪自杀,搞的事情是不清不楚,可某些人却从中嗅到了某些不应该有的味道。长公主文静送秘信交于林豪,彻查此事,查明这济州到底与最上面的那位有没有联系。
    林豪一接到书信就明白,现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谁的手上能多一张牌,那对朝廷的影响就大一点,能争取到的权力就更多。在对太后和公主之间,到底抉择谁,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为此事特别的请教了他的兄弟林飞。
    林飞给的结论只有一句话,坐山观虎斗。
    吉祥商馆,地处东边,离官府衙门倒是比较近。人来人往的,彷佛这里有做不完的生意。南李自从战乱后,往来的商贾更是增加了不少,这些人那是大发其财,什么禁就引什么,在利润的面前,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听说了没有,李家钱庄这次可下了血本了,专门找人跑了趟海运,这两天船就要回来了,现在大家眼睛都急红了,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好的宝贝。”一穿红色锦缎的中年商人神秘兮兮的说道。
    “老郭,别乱说,小心隔墙有耳。这单生意看似简单,可卷进了不少官府。此事一旦泄露,那是要掉脑袋的。来来来……,喝茶。”
    那叫老郭的听他一说,神情大变,左右看看,见没有人注意他,忙端起杯子来,喝起茶。
    然而,这些只言词组却丝毫不漏的进入了林豪的耳朵里,他简直有些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没有想到一到这里,就有这么大的收获。看来,这吉祥商馆到底是这里的第一商馆。现在所差的就是船期、有交易的商人以及帐簿。
    “小二,准备两间上房!”
    “是,这位爷,您的房间在楼上,‘天字’号的,不知道爷满意不满意。
    小二带在着林豪上了楼上。
    房间的陈设虽然不是很奢华,但也大方得体,床的摆放位置也很是讲究,被褥也是新换上去的。
    林豪点点头,让书童拿点钱打赏一下小二,故做不经意的样子,问道“小二,最近这里有没有什么大的生意啊?”
    小二得了钱,神情更是谄媚,“这位爷,不知道您这笔生意想做多大?一看知道您几位是外地来的,一定不知道这里的行情。在这里做生意那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如果爷的目的只是赚些千两银子,这生意满大街都是,可要是……”话说到一半,突然打住了。
    林豪笑道“那我倒想试试,这大的生意该如何做?”
    “大的买卖那就必须和官府在一起,那爷就得需要去官府一趟……”小二说到这里,神秘的一笑,走了出去。
    林豪陷入沉思之中,喃喃自语“看来事情真想预想的那样,济州城真的有很大的问题,济州知府申万金原是八爷的人,八爷一倒,他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还如此大胆。这其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内幕。八爷的人和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也就是说这……”突然脸色大变,渐渐的冒出汗来。
    虽然早有预感会得罪太后,可当事情真的发生,恐惧之情却也无法避免。现在明摆着,长公主拿他当枪使,只要他一挑出济州的内幕,那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政治风暴。
    “咚!咚!”
    “谁?”
    神情紧张的林豪对突然来的访客吃惊不已,原来来的人居然是冷公府的岳真,只见他一脸微笑的看着自己,林豪的心里却彷佛卸下了石头一样。
    “岳先生,你怎么来了?”
    “自从林飞将你写的信给我看后,我便放心不下,和夫人商议一下,就过来帮你。你久不在朝中,有些事情恐怕会有几分顾虑,该下手的时候恐怕……”说着一顿。
    林豪忙请岳真坐下,心情大畅,道“有岳先生襄助,我大可以放手一搏了。”
    岳真清瘦的面容,两只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道“不知道大公子查到什么了没有?”
    “看来长公主给的消息不错,这里商贾云集和海禁有关,官府把持的海关文书,凡是来往的商贾,要想走海路,必然要和官府打交道。南李战乱给了这里大发国难财的机会,货物走旱路,不但行程慢,而且安全性不高,我刚打听到一个消息,这两天就有船队到达港口,官府肯定会派人前去接应,如果能趁此机会将货船扣押,便可抽丝剥茧,查出大头来。”
    第三百四十四章 权力之争(一)
    “岳先生,你何故叹气?”林毫不解问道。
    只见岳真捧着茶杯,思虑半刻,道“如果我所料的不错的话,这里的银两有大部分都是流入直豫总督衙门,而直豫总督是太后亲点的人选,这一点你最好要有思想准备。这混水是要搅,但不能把咱们都陷进去。毕竟我们代表的是公爷的人,这其中的分寸,你要好好把握。”
    林豪心里明白,以前早有听闻直豫省在扩充兵马,美名其曰是为了支持北方战场,就连周围几省的军队编制也编入进去,使得直豫总督衙门掌握了二十万军队的兵权。只要有点头脑的都明白,太后要这兵权,不但是为了提防冷无为,更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
    “那公主知道其中的利害么?”
    “怎么会不知道,怎么会千里迢迢的传书让你彻查此事。这里是太后的经济命脉,公主自然是想尽一切办法端掉这里。我想在派你到这里来之后,肯定也派其它人到这里。如果我想的不错的话,应该是刚被封的八府巡按刘择恩。刘择恩虽然没有多少军事才华,但为人对朝廷却是十分忠诚,身边有不少能人。近日来,他和长公主府来往频繁,派一个人能镇住下面官员的,非他莫属。”
    刘择恩原在明宗皇帝时期担任大将军,领大军驻扎在峡谷关。明宗死后,太后为了争直豫总督这个位置,拿峡谷关的兵权与冷无为做了交易。刘择恩去了大将军一职后,入朝担任大学士一职,官职虽然是一品,却无实际权力。直到后来,长公主文静不断派人与他接触,双方关系日益密切,最终在朝廷里提议让他为八府巡按使,专门彻查官员贪污一事,有先斩后奏之权。太后对长公主的提议虽然想反对,但却不愿得罪刘择恩,毕竟刘择恩在朝中有不少关系,在边关的军队中有不少亲信部下,同时也不愿意公然与文静为敌,权衡利害后也就做了顺水人情。
    得知长公主派来的人有可能是刘择恩后,林豪的神情不觉轻松了几分,笑道“那敢情好,这得罪人的差事正好给他。”
    岳真摇摇头,“不,这事情必须是咱们来查,但是咱们不说破,只须将到手的证据交给刘择恩便可。能搅这混水的只有刘择恩,为了方便办事,夫人让我将这个带给你。”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块令牌。
    “这是关防令牌!”林豪睁大了眼睛惊讶道。
    “不错,这便是公爷的关防令牌,只要有了它,便可随意调动十万以内的兵马而不须上报。扣押货船,你手上没有兵马是不行的,据我查探,离这里约有一百里的灵州海防,驻扎着三万军队,那里的将领曾是大将军吕贤的部属,他见到此令牌必然会倾力襄助。毕竟,现在吕家军的大部分将领都转变成了公爷的人。”
    林豪接过此令牌,只觉得心速加快,兴奋之色难以掩饰,这金色的令牌在烛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耀眼的光芒……
    两日后,济州海港,那里围满了商人和官兵,他们都望着蓝色的大海,彷佛在等待着什么,大多数人的神情均是兴奋和激动。
    “来了,船来了……”
    不知道是谁发出了第一声,紧接着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响了起来。
    远处,一支货船队列着整齐的队伍,缓缓向岸边港口驶来……
    今天的天气真是不错,只有海面上的微风在吹着帆布,现在刮的东北风,船队逆风而行,却没有感受到多大的风阻。
    当船队到岸边的时候,知府申万金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站在最前面,向船上的人招手。
    船队的头看见申万金,忙从船上跳下来,十分恭敬的行礼。
    “黑豹,这次走货还顺利么,有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啊?”申万金看着那些大船以及船上的庞大货物漫不经心的说道。
    “回知府老爷,走的比往年顺利,咱们带去的货都卖了,赚了好价钱。船上的货物都是各商家要的,一点也没有少,真是少有的幸运啊。”那叫黑豹的打着赤膊,浑身黑黑的,一看便知道是长年吃这海上饭的。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这次能这么顺利,多亏了大人的洪福啊……”
    “是啊,小的们能有今日,也多亏大人提携……”
    “……"
    周围的那些商贩们忙向申万金道喜,同时贪婪的目光瞟向货船。
    在离港口的没多远的地方,居然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他们身穿平民百姓的衣服,可行为做事却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将军,船已经岸,申万金正命下属卸货呢,周围都聚满了商人……”派出去的探子满脸的喜悦,回道。
    孙存栋是提督府手下的参将,手上有两个营的兵力,约有三千人马。闽南关防的驻兵都是由提督府统辖,可惜与申万金有密切关系的提督府设在晋州城,离此地有三百余里,那是鞭长莫及,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了。
    孙存栋在一接到林豪派人送来的令牌与书信后,毫不犹豫召集亲信,在不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化妆成平民,领着大军混进了济州,对上司则宣称是巡海防去了。
    “林大人,现在怎么办,是不是就这样冲进去?”
    林豪望着远处,一边思考着,“孙将军,咱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我带人冲进去抓人扣货,另一路则你带人……”在孙存栋耳边嘀咕几句。
    “大人,擅自闯官府衙门,没有上头的搜查令,那是要砍头的,这个……”
    “这里以前不是闹海寇么,我想将军会有办法的?”
    林豪这一点,孙存栋恍然明白,笑道“还是大人有办法,好,那咱们就一个时辰后再见。”一说完就率领几百名部下,往知府衙门的地方奔去。
    “”好,各位兄弟,拔出刀来,随我冲进去……“
    林豪大吼一声,下面的人拔出刀来,往港口的方向奔去……
    而与此同时,正如岳真所预料到的一般,刘择恩带着几名随从悄悄的来到了济州。哪知道刚进入城门口,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策马赶来……
    坐在城门口的茶楼上,岳真清楚的看着刘择恩的表情,微笑着喃喃自语,道“看来林豪已经出手了,现在这水是越来越浑了。刘择恩一进去,这闽南省的一品二品的大官恐怕也要赶过来,呵呵,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听完消息后的刘择恩,眉头紧锁,道“先住下再说,这事情还要再看看。你再去打探!”
    “是!”随从翻马而上,又跑了出去。
    耀眼的阳光照的刘择恩都出了汗,可身子却不由的感到一丝丝的寒气,忽然感觉有些口渴,看到前面有座茶楼,便往茶楼的方向走去。
    “小二,来杯上好的龙井!”熟知刘择恩口味的幕僚,扯着嗓子呼道。
    无巧不巧,他们要的也是上好的雅座,就坐在岳真所坐位置的隔壁,中间只是以一道屏风挡着。
    “大人,林豪已经捅了马蜂窝,相信没多久,巡抚大人和臬台大人、提督都会赶来,这些人林豪可是惹不起的,以属下看,多半他们会联合起来,将这事情给压下来,搞不好还会发生杀人灭口的事情。这样一来,公主交给大人的差事可就砸了。”那幕僚一边思考一边说道。
    刘择恩还是难以下决心,小声道“济州知府触犯大汉律条,用官船走私货物,其罪当诛。我现在担心的是,如果我出面,那些人将所有的罪名都扣在申万金的头上,到时候我不但没抓到人,还把自己给扯了进去,唉,这事不能不慎重啊!”
    第三百四十五章 权力之争(二)
    就在大汉南方掀起权力斗争风云之机,远在关外的冷无为那里,此时却显得相当平静。自从圣旨传来后,面对下面将领以及北魏的旧官员,他的态度显得格外暧昧。圣旨所奏的事情,他是一半办一半不办。
    改城池的名字可以,抚恤百姓可以,休整军队可以,但涉及到官员身上的官级体制以及授与的省级官职时,冷无为则碰都没有碰,那些官服丢在一般,看都没有看。更甚者,对那些官员许诺,北魏之国号有他在的一天,就不会消失。
    自然,这样一来,很快就赢得了北魏官员们和那些读书人以及市井小民的好感,在推行冷无为按大汉实行的新政则特别的顺利。现在的他,宛如君王一般,每天都有处治不了的事情,导致很多公文积压。
    好在那些北魏官员为讨冷无为的器重还算尽力,没出什么大的纰漏。就是这样,冷无为还天天喊救命,这么多日子以来,他发觉自己真的不是那块料,看到那些公文直犯困,有的看都不看就写个“批准”二字,对于上刑法以及查处j细、乱贼之事,他还算是有点头脑,让其“暂押后审”,没有闹出什么天大的冤假错案来。
    就在冷无为对处理北魏国政心烦意乱的时候,柔云公主正好到达定北城。冷无为看见她,就像看见佛祖一样,当下二话不说,将北魏的丞相大印交给了柔云,并且还将自己的令牌交给她,明言“无论是北魏还是大汉的子民、官员,如若犯了北魏国法,都可以交其定罪,有先斩后奏之权。”等于是将北魏交还给柔云。但有一点,冷无为却牢牢的扣在手里,那就是兵权。
    在交出北魏政权时,冷无为特地将整顿好的北魏残余人马,划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并警告柔云公主,如果她要想调兵或者是干什么,必须要有他本人的手令,违者则视为叛乱,到时候北魏能不能保存,那就很难说了。
    面对冷无为赤裸裸的威胁和利用,柔云公主只好认命,只要能保住这个国家,她什么都愿意舍得。
    次日,冷无为以高调的姿态搬出了皇宫,在杨纯曾经住的地方安顿下来。跟着,柔云公主搬进了皇宫。这一进一出,所代表的政治意义却是不一样的,柔云公主搬进皇宫,至少显示着皇宫还在北魏自己的手上,北魏还算是一个主权国家。
    不久,柔云公主提议让鹿静王为帝,不料却被冷无为当场拒绝,被戏言道“我可以允许你当皇帝,却不愿让一个并非正统血脉的小毛孩登上这把龙椅。此事无须再议!”这鹿静王是什么人呢,原来是柔云公主同宗北邙王拓拔威的孙子。由于先帝被毒死后,他唯一的血脉也被屠戮,由柔云公主之父遗留下的皇室血脉算是绝了。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只好在近亲中挑选。在北魏的礼法上,接位者的辈分必须比先帝要低,血脉要亲,这样一来,柔云公主的嫡亲二伯父北邙王的孙子正好符合所有的条件,以他接位登基,自然不会有人说什么。
    冷无为为什么要反对呢,原因有三,第一,在他心中压根就不愿已经灭亡的北魏再站起来,自古成功扬名者,所做的最大贡献留名于青史者,莫过于开疆阔土,冷无为自然也不例外,现在之所以还保留北魏的国号以及一切完善的体制,那都是权宜之计,怎么可能还退让,让他们传位接位,再传一代帝王呢;其二,只要北魏没有皇帝,那自己就是北魏的实际主宰,只要这样的影响随着时间推广下去,不久的将来,即使自己将北魏的疆土改成几个省,那北魏百姓就不会反抗太厉害,甚至会接受,而且不立君最大的好处,是让北魏官员无法产生凝聚力,形成不了对自己的威胁;第三,承认北魏立君,那等于公然和大汉朝廷撕破脸,公然的抗旨,圣旨明言是划省,虽然这圣旨是朝廷那两个女人所立,但毕竟也是圣旨,公然抵制,在民心上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的眼睛里,更是大逆不道。
    当冷无为公然的反对北魏立北邙之孙鹿静王为帝后,在北魏的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逃亡归来的大将军呼延烈更是义愤填膺,扬言要找冷无为说理,最后在柔云公主的尽力安抚下,总算把那些人的怒火平定下来。立君之事,容后再说。
    大汉,济州,随着北方局势日趋安定,这里的形势却紧张的让人出汗。正如刘择恩所预料的那样,巡抚、提督、闵浙总督、按察使、地方道台、河道总督、海司衙门等等?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