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第一小说网www.diYishU.Cc】,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象,真的不能再出现了。
    所以他不能在短期内治好大妮儿的腿,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也不可能完全地无痛,事实上,刚才那一下,也不是疼到无法忍受,只不过是非郴然罢了。
    她这一叫,旁边围观的杨家人登时就躁动一下,陈区长却是不以为然地发话,“好了,帮你把骨头稍微正了一下,没有多疼吧?”
    “嗯,不疼,”别说,杨紫萱还真的很坚强,这个疼痛程度,搁给成年人能够忍受,但是对孩子而言,还是比较疼的,可是她偏偏就忍住了,“陈叔叔,这就好啦?”
    “别动,”陈太忠按住她的腿,轻轻地按摩着,“离全好还早着呢,这才是正了一点,你最近这个左腿不要吃力……你们家长们也看着点,好不容易正过来一点的骨头,娇气得很,再出问题就不好弄了。”
    “能彻底弄好吗?”孩子的奶奶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出声发问。
    “差不多吧,不过正骨总得正个七八次,”陈太忠很肯定地回答,“伤筋动骨一百天,要治得差不多,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差不多能赶上九月开学。”
    “以后每次都这么用力?”杨大嫂皱着眉头发问,她是很心疼这个才找回来的女儿,“是不是麻醉一下比较好?”
    “没有多疼,”陈太忠冷冷地摇头,现在是杜绝一些后患的时候了,“你们要是信不过我,那找别人来治,不过难听话我先说出来,有别人接手治疗的话……我就不会再管了。”
    他一发作,杨家人傻了,事实上现代医学再发达,不懂医的终究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参与会诊自己病情的能力,那么,医院的口碑就很重要——其实就是个权威性。
    陈太忠在医学方面没什么权威性可言,但是他有官场的权威性,尤其是他本人又是一个公认的功夫好手,所以这话真的很重。
    在杨家人想来,陈区长或者会比市医院差一些,但也不会差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是不相信陈区长了,那么将来大妮儿的事▲长也就不会管了。
    那眼下该何去何从,就是再明白不过了,杨老汉做为一家之主点点头。“那就先让陈区长治,我们信得过您。”
    陈区长给小女孩做了四十分钟的按摩,中间还休息了一支烟的工夫,待他站起身来离开☆家人还想说什么,却没料到一辆桑塔纳从不远处驶来,陈区长坐上车扬长而去。
    “真是麻烦,”陈太忠心里暗叹一声,按摩一天是四十分钟。一百天就是四千分钟了,接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其实这种事情,哥们儿一天就搞得定的。
    这就是为人父母的悲哀吖……我总不能不管!他很苦恼地想着,不多时到了区政府,他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
    今天工作的重头戏,是今年北崇公路的规划,葛宝玲通过观察和分析,已经很了解这个新区长了。所以她抛弃以往的话题不说。直接将今年的大致情况说一遍。
    这情况说复杂,其实并不复杂,今年县区公路的建设维护改造投资,总共也才不到一千万,市里确定拨款的有两百万左右,而北崇区内还有几个收费站▲里实际需要出的拨款,不过是六百万左右。
    但是葛宝玲今天要争取两千万▲里待建设待维护的路,实在是太多了。她已经决定了,哭也要把这钱哭回来——反正陈区长这个人,吃软不吃硬的。
    “你这样突然增加的支出,理由不是很充分,”陈太忠已经决定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猛地看到葛区长报来的数据,他还是有点吃惊,“我不可能同意。”
    “北崇的基础设施投资大,这是地理因素所导致的,但是延续性也长,”葛宝玲据理力争,“很多路只要能修起来,十来二十年都不可能坏……方便的是村民们的出行,还有经济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稳定的发展策略。”
    “什么叫十来二十年都不可能坏?”陈太忠表示,自己不太能理解,“公路不需要维护费用吗?你的意思是说……你修的路就结实?”
    “我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大吨数的车路过,公路不会有太大损耗,养护的费用自然也就低了,”葛宝玲笑着回答,“咱们修的都是县区公路,为的是交通通畅,没大吨位的车路过,路肯定不会怎么坏……其实我消路坏得快一点。”
    路坏得快一点,你就可以挣维护费了,陈太忠点点头,然后又微微一笑,“路坏得快了,咱的财政负担就加重了,我有点不明白,你居然……消看到这个?”
    “大吨位的车多了,就证明物流上去了,”葛宝玲正色回答,“我认为,健康的经济,应该是撒得出去买得回来,物资应该有充分的交换,没有物资流动,经济必然是死水一潭。”
    葛区长的观点真的很新颖,也很别出心裁,“咱们的物流,要是热闹到能把路压垮,我倒认为这是好事,受益的是周边经济,真要能到达这个程度,再建一条路又能花几个钱?”
    “说得好听,这钱你出?”陈太忠瞪她一眼,却觉得葛区长的说法,倒也不无道理,他只是不想养成她乱花钱的习惯——交通系统,一向是重灾区啊。
    3529章网是织成的(下)
    陈区长和葛区长对公路的投资,认识不尽相同,但是不管怎么说,两人还是充分地交换了彼此的意见和看法。
    “要不……先多拨你五百万,”陈太忠最终做出了决定,其实在他看来,修路是怎么算都合理的基础建设投资,他只是不想一下把口子放开,“看一看效果再说。”
    葛区长得了这个许诺,美不滋滋地走了,她前脚走,后脚李红星就进来了,“区长,区里今年元宵要放焰火?”
    “嗯,我临时决定的,”陈太忠点点头,很随意地回答,“以前就不知道,咱北崇过元宵都不放焰火……这个是谁分管的?”
    “这个业务的对口单位很多,党委的宣教部、政法委,和政府的建委,还有团委,都能管。旅游局也能管,”李主任谄笑着回答,“不过真要说。一般还是看常务副的意思。”
    “常务副?”陈太忠若有所思地看他一眼,常务副就是钱袋子,陈区长当然知道,不过现在的北崇区政府。常务副可是空缺的,李红星你这话……
    “现在咱没有常务副,也得有人安排这个事儿,”李主任呲着大龅牙一笑,真是要多恶心有多恶心。“我估摸区长您事情太多。”
    “你这家伙,就不能给我消徒天?”陈区长这才明白,合着这货是自告奋勇,想管这一摊,“你想管,就交给你了,照着八十万算……货从素波的红星厂拿。”
    “红星厂?”李红星登时愕然,他对这个跟自己重名的厂子。明显地认识不足。“我那个……接到了朝田零三厂的电话,他们说能够提供焰火,还有燃放的工人。”
    “你倒能了啊,”陈太忠登时就火了,对这个办公室主任,他真是不感冒。想骂就直接骂了,反正这货是个只认官场等级的癞皮狗。“可以做了我的主?”
    “我这……不是这个意思,人家是听说了咱们要燃放焰火∫过来的,”李主任无奈地解释一下,“我跟朝田人一点都不熟。”
    “不熟就联系红星厂好了,”陈太忠摸出手机,在上面翻出个号码,顺手写到纸上,“做熟不做生,我跟红星厂打了不止一次交道。”
    李红星还想说点什么,不过他嘴巴动一动,终究是没敢再说什么。
    接下来的一天里,陈太忠依旧是忙个不停,下午他还去党委开了一个会,除了今年的工作规划之外,隋书记还真的拿出了“大学生返乡”的细则,几个书记一起探讨了一番。
    临走的时候,陈区长索性拐走了祁泰山,将他叫到自己的小院来,定了餐之后,就商量一下如何在北崇杜绝乞讨现象,以及该做哪些相应的工作。
    说了没几句,林桓又上门了,这次林主席带了一个砂锅过来,“区长,武水的乡亲给送来条五斤多的娃娃鱼,一定要尝一尝。”
    这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陈太忠撇一撇嘴,不过这话他不可能说出来,要不就显得太矫情了,而且北崇这里的思路,真的非崇固守旧,靠山吃山。
    像这山民们捉了娃娃鱼,绝对不会想着再去放生,区别只在于山里人自己吃了,还是拿出去卖钱,当然,若是能找到合适的买家,也能补贴不少的家用。
    反正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过这年头,大一点的娃娃鱼在北崇也不好遇到,一旦有类似的收获,大家还是愿意偷偷地卖给区里或者市里的有钱人。
    砂锅里有汤和肉块,祁泰山探头看一看,笑着摇摇头,“老书记,你这是打埋伏了吧?五斤的娃娃鱼可绝对不止这么一点。”
    “我只拿了一半过来,剩下一半冻起来了,”林桓大喇喇地点点头,“这一条鱼可是三千块,我一年的工资才几个钱?”
    “娃娃鱼这么贵?”陈太忠听得眉毛一扬。
    “这也是友情价,这个东西拿到南方,尤其是这么大的,纯野生的,别说三千了,三万也有人买,”林桓得意洋洋地回答,“不过我给乡亲们的价钱,也不算低了。”
    “你说这个是野生的,难道娃娃鱼还能家养?”陈区长初来北崇,就调查过这里的资源,不过他倒是没把主意打到保护动物身上,闻言登时眼睛就是一亮。
    “这个就不用想了,”林主席摇摇头,打消了年轻的区长的积极性,“这个东西很难家养,以前有人试着养过,活不了。”
    “这是个不错的思路,别人养不了,咱们能养好,这才能卖起价钱来,”陈太忠才不怕难养,“回头我跟专家了解一下。”
    有了这道菜,当天大家又喝个差不多,祁泰山早走一步,林桓这才跟陈区长吐露来意,“区长,我在朝田有几个熟人,他们托我问一下,你不想买零三厂的焰火?”
    还真是麻烦,陈区长可以粗暴地对待李主任,却不能对林主席太过分,“你这也是交游遍天下了……我是跟素波的红星厂合作过,那边价钱也合理。”
    “零三厂的价钱。肯定比他们还要便宜,”林桓却不肯干休,老派人就这点不好。他们要是认定了什么东西,并不害怕当着领导说出来,“那个厂子穷得都快发不起工资了,能照顾就照顾一下吧……而且这是省内的企业。”
    你这是影射我跟红星厂有猫腻?陈太忠听得有点恼火。可是对上林桓这直肠子,他还是没办法叫真,于是苦笑一声,“我只是觉得时间比较短,直接联系自己熟悉的人了……零三厂的话。明年考虑吧。”
    “他们怕就怕,明年都没有,你都说了,是做熟不做生,”林桓一摊双手,“要只是一年的,区区八十万,倒也没多少钱。”
    “我真受不了你。”陈太忠被说得没脾气了。老林这个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政府采购里,确实存在一些人情因素,很容易导致一步迟步步迟的后果。
    而对零三厂来说,北崇又是个新市场,值得尽力去争取。他叹口气,“那行。八十万的单子,他们手上货源充足的话。就跟红星厂公平竞争吧。”
    “区长你真是从善如流,”林主席笑着回答,这老脸还真的有点厚度。
    “我再不从善如流,你就觉得我跟红星厂不正乘,”陈区长又一次被人违逆了意图,只能悻悻地哼一声,“你走吧,我还要给专家们打电话呢。”
    事实上,都不用问专家,南宫毛毛就知道这个情况,接了电话之后他表示,娃娃鱼确实不好养,而且这个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
    不过这个不好养,只是相对的,最难搞的是娃娃鱼的养殖手续,别看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想批这么个试点,起码要国家林业局点头。
    南宫毛毛天天胡吃海塞,对很多保护动物的情况,他是非乘解的,所以就卖弄一下。
    说起来这个,也有点意思,打个比方说,野生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是人工养殖控制得不是很严,因为它是属于繁殖技术成熟、可商业驯养的物种。
    而野生娃娃鱼虽然只是二级保护动物,可它的繁殖和养殖技术不够成熟,所以反而导致国家的慎重——一旦娃娃鱼能敞开了卖,那真就不好搞清楚是野生还是家养的了。
    而且南宫也说了,小规霓娃鱼的养殖技术,在研究所里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了,只不过没有大规模应用而已。
    总之,这个项目是可以干的,不过养殖技术就很难了,审批更难,南宫毛毛最后表示,别人来不好批,可太忠你想干,我看问题也不大。
    又要跑部立项了,陈太忠想到这个,也是一阵头疼,他在京城的人脉深厚,可是关系再多,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南宫毛毛真是人精,隔着电话,他似乎都想到了对方的顾虑,说不得笑着提示他一句,“你的退耕还林不是快成了?那个成了,你正好可以感谢林业局的领导……这年头,关系总是越走越近的,你说是不是?”
    听到这个建议,陈太忠一时间恍然大悟,他原本想着,跑下退耕还林之后,也是李强出面打点国家林业局的人——事实上,陈区长跑部主要靠人脉,很少有用金钱开道的时候,他心里也有点排斥这种行为。
    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毛病得改,没办法,当了父母官就要为辖下的子民负责,不能再坚持个人的性格了——总不能看着北崇民众贫穷下去。
    他心里禁不住感慨一声,怪不得别人总说关系网啥的,合着大家不仅仅是在这个网中间,想要活得好,不但要细心经营,还得一点一点编织,才能把网蔓延开来。
    南宫毛毛能随口提出这个建议,陈区长不得不承认,论起这个钻营和知网能力,哥们儿真的是比别人差太多了……
    (更新到,召唤月票。)!!!
    楔子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穿越 3532-3533谓我何求(求月票)
    ~日期:~10月22日~
    3532章谓我何求(上)
    朱奋起接到《新华北报》的采访要求时,一听说对方是想了解一下,北崇警方把那么多人从通达抓到阳州来,有什么说法没有,他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朱局长也是久仰该报的大名了,虽然对于这个报纸的背景,他不是很清楚,可是在他的眼里,你再有名,也不过是一份报纸而已,还是省外的,土棍就是这样无知无谓。
    这些人从通达抓过来,说法还真是站不住脚,不过警察局执行的是区长的指示,又是政法委书记带队,朱奋起很明确地表示,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不接受采访——你们想采访,可以去通达市局采访嘛,那里那么多被拐卖的儿童,肯定可以收获不少素材。
    通达那边已经有人去了,新华北报的记者如此表示,我们是兵分两路。
    他这其实是胡说八道,除非遇到很大的事件,新华北报很少有兵分两路的时候,他只是想抓取一些别人抓不到的新闻,所以才会如此另辟蹊径。
    那也不行,朱局长哪里管这些理由?再次明确地拒绝。
    他做警察这一行,拒绝采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他根本就没当回事,本来他可以向陈区长汇报一声,不过再想一想,这么做不无邀功的嫌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对区长的支持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挂在嘴上。
    第二天,朱奋起已经将此事丢在了脑后,八点半的时候,他接到了来自省厅的电话。
    朱局长只当张一元的案子又有了新的进展,接起电话才笑嘻嘻地说一句你好,不成想对方也干笑一声,“朱局长,你这可是厉害啊,直接跟《新华北报》掐起来了……不过看那个报道。对你们可不太有利。”
    “新华北报?”朱奋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然后不屑地哼一声,“不利又怎么样?又不是他们给我发工资……写了点什么?”
    “你自己买一份看,不就知道了?”省厅的这位也不是什么好货,居然借机调戏人。
    “我们北崇想看今天的新华北报,最少也是下午三点以后的事儿了,那还得是专程去阳州买,”朱局长嘴上说不在乎。但是想到自己可能被这么个大报点名,也是有点心虚,“张主任,先给传一份过来嘛,谢谢你了……”
    因为经费常年紧张,整个北崇分局只有一台传真机。在分局的文印室放着,朱局长走过去拿传真的时候,却看到文印室的小王正看着传真纸发呆。
    “你搞什么?”朱奋起冷哼一声,心中却是生出点不妙的感觉,“收了传真不知道拿给我,这是什么工作态度……嘿,还真敢写。”
    《戴手铐的女孩——试问稚童何辜?渣滓洞小萝卜头再现》,这文章一看标题,就吓人得很。朱局长心里微微一抽,渣滓洞,这是说白色恐怖啊。
    新华北报一向秉承的,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念,朱奋起见题目写成这样,心里这不安的感觉就更强了。
    事实上,他对这个报纸的口碑也略略有所了解,知道其文风犀利,经常揭露一些阴暗面※日里市局的同事们。还经常拿一些上面的段子开玩笑。
    可是这阴暗面落到自己头上,那给人的感觉就太不好了。朱局长本人并没有被该报点名,记者提到他,写得也很客观,当然,看在某些人眼里,如此的措辞,是晦涩、无奈和不得已的小心谨慎——北崇警察局的相关负责人,再三明确地拒绝笔者的采访。
    对朱局长来说,这样的措辞问题不大,他的愤怒来自于报道的歪曲,没错,只有身历其境地处在阴暗面当中,才能深刻地认识到,新华北报的报道,是如此地心怀叵测和颠倒黑白——他甚至对自己以往曾经引用过上面的素材,而感到深深的耻辱。
    这个案子,别说是那些被拐卖儿童的亲属,就算搁给任何一个思维健全的人来看,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对人贩子的声讨和谴责,但是新华北报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这个报道,将那些穷凶极恶惨无人道的犯罪事实,用短短的两句话略过,反倒是强调,这个……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了,但是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儿女,又做错了什么?
    现在的社会,是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将毫无关系的家人乾到案件中,实施上的羁押和精神上的折磨,是对人权的残酷践踏,是违背普世价值的。
    尤其可恶的是,那记者居然从戴手铐的小宸宸身上,看到了小萝卜头的影子——“小宸宸正在做寒假作业,被人民警察破门而入强行带走,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做了什么。”
    “她更不知道,这些可敬的警察叔叔们,为什么要给她戴上手铐,让她在诸多小朋友的面前,戴上了只有坏蛋才会戴的手铐,她只知道,今天之后,她会成为所有小朋友的笑柄。”
    “这个发现让她感到,自己世界变得灰暗了,在被关进福利院之后,面对黑乎乎的房间和空荡荡的墙壁,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因为好心人的帮助,笔者有机会跟她做了短暂的接触,小宸宸并没有抱怨什么……或者她根本不懂得抱怨,她只是轻声地问了一句……”
    “这一句话,让笔者觉得心中啪地一声轻响,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此刻碎了,‘叔叔,我想上学’,很简单的要求——而这样简单的要求,此刻离小宸宸是那么的遥远。”
    面对如此煽情的文字,朱局长的情也被煽了起来,他怒火中烧,“尼玛,太无耻了,你光看到犯罪者的家属了,受害者的家属你看过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报道虽然屁股歪到一塌糊涂,可它的立论也有依据,那就是现在是法治社会了,没有充足的证据。祸及家人就显得太野蛮了——尤其是连小女孩都被铐走。
    朱奋起也知道这是不合法的,没被人曝光出来无所谓,被曝光了就是麻烦,对方又是如此的大报,拿立场说事也不合适。
    所以他必须要通知陈区长,这件事里责任最大的不是警察局,而是北崇区政府,报道里都暗示了——分局只是执行机构〓府才是决策者。
    不成想,他赶到区长办公室的时候,陈太忠已经在拿着一张复印件看了,见他手拿两张纸进来,只是淡淡地一笑,“你拿的也是《新华北报》?”
    “我觉得他们断章取义混淆视听。”朱局长义愤填膺地表示,“这样的报道是不客观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我觉得咱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制止他们造谣传谣。”
    “呵呵,”陈区长听得就笑了起来,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警察局长,“那按你的想法……咱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咱们把这些人邀请到北崇,主要也是想获得线索,”朱局长看着年轻的区长 心翼翼地建议着,“并没有强制羁押一说……像那小女孩儿,咱们也只是怀疑她是被拐卖的,而且她可能被洗脑的程度较深,是诱饵的角色。”
    所谓的诱饵,真的太恶心人了,但是在这个犯罪团伙中,是客观存在的,被洗脑了的孩子。盲目相信犯罪分子的强大。其中有些“机灵”的,却是愿意倚仗这种强大。
    这些机灵的孩子。就有用处了,这年头都是独生子女,421的结构,孩子出来玩耍,很多时候都有大人看着,成年人贸然接近孩子,会有一些风险,容易打草惊蛇。
    所以对人贩子来说,很多时候想把孩子勾过来,最好是自己手边也有信得过的孩子,孩子们之间,总是没有多少警惕心的,大人也会因此疏忽。
    这个犯罪团伙不但庞大,而且组织森严思维缜密,他们能在短短的三年里,拐卖四百余名儿童,那可不是见孩子就抢,而是有自己的章法。
    就是那句话,方向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有这被诱拐的儿童做为诱饵,很多家长因为孩子是被其他的孩子诱走的,他们向警察报的是走失,而不是被抢夺。
    可一个诱饵完成一件“诱拐任务”之后,最多也不过是得到一只鸡腿,任务失败的话,还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惩罚。
    实行这样规则的人贩子团体,一般人真的很少听说,社会公众对人贩子的认识,还汪在那种态度粗暴、手段野蛮的印象中,这真的是大错特错了——时代在发展,犯罪分子的手段也在与时俱进,越做越专业。
    说到这里,拿出一个指标做佐证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若是能成功地做三次诱饵,他不会有做第四次的机会——在那之前他就会被卖掉,因为他太聪明了。
    这并不是高智商犯罪,远远谈不上,这只是犯罪职业化,没错——犯罪分子把自己做的事情,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了,所以他们绞尽脑汁规避风险,所以他们要完善程序弥补漏洞。
    3533章谓我何求(下)
    朱奋起想把廖征红的女儿也算作诱饵,这个理由找得算是不错——抓她是正常的。
    但是陈太忠看得明白,他微笑着发问,“老朱你对这个新华北报,有多少了解?”
    “我对他们了解不多,只看见他们经常暴一些负面新闻,号称为民喉舌,”朱奋起摇摇头,“不过那些观点有时候挺尖锐的,总能造成一些影响,我觉得咱们要尽量避免被动。”
    “你根本什么都不懂,”陈太忠哭笑不得地翻个白眼,“老朱你也老大不小的人了,为民喉舌……就凭他们?他们是为钱喉舌。”
    “为钱喉舌?”朱局长惊讶地问一句,眼中是浓浓的不解。
    “嗯,有偿新闻,”陈区长看他一眼,他原本不打算多说什么,可是见到对方这副表情,他也懒得考虑老朱是真的不懂还是假的不懂。
    他站起身来,走到朱局长身边散一根烟,自己又拽出一根,很自然地享受一下警察局长的点火,轻轻地吸了一口之后,他淡淡地发话。“你可以出钱请他们报道,或者他们抓了你的马脚,要挟你付费摆平……这种事,新华北报干得多了。”
    “您的意思是说,他们想跟咱们要封口费?”朱局长并不是完全不懂,事实上做为积年的警察,他也不可能一点不懂,“以新华北报的影响。恐怕要的钱不会少了。”
    “他们不会要钱,”陈太忠淡淡地摇摇头,走回桌子边坐下,看着自己手里的香烟,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只要这个记者不是新人。冲我陈太忠三个字,他们就不敢来跟北崇要钱。”
    “原来你跟他们打过交道,”朱局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不止一两次了,”陈区长看着手上香烟冒出的青烟,面无表情地回答。
    “那他们是收了人贩子的钱?”朱奋起有点搞不明白了,阳州这地方太小,大家对外面社会的了解有点不足,明明打掉了一个拐卖儿童的特大犯罪团伙,这新华北报反倒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犯罪分子的家人说话,还要如此地煽情,似乎只有有偿报道这个解释了。
    但是他又觉得这不可能,好歹也是这么大的报纸,总不至于什么钱都要收吧?而且……人贩子家能凑出多少钱?
    “这个可能性不大,”陈太忠听他这么问,禁不住轻笑一声,又抬起手吸一口烟,好半天之后。才轻喟一声。“博眼球就是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那他们也不能这么没有下限吧?”朱局长的眉头皱了起来,义愤填膺地发问。
    “人家不是下限,只是履行一个媒体的职责,”陈区长笑一笑,看起来多少有点无奈,“警察打拐,抓住坏人是应该的,嘿,要不是咱北崇抓了些人回来,他们要做的,大概是置疑警察为什么让这些人逍遥法外这么久,是不是体制原因导致的,纳税人的钱都哪儿去了之类的……”
    “他们真要这么说,倒还不算没下限,”朱局长其实很明白,时下的警察在媒体和民众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而且媒体以此为卖点,他也见得多了,心里的排斥程度比较轻。
    “那个看点不够啊,”陈太忠哈地笑一声,又看他一眼,“报道咱们北崇把无辜群众跨省抓过来,再把那些无辜的人写得可怜一点,才能博眼球,这是以权代法,是株连,是践踏人权漠视法律,不符合普世价值……嗯,人家这也是履行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职责。”
    你这表情,我怎么感觉怪怪的?朱局长沉吟一阵,方始发问,“我能做点什么?”
    “没必要做什么,他们报道他们的,咱们做咱们的,”陈区长不以为意地挥一挥手,似乎要赶走什么东西一样,“你不要的,咱们只是怀疑这些人,所以抓过来问一问,又没认定对方有罪,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好了。”
    “这个……我不的,”朱奋起笑一笑,心里也松一口气,只要区长你没牺牲我的打算,我的个锤子,不就是个调查,不就是个拖时间,不就是个恶心人,哪个警察不会?
    正经是,他有点的领导的状态,“咱总不能任由他们污蔑下去吧。”
    “呵呵,”陈区长这时才苦笑一声,又抽出一根烟来,将手上那根对着火点燃,又把烟蒂丢在烟灰缸里,“他爱报道就报道去,我巴不得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我陈太忠不讲理。”
    顿得一顿之后,他又心不在焉地发话了,“我只想让大家都知道,北崇人不好惹,谁敢拐卖北崇的孩子,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我这个不讲理的区长会祸及妻儿……只要北崇的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舆论怎么看我无所谓,这点责任我担得起。”
    “所以说,我还觉得,它的报道不错,也挺及时……不是笑话它,新华北报能影响到阳州官场?”陈区长说到这里,似笑非笑地看一眼朱局长,“你是不是认为,我这么做有点傻?”
    “不是,”朱奋起郑重其事地摇摇头,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回答,“凭良心说,我老朱这辈子还没服过什么领导,不过陈区长你这胸襟。你这担当,我老朱绝对要说一个词佩服!”
    “你是佩服,其实我是有点郁闷,”陈区长难得有如此吐露胸怀的时候,所以他很直接地表示,“这种黑锅,也不知道哪年才背得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唉……”
    朱局长沉默不语,年轻的区长做人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人家这一心为民的信念,敢于背雷的勇气,他真的是很佩服的,这一刻他禁不住想起别人的评说。
    北崇何幸。能摊上如此的区长——这个说法以前他也有感受,但是从未感受得如此清晰和深刻,或许,我该为区长做点什么?
    下一刻,他眼睛珠子转一转,小心地提出一个建议来,“区长,我琢磨着……杨大妮儿的家人,一定很愿意跟这个记者沟通一下。”
    “哈。”陈太忠听到这话,禁不住就乐了,心说老朱你不愧是干警察的,做这种事真是轻车熟路,他也早想这么搞了,不过自己出面的话,总是有点不合适。
    现在老朱自告奋勇地来办理此事,那就再好不过了,他点点头。“记住控制一下群众的怒火。搞出人命就不好了。”
    朱奋起本来还在琢磨,让杨家人先跟记者解释一下。先礼后兵的好,还是直接冲突——区长可是有担当的,也算是讲究人。
    不过听了这个指示,他就明白区长的意思了,狠狠地揍人就是了,这时候他才反应过来,自家的区长,可绝对不是一个被人欺负到头上,还要忍气吞声的主儿——还是的啊,人家自己都承认是不讲理的了。
    下午两点,梁一宁也在看《新华北报》,他是报社在地北办事处的主任,自打听说了这个案子之后,他也去现场了解采访了一下——通达市局向各媒体公布了部分资料。
    没料啊,他听了半天,觉得没啥意思,然后猛地听说北崇抓走了一批人,细细打听一下,他决定带着自己的助手,前往北崇采访。
    结果他的报道,引起了社里的高度关注,稿子才发出去,报社就表示今天绝对会登,不过也有人提示了,说北崇的那个区长陈太忠,不是好鸟,你要注意安全——杨姗差点被关进监狱,一级记者李逸风被迫登报道歉。
    其实不用社里提醒,梁记者自己就有这样的认识,他曝光的事情不是一件两件,最是知道保护自己——他现在就住在阳州宾馆,这是政府接待宾馆。
    而且梁一宁在阳州是有熟人的,那是他大学的一个同学,毕业以后下海经商,目前握着八辆汽车搞长途客运,眼皮子驳杂得很。
    由于今天的报道见报了,他就知道自己不合适再去北崇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他还没联系上那个小宸宸,没错,他对女孩儿的描述,一半出自于宸宸的邻居,一半却是出自于想像——就是陈太忠说的那样,关着门写稿子。
    北崇福利院不好进,有人看门呢,现在他就是出点费用,托同学找北崇的人,帮忙了解一下后续情况——天底下哪儿都有爱财的人,北崇也不例外。
    再等一天,如果北崇政府没什么反应的话,那我就要走人了,梁一宁看着今天的报纸,志得意满地想着——这么重磅的新闻,我是给你们悔改的机会了。
    这个新闻真的很大,不但得到了社里领导的高度赞扬,还有一些记者同事,也打电话过来,对梁记者的敏感性表示钦佩。
    反正走了之后,有同学向自己通风报信,梁一宁也不想在这个地方多呆,关着门能写报道,隔着门也能写报道——至于说北崇区政府可能来抓人,他是一点都不怕。
    梁某人写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不怕查证,杨姗旧事不可能重演,至于说立场和煽情啥的,他更不介意了——舆论在监督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很正常。
    而这里又是接待宾馆,自己真要被抓走了,社里肯定要救援,这是铁铁的廷杖。
    他正想着呢,猛地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更新到,召唤月票。)
    &gt ,
    楔子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穿越 3534-3535众怒
    3534章众怒(上)
    梁一宁尚未意识想到会是什么事,就听到自己的房门响了,敲门的力道不算大,却也绝对不算小,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将手机拿过来,又轻声叮嘱一下自己的跟班小王,“把手机定成静音。”
    这个反应是他多年来做记者的本能,事实证明这话正确,下一刻,梁记者的手机屏幕就亮了起来,他看一眼电话,发现是一个不怎么重要的朋友打过来的,随手就按了拒绝键。
    下一刻,敲门的人不敲门了,按起了门铃,他跟小王交换个眼神,大致判断出一点,“一开始都不会按门铃,来的人档次不高。”

章节目录

免费其他小说推荐: 她的新童话 我的爱情日志 妃暖君心:皇上,请翻牌 游戏王之未来王的预言 野性迸发的女人 娇女重生之男神离远点 泾晖日志 战神夫妻之锦绣田园 太元局 穿越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