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次来这里吧。现在这个时候,很难有漂亮的景色。如果你们要是在春末夏初来的时候,那可就不一样了,这里就好比仙境一般。多少文人墨客,都会在湖上亭子里面留下墨宝。”“是吗?”马娉婷看着碧绿色的湖水,虽然透着活气,可更多的却是一种苍凉。也许是被冬天的伤感所感染到的吧。周围都是满目凋敝,没有一处能感觉到美的存在。
    “船家,我听说这里好象有一种叫做胭脂花的,有没有这样的花啊?”船夫笑道“姑娘,这东西有啊。不过只有到夏天的时候才能见到,而且还要看缘分。有人说这胭脂花会动,常常和情花在一起,形影不离。许多游客来这里有一半都想见见这样的花,可惜见到的人很少,采到的根本就没有。据传说这两样话是仙女们不小心从天上落下的,很有灵性啊。”马娉婷若有所悟,“听说,只要两人是真心相爱,那花才会出现。想不到还要看季节。既然这样我们就回去吧。”说着看了在船里发抖的冷无为,寻思道也不知道他对我是不是真心的。
    船夫笑笑,开始掉转方向,“姑娘啊,来这里的人啊一大半都是为了那不存在的传说,老朽撑了那么多年的船,什么没有见过啊。依我看啊,与其去追逐那不莫须有的传说,不如去做自己心里所愿意的事情,不要增加怀疑负担,只要心诚,老天会保佑你的。”他们说什么话,冷无为已经听不见了,他开始晕船,不断的呕吐,真是苦了他了……
    当地巡抚得知军机大臣冷无为到了他的管辖属地后,由于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通知,吓的忙乱起来,纷纷找人去寻找军机大臣的所在。虽然冷无为被传旨惩戒,可谁都知道,皇上还是很器重他的,如果不器重他大可以找这个理由以及符合百官的意见,罢了他所有的官,可现在只是微不足道的惩戒而已。那些罢掉的官职,都是虚职,南李方面事情都办过了,这些职务也就没有用了。
    至于降爵位和降官级,那更算不了什么了。冷无为还那么年轻,以后再赏爵的机会也是有的,御前行走无论官级多少,那可是在皇上身边的近臣,不是一品也要向一品那样对待,更何况像冷无为这样有资历、有官声、有威望、有政绩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放出京去,重新当他的总督和大将军去,这谁也说不好啊。
    浙东省的巡抚汤化立即召集下属官员研究如何对待这位大77中文首发员。军机大臣来到临安的消息,一下子从衙门里传播到外面的小民百姓家去。一场久告不明的冤案,再一次告了出来,而此次所向告状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被百姓看中的、赞扬的,朝廷大员冷无为。
    这个案子到底牵扯到什么,会审到什么地步,现在还在船上晕船呕吐的冷无为是怎么也想不到的,而这个案子的背后指使人又是谁,目标直指京城……
    第二百四十六章 平冤案(一)
    “听说了没有,咱们这里来了朝廷大臣,听说还是军机大臣呢。”“是吗?那军机大臣是几品官啊?”“这好象不太清楚,不过好象是位侯爷。我是听知府衙门里的人说的。”“那你说,这位大人是来干什么的呢?”“不知道啊。”街头巷议,纷纷都在讨论朝中来人的消息。有的人说的那是眉飞色舞,好象是真的看到过似的。
    一茶馆里,一老先生摸着胡须对同桌的几位,故作神秘,道“听说了吗,朝廷里来人了?”“来就来了呗,有什么可希奇的?”另一老者不以为意道。
    “你恐怕不知道,在这当口,朝廷怎么派人到我们这里来,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你想想看。前些日子,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朝廷能不注意到吗?一下子死了三百多人,喊冤、告状的那么多,知府衙门、臬台衙门都不敢受理,这背后有多大的内幕,你们就不想知道吗?”老者一副高深莫测之状。
    另一老者沉思片刻点点头,“看样子是这么回事,那阿庆嫂告状喊冤叫了那么多年,看来这次有机会了。”“是啊,她家本住在山头上可却被县官府全部占去了,男人也被抓去了,没过多久就死了。可怜只剩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喊冤告状。告了三年了,没有任何人受理。现在山塌崩,一下子死了三百多个,看样子准与阿庆嫂告的事情有关啊。”知府衙门口,只见一四十多岁的女子,跪在大门口,双手高举状纸。而那状纸上赫然是用鲜血写成。
    门口处的衙役好已经习惯了那妇人跪在那里,眼睛一眨也眨,看不到丝毫的怜悯之心。路过的人也对此侧目。天气冷的厉害,却没有这世道人情冰冷。
    也不知道那妇人跪了多长的时间,当一阵风吹来,猛然地倒了下去。对面的酒家里,有些好心的客人赶来,将她抬了过去,倒了杯热茶,让她暖暖身子。
    “阿庆嫂,你这又是何必呢,你的男人都死了三年了,还告个什么劲啊。”这家小酒家的女掌柜可怜她道。
    阿庆嫂眼睛红肿,看着周围的人,“我就不信,这世界就没有天理了,就没有人为百姓做主了。我不信,我不信这世道就这么暗下去……”旁边的一个客人叹了口气,“这世道谁能怎么说呢,前几天一下子死了三百多人,可县官、知府照样当官,谁又能说的了什么呢?”女掌柜忽然想到了什么,对阿庆嫂道“我听说最近我们这里来了个朝廷大官,听说官挺大的,是皇帝身边的人。阿庆嫂,你不如去找他看看,或许有点希望也说不定啊。”阿庆嫂像握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眼睛里都放出光来,忙追问道“掌柜的,您可知道这位大人现在在何处啊?”掌柜的摇了摇头,“不清楚,现在好多官员都在找他们,我的消息也是从衙门里头传出来的。”知府衙门里。
    “你们这些废物,让你们找个把人都找不到,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老子白养你们了。”临安知府铁全砸了杯子骂道,如今巡抚、按察使、学台都追着他问军机大臣的下落,可一连找了几天,连个鬼影都找不到,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捕头单膝跪地,为难道“大人,这临安城这么大,找个人实在太难了。再说他们也都是微服出行,客栈驿站我都找了个遍,一点消息都找不到。大人,这位大人到底是谁啊,连名字都没有,就是出现在咱们面前,我们也不知道啊?”铁全在大厅上走来走去,急噪道“看样子也不能再瞒下去了,这位大人乃当今的一等忠贤侯(冷无为的爵位被降了三等),朝廷里的军机大臣。是皇上身边的重臣,想来你们也听说过,他便是曾经的大将军,冷无为。你们去客栈查查,只要和冷字挨上边的,都给我严密的看起来,快去。”“小的,这就去。”捕头立即带领手下再一次出去查访。
    铁全搓着手,干着急,喃喃地道“千万别出什么事啊,否则天都要塌下来了……”话说冷无为在东湖时,又是晕船又是呕吐的,一回到客栈里就病倒了发起高烧来。住店的时候用的是假名,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这一病,连行程也不得不改了,马娉婷在一旁小心的伺候着,端盆递水的。小寇子反而没了什么事。
    岳真则拿着那些孤本书籍有滋有味的研究,读到高兴之处,还写上随感一两篇,到也逍遥自在。田大则有事没事的喝上几杯,醉了就倒在床上睡觉,一副醉生梦死的样子。
    “小寇子,药抓来了没有。”当小寇子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的时候,就立即被马娉婷所察觉。
    小寇子道“我已经让小二拿去煮了,主子,现在的身体还烫吗?”马娉婷看他脸色有些不正常,估计小寇子有什么心事,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刚出去一下,就不太对劲。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小寇子坐下,道“马姑娘,如今那些当官的知道主子在这城里,现在四处都在找主子,都快把整个临安城翻过来了。我刚回到客栈的时候,就看到几个捕快询问掌柜的,问有没有姓冷的客官住进来。”马娉婷略一沉思,“看样子这官府已经知道爷到这里来,不过他们为什么那么紧张呢,你在外面有没有听到什么?”小寇子道“刚才我在药房抓药的时候,听说这临安城的近郊处有一山,名叫紫雨山。前些日子塌崩,死了三百多人。马姑娘你看着事情是不是有些……”“看样子,应该是有些关联。既然是近郊外,怎么可能一下子聚那么多人,而且还碰巧在那里倒下了山崩给压死了,这事情你赶快去查一下,看看到底有什么猫腻。”马娉婷从小寇子的话里感觉到一些可疑。
    小寇子点点头,“我这就去查查看。”说完立即就走了。
    马娉婷看着床上躺着的病得昏昏沉沉地冷无为,心下不由地为他担心起来……
    知道有朝廷大官在临安城的消息后,阿庆嫂就四处到客栈酒家里寻找朝廷大官人的影子,可她也不想一想,就连那些当官的和衙役们都找不到的人,她又如何能找到呢,一个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东撞西撞的,走了太阳快落山了,也没有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也不找到是不是天意,当她累了、乏了,往地上一坐,靠墙上歇息的时候,恰好落脚在冷无为他们住的那家客栈,疲乏地睡着了。
    晚上,找不到一点线索的小寇子往客栈里跑的时候,突然一个趔趄,差点被人绊倒,仔细往去,只见是一个妇人躺在那里睡着了。
    “大娘,醒一醒,大娘,你醒一醒啊……”叫了三遍,阿庆嫂依然还是不省人事。小寇子看看着天也太晚了,如果把人丢在这,肯定会被冻死,便进客栈找了一个伙计,将她抬进去。开始,掌柜的很不乐意,但在银子的魅力下,也只好允许,并让人送上一份姜茶,让她回回气。
    一碗姜汤喝过后,阿庆嫂总算是醒了过来,张眼看看周围,只见自己是在一间房子里,有一个小伙子正关切地瞧着自己。
    “大娘,你醒啦。你别怕,这是在客栈里,你怎么会一个人睡在大街上呢?”小寇子温和的问道。
    阿庆嫂听他问话,想想自己的遭遇,不由悲从中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述说自己的冤情,最后道“我是听说这城里来了位朝廷大官,我想向他告状,向他鸣冤哪……”说完又哭了起来。
    小寇子听完,情绪激动,好在他还知道规矩,不往外拦事,因此安慰了阿庆嫂几句,就往外走去,临走时说道“你放心在这住一晚吧,钱我已经帮你付。你安心休息吧。”说完就走了。
    “难得的好人啊……”阿庆嫂含着泪光叹道。
    小寇子回到冷无为的房间,见马娉婷正在那里打盹,便叫醒她道“马姑娘,你先回房休息吧,这里有我伺候就行了。主子的烧可退了没有?”马娉婷用手摸了摸冷无为的额头,然后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总算是退下了,大概明天就可以好了。你查的事情怎么样了?”小寇子摇了摇头,道“街上的人对这事情并不清楚。据他们说,官府把人派到那里后,在五里地外,派官兵驻防,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而那三百多人,都是从他乡逃到这里的难民和乞丐,因此这事情也就没有人去追究。”“这倒是奇了,不让人接近那里,莫非那里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算了,既然没有人出来搅事,咱们也不要为爷增加烦恼了。等爷身体好后,咱们就赶快上路。”马娉婷想想道。
    小寇子想起阿庆嫂的事情,便把事情告诉给马娉婷,指望她能拿个主意。马娉婷皱紧了眉头,问道“你有没有告诉他,爷的身份。”“没有,没爷的同意,小的哪敢啊。不过那妇人挺可怜的,告状没人理,家又回不了,又死了丈夫。别人还把她当成疯子,为了告状她可没少挨了板子。唉,真挺可怜的。”小寇子同情道。
    “这事,还是等爷醒来,看看他怎么说。我有些累了,先回房了。这里你就照看着吧,大夫说爷的病情恐怕有些反复,你要小心一点。”“你放心就是。我一定小心的伺候着的。”马娉婷看他这么说也就放心了,回自己的房去。
    次日,一早,冷无为的烧全退了,也能进食了,只是身子还挺虚的,面色也苍白。他一醒来,小寇子高兴地把岳真、田大和马娉婷等人叫来。他们见他好转,也十分地高兴。
    马娉婷想到昨天阿庆嫂和官兵查访的事情,便扼要的说了一下。当说到一下子死了三百多人,官员衙门对此毫不理会的时候,冷无为和岳真的脸色凝重了起来。
    “爷,你到底理不理啊。”自从东湖一行之后,马娉婷突然转变了对冷无为的称呼,这样一听,关系显然亲切了很多。
    冷无为站起来,坐到桌子旁边,倒了杯茶,细细地品着,他把目光看向岳真,岳真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这事情看来不简单,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巡抚、臬台、学政司和江南东南道御史开衙建宅的地方,这地方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能不派人查吗?但可疑的是却没有一个人来问此事,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事情的背后藏着一个很大的内幕。如果只是捅到巡抚这边,那还算是小的,最担心的是东南道御史也对此默然一是,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这个洞有多深,有多大啊。”其他人也沉思了。
    冷无为眼光犀利,他看到的和他们看到的不一样,他忽然道“娉婷,你刚才说的那个阿庆嫂本是住在那山上的,后来被官府强占了。或许她能知道点什么,你把她叫过来让我问一问,是什么事情会让整个省的官员讳莫如深。”“好,我这就去叫她。”马娉婷说完就出去,但不到一会儿就回来了,面色忧虑道“她人已经不在了,不过她走的时候太匆忙了状纸落在床上。你看一看。”冷无为接过,匆匆看了一眼,上面只模糊的写着自己的冤情,其他的什么也没有透露,“看样子,这阿庆要么是个聪明人要么就真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一座山居然能让百官如此费尽心思,花那么大的心力。这不由不让我想到咱们在西北干的事情……”“侯爷,你的意思是这山有问题?”岳真敏锐道。
    冷无为笑了笑道“不错,眼下只有这种可能。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事情我就不能不管,田大,你马上去查一下那座山,搞清楚那里的东西,然后再查探一下,要是真的是金山或者银山,打听一下这些金银到底运往什么方向。朝廷每年都会派不同的钦差下来巡视,一个省的巡抚、道御史是无法将三年的事情丝毫不泄露的隐瞒下去,这京城里肯定有勾结之人。小寇子你去把那个阿庆嫂找来,突破口搞不好就在她的身上。我要么不查,要查就要查个究竟。”内心却笑道看样子我又要发财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平冤案(二)
    “你是怎么搞的,让你找个人都找不到,简直一个饭桶。”巡抚汤化对知府铁全办事十分的不满。
    臬台孟长广出来劝道“抚台大人,现在还不是生气的时候,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赶快找到冷无为,他是个火药筒子,做事从来不按章法,偏偏又得皇上器重。虽然他现在降职为三品,可毕竟他的老底子还在,怎么说也是皇上身边的近臣,见个皇上比亲王们还轻松,更重要的是他和义亲王、刘大学士、内阁陈中堂都有不错的交情。万一这事情让他捅了出去,这后果恐怕……”汤化皱起眉头,一抬手不让他继续说下去,强自镇静的坐回去,捧着茶杯,思忖着对策,过了一会儿,道“孟大人你写封书信让人赶快送到京城里去,好早做不测之准备。至于冷无为那方面,也要派人赶快查清楚,盯紧了。无论如何不能在咱们这里出纰漏。”孟长广躬身道“卑职这就去办。”铁全也接道“卑职也尽快查请冷大人的下落。”汤化不耐烦的挥挥手,让他们去了。
    客栈里,小寇子在一茶馆外找到了饿晕过去的阿庆嫂,忙找人抬到客栈里来,此时才悠悠地醒了过来。她不认识在座的任何人,只认识小寇子,看到他知道又是他救了自己,激动地朝他跟前跪了下来。
    “恩公,请受草民一拜,感谢您的救命大德。”小寇子赶紧把她扶起来,“你这话是怎么说的,别拜,别拜,我会折福的。”说着对着冷无为道“阿庆嫂,我家主子想问你一件事情,你要是知道还请能告知。”此时阿庆嫂才注意到坐在中间的一个年轻人,端着茶杯在笑着看着自己,有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威严,“公子有什么想问的,只要草民知道,就一定老实相告。”冷无为点点头,道“我想问一问,你家房屋田地被占是不是与山里的东西有关?”阿庆嫂听此言,大惊失色,张大了嘴巴。冷无为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她一定知道里面的个中原因。
    “公子为何这么说,草民不明白公子话里的意思。”冷无为笑着看着她,从她的话里就知道这个阿庆嫂是个聪明的人,或许是多年的告状莫明,处处碰壁,得来的经验教训。
    “阿庆嫂,如果你现在不说的话,以后可就没有机会说了。你要知道过了这家村可就没这家店了。”阿庆嫂听出话里的味道,怀疑的看看周围的人,一个是正在百~万\小!说的五十岁左右的书生,另一个是貌美如花的女子,从他们身上看就知道这眼前的公子不是一般的人,她把目光看向小寇子。
    小寇子得到冷无为的点头同意后,笑道“阿庆嫂,这位便是你苦苦寻找的军机大臣冷大人,你有什么冤你就说吧。我们家大人一定为你做主。”阿庆嫂听此言,便如晴空霹雳,扑通地跪下,“大人,草民冤哪……”这事情发生在三年前,在一场暴雨之中,紫雨山突然遇到塌崩,压倒了不少民宅,不少人都逃到城里去了,有的人则被山石给压死了。没过几天,阿庆嫂的丈夫突然神秘西西的回来,从身上拿出用衣服撕开的布,里面装着赫然是金沙,据他说是在那倒下来的山石上发现的。他们悄悄的把这些金沙给融化,做成了几块几两重的金块。
    当阿庆拿着金子出去买东西后,悲哀的事情就发生了。那些店铺的掌柜看见阿庆居然拿金子出来买东西,生怕他做了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把他告到知府衙门去。知府铁全也十分的怀疑,看那金子像是刚人工熔化的,便追问这些金子的来处。
    开始阿庆是死活也不说,后来被动了大刑,就招了。铁全立即将这消息告知巡抚汤化,然后汤化又把事情告诉了臬台孟长广,之后由臬台带人将那山封锁了。抚台、臬台、知府带着官兵押着阿庆找到了金山,为了严守秘密,便将其灭口。对外只说他失足落山而死。
    阿庆嫂当知道官兵封山后,就知道秘密已经泄露出去。为了自保,她便让人写状纸喊冤告状,让临安城的人都认识了她。如此一来,知府铁全假惺惺的接了她的状纸,意在试探她到底知道什么,阿庆嫂不比她丈夫,为人练达圆滑的多,她只是说她丈夫死有蹊跷,请大人明查,至于什么事情她一概不知。
    几经试探下,铁全看她的确是真的不知道什么,就把她轰了出去。可怜的阿庆嫂到处喊冤,听到钦差来就想去见钦差,可钦差哪是那么容易见到的,巡抚衙门、臬台有司衙门、知府衙门都是穿一条裤子,可她还是继续叫冤,不为别的,只为让临安城的老少都知道,也希望她告状的事情能被路过的某位大人知道,这是何等的毅力。
    听完她的叙说,冷无为心里有个底了,问道“那前几日,死了三百多人也是与这事情有关?”阿庆嫂点点头,道“自从他们知道山里面有金矿后,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就找来这么多外地人来此开矿。据我相公说,那金矿并不多,如果连续开采的话,不用几年就可以开采完。因此草民在想,雨水导致山石塌浜,而导致三百多人全部遇难,居然没有一个人逃出来,这事情是不是太蹊跷了……”“你的意思是说,他们是被灭口了。”冷无为惊道。
    阿庆嫂不说话了,冷无为越想越对,要找三百多人进山躲过别人的眼睛很不容易,不过大可以说是找他们有煤矿或者是伐林,这些问题只要换几个公文就可以了,用不着上报朝廷。但如果是金山,那就严重的多了,凡是发现金山银矿的话,必须先报由户部,再由户部禀报皇上,再由皇上下书户部,户部才能派专人负责。地方官员是不能插手的,否则那就是死刑。
    岳真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也放下书,面色凝重地看着冷无为。
    “阿庆嫂你先回房休息吧,这事情本官一定帮你做主。不为别的,就为这三百多条屈死的亡魂,我也要把这事情查清楚。”冷无为斩钉截铁道。
    阿庆嫂激动的眼泪都流了出来,再一次跪下道“草民能遇到青天大老爷,草民死也心甘了……”小寇子将她带下去后,冷无为陷入沉思之中。马娉婷知道他在考虑很严重的事情,守在一旁,乖巧的不出声。
    岳真忽然说道“侯爷,您看是不是让白云飞带五百近卫军过来?”冷无为明白他的意思,自己现在身边没有一点的实力,就算找到证据也有可能被人下毒手,“不错,我这就写信,让小寇子连夜送去。不过,我的近卫军只属于私府家丁,名不正言不顺。我还要写封信交给十三爷,躺让他出兵部官文,有了它,办事才方便。”岳真同意,“那我这就起草。从这里到京城,快马加鞭,连夜赶路需要四天,一来一回,顺利的话要十天,在这十天内我们要不被人发现,可要想个对策。”冷无为点点头,“对策我已经想好了,东湖那边有几家寺庙,咱们去那里避避。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像我这样的人会跑寺庙里吃斋去。”“那阿庆嫂怎么办?”马娉婷问道。
    “很简单,让她继续装作找侯爷,官兵们看到她也就放心。”岳真说道。
    冷无为笑道“是个好办法,咱们就瞒天过海,就在他们眼皮底下。要端的话就把他们一锅端。”如果说冷无为先前只是为了那些抄家好处的话,现在却不是了,当他知道三百多人被官府灭口时,心下的良知,就不能不理会这事情,毕竟他并不想当一个让人骂的官。但他不知道,这案子的后面牵连却是那么地大……
    数日后,小寇子一路上累死了好几匹马,送算赶到了京城。当他到了府上时,把信交给白云飞,便昏死过去。这一路上,他没有休息片刻,就连吃干粮也是在马背上吃。
    白云飞看过冷无为给他的信后,立即招集驻守府上的五百近卫军,这些人都是马娉婷以前带的响马。之后,他就赶到义亲王府文祥那里。将两封信函一同交给文祥。
    文祥是出了名的急脾气,当知道江南有此等事情后,就要急着进宫面圣。不过在白云飞的劝解下,才取消了这个念头。二话不说,开了兵部调防文书,将那些近卫军编为京城护卫军的一支,以消灭盗贼为借口,南下浙东省,并明文将此调动大权由冷无为接管。并给了白云飞自己的亲王玉佩一块和一纸手书,上言如巡抚人等敢私自调集兵马,冷无为便有权调动闵浙两省之兵,一切后果由他承担。
    文祥是军机大臣、九门提督兼领侍卫内大臣又管着兵部,是有权调动地方军队的,不过这样的权力是非到万不得以是不能调动的,否则被视为欺君。他只凭冷无为的两纸书信就敢下如此决心,这不但是因为他信任冷无为,更是因为他的侠义之心。三百多条人命,他怎么可能坐视不管。而且在信函上的字里行间中,牵扯到一大批的官员,在新皇登基之初,如不杀一批人为新皇帝立威,皇权又岂能稳固。正是在这复杂的出发点上,他将生杀大权交给了冷无为,他相信如果真的有必要杀人,冷无为是绝对不会手软,当初十三皇爷是怎么死的,他就在当地,那是再清楚不过。要说狠,朝中大臣未必有人就能狠的过他。
    接到文书玉佩后,白云飞立即带人上路,按小寇子临晕前说的地址一路奔去。
    临安城东湖边上,有一处僻静的小寺庙。冷无为坐在那里没事在佛像跟前的盘腿打坐,别说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算算日子,白云飞他们应该到了。”一旁读佛经的岳真突然说道。
    冷无为闭着双眼,嘴上念念有词,“田大已经去接他了。岳先生,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这案子咱们是做大了好,还是做小的好?”岳真笑了笑,“侯爷,你不是早就心里有数了吗?如果你想大事化小,还用得找让小寇子上京城吗?”冷无为呵呵地笑了起来,“不错,这事情只能往大的方向去做。如今新皇登基还不到一年,所遇政事还没有一件能有震慑力的。皇帝无威严,皇权则不稳,国家也就不会安定。与公与私,只有皇上集大权于手上,我这个做军机大臣的才有分量,以后行军打仗也有坚实的依仗。所以,这些人不能不杀!”岳真微笑不说话,自从跟了冷无为以来,他知道这个主子是个十分有主见而且很聪明有心机的人,他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时候该狠什么时候仁慈,一旦他把大方向确定了,自己需要做的只是拟定实现这个大方向的步骤而已。
    临安北城郊外,远远的突然出现一行人马浩浩荡荡的奔来,其势如万军万马。就在他们快抵达城池时,被一路边的青衣之人拦住。大队人马整齐的停了下来。
    “老田,你怎么会在这?”马上一穿白色貂皮的青年吃惊地说着,跟着就下马,一路风尘仆仆的样子。
    田大看到怎么多日子没见的白云飞,免不了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转入正题道“冷少让你将带的人分开了找几家客栈住进去,一定不要让人有所察觉,尤其是官府之人。现在还不是亮明身份的时候。”白运飞沉思片刻,道“事情是不是很棘手啊?”田大沉着脸道“相当的棘手,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这些人的后台都有哪些人?是亲王还是皇亲国戚。对了,义亲王的手谕你拿到了没有?”白云飞从怀里拿出文书还有玉佩,道“看样子义亲王是要动真格的了。”田大没有接,让他再塞回去,“咱们还是先见见冷少,看他怎么说。”说着白云飞将这些人的几个头目叫来,嘱咐了几句,然后随着田大策马而去。
    整个五百人的马队分开十几小队,按不同的时候,从东西南北四个门而进,以暗号标记联络。还有一部分人则驻扎在郊外,这些响马出身的太知道怎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和不让人怀疑。
    第二百四十八章 平冤案(三)
    如今摆在冷无为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把事情查的更清楚,把案子搞的再大些,杀的人也要更多一些。本来还心里还存有顾虑的他,当收到义亲王的信函后,这顾虑就打消了,文祥和他的想法是一样。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呢。先皇德武帝时,为了集中手上的权力,接连掀起了几次大狱,将那些不服从他的、或者结党太深的人,一一处死、流放,其手段之狠,让人是心惊胆战。这也为他日后震服人心、集中手上的军政大权,做好了准备。
    冷无为相当了解目前的形势,当今皇上明宗即位,从即位开始到现在,伪诏之说依然蜚语流长,朝中大臣表面上服从皇上的旨意,可背后不知道打了多少的折扣。新皇亏就亏在他没有自己的底子,手上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即使有自己和刘本襄助,也见效甚微。
    这主要是由几个方面决定的,其一,刘本自入阁为军机大臣以来,先后由林天远、萧贵中压制,所有的权力只是为皇帝拟旨和讨论皇帝施政之要,其门生故历以及和他志同道合之人,包括陈嘉成,都是清流之辈,大部分都是在翰林院、太学、以及个别在督察院供职的人,所能起到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小。陈嘉成又是一个明哲保身之人,虽然支持刘本,可不见得会与其他官员正面相触。这也正是立新君他为什么会托病在家休养的原因。
    其二,大将军吕贤虽然全力支持新君,名望也很高,但他毕竟是个武将。朝廷朝制向来都是以文制武的规定,因此他可以在军队里拥有拥护声最高,可在朝廷、地方官员中,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当他一死,就连军队里面先前拥护的将领也开始左右摇摆,军心开始变的涣散,加上之前德武皇帝改革军制,所留下的各种隐患,使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还有一大部分将领都是庸碌无能之辈,其中有部分将领寻找靠山,这当中以驻扎京畿的虎威营和骠骑营表现的最突出,这也是明宗皇帝为什么将这两支军队拨往前线的原因。他们知道吕贤在的时候,或许能镇的住这两营的兵马,但吕贤一死,这长期呆在京畿附近的两营,难保长期以来,不被人收买的道理,还不如重新以效忠皇帝的名义培养一支忠君的军队。文祥本来提议的是“天”字军团,可这些兵马是大汉的最有力的宝剑,怎么可能长期放在鞘里,不得以只好把皇甫远的地方兵马抽调过来,因为他那里的兵马成分十分的复杂,就是皇甫远也不一定就能令行禁止,是最适合换将代统的,这也是无奈之举。冷无为虽然也知道,但他是反对这样做的,因为重新培养一支军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君位不稳的如今,突然调这样的不是一心的军队驻防京畿,有失妥当。
    其三,那就是冷无为自己的原因。冷无为虽然是大将军,多年的征战,到也有些军望。但他和吕贤不同。吕贤是先武而后文,无论怎么样都有武这印象,如果擅自议论朝政就让人有越俎代庖之感。而冷无为则不一样,他当过县令、知府、巡抚、钦差使臣、主考官等等,在文官中、地方督抚官员中都有不小的影响力,他是先文而后武,从总体上符合朝廷的朝制,以文制武。而且他曾两次担任主考官,其下门生已经多如千人,地方上的封疆大吏都有他的门生,再加上德武帝赐他翰林出身,又让他到翰林院学习,从当时上讲或许是皇恩浩荡,可拿现在来说,这效果就很不一样,或许这也是德武帝的高明之处。无论是军政还是朝政,冷无为都是有权力有资格参政的。但之所以对新君集权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冷无为本身就不贪恋权位,而且本性和陈嘉成一样,喜欢明哲保身。他不知道,他虽然让出了大将军的职位,在权力上他做了很大的让步,从个人上他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做到仁至义尽。可在皇上那,他的作为就有点偏颇了,谁都知道他是新君能顺利理朝的功臣,进京护驾的良将,可就是这样的功臣,不到两天就被去了大将军的职位,这能让百官和地方上的官员心安吗,能让前方将领心安吗。有的人甚至在猜测皇上会不会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八爷党的人为了自保,不得不再一次抱紧一团,同进同退,表面上看这些人与八王爷没有什么关系了,可底子下却抱的更紧,这就是为什么八王一上台,朝廷的局势立刻变了,附和之人甚多。
    其四,文祥虽然贵为亲王,又是军机大臣,如今的朝廷首辅,可这些并不是因为他的功绩所致,而是皇上的恩宠,这在人心上就有先天的弊端。他即使在今后发挥出自己的才智和非凡的见解,可从根子上大臣们只把他当作皇帝的代言人,很难与八王文思想比。如果两位王爷在意见上相左的时候,大臣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支持八王。如此,皇帝还有何脸面,皇权又如何能集中,威严由如何宣扬。
    下面的官员要看督抚的脸色,督抚要看朝廷官员们的脸色,而朝廷官员们与皇帝的心又不一样,这皇帝还怎么能顺利的按自己的心意施政,换一句话说,上午皇上才说的话,下午就立刻走了样,到了第二天又是一个样,圣旨虽下,能从者甚少。如今之计,从迅速的矫枉过正的只有效仿先帝,兴大狱,立君威;杀百官,集皇权。
    文祥和冷无为都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两人在做法上是一样的,不过在冷无为从自己的良心上来看,只抓有罪之人,不涉及无辜,可在文祥的打算上,这圈子划的越大越好,最好能划到京城里去。他给冷无为调集地方上军队的权力就是很好的证明。
    “冷少,下面咱们该怎么办?”田大在佛堂前焦急地说道。
    冷无为依然闭着双眼,在佛前打坐,这本不是他的本性,可他知道只要出了这家佛堂,手上又要沾血了,这?br />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